176 书痴(上)聪明仙女妙对呆傻书生

176 书痴(上)聪明仙女妙对呆傻书生

00:00
23:03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欢迎听马瑞芳讲聊斋,我们今天讲一个令人喷饭又发人深思的书呆子故事《书痴》。


我们平时喜欢用一个词:书呆子。这是现实生活常用词,也是作家喜欢描写调侃的对象。


如果问大家:文学作品里哪个书呆子呆得最有趣最可笑最可爱?恐怕很多中国读者会说:聊斋书痴郎玉柱。


确实,中国文学甚至外国文学的书呆子,哪一个都没呆到傻到郎玉柱这样登峰造极的“高水平”,这个书呆子太典型、太有趣、太好玩。将近三十岁的人结了婚不会“为人”,不懂得夫妇如何,这是《书痴》最有名的情节。


读过聊斋的人,不会不留下深刻印象。《书痴》写一个聪明仙女如何妙对呆傻书生。但是蒲松龄写这个书痴故事并不是为了给大家提供诙谐谈笑的谈资,不是用似乎耸人听闻的趣事吸引读者的眼球,他写的是个深刻社会问题,蒲松龄写了书呆子郎玉柱脱胎换骨的转变过程。


郎玉柱本来是个苦读书、死读书,几乎读书死的书呆子,是个不会跟人打交道的书呆子,在现实生活磨折下,他懂得了读书做官的道理,懂得了官场斗争的秘密,变成在官场中纵横捭閤、克敌制胜的能人,这是多大变化?郎玉柱是怎么实现了这样的变化,蒲松龄在这里边又蕴藏了什么样的哲理?


我们先看看郎玉柱怎么读书成痴成呆成傻:郎玉柱是江苏彭城人,他的父亲做官做到知府,级别算不低了,但是他做官清廉,拿到俸禄后不置办田地房产,买下满屋子书。


郎玉柱父亲酷爱读书,是个遗传因素,用现在的话来说,郎玉柱身上有读书基因,父亲死后,他对书更加痴迷,家里穷,什么值钱东西都卖掉了,父亲的藏书,一本舍不得卖。


郎玉柱的父亲在世时,曾写了《劝学篇》,黏在郎玉柱座位旁边,郎玉柱每天诵读,大声朗读,还用白色的纱把《劝学篇》罩起来,怕时间长了上边的字会磨灭。


郎玉柱父亲写的《劝学篇》是什么?它是宋真宗写的《劝学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劝学文》宣传读书万能:读书是人生最重要的事,你不用花钱买田产种粮食,只要好好读书,书里就有堆积如山的粮食;你不用盖高楼大厦,只要好好读书,书里自然有黄金屋;你出门不要埋怨没人前呼后拥,只要好好读书,书里的骏马良车一大堆;你不要担心娶不到好妻子,只要好好读书,书里自然有如花似玉的女人;男子汉大丈夫要想实现平生志向,赶快拿了六经到窗前勤读勤读再勤读。


后人把宋真宗的《劝学文》精炼成三句话: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千钟粟,

书中自有颜如玉。


《劝学文》是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派生而来。它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的座右铭,郎玉柱的父亲用来拿来勉励儿子,《劝学文》表面看是劝学格言,其实它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官本位”教育的权威性表述。


读书才能做官;做官才能得到金钱、利禄、美女。千百年间读书人对“书中自有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坚信不移。


千千万万的读书人都相信读书做官这个游戏规则,都遵守这个读书做官的游戏规则,为了金榜题名,十年寒窗,头悬梁,锥刺骨,这非但不能算“痴”,简直应当算“精”。


为什么别人读书是“精”郎玉柱读书就成了痴呢?因为郎玉柱对“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做字面直解,表浅化理解,他确实相信书中真的有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他不知道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并不真正存在书本里边,而是说好好读书就能做官,随着高官厚禄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才能相应而来。


郎玉柱二十多岁,不求婚配,就是希望书本上真会走下个美人出来到他身边。郎玉柱不知道从“读书”到“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有个最重要过程:就是用圣贤书做敲门砖敲开仕途大门。


读书是手段,求官是目的,读书求功名又常常功夫在书本外。郎玉柱对读书另一个误解是,他读书不是默默地看书,而是大声朗读。不分白天黑夜大声读,不分场合大声地读,来了宾客和亲戚,不懂得嘘寒问暖,还没说上三两句话,就旁若无人、摇头晃脑大声诵读。这不成了神经病?


