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健康、快乐:回归守常的平民生态

善良、健康、快乐:回归守常的平民生态

00:00
12:55

本周优质评论 


恭喜 美丽心情_14s 这位听众,你的留言被选为本周优质评论。同时你将获得一本余秋雨老师的亲笔签名书,请你联系课程小助手微信:xmlyfm2018,愿你再接再厉!
同时也欢迎其他小伙伴在每一集后的评论区分享你们听课的观点和感悟,下一个优质评论可能就是你!


课程金句 


第97集 善良、健康、快乐:回归守常的平民生态

今日文稿 

大家好,我是余秋雨。我们继续开课。


我们现在的课程已经进入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这个阶段就是在中国文化长寿的原因里边,找到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头的秘密。现在讲到第六个秘密,就是淡化竞争。淡化竞争我已经讲了好几次了,但是这个问题太重要了,实实在在地关切到我们生活当中每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所以我还是要多讲几句。


大家记得吗?我昨天讲到中国古代很多的哲学家、思想家、文人、诗人,他们所有的人生归结的描写都放在淡化竞争上。这不是他们装模作样,他们没有理由装模作样,他们一个人在写,一个人在抒情,没有任何表演意识,他们真正地表达了中国文化终点性的一种追求。对这一点,我很想来说一说我自己的感受,来说明这种把别人比下去的竞争是多么无聊,而淡化竞争怎么会在中国的生活当中如此的普及,这也等于是给年轻的朋友讲一讲我们的历史了。


正教授和老大爷 

大家都知道,我在30年前做了当时中国大陆最年轻的高校校长,这个高校就是出现过很多非常著名的演员的上海戏剧学院。我在做院长的时候,学院的情况非常好,但是我制定了很多非常新的策略,这使得大家有一点跟不上了。


比如我们在评职称或者评教授、副教授的时候,我们非常严格。我记得每一次只要评教授,总会在我的办公桌上出现很多很多控告信,都是几个副教授控告另外一个副教授,有各种各样的嫌疑,学术论文的来源有问题,和女学生关系不正常,或者曾经讲过几句不正确的话呀等等,这样的信有很多。


仔细调查一下往往会发现,其实最有可能成为教授竞争对手的那几个副教授互相都在写,他们一个也不漏,他们不会两个人合起来对付两个人。如果有四个竞争对手的话,他肯定是一个人把另外三个人全部告倒,只不过都是用信,有的信是署名的,有的是匿名信。我对这个现象呢非常的感兴趣。


平心而论,他们有写信给院长的权力。我一开始就觉得写信是不好的,但问题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写信来取消他们评教授的权利。因为他们写的信很可能是真实的,所以我就把它们搁在一边了。我告诉大家,我们不理会这些信,除非你有太大的事情,你可以报警,否则不予理会这些信,我们还是看他的学术成就。评、评、评,终于评出来了。


好,有一个60岁的副教授终于评成了教授。胜败的关系是这样,就是在他的教研室里边,另外三个副教授就成了他的敌人,而他也每时每刻防范着他们。那三个副教授都有自己的学生,学生也可能成了讲师、助教。结果,评上教授的这位60岁的人成了孤家寡人。他几乎不愿意回到教研室,他匆匆忙忙地来到了教室,教完课以后就离开。有的时候中间有很长时间的休息,有的时候中间休息十分钟,有的时候休息20分钟,20分钟到哪去呢?


他一般会到我们学院的门房里边去,冬天那儿有个火炉,有个老大爷。这个门房老大爷和他一样也是60岁,文化程度不高,什么职称也没有,工资也比较低。但是,这个门房老大爷太可爱了,他永远开心,他的门房里边总是挤满了各种各样的人。


我记得在“文革”的时候,我还非常年轻,这个门房老大爷天天站在门口。今天学校里边可能又斗争了,造反派又在斗争哪一个官员了,或者造反派又在批判哪个老师了。官员和老师晚上离开学院回家的时候,总是满脸沮丧,但是这个老大爷听到消息以后总是站在门口,非常快乐地对官员讲,处长你要保重身体啊,你现在样子还挺好,好好地锻炼吧。或者给一个受委屈的老师讲,我最喜欢在做卫生工作的时候,偷偷地听你的课了,你真棒等等。


所以经常会出现这个情景,你满脸沮丧地出校门,但遇到这个当时还不是老大爷,而是个门房的工作人员以后,所有的人都开心了。第二天早晨我们去上班的时候,第一个遇到的也是他,他和阳光一样使我们对新的一天充满了信心。


回归平民生态 

所以,这个门房老大爷和那个没地方可去的正教授相比,哪个人的日子过得更好一点?表面上那个正教授是大大的成功了,而这个门房老大爷什么也不是。 但是我认为人生的天平一定有它自己的倾斜,所以当这位门房老大爷去世的时候,我出席了他的追悼会。


