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狗十三 你的爱因斯坦,或走失,或死去

1、狗十三 你的爱因斯坦,或走失,或死去

00:00
46:29

这是根据音频内容整理的书面文字版拆解笔记。

先概览一下这个电影的情节,其实就是把近几年我们经常在网上抱怨的上一、两代老人那些有问题的、不科学的教育方式通过各种细节罗列在这个电影里。你可能觉得拍这样的电影也挺没劲的,但认真看的话,它的质地是不错的,每个细节拍得非常细腻。

从人物塑造来讲,有一点做的很好,有矛盾冲突的双方都没有设定得太极端,没有纸片化。女主李玩,喜欢物理天文,不喜欢主课英语,她看《时间简史》,看凤凰卫视,房间里贴着枪花主唱Axl Rose和艾薇儿的海报,思想极其先进。但是,她的偏执一度威胁到了爷爷奶奶的人身安全,使得观者有时也会觉得她痴迷于自己的小世界到了有点过分的程度。相对的,成人这一边,他们实施着非常糟糕的教育,可当他们流露真情实感的时候呢,你也会觉得:考虑到他们的人生经历,他们也就只能做到那个样子。在这种所有人物都不太极端的情况下,还能把这些教育的问题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铺陈开来,节奏没乱,情感引导上也没乱,还是很不容易的。年代和地区虽然没有明确交待,但能看出年代大概80至90年代,剧中人说的是西安地区的方言。

捋情节(严重剧透):

1.李玩和她的家庭
影片的开始给女一号李玩定一下位,她刚刚戴上牙齿矫正器这个代表着束缚的东西,呲牙笑一笑看看有多难看。她喜欢谈论平行宇宙理论,想报名物理和天文的兴趣班,可又担心物理班的老头儿不喜欢她,天文班没有认识的同学,她还觉得不参加物理班也可以参加物理竞赛。所以她是个畅游在自己小想法里的女孩儿,有着这么先进的思想,却生活在一个单亲的、父亲娶了继母的、教育又非常传统的家庭中。而随后李玩的父亲出场是在产房门前,继母生了一个男孩儿,后面的情节可想而知。

2.粗糙的手段
可能女儿还是报了天文或物理班,父亲被叫到学校和老师、女儿商量兴趣班的事。具老师分析,李玩英语比较差,一算总分才十几名,英语好了的话前十稳稳的。这么实际的作用使得父亲一把拉开李玩,拿着报名单愤然改成了“英语”。讽刺的是此时老师还正在说:“最终要看孩子兴趣”。

孩子不高兴了,怎么弥补呢,父亲使用两种粗糙的手段:第一是给钱,孩子不要;第二是是诉苦,说自己的工作多累多不容易,累和不容易都是真的,因为父亲的设定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危机男”,但这些苦水对孩子远离兴趣的问题来说毫无用处。总结这些粗糙的手段就是“打一巴掌给个甜枣”,这种方式后边的情节中还有很多。

3.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新生儿已经抱回家了,这个电影中重男轻女的情节并不多,这里应该是比较典型的一个了。爷爷说当初李玩的名字是胡起的,现在这男孩儿的名字要好好想想,说好好想也没怎么想,就起了个“昭昭”的名字。当这个男婴出场的时候,家长们为他做的第一件事也是塞钱,这是男孩一生中,家长为他做的第一件“对他好”的事,就是把一个大红包塞到男孩的枕边。

继母从怀孕到分娩这段过程,李玩是不知情的,她不知道自己将要有一个弟弟。父母和爷爷奶奶两代人之间也有一些教育思想上的差距,父亲认为应该尽早把消息通知给姐姐李玩,说这样姐弟俩会比较亲,这想法很快被奶奶拒绝了,奶奶用的是更浅显思考的作法--等李玩心情好时再告诉她。家长对告知李玩的时机选择得越来越糟,当然后来我们会知道,最后真正告诉她的那个时机更糟。

4.爱因斯坦
片头过后,我们看到李玩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这个家的场景,典型的平民家庭、特别是老人家庭那种单元房,各种细节做得非常的真实。

小狗出场,李玩打开纸箱子,第一眼见到狗,表情是很欣喜的,可当她得知这个狗是爸爸派人送来的,表情就变得厌恶了。类似于这种“爸爸”的符号一出现,女儿的状态就转变的情节,后边还会有。

接下来是李玩和这只狗建立关系的四个阶段,先是把狗关门外,然后连同纸箱一起拿进卧室,放在门口,再把它拿到床边,最后干脆睡一张床。因为这只狗表现得很想接进李玩,她也从拒绝逐渐到接受,最终给狗起名叫“爱因斯坦”。