郎玉柱尽管用功,读书读到近于痴呆,却就是考不中举人。而过不了举人这个坎,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一概是妄想。


可是,妙就妙在,蒲松龄写:郎玉柱竟然真的单纯靠了读书,就读出千钟粟和黄金屋来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有一天,大风把郎玉柱的书刮走,他追书,一脚踩空,踩到古人窖藏的粮食,立即大喜,认为读书果然读出“千钟粟”来了。


对“读书求官”这把锁不开窍的郎玉柱自我感觉良好,什么事都往好处想,他踩到的是什么?是一大堆朽败得牲口都不能喂的粮食,若干年前这里是储粮的官仓?经营粮食的店铺?两军对垒的粮草集散地?都有可能。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地方绝对不是尚书府宰相府旧址。所谓“千钟粟”并不真正一秤一秤、一仓一仓储藏粮食,而是按官位兑现的俸禄,是真金白银。


真正具备“千钟粟”资格的人,家里满箱满柜,是金银财宝、文物字画。不会是不值钱的粮食,而郎玉柱却认为他读书真读到“千钟粟”,越发带劲地读,这是蒲松龄对“书痴”的第一次反讽。说明郎玉柱的“痴”,是痴迷,是愚笨、呆傻、甚至于有点儿魔魔道道。


接着,郎玉柱在家里书架上发现一个金辇,又认为“黄金屋”也实现了,拿出去炫耀,别人告诉他:那不是真金,是镀金。


郎玉柱有点儿失望,是不是古人的不话不对啊?无巧不成书,郎玉柱父亲的同年来做观察使,所谓“同年”就是同一年考中进士的人。观察使是所谓“父执”,郎玉柱父亲的朋友。


观察使信佛,有人劝郎玉柱把金辇送这位父执做佛龛。郎玉柱送了,观察使很高兴,也很大方,送给郎玉柱三百两银子、两匹马。这下子,郎玉柱更加坚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车马簇,这不都应验了?而这都是他苦读的结果。


这个“金辇”事件是对郎玉柱这个书痴之“痴”第二次反讽。镀金金辇换来白花花的银子,果然是郎玉柱苦读感动上帝的?不是。这是贵官的施舍。看来郎玉柱的父执很讲旧情,大方地拿数目不少的银子给世侄,有情有义但还必须有个前提:有钱。十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恐怕更不是郎玉柱能联想的。


《书痴》这个小说如果一直这样调侃下去,会成为有趣的幽默小品,像咱们现在流行的小品,拿人开涮,没有多深的思想意义。


而聊斋不是这样一直调侃下去,蒲松龄要表达思想更深的,对读书人的人生关怀,要写个别开洞天的小说。他给郎玉柱脸上画上“痴”的基本底色,让读者都知道这个人“痴”的基本特点后,一位鲜活可爱的仙女果然从书上走下来了。


郎玉柱看到《汉书》第八卷夹着一个眉目如生的纱剪美人,震惊地说:“书中颜如玉,其以此应之耶?”仔细观察,郎玉柱发现美人背后隐隐有“织女”两个字,而在这之前民间讹传“天上织女私逃”,织女又叫天孙,朋友们戏弄他:“天孙窃奔,盖为君也”,天上的织女私自跑到人间,就是为了你啊。


