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悉达多》:赫尔曼•黑塞--语言的魔术师

123|《悉达多》:赫尔曼•黑塞--语言的魔术师

00:00
10:30


我们这新的一周,第一天就迎来小满这个节气,似乎也在和我们要讲的这本书呼应着。我们的节气中,有小暑就有大暑,有小雪就有大雪,有小寒就有大寒,为什么有小满而没有大满呢?也许这就是古人的一种智慧吧,因为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满招损,《易经》中有个六爻皆吉的谦卦,也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盈,就是满。小满,就是告诉我们,要生要懂得留白。另一方面,小满这个节气,是指农作物像小麦之类的,颗粒已经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人生也是一粒种子,也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就像《悉达多》这本书里的主人公,这位和佛陀同名的年轻人,在书中成长成熟,通过毕生的探索和发现,直到晚年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与目标。在此之前,他的人生一直是小满的状态。

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作家、诗人赫尔曼·黑塞, 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说道,“由于他的赋予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他被誉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个骑士”,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他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自我,探索人类精神困境的出路。因此,“黑塞热”一度经久不衰,他的书被译成53种语言,译本有742种,黑塞成为当今国际文坛上出版和研究得最多的作家之一。越战之后,他在美国取代了海明威,成为美国大众的文学崇拜偶像,《荒原狼》甚至在美国掀起了一股“狼潮”,太多的年轻人,在这个孤独、敏感、深邃的作家身上,找到了自己的镜像。世纪文景前几年了过他的几本书,负责编辑的王玲女士曾说,通过阅读黑塞,感受最深的是,读得太晚了。读黑塞的小说,你能感受到他只是在写自己,你能感受到他内心的那种挣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读黑塞都会有种切身的感受,特别对于当下的青年,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各种各样的情绪,甚至病态的思绪、价值观,读黑塞,他会给你一个正面的引导,同时使你的能量得到一次释放,他会告诉你,你不一定要跟别人一样,你不必随波逐流。

我想,这一切,都是和他的成长经历有关的。黑塞有着世界公民般的血统,187772日,他出生于德国南部的一个叫卡尔夫的小镇。他的父亲约翰尼斯·黑塞是一名基督教新教牧师,母亲玛丽出生于印度,也是一个虔诚的信徒,外祖父赫尔曼·肯德尔特更是一位精通多种语言的著名印度学家与传教士,曾在印度长期传教,通晓多种印度方言,会许多欧洲及亚洲语言。因而黑塞自幼在浓重的宗教气氛中长大。黑塞的父亲是德裔俄国人,母亲是法裔瑞士人,黑塞本人也可以说混有德国、法国、瑞士和英国血统。
这样的家庭背景使他从小就接触到了比较广泛的文化和开放包容的思想,这对他日后的文学创作道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黑塞晚年曾在自传式片段小说《魔术师的童年》中作过这样的描述:“这幢屋子里交错着许多世界的光芒。人们在这屋里祈祷和读《圣经》,研究和学习印度哲学,还演奏许多优美的音乐。这里有知道佛陀和老子的人,有来自许多不同国度的客人……这样美的家庭是我喜欢的,但是我希望的世界更美,我的梦想也更多。”

黑塞将自己少年时期所受的各种教育,加上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与幻想,归结为一种对自己有巨大影响的、无与伦比的魔力,因此他希望成为一名魔术师。正如他所盼望的,他后来成为了语言的魔术师——诗人。他在一篇自传散文中说过这样的话:“我从13岁开始就明白这一点:要么当个诗人,否则什么也不想当”。因此,黑塞在他的一生中,从青年时代直到晚年都没有停止过写诗。他的创作生涯始于诗歌又终于诗歌,我们要讲的这本《悉达多》,也是一种诗性的叙述,这本书的副标题就是“印度诗篇”。

黑塞的抒情诗富于音乐节奏,这跟他对音乐的爱好是分不开的。早在童年时代,他的父母就给他买了一把提琴,后来他经常携带在身边。他的第一个妻子就是一位钢琴家。他还结交了好些搞音乐的朋友。他爱好音乐,爱巴赫,爱莫扎特,尤其是喜爱肖邦,他说肖邦对于他就像瓦格纳对于尼采一样。因此,他的生活弥漫着强烈的音乐气氛,音乐使他陶醉。在他的诗集中,我们读到有不少篇章都是以音乐为吟咏主题的诗歌。他有一部诗集就题名《孤独者的音乐》。

黑塞不仅喜爱音乐,也喜爱绘画,而且是一位水彩画家。他有许多画家朋友。他出过一部附有他所作的彩色画的诗集,题名《画家的诗》。他的小说《克林格佐尔的最后的夏天》和《罗斯哈尔德》都是以画家为主人公的。这种对绘画的喜爱,当然会反映在他诗中,因此,有时他的诗就充满画意,他的诗笔同时也是画笔。有人说他善于把诗情和画意结合起来,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倒真可以和我们唐代的那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佛王维有得一拼。

中年时的黑塞,也有过危机,1914年,一战爆发,德国狂热了,连知识分子都在欢呼。黑塞发表评论《朋友啊,放弃那种笔调!》,批评弥漫欧洲的好战心态。他的反战态度当然触怒了当局,因此他成了“卖国贼”,亲友远离他,只有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支持他。福无双至,祸不单行,1916年父亲病逝,幼子重病,妻子的精神也出现了问题,他自己也得了抑郁症。还好,有荣格,通过荣格,他走了过来,并且继续创作着他最优秀的作品。直到1962年8月8日,在听完莫扎特一首钢琴协奏曲之后,黑塞在他的第二故乡蒙塔格挪拉安详地与世长辞了。

在他的另外一部作品《德米安》的前言里,黑塞写道:没有一个人曾经整个完全发挥他自己,可每一个人却都努力要做到那个地步。而德国当代学者米夏尔斯称黑塞为“永属年轻一代的作家”,因为“读黑塞的作品时往往让人感觉好像在写我们自己,好像我们自己写下了这一切。”那么,这本《悉达多》又写下了什么呢?我们明天继续,谢谢大家,明天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亚男_待望舒

    《易经》启示我们,“君子以正位凝命。”正如赫尔曼·黑塞所说,“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成就自己。” 期待本周老师为我们解读黑塞的《悉达多》!

  • _阿蓝

    老师在《寻常否》第27期“花未全开月未圆”中就讲到小满,满招损,还有扑满的寓意,长乐才能未央。《悉达多》也是流浪者之歌,以前看过杨武能版本,再看杨玉功译本,后者更富有冷峻理性之美。看完老师推荐《漂泊的灵魂》,觉得黑塞本人就是书里的悉达多,克努尔普,一生流浪一生追寻。继续追黑塞。

  • 亚男_待望舒

    听老师介绍黑塞,计划多读些他的书啦。感谢老师的讲解!

  • 君梅久久

    今天听老师介绍此作家此作品,深得吾心,吸引我立马网上搜书读起来😄

  • 绿水无痕_nw

    背景音乐好乱

  • waaa7w5gthtzaqf5akl6

    这个时代太需要读黑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