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复杂》

科普 |《复杂》

00:00
24:16

点击进入喜马讲书频道页>>>

爱书的朋友,你好!


天天听好书正式更名为喜马讲书啦!


过去的时光里,“天天听好书”陪伴了你178天,让我们成为朋友的是245本好书。


今后的日子里,“喜马讲书”将继续陪伴你,让我们友谊延续的,将是1000本好书,和更严苛的制作标准。我们也会不定期在栏目中放送【特别福利】,给热爱知识的你“加餐”。


名字变了,初心不变:忠实传递价值,解读全球好书。你好,我是更好的“喜马讲书”。



蚂蚁为何秩序井然,扫地机器人怎么学会捡垃圾?从蚁群到人工智能,一本书读懂复杂系统。


听书笔记 


这本书的作者梅拉妮·米歇尔,她是美国波特兰大学的计算机科学教授,圣塔菲研究所的客座教授。她的研究领域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认知科学、复杂系统等。

  

复杂系统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生命的复杂系统,比如动物;另一类是没有生命的复杂系统,比如计算机。

 

在计算机科学中,蕴含着怎样的生命科学和进化原理?

 

在20世纪40年代,一些科学家就提出,计算机和动物有很强的相似性。我们可以把生命过程抽象化、机械化,然后用计算机来实现。用计算机来模拟生命的一些要素,比如新陈代谢、自我复制、进化、适应环境,等等。

 

扫地机器人就是利用遗传算法,自己来学习。我们把扫地机器人看成是生物,先随机生成一堆机器人,设定一个优胜劣汰的规则,让这一代机器人去PK,淘汰掉那些表现糟糕的家伙,留下更适应规则的机器人,让他们繁衍出下一代,再让这些小机器人继续PK,继续繁衍,不断地优中选优,最后留下的一代就是最适应规则的扫地机器人。这就是遗传算法的运行机制。

  

人工智能其实和遗传算法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人工智能的核心是机器学习,是机器像人一样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改善机器的性能,而扫地机器人应用遗传算法自我优化、不断学习进步的例子,就是机器学习发展早期,一个很好的雏形。

 

生物和自然界背后运行的原理,怎么会和计算机的程序算法如出一辙?

 

一个蚁群可以由几百万只蚂蚁组成。别看一只蚂蚁没什么了不起,这几百万只蚂蚁凑在一起,每一只蚂蚁都有着非常细致的分工,彼此之间高度协作。它们到底是怎么做到这些的呢?

 

答案就是:去中心化的群体协作。每一只蚂蚁,会根据洞穴周围的环境变化做出响应,和周围少数的蚂蚁相互交流。比方说,一只蚂蚁,如果它看到很多出去找食物的蚂蚁扛着吃的返回洞穴,那么它去帮忙找食物的概率就会增加;如果它看到很多同伴在挖洞穴,那它一起帮着挖的概率就会增加。蚂蚁之间通过触须和同伴交流,知道对方在做什么。这样,即便没有指挥、没有国王,它们也能随时发动大范围的协作,共同完成各种任务。

 

科学家受此启发,发明了一个理想化的复杂系统,给它取名叫“元胞自动机”,就是一大堆灯泡。比方说100个灯泡,排成十行十列,每个灯泡都跟它上下左右、左上右上左下右下的灯泡连接起来,这样一个灯泡连着周围8个灯泡。然后设定规则:如果一个灯泡周围的8个灯泡,亮的超过4个,那么这个灯泡就亮;反之,这个灯泡就不亮。

 

科学家多年来对元胞自动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给它定义各种各样的规则,能够看到不同的结果。其中有一些状态就能够很好地模拟并解释蚁群中发生的群体性行为,还能进一步解释人类社会中所发生的很多现象。比方说每年的服装流行色是怎么来的?就是一个人先看看周围人的选择,然后从众的结果,再比如医学当中模拟肿瘤细胞的扩散过程、海上的石油泄露以后污染扩散的过程,等等。

 

这些过程和人类社会中,金字塔形状、从上而下、一层一层传播的过程不同,它们都是扁平化的,由大量微观个体自发形成的宏观现象。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系统中没有总指挥,每个个体根据周围的小环境进行自主决策,结果在整体上却体现出宏观的有序现象。

 

我们究竟该怎样认识无处不在的复杂网络?

