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反驳】殷烁:反驳的大局观——三步帮你分清主次

029【反驳】殷烁:反驳的大局观——三步帮你分清主次

00:00
11:37

发掘思想软实力,教你嘴上硬功夫。

大家好,我是殷烁。

 

今天咱们的主题是,兵法。你没听错,辩场如战场,有的人好比西楚霸王,十荡十决,勇不可当,拿下了无数攻防的胜利,却偏偏棋差一招。垓下一战溃败,就输掉了所有老本;有的人却好比泼皮刘邦。你赢他一城半阵,不痛不痒;他赢你一把,顷刻就是利刃破竹,大水崩沙,打得你全线溃不成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我明明反驳掉了七个点却被第八个点一刀封喉的诡异现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大局观

 

什么是大局观?两个字,战略。孙子兵法说战争需要“经之以五事:“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辩论没有这么复杂,就三步:明虚实,知进退,揽局势。

 


明虚实,顾名思义,是在比赛前,至多不晚于对方一辩陈词完毕时,了解双方的优势和劣势战场,然后,避虚击实。你没听错,是避虚击实而不是避实击虚。


同学们可能疑惑了,兵法当中,难道不是应该照着地方最弱的防守点突破,才能取得优势吗?大谬不然。一个相对平衡的辩题中,正反双方立场,总是互有优劣之处。你清楚双方的优劣所在,对方一样知道。如果你的对手水平较低,全场都在你设定的领域纠缠,倒也罢了;可但凡稍微经过训练的对手,都不会轻易让你称心如意:

 

最好的可能无非也就是两边旗鼓相当,拼命往对方弱点捅刀子,胜负看天;对方但凡稍微高明点,让掉一两个不重要的点,你在这个点上花费的大量时间,可能就全打水漂了。举个题目为例,“郭靖和杨过,谁更称得上是侠之大者”。正方非常明显的一个弱点,自然是郭靖性格死板,被封建道德限制太多,不是很符合“侠”追求自由,反抗体制的精神内涵。这个弱点,反方确实不能轻易放过,可是抓着这个点打全场,会是什么样呢?

 

正方说,郭靖保家卫国,有责任担当,能不能称个“大”字

反方说,甭说有的没的,郭靖死脑筋,老古板,你认不认。

正方说,郭靖是中国传统的卫道士不假,可正因为郭靖在是当时的道德楷模,才令他有了,一呼百应的影响力,不是吗?

反方说,天下敬仰也是个死脑筋,对不对。

正方说,我们从不反对郭靖有时候确实固执了些,但是判断谁是侠之大者,更重要的得看谁有更伟大的贡献和人格对不对?

反方说:所以郭靖死脑筋你承认了对不对!那你还说他是侠之大者?

正方说:对方辩友你听我讲话了吗……

 

孙子兵法有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对方的弱点,固然不可忽视,然而出奇制胜的前提,是堂堂之阵,正正之师的正面战场上,至少不能落下风。如果正面的最强点被击溃,剩下的再多单点,不过只是战术胜利,却影响不到最后的战局结果。这也是我为什么倡导有一定经验的同学们,抓大放小,避虚击实,放弃投机取巧的幻想

 


明确了避虚击实的大路线,如何避虚击实就要看第二步,知进退。何为进?主动举反例,主动提出相抗策略,主动提供正确的逻辑思路,此为进;何为退?在不提供更多论据和情况下,纯粹的质疑,甚至承认对方部分论证成立的前提下,而从可行性、影响大小来削弱其论证强度,此为退。继续拿《郭靖和杨过谁是侠之大者》一题举例。


当正方说,郭靖对国家比杨过做出了更大的贡献,如果反方主动讲出,杨过平日扶危济困,战时击杀蒙古大汗,利国利民绝不下郭靖,便是进;如果承认郭靖为国为民做的比杨过更多,但这并不能论证郭靖是侠之大者,因为侠的核心不在于贡献大小,这便是退。


