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自己很厉害的人,很大概率是智商比较低

2018-04-18    喜马拉雅FM

我在就读高中的时候,学校的篮球队长在赛场上总是表现得特别亮眼,还被同学们封为“乔丹的接班人”。直到上了大学,自信满满的他去参加校队练习,才惊觉自己的篮球技术顶多只能算是一般般,让他备受挫折。

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经说过,“无知比知识更容易造就自信”,意思就是当你没有足够的知识评估能力的时候,会很容易高估自己。

不过起码这位同学有机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也不得不面对自己离专业水平还差了一大截的事实。但有许多时候,人们在自我感觉良好之下,是看不到或不愿意看清自己的。

这种现象有个专有名称叫做“Dunning-Kruger effect”,是以发现这个现象的两位学者Justin Kruger和David Dunning所命名,在中文中,我们将它简称为“达克效应”。

所有开车的都觉得自己是老司机

“达克效应”说,人们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认为我们的能力是高于平均水平的。

具体来说,心理学家让两个公司的工程师评估自己的能力,分别有32%和42%的工程师认为自己的能力在公司的前5%。而汽车驾驶之中,有88%的人认为自己的开车技术都在平均以上,显然他们不可能都是对的。

更有趣的情况是,研究发现能力越低的人,越容易对自己产生过高的评价,虽然最差的人不会愚昧到觉得自己是最棒的,但他们也绝对不会觉得自己是最差的。

那些给自己打50分的人很可能只有15分的能力,反倒是实际有有95分能力的人,会觉得自己只有85分。

这也是达克效应的另一个吊诡的特点,真正能力高的人反而会低估自己的能力。也许你会觉得这些人是在故作谦虚,但往往人见识越多,就越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越会觉得对万事万物保持着谦卑敬畏的心。

莎士比亚就有这么一句话,“愚蠢的人总认为自己很聪明,而智者却知道自己的无知”。像是一些邻居大妈会跟你说,“我看人很准,你不要和谁谁谁交往”,或许有一些能力平庸的人一天到晚跟你说他有多厉害。

但是“达克效应”不只是你自信心爆棚这么简单而已,它牵涉到遇上问题的时候,你是选择运用自己的能力和直觉去面对它,还是需要听取别人的意见。

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认知错误,那我们很可能会错失真正应该要寻求的建议和协助。所以我们更是应该要认识自己内心可能有的“达克现象”。

好强的门外汉才是最轻松的阶段

这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偏见源自于什么样的心态呢?

第一种原因来自于好强心。我们在自我评价的时候,自然会有一种想要表现比别人更好,或起码是中上水平的好强心,这很正常。

不过有一些人的好强心和竞争心特别强烈,这类人在生活上最关注自己随时是不是赢过别人,比别人好。他们的好强心使他们在评估自己的能力时,会自动多加几分。为的不仅仅是对外吹牛,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心。

第二个原因在于自我觉察和环境觉察的能力不足,而这样的自我觉察和环境觉察源自于一个人的能力。

举例来说,一个初学者在学习的时候碰到了问题,但却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或是如何修正,甚至根本不知道那是个问题。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因为你对这个知识一窍不通,只懂一点点而已,所以你就算犯错了,也不知道自己犯了错。

另外一个问题是,你不知道别人厉害在哪里,于是当个门外汉,觉得好像很容易做到,殊不知别人看起来举重若轻的动作,其实背后隐藏着一次又一次的练习。反过来说,当你的水平越是接近一个高手的时候,你越会认识到这个高手的水平有多高。

Dunning和Kruger也发现,如果一个原本能力差却自我感觉良好的人,经过了一段严密的训练,大幅提高自己的能力之后,最终就能够认知到自己先前的能力不足。

所以在我们学习的过程当中,“达克效应”其实一直影响着我们。当你一开始学一项东西,某段时间之后,你的自信心会迅速攀升,但当你开始学到更多,与更多不同的人比较的时候,你的自信心就会开始下降。

因为你知道你自己过去表现得多差,所以现在会更谦卑,搞不好还会低估自己的能力。

想当教练的天才选手都不是好老师

但当你开始慢慢精通一项技能之后,你可能还会犯下另一个错误,就是认为你可以轻易做到的事情,别人好像应该也可以。这也是为什么所谓的天才选手往往很难当一个好教练。

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够对抗这个达克效应呢?

首先你要找一个你所信赖的人,或是这个领域的教师,给你真实的回馈,而且最好是定期就跟他请教。

可以的话尽量要求让这些回馈更具体,比如说“我觉得这个不够好”,可以换成“我觉得你打球时候,挥拍的姿势不够准确,动作太大了”。

这些回馈越具体,对你来说就越有帮助。

那接下来很困难的是,你必须要强迫自己把这些回馈听进去。即使这些回馈往往很刺耳,你要告诉自己,唯有准确的知道自己的状态,你才有进步的方向。

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你需要持续的学习。多接触这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多和这个领域杰出的人互动,你必须要持续的提问,持续的思考自己有哪里不足。

当你能够越了解,越精通一件事情,你就能够越准确的评估自己的能力。

请记住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名言,“我所知道的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

当你愿意面对自己的无知,才能扩大学习的眼界,虚心接受别人的指教,并时时提醒自己,认真的进步在学习的过程中比排名更重要。

无知比知识更容易造就自信

觉得自己很牛逼到处吹嘘的人,很有可能实际智商低得多……


打开喜马拉雅,下载离线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