大家知道,一个学校的校长连名教授去世,他也不见得一定要到追悼会去,但是我是认真地出席了他的追悼会,并且在追悼会致悼词的时候,说明了在灾难岁月里边,他的安慰的语言,他的满脸的笑容,给这个学校带来多大的安慰。所以,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而那个似乎写了很多很多控告信以后,总于让他成了正教授的人,其实不太成功。


大家现在也就可以理解我所说的成功和不成功的区别,“要把别人比下去”的这种成功我们不要。那个门房老大爷他把事情做好了,他比警卫做得更好的是,每天对进进出出的人进行心理安慰,成了所有人的朋友,所以他的成功是我所喜欢的成功。而把别人比下去,在权位、财富、职称、名声上把人家比下去的这个成功,是我们不可取的。我不知道我们的家长是不是听懂了这个话,也就终于会理解我为什么给所有的学生最后题词,最喜欢用的就是善良、健康、快乐,而不是一般意义上所说的成功。 


中国有一个出版家叫龚曙光先生,我想好多了解出版界的人都应该知道他。他写了一本散文集,回忆自己很年轻的时候在小镇里边的生活,那么平和又那么的心酸,又那么的温暖。他希望我能够看一看,而且为他写几句话。我很喜欢他在写这些小镇生活的时候说的一段话,我读一下,大家听听:


小镇是守常的力量。春秋代序,守四时农事之常;甲子轮回,守生老病死之常。不以丰盈而得意,不以亏损而颓唐。人生的酸甜苦辣,被小镇人在乡野的日晒雨淋中酿成了一缸可口的酱,无论天顺地利,还是天灾地荒,年景虽异,生活却一直是简朴平淡的味道。春茶再苦也回甘,辣酒再淡也醉人,生子是喜也是忧,死去是悲也是福。喧嚣世事淡漠看,无常人生守常过。一天一天,一年一年,一代一代,说迷糊小镇的日子真是迷糊,说清白小镇的日子还真是清白。


这是龚曙光先生所写的一段话,我不能不有点感慨了,我也是从小镇出来的人。这种生态,我后来在汶川大地震的时候,在灾民的心中,在他们的生态当中都可以看到。他们面对大灾难的时候有悲苦,有忙碌,但是最后都回到了一种平民生态,然后在这个平民生态当中,享受着自己觉得很好的味道。


这样的一种生活,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这其实是中国民间长期以来的最正常的生活。我们可以富裕,我们可以发达,但最终控制我们灵魂核心的,还是这种安安静静的生活。这种生活、这种生态让中国文化长寿了,也让我们的身心健康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所以我所给学生提的善良、健康、快乐,都和这种思维有关。


我们如果为了打引号的、没有标准的、没有终点的所谓成功,把巨大的生命消耗在无聊的期盼中,这恰恰和中华文化的基本思路是无关的。


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猫宏煜

    我是一名80后的化妆师,我没有上过高中大学,我是看到了青歌赛上余秋雨老师给参赛选手点评时,便喜欢上了余秋雨老师,也把他作为了我的偶像,没有之一。在我的生活中,只要看他的书和听他课程的教导,我就找到了做人的方向和做事的风格。我努力学习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我要用余老师讲的这些方法教育好我五岁的儿子,我跟我的朋友们说我讲不清楚我是怎么做到的让你们喜欢,你听听余秋雨老师的课你就知道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在一次夜深人静我失眠的时候,我看何为文化这本书,讲到了黄佐临先生的这一段我痛哭流涕……心便再也不能平静……

    sioney 回复 @寒峰_av: 白听了~

  • 敏敏敏_ty

    善良、健康、快乐!心里感觉被拯救,更感觉深深地愧疚。我是一个农民工,四处漂泊,更是流转到了北非。家乡也属平静的乡村,有轮回的四季,可我无法守常。我需要努力求取家庭基本的生存。女儿十二岁了,离开她已经一年有余。每天,我向她发送秋雨老师的课程,传送先生的声音。说就像是我在陪她,在教她一样,听不大懂,也没关系的。我告诉她,秋雨老师与她的爷爷同龄,是爸爸的心灵导师,也希望将来是她的心灵导师。每次打电话,我不敢与她视频,不忍看到她想哭又忍住哭的神情。其实,我也想哭着对她说:爸爸对不起你!让你活得像孤儿一样……今天是开学的日子,再有一个小时,她要匆匆起床了,独自一人奔向学校。善良、健康、快乐吧,我的女儿!

