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8 喜马拉雅FM
我们来假设一个场景。你去一家速食店买薯条,满怀期待要大快朵颐,没想到,这包薯条竟然是冷的,而且放太久都软了。你会有什么反应?
一部分人可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自认倒霉,这无疑影响了一天的心情;还有一部分人,尤其是像我这种对美食格外在意的,便会到柜台找店员理论。
类似的场景不要太熟悉。有时候,你买东西,会不幸买到瑕疵品;也有的时候,店家承诺好的服务,说到没有做到。无论你是选择哪一种行为,结局一般都是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因为很多时候去找店家据理力争也往往碰的一鼻子灰。
今天我便来教大家,如何重拾“上帝”的尊严,应该怎样运用商家的标准,来争取自己的权益。
回到我们一开始的情景假设,这个时候你是可忍,孰不可忍,准备上服务台进行一番理论。
普通人最常见的反应有两种:第一种,就是指控他产品有问题,比如说,“这些薯条都冷了,也太难吃了吧!”这种反应,我称之它为,“我觉得”。
而第二种,就是指控店员有疏失,比如说:“你们怎么敢卖这种薯条!”这种反应,简称为“你怎么”。这两种反应,虽然可以宣泄不满的情绪,但不一定能顺利解决问题。
那些投诉顺利得到好的解决方案的客人都是这么操作的呢?
他们比较会采用第三种说法,“我想问一下,按照你们的标准,如果你们卖的薯条有问题的话,你们会怎样处理呢?”
为什么这么说就会使得事情进展的顺利?因为不同的说法,争论的焦点会不一样。
如果你采用了第一种,“我觉得”的说法,那争论的焦点,会放在你对商品的个人感觉上,你就得跟他争论谁的感觉才准。你说你觉得有问题,他说他觉得没问题,“其他客人都没来抱怨,你这人怎么这么难搞?”那就没完没了了。
如果你采用了第二种,“你怎么”的说法,那争论的焦点,会放在店员身上。店员会觉得你是想攻击他,他被迫采取防卫的姿态,你跟他就变成对立的立场了。可是如果你要换薯条的话,会需要他的合作,一旦变成对立的关系,你要请他帮忙,就变得更困难了。
这段话的关键,就是把争论的焦点,锁定在他们的“标准”上。
这句话神奇之处便是因为这是他们的标准,不是你的感觉,所以他不会来跟你吵你的感觉准不准;也因为这是他们公司的标准,不是这个店员订的,所以他不会认为你在针对他,他可以就事论事跟你讨论。
其实说穿了,没有店员喜欢屈服于顾客。所以你不要让他觉得,你想逼他屈服,而是要让他知道,你只是来确认他们公司的标准是什么、应该怎样执行,请他遵守他们自己的规定而已。不管你知不知道他们的规定,你都要用问的,让他亲口说出来,这时候他就自然而然更愿意遵守规定。
等他讲了公司的标准以后,你这时候再把薯条拿出来,跟他说:“这薯条应该不符合你们公司的标准吧?”这句话里,不涉及到你,不涉及到我,就只聚焦在标准上,事情就会变得比较简单。
否则,只要讲到“我觉得”跟“你怎么”,照理说应该很简单的事情,也会弄得很复杂,原本能搞定的事情都搞不定了。
现在我们来一个随堂小测验。
假设你今天去服装店买衣服,买完以后才发现衣服有脱线,这时候你去要求更换。给你三种说法,请你判断一下哪一种讲法,符合今天教的技巧。
第一种,跟他说:“我买了这么久衣服,第一次看到这么烂的瑕疵品!”
第二种是说:“这衣服有绽线,你凭什么卖我200元?快退钱!”
第三种是说:“这衣服这种质量,你们也好意思拿出来卖?不要脸!”
不要觉得纳闷,确实这三种讲法都不合适啊,都是不符合今天教的技巧。第一种说法,是很典型的“我觉得”。第二、三种说法,则是“你怎么”。这些反应都很容易跟店员吵起来,不利于解决问题。
经过三种错误示范的轰炸后,如果你现在还可以讲出合适的说法,那才表示你真的学会了。那么,衣服有脱线,该怎样跟店员说呢?
如果是我,我会说:“我想问一下,按照你们的标准,如果你们卖的衣服有问题的话,你们会怎样处理呢?”接着我再说:“这衣服这样绽线,应该不符合你们公司的标准吧?”
技巧虽然简单,但是很有用。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网上购物的退货。下次再碰到类似的情况,记住不要忍气吞声使得自己不痛快,也不需要拉上一帮哥们去上门理论,只需要用你的逻辑,打败商家的“无赖”。
用商家标准,堵他自己的嘴怎么向商家投诉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