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婴儿》2 | 陈思和:疼痛将美丽的少妇变成魔鬼

徐志摩《婴儿》2 | 陈思和:疼痛将美丽的少妇变成魔鬼

00:00
12:35

课程金句



课程文稿

1

喜马拉雅的听众,你好!我是陈思和,今天开讲生命的诞生。


文学与人生为什么要从生命的诞生开始讲起?因为文学就是人学,人的一生所有的活动都可以归纳为生命的运动现象,生老病死固然是生命的自然现象,喜怒哀乐也是生命对外界的反应。人生三大欲望,权力的欲望、物质的欲望和性的欲望,都是来自生命的冲动。所以,人生的道路就是生命百态,人的诞生就是生命的开始,人的死亡也就是生命的结束。而从生命的开始到生命的接受这一段距离,就是所谓人生。文学写的就是人生的故事。


人类学它所研究的,一般来说是人的生命诞生以前的事情,比如人类生命起源的问题,那是属于人类学的研究范围。而人的生命结束以后的事情,比如人死了以后,灵魂上天堂还是下地狱,这是宗教关心的范围。而文学它主要关心的就是人的生命诞生以后到死亡以前这个阶段的故事,那就是人生。所以我们要讲对人生百态的理解,也就是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文学与人生的故事就是要从生命讲起。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生命的诞生。


文学是怎么来描写生命的诞生的?这个问题看上去好像很容易,其实不然,这是一个很难描写的境界。我们大家都在巴金的《家》里读过瑞珏因为生孩子而死亡;老舍在《骆驼祥子》里也写过虎妞生孩子难产而死,但这两个片段虽然都是文学名著中的名段,可是我们发现了没有?其实作家在这里描写的不是诞辰,而是死亡。那是在控诉社会制度或者愚昧风俗,而不是在歌颂生命的本真。


那么,是哪一位作家真正描写了生命的诞生?依我的看法,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用强烈的生命意识来描写人类生命诞生的作家,是鲁迅。1922年鲁迅创作了短篇小说《不周山》,是写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但这篇小说首先描写的,不是女娲补天,而是女娲造人。鲁迅非常生动地描写了女娲用泥土创造人的过程,但他的笔墨不是落在造人的泥土上,而是集中描写了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那就是弗洛伊德所谓的力比多,是人类强大的性意识把天地日月精华都融合在一起,这才创造了人类的生命,而泥土只是一个造人材料,反而变得微不足道。


那么继鲁迅以后,第二个直接描写人的生命诞生的作家是著名的诗人徐志摩。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介绍的徐志摩的诗《婴儿》。


2

徐志摩是一个抒情诗人,他的大多数诗歌作品都是与他的个人的感情经历和私生活有关。他的诗歌风格是以轻灵缠绵著称,如脍炙人口的《再别康桥》《沙扬娜拉》等等,都是比较甜腻。而我这次偏选了一首不仅在志摩的诗里非常少见、就是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非常少见的作品。在这首诗中,我们将看到一个陌生的诗人,也将读到一首陌生的诗。


《婴儿》不是一首独立的诗,它是通过一组散文诗来象征大时代的新旧交替。1924年,军阀直奉战争弥漫中国大地,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徐志摩对这个恶劣的社会环境非常厌恶,他自己说,那个时候我过的日子简直是一团漆黑。每天深更半夜他无法入睡,就用手抱着脑袋伏在书桌上受罪,他说他就感到整个时代的沉闷都压到了他的头上,估计就是头痛了。


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他创造了一组散文诗,一共三篇,第一篇叫《毒药》,第二篇叫《白旗》,第三篇就是《婴儿》。这组诗曾经被另外一个著名诗人朱湘称之为当时的散文诗里“最好的一首”。在第一篇《毒药》里,诗人对那个黑暗的时代发出最恶毒的诅咒,诗歌的节奏非常狂暴,所用的语言也非常恶毒,有点像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恶之花》,表达了诗人对这个时代绝情的否定。第二篇《白旗》,就是白色的旗子,主题是灵魂的忏悔,白旗就是投降,就是说我们要改变这样一个黑暗的社会环境,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忏悔,要认识到这个时代之所以会变得这样坏,我们生活其间的每个人都是有责任的,有罪恶的,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其实巴金在晚年写作《随想录》,他要表达的也是这样的意思。


