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泰莱夫人的情人》5:季进|有想象力的作品更有生命力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5:季进|有想象力的作品更有生命力

00:00
12:05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你好!我是季进。欢迎你来听我的文学课。


今天我们来整体性地谈一谈劳伦斯的文艺创作和他的文艺观。其实除了小说之外,劳伦斯还写过各种文体。E.M.福斯特说:“他是我们中间最富想象力的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则评论道:“劳伦斯那种清晰流畅、从容不追、强劲有力的笔调,一语中的随即适可而止,表明他心智不凡、洞幽烛微。”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艺术世界。


首先,劳伦斯写了哪些著名的文艺批评呢?


1912年,劳伦斯先后到德国和意大利定居,在这个时期,他开始了随笔创作。这个时候,劳伦斯无法得预期的小说版税,只能靠友人接济生活,心中焦急无措;另一方面,战争造成的社会问题让他更加困顿。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中,1913-1914年,他在创作小说《虹》的同时,完成了《托马斯·哈代研究》。劳伦斯从悲剧性质、人物性格、人物关系入手,认为哈代的悲剧小说与托尔斯泰类似,但又比俄狄浦斯、哈姆雷特这样的悲剧人物稍逊一筹。劳伦斯第二本专著是《美国经典文学研究》, 1923年出版。他精准地把握到麦尔维尔、艾伦·坡等美国作家强烈的地域特色,也看到美国尚未在精神上摆脱欧洲这个“家长”的束缚。


在《谈小说》一文里,劳伦斯界定了什么是好的小说,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来注意的。——他认为,首先,小说必须是“富有生气的”,这也是他本人艺术创作和文艺批评的首要原则;其次,小说必须是一个生动而有机的整体;还有,小说必须是“正直诚实的”,也就是说,作家应尊重作品本身的规律与逻辑,不能将自己的观念强加其上。


刚才我们谈到的是劳伦斯的文学批评。劳伦斯的散文与诗歌也佳作频出,值得大家阅读欣赏。


劳伦斯旅行的足迹踏遍了美、德、意、法等大国,也到了斯里兰卡、澳大利亚、墨西哥等更为偏远的地方。这些地方让他看到有别于英国的、充满活力的生命形态。劳伦斯以质疑现代文明为逻辑起点,认为“高度理性和机械化的北方日耳曼民族正在走向衰败和没落,而灵动、感性的南方拉丁民族蕴含了原始的因素,代表了新生的希望”,因此他完成了游记三部曲——《意大利的黄昏》《大海与撒丁岛》以及《伊特鲁利亚人的灵魂》,详细描述了这些地方的自然风景与民族历史,建构自己心目中的乌托邦。


作家保罗 • 福塞尔对劳伦斯游记书写的总结非常恰切:“正如对大多数工业时代的旅行家一样”,对劳伦斯来说,“旅行既是一种逃避也是一种追寻。在他那里,是逃避一个他讨厌的谨慎和情感退化的英国,是追寻任何一个活生生的、充满力量的、不自私的地方”。在现实与想象、往昔与未来、空间与事件的交叠中,劳伦斯完成了对人类精神家园的探寻之旅。


此外,劳伦斯的诗歌创作也成就斐然。


在诗集《鸟·兽·花》里,他涉猎了无数植物与动物的意象,盛赞原始的大自然的生态景观,在他的笔下万物有灵、纯净美好,字里行间都是他对生命与世界的深爱和敬畏。劳伦斯通过拟人化的方式处理自然界中的万千事物,“不仅揭示了动物作为主体的异质性,而且也揭示了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同质性,这种同质性在生命的最深处彰显出人兽之间的平等与互通”。在《三色堇》、《最后的诗》等诗集里,他写出了“真实的自我”,也写出了“内心情感的传记”,显示出他的非凡的想象力和独特的生命观。


与此同时,劳伦斯也始终关注机械工业时代的自然破坏与人性异化。在他的诗歌里,人类已经不再是上帝的亚当、自然的宠儿,而是被工业机械异化、失去了原始生命力的空壳,时刻面临着精神危机。所以,在《最后的诗》等晚期诗集中,他集中探讨了有关生与死、灵与肉的主题,在对永恒的质疑、对自然的肯定之基础上,不断深化其对死亡即再生的思考。而关于万物灵魂之火不灭的描述,更是彰显了他自己独特的哲思。


除了上述文学天赋,劳伦斯还有什么狂拽酷炫的隐藏小技能吗?


答案当然是绘画啦!劳伦斯对绘画的热爱堪比英国文学史上的前辈威廉·布莱克,虽然他的绘画技巧不能跟专业科班相比,却爱好给自己的小说配点插图,或设计自己偏爱的凤凰图腾。到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绘画的冲动甚至时而超越写作的欲望,即便身体堪忧,依然呕心沥血拿起画笔,身体稍加恢复就兴趣盎然地外出写生。劳伦斯还在1929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惨遭封杀之时,委托友人为自己在伦敦筹备画展,展出他的25幅油画和水彩画,甚至计划出版画册。正所谓技多不压身,他打算把自己在文学圈受的委屈都从绘画领域找到出口,曾经在开心的时候跟友人们夸下海口“要转行当画家了”。


你一定会问,他的画有人买吗?


