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有好听的名字,不要再叫“梦雪·Q·蝶樱”啦!

2018-04-18    喜马拉雅FM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邓丽君熟悉的歌声里,彷徨又无奈,透露着坚定与爱意,这样深情的词句源自诗经中的经典篇目《蒹葭》,时至今日,它依然有着动人的力量。

“最得风人深致”是王国维对它的欣赏。《蒹葭》是诗三百中的抒情名篇,在《秦风》中别具一格。特别是在秦国这个崇尚武力的地方,这样一篇诗作,更显缠绵悱恻、凄迷婉转,是国风当中的上乘之作。

蒹葭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令人心碎的痴情

闭上眼睛,游走于秦国的秀丽山水中,感受这样一个场景,深秋的清晨,天色尚早,河边的一丛丛的芦苇在秋风中轻轻摇曳,天地苍茫,染着一层秋霜,朦胧而又寂寥,寒气透骨。岸边,一位男子眉宇间凝着几分焦急和执着,时而翘首远望,时而沿河岸徘徊,但无论怎样,他的眼神似乎都深情地望着河的对岸,苦苦寻找他心中的伊人。

在遥远的河流上游,一位女子的身影在茂密的芦苇中时隐时现。男子不畏艰险,磕磕碰碰,沿河而上。仿佛离她近了些,却发现伊人又好像宛然立在水中央。就这样,男子追寻着女子一次又一次,心中却从未想过要放弃。秋意渐浓,芦苇上的霜一点一点的消融,直至变成一颗颗水滴,飘散、消失在风中。伊人却始终在不远不近的地方,让人求而不得,弃而不舍。

令人感叹的凄景

此诗歌堪称“以景抒情,寓情于景”的鼻祖,其求而不得的痴情与秋日冷清之景交融,不由得让人觉出一丝无奈,一丝忧愁。诗歌一共三章,首章的“苍苍”,次章的“萋萋”,末章的“采采”,浓墨重彩描写出了芦苇茂盛苍青的样子,同时也营造了一个凄清孤寂的深秋环境。

而白露从“为霜”到“未晞”再到“未已”,整个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过程,漫长而又宁静,在这静谧、空旷、孤独又漫长的时空里,男子一直在苦苦寻觅,默默追求。这是一条怎样的道路呢?“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道路艰险又漫长、陡峭又曲折,然而即便如此,他始终都没有放弃,一直紧握着渺茫的希望。

很可惜,那位远方的伊人无法体会男子的深情,“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恰体现了伊人时远时近,时隐时现,时有时无。仿若咫尺天涯,令人无限怅惘。

有人说这首诗是在写爱情,写一种追寻的深情,一种“求而不得,舍而不能”的痴情。还有人说,这是在写理想,那样令人渴求的彼岸,在不断追寻中显得遥不可及。正如南宋诗人朱熹所言“言秋水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皆不可得。然不知其所指也。”正因为不知其所指,各人有个人的理解。这也正是这首诗歌的玄妙之处,其将比兴融于诗歌之中,追求的是女子、理想亦可以是贤才。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爱情的海洋里有巨浪,梦想的道路上有荆棘,生活的节奏中有惊险。愿你我,常怀勇气追寻。

《诗经 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品读经典,诗意生活


打开喜马拉雅,下载离线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