那么好,我们只有清晰了自己的灵魂,新的理想社会才会像婴儿一样,在社会的阵痛中诞生。这就是第三篇《婴儿》的主题。所以说,从诅咒时代、忏悔人性、再到歌颂新的生命,这三个主题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讲的就是一个大时代的新旧替代。《婴儿》就是一个象征,婴儿的生命诞生,象征了一个新的社会理想的诞生,象征着伟大的社会革命的到来。


但是这首诗写得太好了,诗人就是这么逼真地描写了一个女性如何在痛苦中生育自己的婴儿,使《婴儿》这首诗产生了独立的诗歌意象,那就是赞美女性伟大、歌颂生命的诞生。


3

《婴儿》作为一首独立的诗,篇幅不长。它是分两个部分,每部分的开头都是一句——母亲在她生产的床上受罪。


第一部分是描写母亲生育时经受的巨大痛苦。诗人所用的每个词语,每个比喻,都是非常尖锐的,有时候很刺激,很怪诞,隐隐地联系着生命的极度痛苦。比如他这么说:


她那遍体的筋络都在她薄嫩的皮肤底里暴涨着,可怕的青色与紫色,象受惊的水青蛇在田沟里急泅似的,汗珠站在她的前额上象一颗颗的黄豆,她的四肢与身体猛烈的抽搐着,畸屈着,奋挺着,纠旋着,仿佛她垫着的席子是用针尖编成的,仿佛她的帐围是用火焰织成的……


整个环境里,它描写了身体经络在她皮肤里都胀大了,因为疼痛;颜色是可怕的青色和紫色,而且它把经络比喻成像一条条蛇一样,在她身体里游动。然后它就描写这个人物的四肢和身体,用了四个词,一个是抽搐,一个是畸屈,一个是奋挺,一个是纠旋,他说这个身体一会被抽筋,一会儿屈在那儿,一会又挺直了,一会儿又在翻滚,整个它就描写女性在生孩子的时候,被疼痛的身体不能制止的这么一个情况。然后它说:


一个安详的,镇定的,端庄的,美丽的少妇,现在在绞痛的惨酷里变形成魔鬼似的可怖……


他前面用了安详的、镇定的、端庄的、美丽的四个词来形容这个孕妇,她表达的是这个孕妇在生孩子以前是一个非常美丽端庄的漂亮的女性,可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生孩子的那种绞痛当中,她残酷地像魔鬼一样的可怕。紧接着他就开始描写这个妇女的眼睛怎么样,嘴唇怎么样,头发怎么样等等,各种身体器官都变形的细节、状态,来烘托人物所受的那种痛苦。


然而在第二部分,诗人还是重复了一遍“母亲在她生产的床上受罪”,但是接下来具体的描写就不一样了。第二部分还是写产妇的生产过程,还是写痛苦。可是诗人把关注点放到了产妇的精神领域,也就是说第一部分他要表现的是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肉体经受的极度痛苦,而第二部分则描写了她精神的欢悦。


肉体是痛苦的,可是这种痛苦她能够忍受,因为她的精神是欢悦的。因为她用肉体痛苦的代价,“守候着一个馨香的婴儿出世”,所以诗人用了好几个转折句,“她还不曾绝望……”“她还不曾放手……”整个语调都变了,一种微微的暖气就升上来了。她说,“因为她知道这痛苦是婴儿要求出世的征候,是种子在泥土里爆裂成美丽的生命的消息,是她完成她自己生命的使命的时机”。


写的真好!如果是一个有过生育经验的女性听众,听了这段散文的朗诵,也许在她的心里,就会浮现出自己身体曾经有过的神秘的经验,生命中的每一个希望都是产生在看似绝望的征候中。有时候我们陷入一个极其痛苦绝望当中,但你要知道希望可能已经不知不觉地隐藏在其中了。母亲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她既是生命的受难者,同时又是生命的孕育者。


所以啊,当有人问生命是从哪里来的?当代作家朱苏进说过一句话,他说:“生命是从母亲的血泊中形成的。”是的,生命是在血泊中形成的。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带着母亲的痛苦,被母亲的血泊飘着送到人间。是母亲的血,把婴儿的生命染成一朵通体艳红的花。


亲爱的听众,今天的课我们就讲到这里,下次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紫玉石榴

    我现在就奇怪😳为啥买了会员还是听不了好课程!!我想退出会员要求退款,然后单独购买喜欢的好课程,有此意愿的点赞点赞!