    钻戒Z 回复 @敏敏敏_ty: 你给予了她别样的陪伴,有的父母身在心不在,你是身不在心在。

  • 情感咨询小能手

    青争为静,远离争斗,淡化竞争便是静。现代社会被工业化和商业化包裹,但很容易发现大部分人还是憧憬着平静并享受着周末短暂的宁静。这让我想起了成都,想起这个慢节奏的城市,成都的周末周日,茶馆里的人最多,喝着茶,打着牌,冬天喜欢沐浴阳光,夏天偏爱河边乘凉和青城避暑。我一直思考是什么让那个城市如此特别,偏爱闲适,偏爱安静应该就是原因。当然这与成都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与远离战乱,与世无争的历史文化背景也有关。可在这信息社会,哪里不一样?可成都人依然坚持着那份对安静的追求,在时间的缝隙里寻找自然的悠然与平凡。我们应该思考,成都依然是幸福指数很高的城市,是不是也与那的人淡化竞争,追求平淡与安宁有关呢?

    情感咨询小能手 回复 @多彩的秋: 只是喜欢余老师的授课,只是喜欢成都慢节奏生活而已。

  • 吾师余秋雨_66

    (小巷长又长,我拿着钥匙,敲打着厚厚的墙。)我们看到周围有很多年轻的家长,……他们用娇宠溺爱的方式引导孩子如何战胜别人的孩子,如何争夺自身的名利,如何躲避公益劳动。这就形成了一种逃离人道主义公德的传代系统,结果只能使孩子变得自私、孤独、狂傲、邪恶。据我观察,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大多总是不幸的,或者说,他们只会为别人和自己制造不幸。原因是没有人道主义公德的人绝对不会可爱,而现代,正是不可爱直接导致了人生的不幸。(先生说)

  • 百事无避

    质朴叙事,在文学写作中最重要,也最艰难。龚曙光先生用质朴的笔调写出了一个质朴的家乡、质朴的童年,满纸厚味,让人舍不得快读。当代年轻人不要以为这只是远年故事,其实,里边的悲欢人情、冰雪炭火、梨花书声,就是我们生命的土地——永远的中国。龚曙光《日子疯长》之余老师推荐语

    风继续吹lzn 回复 @怡雅斋: 所谓‘’淡化竞争‘’不是说世间没有竞争了,或者不需要竞争了,这不现实也不利于人类发展进步。如果仅仅以这种观点来看‘’淡化竞争‘’,并放之于现实以检验,是浅薄的。‘’淡化竞争‘’是一种价值取向,是调和激烈矛盾的道,中国从来不会说要把谁比下去,要打败谁,而是强调自身发展,把自己的事做好,对实际竞争关系强调合作共赢,这就是一种‘’淡化竞争‘’表现。

  • 怡雅斋

    “善良、快乐和健康”是一种获得幸福生活的态度,适合于任何人,是一种追求的生活方式,无疑是对的,值得肯定的,不能反驳。但是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的一个特点,国家鼓励的“创新”是在法治社会中进行的有序的竞争中产生,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所以,从这个角度,竞争是必要的,竞争促进新的“科学技术”的产生和改进,反过来又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包括手机的广泛使用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不是反过来。各个领域的竞争是客观事实,淡化竞争只能是在周末或“五一”或“十一”长假或春节期间人们的旅游或像四川成都人的休闲生活中体现出来。“竞争”催生高科技!

    成晓雷 回复 @奋斗_kcl: 孰是孰非,历史会有评断,不过你我都看不到,所以请保持恭敬,不要妄下结论。余秋雨老师的研究课题从不与他人重复,像这样的不惧风险,独立创新型的学者理应被国人敬重。

  • 美丽心情_14s

    什么是“竞争”呢?古人云:并逐曰竞,对辩曰争。辞海上说“竞争就是相互争”。可以认为竞争是个人或团体间力图胜过或压倒对方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余老师所说的淡化竞争,就是要淡化“压倒对方”的极端心理,从而达到一种有序的积极状态,是一种科学的、智慧的、平衡的行为方式。就像突发状况发生时,人们在狭窄的通道里拥挤、争抢逃生,如果都想压倒对方而逃脱,往往却是适得其反一样。淡化竞争才能更好共生共荣,才是我们走向成功的最佳捷径。

    美丽心情_14s 回复 @奋斗_kcl: 呵呵,咱俩说的不是一个概念,而且思维不在一个频道上。无法沟通,不好意思了。

  • 喀秋莎_mt

    门房老大爷啊,您对别人的安慰是您人生最大的成功!

    浪子中华 回复 @喀秋莎_mt: 你愿意当门房大爷吗?

  • 华Liu

    返璞归真,善良以待。不把宝贵的生命消耗在无聊的期盼中,对有些人来说可能是充满刺激的期盼中。期盼越无聊,实现的期盼越无聊;期盼越刺激,实现的期盼越刺激。不管是哪种,对生命都是大起大落和无情的摧残。“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年轻人要尝试,不撞南墙不回头。要知道,生命的折腾是折腾生命,“健康”不需要,“快乐”不需要。上善若水,“水”方向明确,总是向下,归于平静。感谢秋雨老师的苦口婆心。

  • dsy1110

    没什么正经的可讲了,瞎扯淡了…

    Robert_Bumaro 回复 @dsy1110: 这样盲目的批评只会衬出你的无知与庸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