李玩晚饭时间经常独自在家,可能爷爷奶看孙子去了,她吃方便面的情节很有意思,基本就像是孙悟空吃面。孩子的古怪行为只有在家长不在的时候才会施展出来为自己怡情,家长若在会被批评为“行为不正常”。

李玩给狗做猪干拌饭,给狗盛一碗,给自己也盛一碗,这和后边“她喂狗吃方便面”的情节合起来看就很有意思。和狗朋友追求同思想,同人生观是不可能了,但我们可以同饭食,我吃了你吃的东西,你也应该吃我吃的东西,只可惜狗要接受方便面真是有点困难啊。



5.表姐与高放
表姐的定位是:在成人面前就是比较“懂事”的孩子,成人不在时就是有点玩世不恭的问题少女。粗糙的“懂事教育”后,孩子基本就会变成这个样子。她找了一个男朋友叫高放,让男友把自己的名字纹在了胳膊上。她来让李玩认识自己的男友,这个男孩儿一辆没有后座架的自行车,前后各带一个姑娘就一起溜旱冰去了。从此,表姐男友高放和表妹李玩之间的关系也开始了。

这里有一些关于这个青春期懵懂状态的情节,可因为这个电影讲教育和代沟这些问题太多了,造成这方面的情节已经不抢眼了。表姐跟男朋友网络聊天儿,解开上衣(表姐已经发育了)给对方看,看她带着一个对方送自己的十字架。而李玩呢,也会在独处的时候照镜子看自己的飞机场身材。

6.爱因斯坦的走失
终于出了一个有点规模的事件了,狗丢了,爷爷上街遛狗的时候,爱因斯坦跟一只小白私奔了。家长们又开始实施那种粗鄙的方法,继母给李玩买了一双轮滑鞋,先送鞋,一看心情不错,再告知噩耗。随后李玩开始疯狂寻找爱因斯坦,闯到陌生人家里找,贴寻狗启示找,一直到将追上来劝他的爷爷推倒在地,老人摔倒是很危险的,万幸后来只伤了脚踝。


为了让李玩恢复正常,继母再次使出只会让事情更糟的手段--买一只长得像的狗去代替。这是个老套的情节,不被主人看出来的几乎没有。更何况新来的狗脾气暴躁,总呲着牙和李玩示威,所以就被她一眼识破。全家人将错就错,死活要确认这只狗就是爱因斯坦,成人宁可相信假象,因为执拗于现实是过不去的。


李玩心情不好时,会去找高放(表姐的男友)借酒浇愁,她喜欢上高放了吗?显然没有,后边的情节里这一点会更清晰。李玩连着干了两件有点儿过分的事儿:第一是推了爷爷,第二是和高放买醉不回家,逼得奶奶出来寻她,奶奶常年不出门,突然一出来家都找不着了,路都认不清了。

深夜里李玩回家碰上出门要去找奶奶的父亲,她还在父亲面前像个问题少女似的继续灌酒。父亲终于暴发,一把掌拍碎她手里的洒瓶,弄的满手是血,然后带着她去找奶奶,幸好奶奶被找到了。回到家父亲继续暴风骤雨似的连打带骂,到这里观众会很判断谁对谁错。

爷爷奶奶的情况都没有太严重,父亲的心情也平复了,只有李玩被吓坏了。所以,父亲上演了语重心长的道歉戏,从这个点开始,李玩开始考虑“懂事”的问题,她开始做一些妥协。

7.爱因斯坦2号
生活恢复,女孩出门去蹓狗,她要把狗放在一个下不来地方,要把它扔掉。或许因为它不是原来的爱因斯坦,或许她此时已经对家庭失望,不想让这个狗留在这种家庭里,这和后边的情节是相符的。

让李玩改变注意的,是一件“打蝙蝠”的事儿。她上课不听讲,拿一个橙子在上面画世界地图,这是后来送给高放的一个礼物。但此时她走神不听讲,老师当然不干,刚要批评她,教室里飞进来一只蝙蝠,同学们就炸了锅。蝙蝠其实就是出现在孩子面前的新鲜事物,这一团混乱最终是以男老师用书卷起来,狠狠地把蝙蝠打死在地上而告终,孩子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就这样被扼杀了。大家安静下来读书很重要,在孩子面前杀生不重要,而此时还有同学在欢呼庆祝,老师威武。

这一幕触动了李丸,这一瞬间她可能感到所有的生命都是生命,也可能觉得爱因斯坦2号若找到老师这样一个新主人还不如跟着自己,于是她就回去把狗领回了家。这里是一个开始,因为她要逐步接受这第二个爱因斯坦了。

