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泰莱夫人的情人》2:季进|饱受非议的大作家劳伦斯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2:季进|饱受非议的大作家劳伦斯

00:00
17:23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苏州大学的季进。欢迎你来听我的文学课。


“爱是尘世的幸福,但幸福并非满足的全部。


“爱是相聚,但没有相应的分离就没有相聚。


“在爱中,一切都凝聚为欢乐和礼赞,但是如果它们以前不曾分离,它们就不会在爱中凝聚。


这段文字出自二十世纪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散文《爱》。在群星璀璨的西方文学史上,他的地位就像法国的卢梭和阿瑟·兰波、美国的爱伦·坡、或者英国的布莱克与乔伊斯一样,他非常富有争议性,不是给人骂得一文不值,就是被认为是特别伟大的怪才。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位备受争议的D.H.劳伦斯。



那么,劳伦斯究竟写了什么,他的书为何招致非议、一度被禁,又为什么会拥有无数忠实的追随者与辩护者呢?�


这需要从劳伦斯的人生经历说起,曲折的童年精力令他的性格变得与众不同,直接影响了他笔下的文字。


1885年,英国诺丁汉郡一个矿工家庭又迎来一个男孩。对于家里住过的房子,男孩长大以后,在他的书里这样描绘::“那栋房子坐落在一排矿工房之间;红砖,脏兮兮的,楼上两间房,楼下两间房,只有十三英尺宽,一扇窗子”。沿着山坡都是类似的邋遢街道和密集住房,这里的人很少读书,绝大多数男孩在十二岁时就离开学校,成为矿工,从早上六点到下午四点,在岩石和煤块之间的半黑暗环境中劳动。


劳伦斯的父亲亚瑟就是这样一个经常酗酒、没念过什么书,可以说是个没教养的煤矿工人。但母亲不一样,劳伦斯的母亲莉迪亚出身于清教徒家庭,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还曾做过教师。


我们都知道,父母的教育背景不同,家庭环境不一样,世界观、价值观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个家到处都充满了强烈反差。劳伦斯的生活里充满了父母因为婚姻对立而产生的争吵,用三个对立来形容,就是:智力与体力、严谨与粗俗、压抑与热情。


幸运的是,从小文静、害羞、内向的劳伦斯,在炽热的母爱以及兄弟姐妹的手足情中平安成长,他继承了母亲的同情心和罗曼蒂克的想象力。这种童年时期的氛围,也被他写进了文学作品中。比如,劳伦斯的短篇小说《菊香》,就描述了一位母亲对挥霍无度又酗酒的丈夫的蔑视,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中,主人公就有一位令人厌恶的父亲和一位暴躁易怒的叔叔。


1898年春季,12岁的劳伦斯获得了诺丁汉中学的奖学金,他是上这所中学的第二个矿工孩子。1904年底,他通过了皇家奖学金考试,并获得师范学院的免费入学名额。这个身体羸弱的青年为筹措学费,做过小学教师、工厂职员,21岁时进入诺丁汉大学学习,最终,他在写作这条道路上找到了自我。


劳伦斯只活了45岁,在短暂的一生中,他出版了10余部长篇小说、70多部中短篇小说、10部诗集、4部戏剧、3本游记、5部理论著作,大量的散文、随笔和书信,还有不少绘画作品。


细数一下上面这些文学、艺术作品,可以说劳伦斯称得上当时文坛的劳模了。他的作品是什么样的呢?


就是打破传统。他特别喜欢写人的本能与自然的力量,这种对原始的描绘充满了激情,目的就是一种召唤,想让人们从工业时代的文明废墟中重塑现代性。


因为自然、原始,所以他的感情就真挚,文字更能打动人,所以受到很多人的追捧,然而,也一样会被一些反对他的观念的人谩骂。从我们现代人的角度来看,劳伦斯所有的文学作品中,最重磅的当然是小说。因为知名度高,传播广泛。而这些小说,也集中地凸显了他想要表达的主题:“摧毁自然与复归自然”。


比如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孔雀》,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找过来看看,里面把自然的描写和人物的命运做了强关联。


劳伦斯笔下的情感关系,往往通过象征手法,来探讨“人挣扎于文明和自然之间”的根本性话题。


1913年,劳伦斯写出了成名作《儿子与情人》。这部小说带有一定的自传色彩,以年轻人的心灵成长为主题,就像一幅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描写了工人生活的苦难以及家庭内外复杂的情感纠葛。这部作品的深刻之处在于开创了弗洛依德“俄狄浦斯情结”在文学表现上的先河,让这部小说变为关于恋母情结的美学探讨。主人公保罗·莫瑞尔最终在恋人分手、母亲逝世的痛苦中走向都市,开放性的结局令读者难忘。此外,小说刻意淡化情节与人物,注重对内心世界微妙感受的刻画。