    乌野高校排球部_noya 回复 @紫玉石榴: 有吗…我感觉大部分人都喜欢啊…

  • 雁渡寒潭J

    陈教授讲得真好。我最初看《婴儿》的时候,只是被孕育过程的艰难和痛苦所打动,后来看到生命孕育的过程觉得有一种希望的感觉。陈教授介绍的创作背景和组诗,结合时代来看,更有一种困苦中渴望新事物的诞生的热切。

  • learning_wang

    听先生讲了诗的创作背景,才略懂了一些象征意义,诞生是痛苦的,创造者虽然痛苦,但抱有寄托和希望,所以义无反顾,中国新文学的诞生有着多少前辈的心血,向前辈们致敬!

  • 余杭夜雨

    徐大诗人对待老婆张幼仪肚子里的新生命视如草芥,以为他不清楚女人的苦痛,原来是门清啊?

  • 被摆渡的人

    老师,我感觉课程还是有点贵,如果不到100块可能会更多人买

    1891169crkj 回复 @被摆渡的人: 不应该贵于原著

  • 梅洛伊

    第一课我选择了《婴儿》,我的文学生命也从这里开始

  • 云端的妖精

    1924年,列强践踏我们祖国,军阀在大地上混战,中国生灵涂炭。人间已经杀尽了一切的和谐,这世界是恶毒的。 当准则死了,信心烂了,仁义礼智信丢了,“母亲”遍体鳞伤,奄奄一息,将死。于是,人们的不忍心,怜悯心,爱心便出来了。诗人振臂一呼:来,跟着我!人们回复了天性。开始忏悔。人们认清了自己的灵魂,“母亲”于绝望中孕育新生,曾经安详、镇定、端庄、美丽的“母亲”,为了孕育希望而忍受极度的痛苦,状如魔鬼。 母亲的血泊中形成了生命,我们的生命中带着母亲的痛苦,还有母亲的希望。当我们陷入绝望时,也许希望就隐藏在其中了。

  • 努力的小花花呀

    初读《婴儿》,便觉得语言精巧,描写细腻,定是个诗人的作品。陈思和老师讲解得条理清晰,又能从现实之处升华,激荡起我们胸中的涟漪。

  • okwm

    徐志摩不是一个只会谈情说爱的公子哥儿,他是理想世界的夸父。他一直在努力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他先去过北大求学,后来去了美国、英国留学。他在美国的两年中,先在马萨诸塞州的克拉克大学拿到文学学士学位,后转到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了政治学硕士学位,其间更是广泛涉猎选修经济学和金融方面的课程,而且,他还阅读了欧文早期的社会主义理论和俄国革命的历史。后来,他为了追寻罗素,他不惜放弃了在哥伦比亚攻读博士学位的计划,来到了全世界闻名的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只为“想跟这位二十世纪的福禄泰尔(即伏尔泰)认真念一点书去”。后来因为自己的国家而回国,他驰骋文坛并创办了新月社,编《晨报副刊》,并且还为著名的大诗人泰戈尔当过翻译

  • 阳阳的糖果屋

    《婴儿》描写的是一个产妇为了分娩新生儿所经受的那场伟大而悲壮的受难。其中那一段足矣引起我们阅读者震颤的细致描写,表面上写的是美的变形和扭曲,实际上却是以丑写美,是美的转化和升华。安详、柔和、端丽的优美,在炼狱般的受难中转化、升华为一种义无反顾地献身的壮美。在描写苦难中孕育新生的过程中,我觉得作者也透出了一个信息,那就是绝望中的希望,我想这可能就会与当时的时代和社会背景相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