经过努力,李玩英语考了全年级第一,她像一个懂事的小女孩儿一样给家里报喜。爸爸要奖励她,开车想带她去看天文展览,一个95分的考卷,就得到了爸爸“你大了,懂事了”的认可。

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情节,就是爸爸唱歌,唱的是《无产阶级文化DGM就是好》,批林批孔批邓的歌,74年到76年传唱:“无产阶级文化DGM,就是好呀就是好。马列主义大普及,上层建筑红旗飘。”电影很用心,在这里还算比较自然地交代一下父亲的成长背景。而这个父亲也说:“我们那时的歌,歌词乏味的很,唱起来也不好听。”可是,父亲就只会唱这些东西,因为他那个年代就只接受了这样的东西,父亲还纳闷地说:“我怎么就突然想起这个歌来了呢?”

8.天文展和弟弟
父亲关心女儿还真是不够到位,天文展览的时间都记不清吗?到展馆一看,展览是一个星期以后的,可就是这样李玩都没生气,真是变乖了。

天文展览看不了,之后去哪儿呢?去一个溜冰场,那儿有一个教练正在给一个两岁的小男孩儿辅导溜冰,父亲告诉李玩:“那个穿黑衣服的娃,那是你弟。”原来,“天文展览”依然是挨棒子之前的一个甜枣儿。甜枣儿没吃成,就跳过这一步,直接挨棒子。

后边的情节安排得很克制,李玩很自然地跟父亲来到饭店给弟弟过生日。生日宴会上,李玩表现平静,反倒是表姐比较同情她,感觉李玩受冷漠了,抓住她的手安慰她。不仅如此,生日宴结束后,表姐竟然去找男朋友谈分手。因为之前三个人一块儿学习英语的时候,表姐发现了男朋友橙子,此时又发现表妹有了新弟弟,然后就去分手,这难道是说她要让男友吗?这里只让我更加看到了表姐的玩世不恭,因为电影之前就表现过,表姐说我是喜欢他,不是爱他,“爱”是个那么老的词儿,我为什么喜欢他呢?因为我总得喜欢个谁吧!

李玩终于开始和弟弟一起生活了,没有发生太极端的矛盾,只有一些小问题。姐姐把弟弟放在可以转的椅子上让他转着玩,不小心摔着了他,弟弟就要打椅子、打姐姐,大人也是这么哄的,这场景大家看着都挺眼熟的啊。

而且,从现在起,你会发现李玩开始关心起弟弟的教育了,因为弟弟正在接受的是和她小时候一样的东西。可当李玩提出一些见解时,在成人面前又现得苍白无力。比如“她让父亲别和弟弟撒谎,不然还得拿更多的谎言来掩盖”;比如“弟弟打了奶奶,她主张弟弟应该给奶奶道歉”等等,大人们都毫无反应。

9.饭局
一周过后,父亲要如约要带李玩去看天文展了,突然出来了一个饭局,父亲要陪一个生意伙伴张哥吃饭,这个张哥地位较高,父亲属于要攀附他的那种。那就只能安排先吃饭,完事再去看展览。

这是非常常见的一个场景,我们经常会在那种高谈阔论的大饭桌上看到其中有一两个人没有只言片语,坐在那儿完全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来、要干什么”的状态?

饭桌上的张哥,聊了很多我们听着特别耳熟的内容,什么“做生意不重要,重要的是交朋友”之类的。更有意思的是,还有很多儒家、道家的内容:有“老子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张哥说懂了这个就不用看《时间简史》了。父亲这边还真有这个素养能句句接得上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赶上下雨,别人都觉得很狼狈,但他觉得我拄一根竹棍,穿双草鞋比骑马都轻快,穿一件蓑衣,任凭生活对我下手)。李玩一看,我爸有学问啊,原来都用在了这些地方。

大家都懂:站在张哥的角度,他看了很多书,已经是开始悟道的人了,李玩父亲和他很有共同语言,这就让他感觉得一知己。可对从父亲这边来看,其实就是揣度对方心理,为了其它目的而投其所好,就像是乾隆与何砷的关系。

大家注意“张哥说自己的心理孤独”的这一段,我宁愿相信他是真的孤独。我是技术人员,年轻时在酒桌上看着一帮人高谈阔论,我一句话没有而且一脑子厌恶,可我坐着坐着,一个特能说的家伙去厕所,从我身边路过时突然拍我肩膀,把嘴凑到我耳边小声问:“你是不是觉得他们特虚伪?”我靠!这家伙年轻时就是现在的我,现在他学会了这一套,看我一句话不说就过来和我确认一下,看我是不是年轻时的他。所以,即使被打磨成这样的一个成年人,那份孤独还在心里。当他把这份孤独拿出来感慨的时候,人们听着他的感慨,想着他的圆滑与冷漠,会很矛盾感觉:“这人怎么那么恶心呢?”而这正是一个人拧巴的内心。

