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胡阿祥:东晋诗酒大会

8.8|胡阿祥:东晋诗酒大会

00:00
26:08



率性而为的名士 


上一讲说到,公元308年三月三上巳节王导导演了一台政治好戏,并成就了他“千古一相”的美誉;巧合的是,仅仅过了40多年,353年三月三上巳节,王导的堂侄王羲之主持的一场文化大会,竟然同样被传颂千年。

(王羲之)


王羲之是何许人?估计地球人都知道。他年轻时就不同凡俗,曾以“东床坦腹”的随便应付郗家郑重其事的择婿。当时世族之间相互联姻,太傅郗鉴有意与琅琊王氏结成亲家,于是派门生送信给王导丞相,想在王家子侄中选位女婿。王导对信使说:“你到东厢房去,任意挑选吧。”信使回去后向郗鉴汇报说:“王家诸位郎君都值得称道,听说您来选婿,个个显得端庄严肃,只有一位郎君,在坐榻上袒胸露腹地躺着,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郗鉴却说:“就是这位好!”再去打听,原来是王羲之,于是王羲之就成了郗鉴的女婿。

(东床坦腹图)


王羲之特别喜欢鹅,听说有位独居的老太太养了只“善鸣”的鹅,就带着亲友们专程去看,结果老太太热情地宰鹅招待,引得他叹息良久;后来他又听说有位道士养了群好鹅,非常想买,道士说:“你为我写《道德经》吧,我都送给你。”他欣然命笔写就,然后“笼鹅而归,甚以为乐”。作为名士的王羲之,他的率性而为,由这些流传甚广的逸闻趣事,可见一斑。

(王羲之换鹅)


兰亭雅聚 

话说公元353年三月三上巳节,在这个全民娱乐的盛大节日,时任会稽内史即相当于现在绍兴市市长的王羲之,邀请了来自诸多世家大族的好友与自家的子侄,共赴“会稽山阴之兰亭”,举行曲水流觞、行酒赋诗的雅聚。名士们列坐在蜿蜒的溪水两旁,然后由小书童在上游将盛满米酒的耳杯放入溪流中,随水缓缓自流,酒杯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饮并即兴做诗,如果做不出诗,就得另外罚酒。结果26人成诗41首,包括四言诗14首、五言诗27首,而包括王羲之七子王献之在内的另外15人,“不能赋诗,罚酒各三斗”。


我曾一时兴起,想算算三斗酒是多少,结果吓了一跳。当时一斗等于2000毫升,三斗就是6000毫升,等于现在的12斤,这么罚酒,即便是当时酒精度十几度的低度米酒,即便当时的名士们大多既好酒、也能喝,多数人还是会被罚得大醉的。如此看来,王羲之主持的这场东晋版的“中国诗酒大会”,比今天的“中国诗词大会”难度更大,因为参加这样的大会,不仅要求文思敏捷、出口成诗,而且还要有酒量、有酒胆打底子,我虽然也是文学博士,还是不敢参加的。

(兰亭修禊图)


文化遗产 

当然,除了罚酒的趣事以外,这场“东晋诗酒大会”还留给后世多方面的文化遗产与世人津津乐道的历史传奇。


首先,在诗歌方面。作为文人雅集、同题赋诗,这场大会集中创作的诗歌数量,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一次,总体看来质量也颇高,尤其王羲之、谢安、谢万、孙绰、孙统等名家的诗作,多以自然山水为背景,抒发畅神、散怀、悟道的心境,风格清雅幽深,可以说是哲学化的玄言诗向自然化的山水诗的过渡,甚至就是山水诗,从而开启了中国山水诗的端倪。我们选读一首向称“兰亭之冠”的谢万的四言诗,感觉感觉韵味:“肆眺崇阿,寓目高林。青萝翳岫,修竹冠岑。谷流清响,条鼓鸣音。玄崿吐润,霏雾成阴。”诗的大意是这样的:尽情眺望崇山峻岭,放眼注目高树丛林。看那青绿的藤萝遮蔽了山洞,修长的竹篁冠盖在山顶。听那峡谷中的淙淙溪流,发出清脆美妙的声响,如同槌鼓相击。青黑色的岩石渗着点点水珠,显得何等温润,随风飘浮的迷离细雾,营造出一派荫凉!这首诗通篇都是景物的描写,美妙优雅,明白晓畅,饱含着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投注了对山水的无限眷恋,较之抽象玄奥、晦涩难解的玄言诗,无异于文学的革命。

(谢安)


其次,在书法方面。当时诗酒大会结束后,众人意犹未尽,提议把这些诗汇编成集,并公推东道主王羲之作篇序言。王羲之一番客气之后,乃于酒酣耳热之际,用鼠须笔在蚕茧纸上,即席挥毫,心手两畅,物我两忘,写出了后来被尊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草稿。这篇《兰亭集序》,从书法言,那是结体随意,充满魅力,潇洒飘逸,字字精妙,行云流水,有如神助,在那字里行间,似乎凝聚着、展现了山水的秀美、宇宙的奥妙、世事的变迁、人生的感悟。后来在书坛撑起大旗的唐朝颜真卿留下的《祭侄季明文稿》,也要退避其次,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兰亭集序》摹本)


