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资产配置——中产阶层致富必修课

2018-04-18    喜马拉雅FM

作为一个财经作家,经常到各地做活动,常常有同学问我:“吴老师,我现在账上有一些钱,我该怎么投资呢?”十多年前,这个问题更简单,他们会问我现在该买房子还是买股票。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家庭的理财大概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你把钱摊在马路上,向左边叫做买房子,向右边叫做买股票。

这些年,这个问题问的少了,一是不动产的资产配置效率在大规模的下降,甚至中心城市的房价受到了政策性的扼制。另外,很多同学已经有两套房三套房了。第二,把钱拿去买股票似乎很少有人真正赚到钱。而且我本人十多年来也从来没有买过A股市场的一张股票。所以在今天,对每一个中产家庭而言,如何进行资产配置成为非常迫切需要学习的课题。

资产配置的重要性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马科维茨曾经说过,资产配置多元化是家庭投资的唯一免费午餐。在1964年到1983年,美国曾经研究过91项大型退休计划的长期投资收益,结果证明,投资计划每季度的收益主要归功于三个因素:第一,资产配置策略,第二,择时选择,第三,证券挑选。

资产配置策略是投资组合绩效的主要决定性因素,占到了投资收益总值的91.5%,而择时选择和证券选择只起到了次要性作用,分别只占到了1.8%和4.6%。差距非常之大,合理的资产配置真的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大师认定的资产配置

很多投资大师都是资产配置高手,比如巴菲特,他使用资产配置分散投资年均收益一直稳定保持在20%以上。他在一封致股东的信中曾经说,我给受托人的建议再简单不过了,把10%的现金放在短期国债,其他的购买一个成本低的标准500指数基金,我相信这样的组合长期要胜过大部分人的投资业绩。

指数基金教父、美国先锋集团创始人伯格在其著作《伯格谈共同基金》中指出:“如果你想找到一条简单的资产配置原则,这个原则可能有用:你全部的投资组合中,债券比例应该大致与你的年龄相同,其余资金应该投资股票。如果你30岁,你应该维持70%的股票比例、30%的债券比例;到了50岁,你的投资组合的分配应该是50:50,到了70岁,应该是30:70。”伯格做出的这种投资建议和比例,对于美国家庭可能是适用的,对中国家庭到底适不适用还是一个问题。但是,进行有效的资产配置却是所有中产阶级家庭必须修炼的一门功课。

中国资产配置报告

2017年12月5日,吴晓波频道联合功夫财经发布了《2017新中产资产配置报告》。报告显示,改革开放30年以来,伴随体制变革和财富的增长,中国金融市场迅速发展,国民投资意识日益觉醒。按权威机构预测,以家庭年收入超过10万元为标准,中国新中产数量超过3亿。但他们却因通货膨胀、个人投资能力不足导致财富贬值而深感焦虑。

我国居民投资特点是“重储蓄,轻投资”,在财富配置时,房地产、存款占新增财富80%左右。而美国的家庭资产配置结构要分散的多,房地产和存款仅占到了39%,只有中国家庭资产配置的一半左右。

房产低流动性和储蓄低收益率,并不能保证长期稳定的现金流和足以覆盖通胀率的财富增值。想战胜通货膨胀获得更高收益,部分新中产愿意冒一点风险,《报告》提到,超七成新中产投资股票,五成投资基金。基金成为仅次于股票的投资类型。

从投资回报各方面来看,今天的中国,房地产仍然给新中产带来最大财富增值的领域,而互联网理财和基金投资成为近几年迅速普及的投资品类,投资满意度紧随其后。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资产配置,报告数据显示,88%的新中产表示希望对自己的投资进行专业的有针对性的资产配置,11.7%的人不想做资产配置。这说明资产配置不再是小部分人的数字游戏,而成为新中产群体投资理财的新型方式。

但在波动的市场中,真正赚钱的投资者寥寥无几。《报告》显示,高达68.8%的新中产表示投资收益很少或忽略不计,59.2%的新中产认为亏损是因为自己投资方面的知识经验太少。此外,还有85.8%的新中产表示没有充足时间来打理自己的投资。

未来十年,中国将进入全球资产配置时期。新中产人群财富管理意识在增强,对资产配置及专业化投资服务需求也日益显著。如何通过合理资产配置获得可观的收益,从而进一步通过投资实现自己的财富自由是新中产亟待解答的课题,是未来十年新中产财富管理制胜的关键。

2018年,该如何配置你的家庭资产?

吴晓波:财经作家带来的五分钟商业日课


打开喜马拉雅,下载离线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