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篇)74 人生来就有的潜质

(孟子篇)74 人生来就有的潜质

00:00
13:32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王蒙,现在我们讲孟子的性善论。对于孔孟之道来说,性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性的论断。没有这个论断,他许多的学说都站不住。在我们讲它的性善的理论之前,我们先讲一个故事。

 

孟子在和齐宣王聊天的时候提到了这么一个事情,说齐宣王曾经有一次他坐在大厅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有人牵着牛从堂下走过去了,齐宣王看见以后就问牵着牛走的人,说牛干嘛去的,往哪带。“对曰:“将以衅钟。”说他是要祭祀钟的,修了一个新的钟,要把这个牛杀了,用他的血,填到钟的缝上,使钟才能够有一种灵验。因为钟它是宣布时间召集会议,宣布朝廷的一些懿旨的,所以它是很庄严的,对这样一个庄严的东西,要以生灵的血液来加以祭祀。

 

齐宣王一看牛可怜的样,就说,算了吧,把它放了,我实在是不能忍心看到牛在那哆了哆嗦的那个劲儿,说他又没有什么罪过,结果就把它给宰杀了。那个人说那怎么办?是不是今天就不祭祀钟?齐宣王说也不能够废掉这样应有的礼行,这样的一个仪式,这个是自古以来传下来的,到了我这儿给废除了也不行。换成一个羊,你们宰一个羊就行了,别宰这么一个牛。

 

孟子问有这么回事吗?齐宣王说有,孟子对这事评价很高,说您有这种不忍之心,有这种同情之心,有这种爱牛之心就足可以当一个王了。你就不但能当本国的王,而且能够王天下了,你是一个王者,你实行的是王道。不过如果你的理由是因为牛无罪,就不希望杀死它,那么牛羊又有什么区别,您让他宰一只羊,请问那个羊又有什么罪?

 

这齐宣王一听就笑了,您说的真对,我这怎么回事,我并不是说是由于吝啬,所以瞅着牛大舍不得,那羊小就把羊给宰了,要不老百姓说我爱牛不爱羊,或者说我是由于心疼这个牛了。孟子就又分析说没关系,您的心思不伤大雅,反正表现了您的一个可怜动物的心,表现了您爱惜生灵“是乃仁术也”,你的这种表现是一种仁爱之心的表现。您这个仁爱见牛未见羊也,您看见这牛哆里哆嗦,挺恐惧挺可怜,您说宰只羊,你又没看见那个羊,所以您就没在乎这羊哆嗦不哆嗦,恐惧不恐惧。

 

他说这正是一个君子之心,叫做“君子之于禽兽也”,君子对于禽兽“见其生,不忍见其死”。你看见它活着的那个样子了,就是实在忍不下心来看它死,在它被屠宰的那个样子,“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你听到了这个牲畜,它活着的时候,它叫的声也挺好听的,想起来叫的那个声音来了,你都吃不下它的肉去了,所以“君子远庖厨也”,所以君子不愿意挨着屠宰牛羊鸡鸭的地方太近,无论如何,这是您的善良的表现。一个善良的君王对待老百姓就会有善良的态度,就会有仁爱之心,就会关心老百姓的死活,就会希望老百姓过比较好的生活,这样的人做王很好。


孟子的这么一个故事,他讲了一段来证明人的本性,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孟子在讲到天性善良的时候,他尤其强调叫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是什么意思?就是可怜一个生命的心,可怜一个痛苦的心,可怜一个受罪的生灵,当然更不用说可怜这样一个不幸的名人。你有这个心,而且称之为不忍之心。

 

什么叫不忍之心?简单的说,你看到别人受罪,你受不了,你看到别人的病痛,你受不了。你看到一个哪怕是一个罪犯,他受到刑戮,根据刑法对他执行杀他的这个刑法了,你心里头不舒服。你看到他的穷困,他到了冬天他穿不上衣服,他饿急了,他吃不上饭,你心里受不了,你不能若无其事,自得其乐。你不能说人家那受这罪,人家那儿遭遇了灾祸,你在那乐呵呵,正好自个在一边玩,你不是那样的人,你就是好人,所以要恻隐之心。