难道纱剪美人果然是专为我郎玉柱来民间的织女?有一天,他正在目不转睛地看那小美人儿,美人儿忽然弯腰起来,坐在书本上朝他微笑。


郎玉柱惊奇极了,立即跪到书案下边,朝美人儿磕头,等他磕完头,美人已经长到一尺多高,他再趴下磕头,美人儿从书案上飘然而下,亭亭玉立,宛然一个绝代佳人。




郎玉柱又向美人磕头,问:“请问您是什么神仙?”美人说:“我姓颜,字如玉。您原本早就知道我啦。承蒙您天天喜爱我,高看我一眼,如果我不来一次的话,恐怕千年之后,没人相信古人的话了。”


颜如玉出现,一段书痴特有的爱情开始了,其实郎玉柱的爱情故事,不完全是爱情或者说主要不是爱情故事。而是让我们见识了书呆子的天真、单纯、善良,见证了社会的黑暗。


颜如玉,郎玉柱,一女一男,一仙一俗,一个聪明过人,一个呆头呆脑,这么两个完全不同的人待到一块儿,成了一段充满谐趣和哲理、富有生活气息、带几分诗情画意的故事。


这就是颜如玉教郎玉柱“为人”,包括广义的为人,在社会上为人,和狭义的为人,在床上为人,这是最好看、最好玩、也最耐人寻味的。



先看让人把牙都笑掉的床上“为人”:郎玉柱三十岁,却根本不懂男女的具体内涵,真是痴到难以想象。她非常喜欢颜如玉,读书都让颜如玉坐在一旁,到了床上,他对颜如玉“亲爱倍至”却就是“不知为人”。就是不知道夫妻生活是怎么回事。用时髦的说法是不懂,不能行丈夫的周公之礼。


更好笑的是:两个人同住了一段时间后,郎玉柱请教颜如玉:“凡人男女同居则生子,今与卿居久,何不然也?”“凡是男人和女人住在一起,就生小孩。现在我跟你住了这么长时间,怎么就不生孩子?”


颜如玉笑了说:“君日读书,妾固谓无益。今即夫妇一章,尚未了悟,‘枕席’二字有工夫。”“你天天读书,我早就说什么用处也没有,现在就是‘夫妇’这一章,你也没有读懂。‘枕席’两个字,是另外有一番功夫的。”


郎玉柱惊奇地问:“枕席上有什么功夫?”颜如玉只笑,不说话。稍待一会儿,巧妙地引导他享受到鱼水之欢,郎玉柱快乐之极,说:“我没想到夫妇之间的乐事,有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然后,他把这个话见了人就说。听到他说这话的人没有不捂着嘴笑的。颜如玉责备他,郎玉柱说:“那些钻洞爬墙私会的男女,才不可告人,我们是天伦之乐,有什么可以避讳的?”


贾宝玉说:圣贤书把好人变成禄蠹。郎玉柱却告诉我们:死读圣贤书,越读越傻。郎玉柱“不知为人”,不仅是《聊斋志异》最脍炙人口的章节,还是古代小说最有谐趣性的章节。蒲松龄对书呆子讽刺到家了。



颜如玉教郎玉柱怎么样在床上为人,成为古代小说最著名的桥段之一,接下来,颜如玉怎么教郎玉柱在社会上为人?这个聊斋独一无二的书呆子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原文 

彭城(1)郎玉柱[一],其先世官至太守;居官廉,得俸不治生产,积书盈屋。至玉柱尤痴:家苦贫,无物不鬻,惟父藏书,一卷不忍置。父在时,曾书《劝学篇(2)》黏其座右。郎日讽诵,又幛以素纱,惟恐磨灭。非为干禄(3),实信书中真有金粟。昼夜研读,无间寒暑。年二十余,不求婚配,冀卷中丽人自至。见宾亲,不知温凉,三数语后,则诵声大作。客逡巡自去。每文宗临试,辄首拔之,而苦不得售。


【注释】

(1)彭城:今山东徐州。

(2)劝学篇:宋真宗所做的《劝学文》,全文是:“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后世缩写为“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车马簇,书中自有颜如玉。”

