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6:医生的自我修养

话题6:医生的自我修养

00:00
17:30

已购买本课程的同学,请添加正安答摩紫苏微信号【damo3615】,回复数字666,审核通过后即获入群资格,群内不定期进行经典诵读打卡、学习交流等活动,还会派发多种福利哦。


【课程内容】

医家十贵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做个好医生,该有些什么业务标准和要求。


这次我们讲的医家十贵,出自清代名医赵濂的《医门补要•自序》,所谈的是,作为一名良医所应具备的条件。


这十贵是哪十贵呢?


它们是:「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

下来,我们逐一开谈。


第一、 医贵乎精


说的是医术要精通。什么是精通?我们不妨先从基本要求说起,按照现有的中医学体系,我们首先要基本掌握什么?


就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这五门,有了它们做底子,我们再进军临床各科,比如内外妇儿科、针灸科、骨伤科等。

而进阶的是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当学完了这些,而且又有了临床的一些经验后,我们是不是就能说精通了呢?


其实还不能说。什么是精通?也就是从诊断,到理、法、方、药、针,从思路到临床操作,都能够一气贯通。


个人感觉,就用药体系,最大的瓶颈可能是在药物,还有就是原理上的贯通。现在不少医生,对药物,经常是处在一种对一般功效的大概了解,而药物自身的特色、药与药间的细微比较,却不见得都心中了然。


至于中医原理上的贯通方面,相当比例,也仅仅是辨证论治的证,没出大偏差,但是对病,辨证论治的证,以及症状,在解释上,不见得很顺畅,或者很细微。


这些方面,理解上的不精确,或不精致,这些其实可能会影响疗效。所以往精深方面走,是很多从业者还需要努力的。


第二、学贵乎博


自然是博览群书,这个群书大概包括什么呢?


首先是专业类的,除了我上面讲的科目,其实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各家学说,这些名家,他们的医学观念,跟一些很常用的方,也是必须掌握的。还有现在资讯发达,一些名家医案,名家心法,是应该学习。


另外是作为一个医生的背景知识,就古文化的很多学科门类,其实应该涉猎的。比如《易经》,这是中华文化的主源头之一,里面充满了很多有启发性的思维方式跟方法学。


还有从《易经》体系衍生出来的各个术数类学科门类,比如,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就讲过,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


我们今天撇开术数类的具体内容及具体操作不做讨论。但我们应该知道,源于《周易》的古代的学科体系,在方法学上是可以互相补充、互相说明的。比如在阴阳五行的应用上,上面提到的这些学科,各自在细节上,都有自己的发挥跟发明。


所以这些同源的学问,涉猎一下,在医学等应用上未必没有启发。还有,诸子百家的学问,都要尽量理解,因为中医学中,很多具体知识,有着诸子百家学问的渗透,明白了这些学问,我们在思考与操作中,思路会更通透,心态上也更笃定,这就叫博极医源。


第三、识贵乎卓


这一点,是建立在医生有丰富的医学与背景学识,较多的临床经验,以及较强的辨识、分析能力基础上的。


这样,面对临床实际与理论问题,你才能拥有不同寻常,又切合实际的见解,才能不做书本的「奴隶」,从而学进乎道,技进乎道,术进乎道。


这里既有对具体知识点思路上的贯通,也有「道」层面的境界问题,是否真知灼见?检验的方式是,能解决理论与临床实际问题。


第四、心贵乎虚


这讲的是,要防止随着学识与临床经验的增长,而滋生骄傲情绪。


其实做过医生的都有体会,有的病容易治,有的病难缠,不是每个病,都能拿得下来的。所以,医学是个学无止境的学问。我觉得在中医学,尤其需要的,摒弃门户之见。个人有门户,不见得不是好事,因为毕竟是可以专于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用得活的人,甚至他的领域,可以伸展得比较大。


但有时会看见中医圈子的一些人,会显摆自己的学科门类或门户,觉得自己的那个门派,没有什么东西是拿不下的。或者自己就是最好的,是综合方式之中最简便的,只要学会了,就一通百通,其他的学问都无关重要了。


什么病都拿得下,有这样的好事吗?说实话,还真没见过什么病都拿的下的门派,包括一些大门派。


不时看到的是,只拿自己成功的案例来显摆,不成功的一部分呢,自动忽略不见了,或者不纳入统计了。


所以在自己的学科门类或门派之外,接受其他有用、有效,有启发的观点,不单是心胸问题,也是有效的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的问题,海纳百川,择善而从,永远是提高医术的不二法则。


第五、业贵乎专


这里说的是,学问是无穷的,而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所以,即便能做到我上面讲的,基础打的很牢固,也能博览群书,其实,一个人也不可能在业务上做到门门通晓,科科精熟。


所以应该有所专擅;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该由博返专,也就是,在坚实的基础上,有着方向上的擅长。


比如我刚才说的门派,他可能就是一种方向性的擅长。所以这一点,业贵乎专,与心贵乎虚,要辩证来看。也就是说,即便有方向性的专长。其他的门派,或者是学说的见解或者经验,也应该对你所擅长的方向,有帮助的。


尤其是现代背景下的现代病的治疗,我们会看到,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往往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这些其实是可以与自己的原来的学科门类跟学识相融合的。


第六、言贵乎显


这句说的是,如果讲学或著述,需要注意,浅显易懂,表达让人明白, 尤其是与病人交流的时候,信息交流,必须有效。


由于文化基础教育上的一些问题,中医的一些专业术语,不一定为大众所熟悉。所以这一点,在为医上,就特别重要。就像我现在这个课程,就知识深浅度而言,因为每个听众的中医的知识背景的深浅不同,所以我不能保证,课程的知识深浅度能让每一个听众都听得懂。