第三,在传奇方面。遗憾的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兰亭集序》,虽然被推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典型象征,其实只是唐朝的摹本,可以想象,那件出自王羲之之手的真正的《兰亭集序》,应该更是惊天的杰作。那么,《兰亭集序》的原件在哪里呢?这联系着一个传奇故事。依据唐人何延之《兰亭记》的记载与我的老师卞孝萱先生的考证,《兰亭集序》作为王家的传家宝,代代相传,到了王羲之七世孙、俗名王法极的智永和尚手里后,因为他没有后代,临终时就托付给了弟子辩才。


这时已经是唐朝了,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崇拜王羲之,也梦寐以求《兰亭集序》,他从同为智永弟子的虞世南处得知《兰亭集序》在辩才那里,经过几次讨要而不得,于是就与房玄龄议出了一个下作的计策,即派足智多谋而又颇富文人气质的御史萧翼,前往越州即今绍兴,设法“赚”取。话说萧翼扮作书生模样,“微服”来到越州,结识了辩才,就在双方关系日益亲近时,萧翼拿出了随身所带的王羲之、王献之“二王”的散帖,并炫耀此为世间的珍宝,而放松了警惕的辩才,也取出秘藏的《兰亭集序》,认真地与之一较高下。其后,趁着辩才外出,萧翼盗出了《兰亭集序》,等到辩才回到永欣寺,已经换上官服的萧翼正告辩才:“奉敕来取《兰亭》。”肝肠寸断的辩才经此打击,不久就离开了人世,而骗得《兰亭》真迹的唐太宗,自是大喜过望。等到唐太宗李世民驾崩,中书令褚遂良上奏唐高宗李治:“《兰亭集序》既是先帝特别看重的珍宝,就不可以由后人留存”,于是《兰亭集序》成了唐太宗的殉葬品,“入住”今陕西礼泉县九嵕山的唐太宗昭陵,从此与世隔绝,不知何时才能重见天日。

(《萧翼赚兰亭图》)


第四,在文章方面。一气呵成的《兰亭集序》,不仅书法堪称“神品”,其“画龙点睛”的文章,也堪称千古名作。文章既描述了上巳节俗、赞美了自然环境,也抒发了文人情怀、肯定了生命价值。我们不妨欣赏欣赏这篇名文的前半部分: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在感慨了一番“情随事迁”、“修短随化”、“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以后,《兰亭集序》最后写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如此笔致优美、节奏铿锵的文章,可谓自然与深情最完美的结合!


最后,在形式方面。的确不出王羲之“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预料,东晋的这场诗酒大会,经过《兰亭集序》的倾情演绎与书法推助,辅以从佛寺到唐宫再到昭陵的传奇故事,自此之后,曲水流觞、吟诗作赋,放情山水、对话自然,成为后世竞相仿效的对象。比如从南北朝开始,历唐宋元明清直到近现代,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批文人、书家相聚兰亭,举办雅集活动;这样的雅集活动,还辐射到全国许多地方,甚至传播到日、韩等国。由此,综合了山与水、诗与酒、画境与心情、名士与书圣、第一行书与千古美文的兰亭雅集,逐渐成为华夏传统的一种独特意象、中国文化的一道优雅景观。


推而言之,如果我们今天能在已经列入“国家标准”的三月三上巳节传统节日里,继续开展类似活动,把拔除污秽的民间节俗与传承文化的国家战略结合在一起,就会赋予这个古老节日以新时代的新内涵。而诸位听众朋友,如果您也“有感于斯文”,那么不妨就在以后的农历三月三,去往绍兴市兰亭风景区,切身体验一番兰亭雅聚的风流,亲自追怀一番流觞赋诗的盛宴,进而感悟历史的深刻与文化的魅力。


如何感悟历史的深刻与文化的魅力?就以本讲的主题王羲之的兰亭聚为例,其实,早在西晋元康六年296年,朝廷大官石崇就在首都洛阳他的别墅金谷园里,主持过一场连续几天的诗酒大会,而且流觞、赋诗、罚酒以及主持人石崇写成《金谷诗序》等等,与50多年后王羲之的兰亭聚是一样一样的,换言之,从形式到内容,可以说王羲之都是学石崇的。而且非常有意思的是,当王羲之听说有人把他的兰亭聚与石崇的金谷宴进行类比、把他300多字的《兰亭集序》与石崇300多字的《金谷诗序》相提并论时,还很是欣慰与欣喜。然而令人深思的是,因为石崇其人的品行太过不堪,比如阿谀奉承、趋炎附势、积财如山、穷奢极欲、荒淫无耻,导致当时声名显赫的金谷宴、优美铿锵的《金谷诗序》,后来几乎完全被兰亭聚、《兰亭集序》盖过,时至今日,大概除了专业人士外,已经很少有人知道金谷宴与《金谷诗序》了。