重点来了,进和退只是相对于单个战场的应对方式,进了可以退,退了也可以进。比如,刚才的反方在谁为国民的贡献大退了之后,可以立刻在“侠之大者如果不看贡献,那应该看什么”这个战场上,主动的论证,侠的核心精神在于追求自由,反抗体制,这就是退一步,再进一步。那么,怎么判断何时进,何时退呢?我这里四句口诀教给大家:

 

第一句:定义标准,有进无退。在之前反驳课里,相信大家已经了解到了定义和比较标准在一场比赛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比如侠之大者这道题中,郭靖一方哪怕准备再多郭靖救国救民贡献大的论证,倘若反方使得评委接受“侠之大者不应该看贡献大小,而应该看谁是在反抗体制争取自由”,那么正方所有的论证就都成了空气。所以一句话,关键定义和比较标准这两点,拿不下来,就给我死在战场上。

 

第二句:自我矛盾,能进不退。这里的自我矛盾,当然是指对方的自我矛盾,典型的有:判准和论证的矛盾,定义和例子的矛盾,数据和结论的矛盾等。比如,侠之大者一题中,杨过方明明说,侠,必须按照司马迁的定义,要“不轨于正义”,要“以武犯禁”。但是自己举当代大侠的例子时,又偏偏举了个骑三轮车捐助学生的“津门大侠”白芳礼老人。这就是典型的,自己的定义诠释不了自己举出的例子。在理想状态下,一场辩论赛,正反双方都围绕着己方的价值基点,在一套自洽的逻辑下构建了自己的比较体系,此时决定胜负的,在于哪一方的思考深度和细节诠释更能打动评委。可是“理想状态”四个字一旦出现,往往代表大多数情况必然是不那么理想的。如果一方能自圆其说,另一方自相矛盾,那胜负的天平,会向哪里倾斜,自也不必多言。故此,当发现对方自我矛盾的时候,能进不退,因为倘若拿下,则极有可能成为比赛的胜负手。

 

第三句:数据例子,可进可退。辩论员是人不是神,再细致的赛前准备也不能保证对于对方举出的每一个例子,都事先想好了应对之法。所以,在数据和例子的处理上,不要过于贪心,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数据和例子,可以适当用质疑的方式进行削弱,乃至让步。至于具体如何判断什么样的例子和数据是关键的,政策辩请大家复习丁冠羽《政策辩论》部分,里面有非常详尽的内容。至于非政策性辩论,当分不清的时候,就回头审视一下己方的比较标准,往往分辨的也比较容易。至于实在分不清怎么办?四个字,宁枉勿纵。

 

第四句:煽情念诗,战略撤退。在上一期我们说过了,煽情的作用从来不是讲理,而是拉人站队。所以,面对苦大仇深声情并茂的旱地拔葱式升价值,可以的话咱们就讲个小笑话,大家呵呵一乐,随后自然而然的拉回到正常的节奏里就好。当然,如果你想对着拔,搞个比惨大会,也不是不行,只不过我个人认为,收益太低,至少反驳的时候,还有更多有益的事情等着你做呢。

 


虚实进退聊完了,咱们就来讲讲这个局势。孙子兵法讲,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一场比赛中,哪怕你做好了自己的环节,也未必能取胜,原因就在于,还有队友和敌方的存在。揽局势讲的其实只是两件事:

 

第一,队友的未竟反驳,必须接下去。辩论是一个延续的过程。很多时候,二辩九跪十八拜都做完了,就差个结论没来得及说,没想到三辩一起身直接新开了一个话题,前面大力气的整段反驳全部废掉。


相应地,咱们自己则尽量少讲:“我方三辩待会给你解释”之类的话。有功夫讲这个,不如简明扼要的点出来你想讲但没时间展开的到底是什么,队友才能更好的帮你补充不是。那有的同学说了,假如我前面发言的队友反驳不靠谱,我难道要跟着他掉到坑里吗?首先,不要先入为主,我们要对自己的队友和赛前准备,保持足够的信心;其次,掉坑里自然不可取,可是更不可取的,难道不是队友掉坑里了,你居然不拉他一把吗。哪怕前面发言的队友挖了个坑,咱们为了胜利,也得讲:“对方辩友可能对我方二辩发言的理解有所偏差,我来解释一下。”这,才是顾大局,识大体的表现。