 

把网络想象成一个学校,一个网络由许多个小世界组成,在小世界内部,也就是班级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很紧密,但是出了这个小世界,可能一个人跟外面的人就不太熟了,可是没有关系,只要这个小世界里,有一个善于交际的人,他认识一些其他班级的人,这样把这个社交达人看成是桥梁,就搭建起了两个班级之间所有人的关系网,也就是少数几个节点之间相连,把两个小世界连了起来。

 

对于整个网络来说,不同节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社交达人,他们是中心节点,很多关系要靠他们来牵线搭桥;而一些朋友很少的人,他们对于整个关系网络来说就没那么重要。这样由少数的中心节点连接起来的网络,就叫做“无尺度网络”,少数节点很重要,多数节点没那么重要。一个复杂的网络,如果它是无尺度网络,那么想要了解它的结构,你只要了解其中的中心节点就能把握住整体的概貌。

 

解读 | 若风  资深图书出版人,经管社科类畅销书策划编辑。

播音 | 贾逢韬

策划编辑 | 陈艳

音频编辑 | 陈子夫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敬畏守拙O虚极静笃

    “爱书的朋友,你好! 天天听好书正式更名为喜马讲书啦! 过去的时光里,“天天听好书”陪伴了你178天,让我们成为朋友的是245本好书。 今后的日子里,“喜马讲书”将继续陪伴你,让我们友谊延续的,将是1000本好书,和更严苛的制作标准。我们也会不定期在栏目中放送【特别福利】,给热爱知识的你“加餐”。 名字变了,初心不变:忠实传递价值,解读全球好书。你好,我是更好的“喜马讲书”。” ——建议上面这段话和广告放在一起,可以收起来。可以选择页面上角“x”,去掉。

    他们叫我呆粽 回复 @敬畏守拙O虚极静笃: 👍🏻

  • 以书为趣

    讲得好!每天听一本书,受益匪浅!

  • 扶厦将倾

    ●还原论:复杂问题拆解→还原(e.g.西医);只适用于线性问题●复杂系统科学:有生命(e.g.蚁群);无生命(e.g.计算机)●遗传算法→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去中心化蚁群模型→元胞自动机●复杂网络:“无尺度网络”(有中心节点)

    核核核桃啊 回复 @扶厦将倾: 课代表👍

  • 我要反三俗之我本三俗

    还原论从来没失败过。暂时无法还原只不过是因为现有的技术条件不够,任何复杂系统都可以还原,因为任何事物的本质都是相同的,复杂只是表象而已,总有一天技术可以拆解所有事物,还原其本相。

    courseX 回复 @我要反三俗之我本三俗: 本质哪里相同?

  • 柠萌宠物

    《复杂》这本书以昆虫群落、大脑、免疫系统、经济、互联网等例子,引出了“复杂系统”的概念。 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3>1+1+1)”这个基本的认知,作为出发点,从动力学、混沌理论、信息论、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角度,去刻画复杂系统。 最后谈到,对复杂系统研究的未来展望,以及这门渗透各个学科的共同现象,对人类知识结构意味着什么。 读一读原书,可以粗略认识复杂系统理论。

  • Router_gb

    方兴未艾,很年轻

  • 流浪皮皮球

    百度:复杂吗?谁给钱多谁排前面

  • 球球6921

    还原

  • 风居住的街道_4k

    听不懂啊。。电脑怎么创造机器人 而且机器人又怎么有意识会捡垃圾

  • 张成杰_pw

    受益非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