 

孟子另外又说“恻隐之心,仁也”,什么叫仁爱?就是有恻隐之心,有恻隐之心的人是有仁爱的人。有仁爱的人是能爱民亲民的人,能爱民能亲民的人,是能够为自己的民人,为自己的百姓做好事的人,因此它给这样的人很高的评价。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对这种所谓仁爱之心的评价非常的高,也非常的重视。

 

有很多历史故事,都和这种恻隐之心有关。比如说史记上讲的,魏国有一个范雎,他姓范,草字头那个范。范雎在魏国受到了冤枉,被迫害,很苦,后来跑了秦国当了宰相。
魏国的曾经迫害他的一个臣子叫须贾。须贾到了秦国,他不知道范雎,来到这儿还当了宰相了,范雎就去看望这个须贾,冬天穿着一个破烂衣裳哆了哆嗦,结果须贾一看是范雎,说这“此非范叔乎”,说这不是范先生吗?说你怎么这样,你冻成这样了,范雎说我在这儿给人打工,我也挣不上钱。

 

须贾虽然是迫害过他,已经过了这么多年了,看见一个老熟人在这儿,那么一副可怜样,就把身上穿的一个棉袍,脱下来了。说这个您先穿上,先用,我这衣服多,您这受凉,这么下去可受不了,这天穿那么薄,破破烂烂那可不行,就给了他了。这是很有名的,在京剧里叫赠绨袍,绨是一种绸子,绸子面,这绸子面一面很亮,一面好像砂洗过一样,显得很暗,比较质朴,比较粗朴,另一面亮亮地细细地,这是一种纺织品。把绨袍给了范雎。

 

第二天他见这个范雎,他才知道他已经是这儿的宰相了,他就趴到地下,就只求速死。说我当年迫害过您,我对不起您,现在您当了宰相了,我送上门来了,您就一刀把我撂了就完了,少折磨我也就算是对我的最大的恩惠了。但是范雎说什么?说你的罪杀你几次都不为多,但是,你昨天见了我,你有恻隐之心,卷卷有故人意。你心还挺软,你见着我还把我当做一个老熟人,因此,饶了你了,不杀你。回去你把魏公子主持迫害他,把他的人头给我送来。

 

那么当然,范雎他要报仇,他也得报。但是他也看到,如果一个人还有可怜别人的心,有同情别人的心,有帮助有难者的心,有对老熟人,哪怕是老对手,还有几分怀念怀旧的心,是一件好事。所以恻隐之心,这可以说是孟子他认为,是人不是人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是性善还是性恶,你是一个恶人还是一个善人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

 

所以他对恻隐之心给予很高的评价,而且认为恻隐之心就是仁爱之心,恻隐之心仁也,还有这么一个评价。我们讲到这儿,可以回想一下,我们有没有看到别人倒霉,别人痛苦,自个儿也觉得好像是同样遭到了不幸一样的那种不忍之心,让我们思考一下。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次我们接着讲性善与另外的三个心。好,下次再见,谢谢。


【原文】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88414876

    娓娓道来,风趣幽默,精辟入理,不愧大家风范

  • Zhang佳琪

    性本无善,也本无恶

    听友254487277 回复 @Zhang佳琪: 胡说八道,你是朽木变得?

  • 然熙善缘

    赠绨袍的故事太感人了。

  • 慈俭谦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 kitty爷

    替罪羊是这么来的???PS羊招谁惹谁了

  • 仙境兔灵

    -(¬∀¬)σ~人之初~性本善~

  • 老师讲的好

    孔孟老庄的精典对现代人来说,只是用来讲话的时侯引精据典,使得文章有活力,

    齐鲁田 回复 @老师讲的好: 内道外儒?

  • 非草本木

    现在社会用恻隐之心来评价一个人的好坏和善恶的机会可能很少,很难有实际操作性。用是否孝悌孝敬父母来评价一个人的善恶,可交不可交还是比较实用的。

  • 小视角5

    恻隐之心就是善良

  • 风_轻_扬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