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 |《教养的迷思》

亲子 |《教养的迷思》

00:00
26:25

为什么有洁癖的父母会培养出邋遢的小孩?为什么一个屋檐下长大的小孩性格迥异?

点击进入喜马讲书频道页>>>

听书笔记 


本书作者朱迪斯•哈里斯是美国知名的心理学家和作家,她在演化、社会、发展心理学等领域深耕多年,见解独到。哈里斯撰写过多本关于“儿童发展”的大学教科书、畅销科普书籍。《教养的迷思》自出版以来,因其挑战传统认知的观点,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震撼与回响。


哈里斯在书中向传统上的“教养假设”发起冲击。所谓的“教养假设”,就是那种强调父母对子女影响很大的传统观点。《教养的迷思》却认为,家长对孩子的人格不会产生持久的影响。在孩子走出家门,去适应社会并成为社会的一部分,也就是社会化这一方面,家长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一、 为什么父母的教养并不能决定孩子的人格?


生活中到处都是显而易见的例子

比如,一对父母,永远把家里收拾得纤尘不染,为什么他们却养出了不拘小节、甚至邋里邋遢的子女?为什么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的兄弟姐妹、甚至同卵双胞胎,长大后会拥有迥异的个性?

 

这种差异也不是现代社会特有的现象。

纵观历史,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英国贵族家庭的孩子都是由保姆或家庭教师抚养到8岁。在家中,他很少跟母亲在一起,跟父亲相处的时间则更少。等他长到8岁,就会被送到寄宿学校,只有在放假的时候才回家度假。

 

然而,当他离开伊顿公学或哈罗公学等私立贵族学校时,他的谈吐和行为既不像学校的老师,也不像小时候带他的保姆或者家庭教师,而是更像他的父亲。这显然不是父母教养的结果。


二、为什么当今社会主流的育儿观念,会特别强调父母的作用?


这类过度强调父母对子女影响的观点,也就是所谓的“教养假设”,是一个非常新的观点。


今天的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孩子最重要的生长环境就是他的核心家庭,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必然影响深远。所谓核心家庭,就是由两代人组成的家庭,成员是一对夫妻,和他们未成年的孩子。但事实上,核心家庭只是现代社会的发明,它的历史其实很短。


当代育儿专家认为这只是我们这个文化和时代所特有的;它们远远谈不上是真理,有的甚至如同空中楼阁,理论基础并不扎实。


这种“教养假设”非但没有好处,而且还有个明显的坏处——让今天的父母非常焦虑。


三、 如果父母的教养不是特别重要,那什么比较重要?


作者认为,是群体,尤其是这个孩子所接触的同龄、同性别群体。

 

这是人类漫长的演化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人们从“骨子”里就更渴望群体的接受,而不只是父母的肯定。

 

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化不是大人对小孩做的事情,而是小孩对自己做的事情。在这种自觉社会化的过程中,孩子并不认同自己的父母,因为父母是大人,而孩子认为自己和“大人”不一样的。如果有足够多的男孩和女孩形成群体,那么他们就会在同年龄、同性别的群体中完成社会化。


人类天生就具有适应不同环境的灵活性和多变性。

不同年龄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中有不同的表现,因为他们在不同的情境中有不同的体验。一个孩子在家里的行为,几乎肯定和他在学校的行为不一样。在面对不同环境的时候,孩子并没有那么脆弱无助,恰恰相反,他们坚强而灵活。


除了群体和环境之外,基因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四、 在明白上述这些道理的基础上,为人父母应该做什么?


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知识和训练,帮助孩子在走出家门后,能应付外面的世界。

父母可以帮孩子更好地被群体接受。

家长可以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同辈群体



解读 | 吴海云  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博士,哈佛燕京访问研究员。

播音 | 沐泽

策划编辑 | 李雪清

音频编辑 | 陈子夫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海棠开雨亭z

    整本书唯一赞同的地方就是家长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允许自己犯错,尽力就好。其他的不太认同,如果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性格没有影响,都是社会群体的影响,为什么同一个班级的孩子,同一个学校的孩子各有不同。我还是坚持应当学习新的更好的育儿理念,更尊重的对待孩子,社会有社会的作用,但父母的作用,我认为不止这本书里讲的这么小。

    rainingvol 回复 @陈住气: 同一个班级也有不同的同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孤独过客_7w

    歪理邪说

  • POPOCH

    这本书以我养育孩子的经验教训来看,虽然不是全部认同,但还是有一大部分觉得是对的。就比如书里说【一个孩子在家里的行为,几乎肯定和他在学校的行为不一样。在面对不同环境的时候,孩子并没有那么脆弱无助,恰恰相反,他们坚强而灵活。】我的孩子从小就很乖很听话,在我眼里她就一直是个长不大的乖宝宝,直到有一天我随手翻看了一下她手机里和同学和朋友的QQ聊天,我简直不敢相信里面那个说话嚣张没有礼貌还偶尔带点网络脏话的孩子是我的女儿!我突然意识到她在我的面前和在学校根本是两个样子,是她现在的朋友圈子让她有了另一个我完全陌生的另一种样子。其实很多孩子家里家外都是两个样子,只不过很少有父母发现。

    大月亮1号 回复 @POPOCH: 看了您的评论,我觉得您应该是个比较强势的家长,如果是这样,您的孩子就会比较压抑,而压抑通常都需要一个宣泄口。建议您和孩子多沟通。 最后我对您的判断只是基于您的评论,如果有冒犯的地方十分抱歉!

  • 王_怡

    作为一名教师,目睹家庭在学生性格与行为习惯上的深刻影响,完全不能赞同本书的观点。书中大猩猩和小婴儿共同抚养的例子也语焉不详,即使小婴儿越来越像小猩猩,也不能证明同伴影响更大,很有可能是陪伴时长或是智力水平的影响因素。以单一实验的特例来证明主要观点也是待商榷的研究方式。

  • 快乐璇枫

    孟母三迁,孩子的成长环境真的很重要,父母也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 POPOCH

    孩子的三观和兴趣点往往是受她的圈子随时变化的,孩子不会因为你喜欢什么她就喜欢什么,而是会因为她的同学中流行谁她们就喜欢谁。所以我也认为群体和圈子对孩子的影响比父母大。

  • 舒心的舒欣

    作者说,教养方式不会影响孩子走出家庭后的情况。乍一听不合理,仔细一想也合理,因为教养不良的家庭养育出的孩子,很容易一辈子活在早期伤害的阴影里,根本不会走出原生家庭!而且。还会教养出同样伤痛并困在家庭中的后代!

    西西弗斯dyd 回复 @曹工_7m: 层主的意思是:不合理

  • 1391363wfmp

    这本书的论断要是成立,百年来的心理学都白将被否定。简直是谬论。

  • Mp良辰

    我一个单身佬,天天给我推教育孩子的书,话说这样真的好吗?

  • 精爷听故事

    不论英国、中国封建时代贵族家庭都是奶妈、下人带孩子 ,普通老百姓都是自己带孩子,这跟教育理念有毛关系,这是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