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史】古人:“疯狂剁手,我们也有!”

【捡史】古人:“疯狂剁手,我们也有!”

00:00
20:15

郭论 


年末将至,一年一度的“剁手节”又要来了,其实大多数人已经摸清了购物节的套路、攻略,孰不知,这是古人早已玩过的把戏!


古代“购物节”时间&剁手清单 


重日购物


“重日”,即一月一(元旦)、二月二(春耕节)、三月三(上巳节)、四月四(夏凤节)、五月五(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九月九(重阳节)等都进行商品促销。

北宋 苏汉臣 《货郎图》


常规五大节日购物花样多


由于古代商品经济不发达,商品流通缓慢,要买东西得去“集市”。古代人的疯狂购物时间主要集中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元节、七夕节这五个节日。

清 丁观鹏《太平春市图》局部


春节购物list

年货、过年的新衣服、春联、福字、庆祝用的鞭炮、焰火,供奉的各种神像等。这种集市,也叫做“腊月集”。

清 姚文瀚 《岁朝欢庆图》


元宵节购物list

“天街茶肆,渐已罗列灯球等求售,谓之‘灯市’,自此以后,每夕皆然”,“灯市”主要以卖花灯为主。

明代《上元灯彩图》(局部)


清明节购物list

大大小小的风筝在集市中铺展开来,各具特色,让人目不暇接。


中元节购物list

在古代中元节是个普遍祭祀的日子,各地都会举行斋会,唐代甚至将中元节设置成“法定小长假”,这三天里,各种各样的祭祀品都被摆进了集市,它们中的许多东西是平时很难买到的。

火爆的中元节集市


七夕节

七夕在古代并不是情人节,而是乞巧节。古代的姑娘们穿上新买的衣服,将自己亲手做的小玩意儿或好吃的瓜果摆出去卖,向织女星乞求自己能成为心灵手巧的贤惠女子。

明人仿仇英《汉宫乞巧图》卷


定点“集期”购物平台好


集期:选日子进行商品交易。“赶集”、“赶场”风俗就是这种古代商品交易模式遗俗。


集期,也称“场期”,传说开先河者是中华人文始祖之一的神农氏,他最早提出了“日中为市”的商品交易模式。

四川彭州出土的“羊鐏酒肆画像砖”上所描绘的古人赶集场景


《周易·系辞下》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如今一些边远地区仍流行的“半日集”,正是源自这种原始的“日中为市”。


集期有定期和不定期之分

不定期:“聚期无常”、“不以集拘”,仅有一个大致的时间,具体日子每年每月都可能有变化。


定期:有固定的交易日子,每月一集,半月一集、十日一集、三五日一集等都可以,最长的是每年一集——一年只有一天。


集期指定交易场所:

“市”、“集”、“墟”、“场”、“街”等都是集期的产物,是性质相同的商品交易场所。如果放到现代的互联网上,就叫“平台”了。

清代苏州集市(苏州桃花坞版画《姑苏阊门图》局部)


特殊集市

“早市”、“鬼市”、“夜市”、“夕市”、“穷汉市”、“庙会”等,其中的“穷汉市”是一种二手货、便宜货交易市场,消费对象大多是经济条件不太好的草根。


“赶背集”

如果错过集期再来,俗称“赶背集”,也叫“赶冷场”。

清道光《辰谿(xī)县志·风俗》中有这样的记载:“邑中地场。每值场期,远近商贩搬运粮食、衣布、牲畜、杂物,俱于日中辏(còu)集该处交易,谓之‘赶场’;其场分较大者,于场期次日尚有买卖,谓之‘赶冷场’。”


类似辰谿县这样的“赶场”风俗在全国各地都有,赶集者的人不论是商贩还是购物者,都会“赶早集”,路远的人半夜就要起来。


古代“购物节”商家宣传手段 


宣传语(吆喝)


早在先秦时期,已出现了敲锣、打鼓、摇铃等用器物声响叫卖的“声响广告”。屈原《天问》中便有“师望在肆”,“鼓刀扬声”的说法。


但最简单最普遍的方式是“吆喝”,通称“叫卖”,又叫“市声”、“货声”。


宋元时称市声为“吟叫”。宋朝商人最善于推销商品,故叫卖声十分有特点。

宋高承 《事物纪原·博弈嬉戏》“吟叫”条称:“京师凡卖一物,必有声韵,其吟哦俱不同,故市人采其声调,闲以词章,以为戏乐也。今盛行于世,又谓之吟叫也。”


宋朝市场经济发达,在北宋都城汴京,每天五更天便有人打铁牌子或木鱼报晓。

据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天晓诸人入市”条:“诸趋朝入市之人,闻此而起。”


北宋这种商业性叫卖声,到南宋和元朝时,已蔚然成风。到了元代,叫卖声更成一景,也有花钱雇别人叫卖的。

元吴渭《月泉吟社诗·戴东老》诗称:“谁家子女群喧笑,竞学卖花吟叫声。”