答案是,当然有粉丝买单啦!当时,劳伦斯的画一展出,就很受收藏家和观众们的青睐,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内,画展有一万多人次来观看,还有几幅水彩画当场成交。虽然劳伦斯绘画的技巧不是太高,但胜在构思巧妙、主题夺人眼球,有生命力。而且他偏爱使用鲜明的色调、夸张的变形,有好几幅肖像画都充斥着视觉张力和满屏的荷尔蒙。有评论家称之为“展示宇宙间强大、自然、时而是爆破性的生命,破坏传统的形式,为的是还事物以本来的面目”,与表现主义的风格有几分相似。


然而,造化弄人,他的画展也跟《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遭遇了同样的命运,伦敦警察查封画展,劳伦斯为追回画作,只能答应,永远不在英国展出。当然,这些作品如今都珍藏于各个大学研究所和博物馆。我们也可以更形象的理解他在《墙上的画》、《艺术与个人》、《作画》等文本中的观点,懂得劳伦斯所说的“包括视觉艺术、文学和音乐在内的一切艺术的起点:保持精神上的纯洁”,体会什么是“生命的光彩”,“从自然之物中看到神圣”,“除掉庸俗的感官乐趣”,辨别那些“真正富有想象力的作品。”


最后,就让我们重温劳伦斯在生命最后一年所写下的动人话语,作为这一讲的结尾:


“人最热切追求的是生活的完整和协调,而不是‘灵魂’的孤独的自我拯救。人首先要得到肉体满足,因为现在,这一次也仅仅是只此一次,他是一个强壮有力、有血有肉的人。对人来说,最大的奇迹是活着。不管那些未降生的和已经死亡的人了解到些什么,他们是不懂得美的,不懂得以肉体形式活着的美妙。死者或许可以照看未来,但此时此地,肉体中的生命优美是属于我们的,一次性地属于我们。


我们应该为我们活着,为我们拥有肉体,为我们作为活的人体化了的宇宙的一部分而欢欣鼓舞。正如我的眼睛属于我的身体一样,我属于太阳;我属于我双足所彻底了解的大地,我的血液属于大海。我的灵魂知道我属于人类,我的灵魂是伟大的人类灵魂的一个有机部分,正如我的精神是我的祖国的一部分。”


通过这四讲的内容,我们回顾了D.H.劳伦斯短暂、坎坷却神采飞扬的短暂一生,也通过文本细读,深入了解了他的经典之作《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还看到了他在评论、散文、诗歌和绘画上的多重的才华。希望大家能够静下心来,体会劳伦斯文字的魅力,解读劳伦斯思想的火花,品味他独特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于劳伦斯的解读,到这里就结束了。


我是季进,谢谢你的聆听,期待在喜马拉雅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秀豆_3r

    苏州大学的这个老师是在念作者简介吗?当他的学生太痛苦了,讲述枯燥无味

  • 开心007qrb1

    劳伦斯旅行的足迹踏遍了美、德、意、法等大国,也到了斯里兰卡、澳大利亚、墨西哥等更为偏远的地方。这为他的戏剧、绘画等艺术创作,大开了眼界。人最大的奇迹就是活着,活着就要好好地活着,在坎坷面前也不能低头,这就是我喜欢劳伦斯的原因,11月25日

  • 欣然晚晴

    另外我还想说,阅读名著是孤独的,虽然人的本质是孤独,但我们生活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仍然无法做到完全享受孤独,至少我目前还不能做到。身边极少有坚持读书的大家更着迷于刷抖音,阅读名著的更少几乎是没有,所以孤独于我是常态,无人分享甚至无人辩论,一直只能以自己的见解去理解。就像杨绛先生说的,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还好现在有很多老师陪伴,在阅读这条道路上便不再漆黑一片,好像有了一盏灯,哪怕光亮不那么强烈,但是有一盏就好。

    珍惜生命_sb 回复 @欣然晚晴: 同感!

  • 钰_钰_子

    这本书的中译本没有推荐吗?以前的每本书都有一个推荐译本可供参考哇

  • 叶睿智辅导君

    就是在念书。建议老师放飞一下自我。

  • 老铁山月亮湾

    喜欢劳伦斯,喜欢他有独立的人格,喜欢他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喜欢他的多才多艺,更喜欢他说的这段话:“我们应该为我们活着,为我们拥有肉体,为我们作为活的人体化了的宇宙的一部分而欢欣鼓舞。正如我的眼睛属于我的身体一样,我属于太阳;我属于我双足所彻底了解的大地,我的血液属于大海。我的灵魂知道我属于人类,我的灵魂是伟大的人类灵魂的一个有机部分,正如我的精神是我的祖国的一部分。”11月25日

  • 欣然晚晴

    这一季海报的名句是经典名句,我个人阅读的时候也曾经摘录过这一句,还有很多很值得推敲和回味的语句,劳伦斯可真是妙笔生花,当然翻译也很重要。关于劳伦斯的画作我略略的欣赏了一番,没有受过专门的培训和名师指点,但是看起来很不错,色彩和人物的肌理,的确天赋。劳伦斯不管是小说还是绘画,都以性为着力点,难怪画作会被强制出展,我想劳伦斯后期如此着迷绘画,是他对于人类欲望的艺术表现形式,文字艺术实在不及绘画的直观表达。

  • JoyCake

    几节课下来听到的几乎全是对作者的介绍

  • 谭丽_7z

    这听着像高中语文老师讲课,拿了一堆别人的评价,听了之后我一点阅读的欲望都没有

  • ruman佳佳

    我觉得季老师讲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