这样的历史事实与文化现象,说明富贵豪奢、寻欢作乐、醉生梦死之徒,毕竟如同一闪而过的浮云,容易消逝,而胸怀旷逸、灵秀自然、风流雅致的名士,则如风如雨,风靡后世,雨润后世,使人长久地向往与追忆。即如兰亭诗酒盛会的主持人王羲之,不仅成为儒玄佛道、融入山水、风流潇洒的东晋文化的代表人物,而且还被后世尊为“书圣”,甚至得与“文圣”孔子并列,明朝的项穆就说:“仲尼、逸少,道统、书源,非不相通也”,仲尼是孔子的字,逸少是王羲之的字,孔子是立于高山之巅的思想文化巨人,王羲之是立于高山之巅的艺术文化巨人。

(石崇)


乱世与异象交织而成的魏晋南北朝历史,就是这么意蕴丰富、启示深刻。祸害天下的“八王之乱”是这样,立国江南的名臣王导也是这样,兰亭雅聚的名士王羲之还是这样。而顺着这样的思路说下去,著名的菩萨皇帝梁武帝萧衍的糊涂行事与悲惨结局,留给我们今人的鉴戒教训,又尤其是这样。下一讲,我们就专门说说这位菩萨皇帝萧衍。


第八节复习课 

你好,胡老师的第八讲结束了,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本节内容。


王羲之是王导的堂侄,是个率性而为的名士。353年三月三上巳节,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邀请诸多好友和子侄,共赴兰亭雅聚。名士们坐在溪水两旁,由小书童在溪水上游,将盛满米酒的耳杯放入溪流中,随水缓缓自流,酒杯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饮并即兴做诗,如果做不出诗,就得另外罚酒。结果26人成诗41首,包括四言诗14首、五言诗27首。


兰亭雅集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传奇。


首先,在诗歌方面。这场大会集中创作的诗歌数量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一次,质量也颇高,多以自然山水为背景,抒发畅神、散怀、悟道的心境,风格清雅幽深,可以说是哲学化的玄言诗向自然化的山水诗的过渡,甚至就是山水诗,从而开启了中国山水诗的端倪。


其次,在书法方面。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结体随意,充满魅力,潇洒飘逸,字字精妙,行云流水,有如神助,在那字里行间,似乎凝聚着、展现了山水的秀美、宇宙的奥妙、世事的变迁、人生的感悟。


第三,在传奇方面。我们今天看到的《兰亭集序》只是唐朝的摹本,原件在唐太宗昭陵中。


第四,在文章方面。《兰亭集序》笔致优美、节奏铿锵的文章,可谓自然与深情最完美的结合!


最后,在形式方面。从南北朝直到近现代,兰亭雅集这种聚会形式一直被文人书家所模仿,甚至传播到日、韩等国。兰亭雅集逐渐成为华夏传统的一种独特意象、中国文化的一道优雅景观。直到今天,您还可以在浙江绍兴看到兰亭雅集的遗存。


以上就是本节的内容,感谢您的收听。


加入学习群 可添加运营微信:liaojie86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Linda_小岛

    讲得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听得出神了,地铁都坐过站了……

    Jaykien 回复 @Linda_小岛: 我也是,我看到有一个人也和我一样坐过站了

  • 吃瓜群众1111

    普通话不标准

    小平_ean 回复 @吃瓜群众1111: 普通话有那么重要吗?我觉得胡老师讲的很清楚啊。

  • wine_1j

    我不想听,老是弹出!我能举报么?

    Neal_8p 回复 @wine_1j: 我过马路的时候因为这个弹出来,按回退键还不行得点❌,害得我差点被车撞……

  • 天堂寨森森

    又是一个上巳节,一代书圣王羲之树立起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

  • 听见听声音

    讲的厉害

  • 大璐璐祝福之道

    这APP太流氓了吧,我本来天天在听易经,结果每次打开都是这个栏目,停了一会易经再打开,还是蹦出这个栏目在播放。尽管是推广,但这样既不尊重听众,又降低了这个老师的尊贵。

    彦喵登喵 回复 @大璐璐祝福之道: 还有快手

  • 罐砸想改名o

    大家都举报叭,要不然强行弹出好烦

    彦喵登喵 回复 @罐砸想改名o: 举报不了

  • 旭日长河

    这是强买强卖,就是不听

  • 小浣熊_wc

    能听这个的,基本上都是点错了进来的吧

  • 浪色2017

    大赞👍胡老师讲的好!!

    新亚人文书院 回复 @浪色2017: 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