饭局的最后,继母开始炫耀两岁的儿子已经开始学国学了,在弟弟死记硬背《三字经》,众人拍手附和的一片祥和气氛中,李玩愤然离场。她急忙赶到天文展馆,正赶上展馆门口的霓虹灯硬生生地幻灭了。

10.扔狗
爱因斯坦2号总是冲着弟弟叫,父亲就想用强制手段,李玩阻止了父亲,开始用沟通的方式让狗平静下来。具体方式可以参见《驯龙高手》里边男主驯龙,或《侏罗纪世界》中男主驯练迅猛龙的样子。从此,爱因斯坦2号终于像1号一样和李玩睡到一张床上了。

前边的情节已经预示了狗对弟弟的威胁,果不其然后来他真的被狗咬了,家长们暴了,要把狗给送到狗肉馆去。每当狗要出事的时候,李玩就会很崩溃,因为狗是这部电影最重要的符号。李玩拼命地追爸爸的车,转遍了附近所有的狗肉馆去找爱因斯坦2号。



找不到狗,李玩又去和表姐的男友高放在一起,还强行喝了牛奶。然后这两位年轻人进行了几句很符合年轻人特色的、非常简洁明快的对白:

高放要吻她。
李玩说:“我不想这样。”
高放说:“我以为你需要安慰。”
李玩说:“我要安慰但不是这样的。”
高放说:“对不起。”

你听听人家这沟通,多有效率,他们和上辈之间要多来点这样的沟通问题早都解决了。

随后出现了通篇最诡异的一个情节:李玩晚上回家,看到从一个居民楼里抬下来一个带着三道杠的大队委或大队长,像精神错乱了一般被一群人绑在担架上,抬进救护车。他眼睛里是无助的眼神,嘴里发出的声音很怪,我感觉应该是鸟叫的声音。在他被强行按进救护车的过程中,这个叫声越来越凄惨。想说明什么呢?昭然若揭了吧!



影片越靠后,导演越要想来点升华的、写意的东西,因为再不来电影就结束了。在男孩儿骑自行车送李玩回家时,李玩说了一句特别矫情的台词,他说:“你见过真正的成人吗?”她宁愿相信眼前看到的这些成人都是假的成人,她幻想着还有一种真正的成人,而自己却从未见过。

11.垮掉的英文演讲,垮掉的爱情观
李玩参加英语演讲比赛,我们之前说的“父亲符号一出现,女儿状态就转变”再次上演。他本来在按部就班地演讲,表姐和父亲一出现,这个演讲就彻底垮掉了。

高放跑出来安慰李玩,并且鼓起勇气向她表白。这个时候,这李玩简直成了女神,他分析状况和最后作出决定竟然能如此果决,因为家庭和教育的关系,竟然连爱情观都垮掉了。

高放说:“我喜欢你”(是“喜欢”不是“爱”),李玩说出经典台词:“这种事儿以后还多着呢。”你可以想成是两个原因,一是“堂”字刻在胳膊上,“玩”字现在刻在脖子后面,说“喜欢”不说“爱”,这种情况下还谈什么谈?所以说:“这种事儿以后还多着呢。”反正你身上就那么大的地方,你慢慢儿刻。二是父母的原因造成的,父母也是离婚,父亲又娶了一个,所以“这种事儿以后还多着呢。”

12.爱因斯坦2号之死
李玩的物理水平真不是盖的,参加物理竞赛全省第一,家长没有因为是物理不是英语而不高兴,要那样拍就太假了。家长们喜出望外,父亲说你有什么要求我都满足你,李玩说你告诉我爱因斯坦2号送到哪个狗肉馆去了。父亲开车带好去,果然当初并没有送到狗肉馆,而是送到了流浪狗收容所。

爱因斯坦2号还是死在了这里,但是当父亲向李玩表示遗憾的时候,李玩却说出了“谢谢”。因为“父亲没把狗送到狗肉馆”这件事远比“最终找不找得到这条狗”更为重要。

13.吃狗肉
全家又坐在一起吃饭,父亲又让李玩给一个叔叔敬酒。这里安排了一个吃狗肉的情节,这是个仪式,“吃掉并咽下心里坚守东西”比“告别”、“埋藏”之类的仪式更为残忍。但我觉得,“决定妥协”和“无意识妥协”还是有些区别的,“无意识妥协”可能是在无知觉的情况下被污秽的世界给驯化了,但“决定妥协”是主动决定按世俗的方式去做,内心还是保留着那些棱角的,只是再也无法展露出来了。其实这样的人占了一大部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看到一些人,乍一看很世俗,可当你对他了解多了,在难得的机会下你会发现一些他从未在场面上表达过的东西。