第二,对手立论时所呈现出的,未必便是他整场比赛所要使用的策略。无论是恶意的“藏论点”,还是善意的,因为不断深入交锋而被逼出来的高层次论点、论证,都是实实在在的威胁。所以,优秀的辩论员,一定要随时跟进对手的变化。定义有没有跳动?标准有没有调整?有没有新的例证?有没有不一样的诠释?如果你之前认真的听过“聆听的艺术”这一课,就一定明白,什么才是对方框架中,随时需要预备对手翻脸不认人的痛点。记住,在终场铃声响起之前,没有所谓的“万无一失”无论之前的准备有多么充分,辩论场上,绝对不要有“照本宣科”的想法。

 


好,今天的内容就是这样。

简单总结一下:怎样反驳才算有大局观?


第一明虚实,避虚击实,重点解决对方的核心论证;

第二知进退,根据交锋点的性质判断当进还是当退;

第三揽局势,以配合队友、紧跟战局为优先。


最后,别忘了你们最喜欢的家庭作业。请阅读文稿中的立论,从虚实、进退两个层面,提出自己的反驳思路

 

更多精彩,尽在超级辩手

我是殷烁,咱们下期再见。


作业文稿:

道德是主观的/客观的(正方)

 

谢谢主席,大家好。道德是一个社群的价值判断共识。主观和客观是对象事物或原理的两种不同性质,判断一件事物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主要根据两大标准:其一,客观的事物或原理具有一致性,不因人的主观感受而改变,主观事物则不具此性质。比如在平面几何中的勾股定理是客观的,因此无论研究几何的数学家是哪国人,有什么样的性格、经历,用到的勾股定理都是相同的;而一道菜好不好吃是主观的,因此不同的人吃到一道同样的菜,尽管感受的味道可能一样,但是对菜的评价却大不相同。其二,客观的事物或原理具有对象性,也就是说,其真伪必须能够通过数理逻辑推导,或者通过科学方法实证,而主观的事物则只能诉诸自由判断。我方认为,道德既不一致,也不能通过数理逻辑推导或科学方法实证,因此道德是主观的。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致性。如果道德是客观的,那么道德的判断标准便不应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对于同一件行为的道德判断,会因为人的不同而出现截然相反的答案。比如对于死刑,在西欧的许多国家的道德体系中,一个人即使罪大恶极,比如杀父弑母,投敌叛国,且对于自己的罪行毫无悔意,剥夺其生命的行为也是不道德的,不正义的;而在东方社会,如果一个人犯下了这样的滔天罪行,而没有受到死刑的惩罚,这样的结果才是不道德,不正义的。究其根源,无非是双方各有自己的一套主观价值信仰,且无法通过谁更“接近于实在”来否定对方的信仰。甚至说,哪怕是在同一个社会,乃至生长在同一个家庭的两个不同的人,其道德标准,仍然有可能因为主观意识的不同而大相径庭。缺乏一致性,说明了道德只能是主观而不是客观的。

 

再来看对象性。道德是主观的,表现在其既不能通过数理逻辑推导,也不能用科学方法实证。客观对象的模糊,是因为人类能力有限而了解不足所导致的,比如在发明显微镜之前,人类没有办法证明细菌是存在的,也就没有办法了解到“感染”是由细菌导致的这样一个客观事实。然而道德议题中,即使对象议题的所有细节都被掌握,依然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还拿死刑举例子,即便赞成死刑者和反对死刑者再了解死刑会阻吓多少犯罪的产生,死刑犯犯下了多大的罪行,哪怕了解到了每一个最细微的细节,其对于死刑道德与否的判断依然无法同一。客观事物普遍具有对象性,道德没有对象性,因此道德是主观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寻我启事

    其实今天讲的有很多受身加反击吧~哈哈哈拿不下来就给我死在战场上。学长大侠再世呀

    殷烁_kp 回复 @寻我启事: 主要是正面作战。

  • 吾是恁跌

    【三】再回来看,如果我们在一致性上不推极端,那么道德是主观还是客观。对方辩友说的很对,道德虽说有一个群体的集体共识,但也有很大的模糊地带和形成不同看法的空间。然而人本身就是多样而复杂的动物,判断道德是客观还是主观,应该看道德的出现是让人们的价值判断更加趋向统一标准还是更加分散