但我会尝试,我的意思表达,尽量能做到让大家听懂。


第七、法贵乎活


这个完整的句子应该是机圆法活,也就说,对疾病发生的机理,我看得通,看得透,看得圆活,然后使用的方式方法,就根据这个发病机理来设置,而且能随时调整,疾病的机理变了,方法就跟着改变。


也就是说,医生要做到,知常达变,掌握变通的方法而又不越规矩,比如在伤寒论,比较纯粹的外感风寒,多半用麻黄汤;但发展到外感风寒,兼有里热,那就用大青龙汤;假如里热重而外寒轻,那就是麻杏石甘汤;如果变为比较纯粹的里实热证,那就该用白虎汤;假如在这个基础上,热邪伤了气津,那就是白虎加人参汤;再进一步,假如气津受损,余热还在,那多半是竹叶石膏汤。


中医基础不那么深厚的听众朋友,不要为我刚才的各种方剂的表达所纠结,你只需要听出来,面对中医的病证,发展的每一步,一个好的医生,他都能跟着作出正确的处方变化,这个就是机圆法活。


当然,这种处理方式并不局限在用药,各种物理方式,比如针灸,刮痧,推拿按摩,拔罐,也是一样,病证发展到不同阶段,处理的方式也该跟着变化。


第八、方贵乎纯


说得是,处方上,应该力求纯净,少加杂糅。


关于这一点,我觉得要灵活的看待,假如疾病发生的机理很单纯,处方当然力求纯净。纯净的好处是?能够集中力量,打在疾病发生机理的中心点,所以效果很快能显出来。


但问题是,古人的平均寿命并不长,所以他们相当比例的人,是活不到出现相当复杂的疾病或体质背景的年龄,而且古代,外感性疾病多,所以,伤寒论,温病学,这些学派,影响比较大,同时,劳动人民的比例大,综合这些因素看,古代人的疾病是相对单纯的,所以用方力求纯净,这在当时应该是个主流看法。


但到了当代,现代人的平均寿命延长,当他来看病的时候,除了主诉的疾病之外,还有不少的基础病。现代的医生要兼顾的比较多,就算我主要是治疗你主诉的疾病,但是也不能把你的基础病跟你的体质搞糟,所以在处方纯净这一点上,现代医生,我觉得不必纠结,该纯净就纯净,该掺杂就参杂,机圆法活,把病治好,才是要点。


第九、治贵乎巧


这一点,跟第七点-法贵乎活,其实是可以相参考着来看的。能抓住主要病理变化的中心点,我们就直捣中军,治疗中心点,现代军事学上叫做斩首行动。可能拨动了中心点,全身的状态也跟着好转,也就说,能做到四两拨千斤的时候就四两拨千斤。


但我前面说过,做医生的不纠结,能以巧取胜的,当然以巧取胜。如果做不到以巧取胜,降龙十八掌这种实打实的功夫,也是经常有用武之地的。


第十、效贵乎捷


这里其实包括不止一个方面,比如早期诊治,疾病越早干预,越容易取得好的效果,这方面其实需要病人配合,不少病人有了病,经常采取的是拖字诀,虽然轻病有时能拖好。但不少病是越拖越重,越拖越难治的。


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医生处方用药,或是处理措施的精准,不优柔寡断,往往能比较快的取得好的效果。


但做病人的有时也得体谅医生,有时医生的治疗方式方法,是要权衡利弊的,比如是以短期疗效为目的,还是短期疗效跟长期疗效都兼顾?


比如便秘,你想通大便,当然用大黄这类猛药最快,吃下去基本上就能拉出来,但每一种便秘,都是用大黄最好吗?


大黄用量过大,以及服用时间过长,是会损伤人体正气,尤其是损伤脾胃的。假如脾胃推动不力,就会加重下一步的便秘。


所以慢性便秘的治疗,往往是从五天排便一次,到三天一次,再变为两天一次,再变为一天一次,这样,慢慢好,才是真的好。


还有一些老年人的病,本身虚实夹杂,对药物的吸收能力,也没有年轻人那么好,也不容易获得快速疗效。


所以,对于“效贵乎捷” 这一句,我们还得辩证的看待。


以上就是医家十贵。


最后,赵濂还加了一句,「知此乎,则医之能事毕矣。」


也就是说,做一个高明的医生,虽然不容易,但只要掌握了以上各点,「则医之能事毕矣」。


顺便说一句,赵濂本人就是一位学识渊博,精于诊断治疗疾病,既熟悉古法,又善于在治法上变通和创新的医学家。


(本集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仙境兔灵

    要求不断学习~不断成长~论学习的重要性~(*∩_∩*)~

  • justbeatit_4n

    医家十贵,基贵乎牢,识贵乎博,业贵乎专,知贵乎卓,心贵乎虚,言贵乎显,方贵乎纯,法贵乎活,治贵乎巧,效贵乎捷

  • wyxys

    如何找到好中医太难了。

  • 云山书院

    医生都是生意人

  • 通001

    外地的想学习怎么办啊

  • 张源秋

    伟大医家,治病之道与做人做事之道相通也!感恩潘教授!

  • 绿云_ty

    已听。希望老师能加快更新速度哈。迫不及待听剩余的部分了。

    正安答摩 回复 @绿云_ty: 慢慢来哦 稳扎稳打 建议前面干货回顾一下 完全消化对谁来说都不太容易~

  • 1384370iyuy

    医贵,精、博、卓、显、巧、活、捷、专、虚、纯。医学路上更精进。加油!

  • 1886950rxkn

    潘大师有没有门诊呢?近期去广州,不知道是否有幸请老师把脉面诊,给个合理的调理计划

  • Yoga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