(3)干禄:求取禄位。


一日,方读,忽大风飘卷去;急逐之,踏地陷足;探之,穴有腐草。掘之,乃古人窖粟,朽败已成粪土。虽不可食,而益信“千钟”之说不妄,读益力。一日,梯登高架,于乱卷中得金辇(4)径尺,大喜,以为“金屋”之验。出以示人,则镀金而非真金,心窃怨古人之诳己也。居无何,有父同年观察是道(5),性好佛。或劝郎献辇为佛龛。观察大悦,赠金三百、马二匹。郎喜,以为金屋、车马皆有验,因益刻苦。然行年已三十矣,或劝其娶,曰:“‘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何忧无美妻乎?”


又读二三年,迄无效,人咸揶揄之。时民间讹言:天上织女私逃。或戏郎:“天孙窃奔,盖为君也。”郎知其戏,置不辨。


一夕,读《汉书》至八卷(6),卷将半,见纱剪美人夹藏其中。骇曰:“书中颜如玉,其以此应之耶?”心怅然自失。而细视美人,眉目如生;背隐隐有细字云:“织女”。大异之。日置卷上,反复瞻玩,至忘食寝。一日,方注目间,美人忽折腰起,坐卷上微笑。郎惊绝,伏拜案下;既起,已盈尺矣。益骇,又叩之。下几亭亭,宛然绝代之姝。拜问:“何神?”美人笑曰:“颜氏,字如玉,君固相知已久。日垂青盼,脱不一至,恐千载下无复有笃信古人者。”郎喜,遂与寝处。然枕席间亲爱倍至,而不知为人。每读,必使女坐其侧。女戒勿读,不听。女曰:“君所以不能腾达者,徒以读耳。试观春秋榜(7)上,读如君者几人?若不听,妾行去矣。”郎暂从之。少顷,忘其教,吟诵复起。逾刻,索女,不知所在。神志丧失,嘱而祷之,殊无影迹。忽忆女所隐处,取《汉书》细检之,直至旧所,果得之。呼之不动,伏以哀祝,女乃下曰:“君再不听,当相永绝!”


【注释】

(4)金辇:人力拉的饰金之车,秦汉之后专用于帝王。

(5)观察是道:作彭城的观察使。

(6) 汉书第八卷:蒲松龄在小说里边引用某本书时,经常借用所引书的内容为小说造势。《汉书》第八卷,是《宣帝纪》,其中引了宣帝诏:“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患祸,犹冒死而存之。忠诚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乎?”蒲松龄大概是借用宣帝之诏说明两层意思:其一,郎玉柱连夫妇这样的“天性”也不明白,可以说呆到极点;其二,郎玉柱最终忠于颜如玉,存夫妇之道。

(7)春秋榜:春天的进士榜和秋天的举人榜。


 因使治棋(píng)(chū)(pú)之具(8),日与遨戏。而郎意殊不属。觑女不在,则窃卷流览。恐为女觉,阴取《汉书》第八卷,杂溷他所以迷之。一日,读酣,女至,竟不之觉;忽睹之,急掩卷,而女已亡矣。大惧,冥搜诸卷,渺不可得;既,仍于《汉书》八卷中得之,页数不爽。因再拜祝,矢不复读。女乃下,与之弈,曰:“三日不工,当复去。”至三日,忽一局赢女二子。女乃喜,授以弦索,限五日工一曲。郎手营目注(9),无暇他及;久之,随指应节,不觉鼓舞。女乃日与饮博,郎遂乐而忘读。女又纵之出门,使结客,由此倜傥之名暴著。女曰:“子可以出而试矣。”