元熊梦祥《析津志·岁纪》记载:七月七,“市人又多以小扛车上街沿叫卖”;九月九,“亦于闤闠(huán huì)中笟筴(gū cè)芦席棚叫卖”。

《货郎图》


这种“吟叫”到明清时已是一种通俗的商品宣传方式。如在清末的北京街头,叫卖声被称为“京叫”。

清佚名《燕京杂记》记载:“京师荷担卖物者,每曼声婉转,动人听闻。”而且分贝很高:“呼卖物者,高唱入云。”


店面宣传(字画、表演)


宋代的商品经济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据《燕京杂记》中载:“京师市店,素讲局面,雕红刻翠,锦窗绣户。”


这些商家为了提高商品的档次,喜欢把店铺装饰得非常豪华,吸引顾客上门。有的店铺摆挂商品宣传字画,以此来升华店铺的品位。


还有些茶肆、饭馆、酒店中特意安排有乐器演奏和评书为客人助兴。总之,这些经营者们深谙商品包装之术。

南宋 李嵩《骷髅幻戏图》


奇物商品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说:“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胜。”

书中还列举了卖油脂的雍伯、卖肉制品的浊氏等商人,他们都是掌握一技之长,经营奇物商品而致富的。可以说,古代由于商品还不丰富,新奇的东西往往能引起人们极大的购买乐趣。


古代“购物节”商家促销玩法 


古代商家的促销手段同样五花八门:“赊销”(先货后款)、“撒暂”(先尝后买)、“送力”(送货上门)、“关扑”(博彩销售)、“红票”(赠券)、“削价”(让利销售)等。其中,“撒暂”和“关扑”是宋朝最流行的商品促销方式。


试吃:“撒暂”


饮食行业里的惯见手段,让人先品尝,可以吃了再给钱,也就是咱们现在的试吃。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卷十六“分茶酒店”条记载:“有卖食药香药果子等物,不问要与不要,散与坐客,名之‘撒暂’。”


幸运大转盘:“关扑”


宋代商家还发明了一种叫“关扑”的游戏,就是以待售商品为赌注,约定方式,如抛掷铜钱猜正反面,或者让顾客把飞镖投向旋转着的八卦盘,如果飞镖正好扎中事先约好的图案,就算顾客赢,消费者如果猜对了可免费或打折拿走商品。


《梦梁录》卷十三“夜市”条称,在南宋都城临安,“大街关扑,如糖蜜糕、灌藕、时新果子、像生花果、鱼鲜猪羊蹄肉,及细画绢扇......诸般果子及四时景物,预行扑卖,以为赏心乐事之需耳。”


这种商品促销方式有明显的赌博性质,故又称“关赌”,由于有赌博性质,关扑促销受到宋朝政府限制,并不是天天都可以,只有在“元旦”、“寒食”、“冬至”三天,方允许使用。


打折:“削价”


“削价”又叫“降价”,就是打折,薄利多销,行之有效。古代“商业之父”范蠡深谙此道,提出了“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秦汉商人早已意识到“贪贾三之,廉贾五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壮大壮

    怎么那么稀罕郭老师的声音,听见又踏实又开心,真是日常羡慕王惠老师哈哈哈

    落叶柳成风 回复 @壮大壮: 也日常羡慕安迪老师。能被郭老师哄睡

  • 一岸冷云何处香

    整个孕期都是听的郭老师的郭论和单口过来的。别人用音乐胎教,我用郭老师声音胎教了

    foreverrose 回复 @一岸冷云何处香: 我也是

  • 半生如是

    郭老师肚子里怎么就那么多书呢,光是这一篇就引用了多少古籍啊

    LeLe妈妈讲故事 回复 @半生如是: 呵呵,有人编出来你也可以,不过还是喜欢听老郭讲

  • 郭德纲和于谦的粉丝

    一家之主郭德纲, 于谦美貌赛师娘, 高峰一颦笑意长, 天下萬怼云平强, 帅气云鹏阔脸庞, 孙越独占地四方, 麒麟小弟俏模样, 憨厚可爱阎鹤祥, 二爷多福身健康, 小眼巴查杨九郎, 烧饼苦练体强壮, 哼哼他爹曹鹤阳, 伦哥正经似流氓, 清华落榜属大黄, 天之骄子孟鹤堂, 淘气先生周九良。(不可以抄袭,谢谢您)

    1888770unaz 回复 @郭德纲和于谦的粉丝: 都是二声,二声会火

  • 隔壁老苏丶

    我擦。。听完之后。感觉我就是个文盲

  • 陈白云

    每次不顺心和有烦心事的时候,都会听听我家流氓头子(郭德纲)郭大叔的历史奇闻趣事。

  • 华华221

    郭老师语速适中,声音浑厚,吐字清晰,听着悦耳,学识丰富。

  • 过桥米线GQMX

    赘婿里的拼刀刀吗

    knkao8bplt18svhinbg4 回复 @过桥米线GQMX: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 kerboter

    好听,有不少收获

  • 听友244360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