14.升华
父亲带李玩回家,亲生母亲来了一个电话,李玩突然想起问爸爸:“你和妈妈是怎么开始的?”这里爸爸有一段痛哭流涕的表演,他去捂李玩的眼睛,他自己哭却捂别人眼睛。因为这个时候车里放的音乐是《再回首》,所以你只能理解成他这个年龄的人只能回首,无法再向前看了,他不能看也不让孩子向前看。

李玩彻底放弃那些坚守的东西了吗?接下来一段情节砸实了这一点,她和表姐在街上路遇爱因斯坦1号,她是如此决绝地放弃了把它再要回来的机会,任凭它和一个陌生女人走了。

15.牛奶
影片最后,是全家人看着弟弟学溜冰,每个小朋友发一杯奶喝。当我们看到弟弟也吐奶时候,我们可以在这里总结一下关于“喝奶”的问题了。

第一次爷爷奶奶给李玩一杯奶,她一喝就吐了,然后发现狗可以喝,就喂了狗。

在饭局上,父亲让李玩喝奶,她喝不下,父亲只好让她换成了酒;

李玩和高放一起吃饭,强行灌了自己一杯奶,可最后还是吐了出来;

最后是弟弟喝奶也会吐。

“奶”是哺育孩子成长的东西,而这个时代这种家庭的奶,孩子却无福消受,难以下咽。到了李玩和高放一起吃饭时硬灌奶的时候,她已经开始有点儿恨自己,觉得“我怎么就不能接受这个成人的世界,我要强行灌自己一杯”。


最后,弟弟在痛苦的接受滑冰的课程,成人们一脸欣慰地看着,李玩面无表情。她知道弟弟将来要经历什么,他要喝的,依然是这杯奶。

16.额外多说几个想法:

第一,青春的第一种可能是爱因斯坦1号,由于迷失,反而被保留在一个看似远方实则心底的地方,只是再也不要拿出来,只能偶尔在心里和自己偶遇一下;青春的另一种可能是爱因斯坦2号,由于不妥协,惨痛地死在了冰冷的牢笼里;

第二,国家长期和平发展真的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因为这种情况下,几代国民之间的生活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只是在稳步地进步,这非常便于不同代人之间的沟通。而本片中的三代人是完全不同的人,这是怎么造成的,大家都知道的。

第三,今天的父母们可能会有一种很幸运的想法:我们赶上好时代了呀,我可以去学正确的、先进的教育方式呀?我可以上网查呀、去看书呀、去听讲座啊......睡前讲故事啊、孩子过生日叫几个同学来开party啊,给他买个手伴啊,孩子参加比赛时家长坐下边给他加油啊......按这那套新的东西来,不就先进了吗?孩子要是不喜欢这些就是他不对了吧?


我想说:可能粗枝大叶的教育也在更新换代的吧,我们还是要回归到自己的孩子,你如果总是能知道孩子的想法和思维模式,也能让他理解你的想法,心贴心地去打磨出专属于你们之间的沟通方式,然后用这种贴心的沟通耐心地陪伴他长大,那么,无论他将来成为什么样子的人,他都不会怪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学霸的路途还远啊

    沙发,火钳留名

    _过猫_ 回复 @学霸的路途还远啊: 说实话,你是我节目的第一个评论者,大沙发啊,多提意见,帮忙转发吧,非常感谢!

  • 蘇木1990

    好喜歡妳的解說喔~``

    _过猫_ 回复 @蘇木1990: 谢谢,开始我只是想记录一些自己看过的东西,有他人喜欢就更好

  • 13761319bqo

    谢谢。

  • 高尚_4i

    很喜欢你的影评,和反派影评相比更喜欢你这种叙事风格和观点的表达坚持下去

    _过猫_ 回复 @高尚_4i: 其实我的笔记还算不上影评节目,只是帮自己和大家捋清电影的内容,观感上的分享不是太多,但这样会促使大家整理出各自的影评,看来这是个功能型的节目

  • 羽佳_e7

    打李玩那段看得我人都抖了,非常真实。

  • 羽佳_e7

    好奇的是主播是什么专业?

    _过猫_ 回复 @羽佳_e7: 这有啥可好奇滴?我就是传说中的程序猿啊

  • 鲲鹏展翅1987

    听完了两期,不错的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