【注释】

(8) 樗蒱之具:赌博用具。

(9)手营目注:手上弹琴,眼睛看谱。


郎一夜谓女曰:“凡人男女同居则生子;今与卿居久,何不然也?”女笑曰:“君日读书,妾固谓无益。今即‘夫妇’一章,尚未了悟。‘枕席’二字有工夫。”郎惊问:“何工?”女笑不言。少间,潜迎就之。郎乐极,曰:“我不意夫妇之乐,有不可言传者。”于是逢人辄道,无有不掩口者。女知而责之。郎曰:“钻穴逾隙者,始不可以告人;天伦之乐,人所皆有,何讳焉?”过八九月,女果举一男。买媪抚字之。


一日,谓郎曰:“妾从君二年,业生子,可以别矣。久恐为君祸,悔之已晚。”郎闻言泣下,伏不起,曰:“卿不念呱呱者耶?”女亦凄然。良久曰:“必欲妾留,当举架上书尽散之。”郎曰:“此卿故乡,乃仆性命,何出此言?”女不之强,曰:“妾亦知其有数,不得不预告耳。”


先是,亲族或窥见女,无不骇绝,而又未闻其缔姻何家,共诘之。郎不能作伪语,但默不言。人益疑,邮传几遍,闻于邑宰史公。史,闽人,少年进士。闻声倾动,窃欲一睹丽容,因而拘郎及女。女闻知,遁匿无迹。宰怒,收郎;斥革衣衿,梏械备加,务得女所自往。郎垂死,无一言。械其婢,略能道其仿佛。宰以为妖,命驾亲临其家。见书卷盈屋,多不胜搜,乃焚之;庭中烟结不散,暝若阴霾。


郎既释,远求父门人书,得从辨复。是年秋捷,次年举进士。而衔恨切于骨髓,为颜如玉之位,朝夕而祝曰:“卿如有灵,当佑我官于闽。”后果以直指巡闽。居三月,访史恶款(10),籍其家。时有中表为司理,逼纳爱妾,托言买婢寄署中。案既结,郎即日自劾,取妾而归。


异史氏曰:“天下之物,积则招妒,好则生魔。女之妖,书之魔也。事近怪诞,治之未为不可;而祖龙之虐(11),不已惨乎!其存心之私,更宜得怨毒之报也。呜呼!何怪哉!”


【注释】

(10)恶款:作恶的证据。

(11)祖龙之虐:秦始皇焚书坑儒。《史记·秦始皇本纪》“集解”:“苏林曰,祖,始也;龙,人君象。谓始皇也。”后世常用“祖龙”代指秦始皇。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899508mkni

    篇篇精到

    马瑞芳 回复 @1899508mkni: 请多指教

  • 浅瑶指月

    其实,我特别不喜欢宋真宗的这一篇劝学诗,简直就是功利主义的代言人。读书是为了提高自我的教养和德行,也是为了陶冶性情。可是这一篇诗,那就是说,读书不过是敲门砖,终极目的是通过读书做官,通过做官来谋取名利财色,真是宝玉说的禄蠹。

    马瑞芳 回复 @浅瑶指月: 影响几代人的"谬论”

  • 麦香四溢

    老师,找了半天没有看到讲乔女

  • 一望无垠2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 一望无垠2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 美好明天我

    太好听了

  • 天问_不惑人声

    彭城是江苏徐州,不是山东徐州

    马瑞芳 回复 @天问_不惑人声: 谢谢,山东人调江苏的城。其实我有位大学老师是徐州人。

  • 爱听历史的小中年

    看来他爸没给他留下金瓶梅这类的书。

    马瑞芳 回复 @爱听历史的小中年: 留下也不看。

  • 1398022无求

    “至玉柱尤痴,家苦贫,无物不鬻,惟父藏书,一卷不忍置”。老爸藏书,儿子再穷一本也不卖,好好守着。这种敦厚家风现在还会有吗?隔壁老教授去养老院后,儿女把满屋子的书籍卖了,说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可叹!

    马瑞芳 回复 @1398022无求: 呀,我可是藏书很多。

  • 美好明天我

    你是哪里的老师

    啄木鸟530 回复 @美好明天我: 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