  • 竹影扫阶_yp

    虚:一致性和对象性,企图以自然科学判断标准及相关例证来证成道德是主观的;实:规范性、普适性的标准,恰恰是证成道德是客观的。 退:我方不否认道德具有不同于自然科学的更浓的主观感知色彩,但须知自然科学在解释很多自然现象时也有主观想像的成份,更何况作为最低限度的道德的法律也有着极为严谨的逻辑推理,正方的理由是错误的。进:道德作为社会规范有标准性,标准自然有着客观性,若依对方所言,道德纯粹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主观体验,那何以起到衡量人们行为是非曲直的功效呢?道德的普适性并不意味着其没有地域文化种族的差异,恰恰是多样性的在道德层面的客观体现。如死刑废除,我国刑法修正案九已废除财产罪的所有死刑,

    殷烁_kp 回复 @竹影扫阶_yp: 少切了一刀,要讲明白道德规范不全等于道德。

  • 吾是恁跌

    【二】首先 如果您方今天观点成立了,那么大概率伦理学专业的学生会全体哭死在厕所。伦理学是专门以道德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比如之前很火的哈佛教授课堂实录Justice一书,小小一个“正义”的概念便成为一本厚厚的著述,有很多注重逻辑推导、不放过每个矛盾的探讨。对方现在说,道德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不具备科学性,是对科学的窄化。亦或者对方想说的是,你看这些东西分析来分析去没有确定答案,所以它不客观。量子力学,宇宙中的暗物质,都是人们没有完全理解,有非常多不同假说的话题,它们就是不客观的吗?因此对方关于对象性的判断标准,不管它具体是指科学的研究过程还是确定的研究结论,都不合理,无法论证他方观点

  • 吾是恁跌

    【一】对方辩友今天给出两条判断标准 一致性和对象性,来判断事物的主观或客观。首先对方辩友在判断标准上着实把我方推到了极端。在一致性上对方举了两个例子 因为社会环境或家庭背景的不同,法律对死刑的判断和个人对道德的判断有不同之处,因此道德不具有一致性,是主观的。请问对方 法律是客观还是主观的?以对方的判断标准,只要有一点不一致,内部有一点不同就是主观,那法律,在对方判准下,就是主观的东西了。可我们发现 法律在一个国家之内,却可以起到公平客观的仲裁作用,因此 不是完全一致 才叫客观 再来看对象性,对方说道德不能用数理逻辑来研究,不能像数学运算那样清楚直白,因此不具有对象性。

  • 君平_帕特里克

    太喜欢殷烁了,尤其是那句“死也要给我死在战场上”

  • 孤街_i0

    对方的论证是人们在接触道德后人们会用自己的主观思想去影响自己的道德标准,但不能证明道德本身是主观的

  • 一周_ei

    虚:一个社群的价值共识,往往是为了社会的团结而限制个人的某些自由。社会的团结是通过客观的判断,对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对人们幸福感的各项指标体现的。个人幸不幸福是一种主观意识,相同环境下,或许有人幸福有人悲苦,但是社会的幸福感却总取决于社会的发展水平。或者说,某一种共识其实只是某些客观事物的反映,普遍性上讲,总是有压倒性的比例体现认同与否,这表明了作为价值共识的道德,只有承认或不承认,选择A道德或选择B道德(比如扶老人的双方持不同的道德但是双方都承认对方所持的是道德,只是轻重问题)

  • 竹影扫阶_yp

    仅保留少数死刑,我国立法正沿着逐步取消死刑的趋势前行。很多东方国家也是这样做的。对方的这个理由并不客观,纯属主观臆测。总之,道德的客观性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提醒人类注意自身行为边界。

  • zzzzzzzyb

    我前十几集没听 可以直接听这个

    殷烁_kp 回复 @zzzzzzzyb: 建议至少复习我之前提过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