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看过《儿子与情人》之后说:“这部小说似乎把各种情景都凝聚、缩略、削减到最简单明了的地步,让人物直截了当地、赤裸裸地闪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观看的时间不能超过一秒钟,我们必须匆忙地前进”。而小说中对工业社会的憎恶与对两性情爱的关注,可以说是劳伦斯小说创作格局形成的开始。


初登文堂,劳伦斯就声名鹊起,这令他的创作欲大幅度攀升,连续出了几本小说,在社会上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1915年出版的小说《虹》。


《虹》这本书的分量,就相当于中国文学史上巴金的《家》、茅盾的《子夜》,或者美国文学史上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这是一部典型的家族编年史,通过布莱温家三代人的故事,透视出英国社会从传统的乡村生活转向城市模式的变迁,是对处在变化和崩溃阶段的社会内部生活的创造性分析。“虹”这个标题,源于《圣经》,彩虹的意象在小说中象征着“不可动摇的希望”、圆满美好的两性关系以及协调的新社会;女主角厄秀拉反叛传统、追求爱情、跳脱出闭塞的家庭束缚、“痛苦地怀着希望寻找那彩虹的影像”,更是印证了这一象征主题。


从1915年到1922年的,是劳伦斯创作的中期,这个时候,他的作品“对残酷的、毁灭人性的、使人与人之间关系扭曲的资本主义文明的抗议,比其他几部作品更为强烈”。他笔下那些由于压抑本我而被扭曲和异化的人物形象,令人过目不忘。他的中短篇小说,如《英格兰,我的英格兰》、《玩偶上校》、《狐狸》等,也非常精彩,写作风格进一步向现代主义发展。


说到这里,你一定会想,凭借着这些优秀的作品,劳伦斯在英国文坛是否平步青云呢?也不尽然。


20世纪初的英国文坛,流派纷呈、百家争鸣,-但是劳伦斯的处境,却是边缘化的,尴尬的,很难融入任何一个群体中去。


一方面,劳伦斯在当时以弗吉尼亚·伍尔夫、T.S.艾略特等中产精英为代表的布卢姆斯伯里文化圈里毫无地位,全然是个圈外人,另一方面,他与自己的出生地,英格兰中部矿区的生活氛围,也格格不入。他以惊世骇俗的方式脱离了他的家庭、阶级与文化,从而与劳工阶层逐渐疏离;与此同时,他也不断推翻人们对他诗人和小说家身份的认可,不止一次地写了令他同时代人痛恨的文字,职业生涯陷入困境。1915年,长篇小说《虹》被禁之后,劳伦斯就明显感知到自己与“控制了新闻、出版及一切的那个世界”相脱离,一战之后他与英国本土断绝了联系,义无反顾地开启了云游四方、实验写作的人生新阶段。


讲到这里,就不得不给大家科普一下劳伦斯的旷世爱情传奇了。


1912年,劳伦斯拜访他的法国教授威克利时,对老师的妻子弗里达一见钟情,这是一位极富魅力、个性独立奔放的德国女性,比劳伦斯大六岁,已经有了三个孩子。


劳伦斯写道:“这世界是无与伦比的,美丽的,它的好超越了人类最大胆的想象。永远不要,永远不要,永远不要想象爱是什么,记住,永远不要。生命是极致的美丽,一定是。感谢上帝,我证明了这一切。”


从字里行间,我们就能感受到他们俩之间甜蜜的爱情。同年5月3日,他们俩跨越英吉利海峡,私奔到弗里达的家乡梅斯,这是在法国和德国边境有争议的巴伐利亚地区,也是当时德国的军事要塞。劳伦斯在这里被阴差阳错地当成了英国间谍,被关进监狱,多亏弗里达的父亲多方奔走,才被释放出来。几经波折,两人终于在1914年夏天,在英国重聚,喜结连理。虽然他们俩经历了很多波折,也非常惹人争议,但他们俩的感情是非常真实和真挚的。


然而,战争和小说出版的困难,让劳伦斯的幸福生活蒙上了阴影。这个时期,劳伦斯加入反战联盟,进行了一系列的关于社会改革和当下紧急问题的演讲。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劳伦斯主张和平,妻子又是德国人,夫妇二人有时候还会被指认为德国间谍,在英国受到官方骚扰,日子过得很是困难。1919年,战争结束后,两人移民国外,过起了十多年的旅居生活,这一段日子,被劳伦斯称为“野蛮的朝圣”。


在劳伦斯生命的最后十年实际上是颠沛流离的。在他逃离了他认为腐朽没落的英国之后,他的足迹踏遍了意大利、大洋洲和美洲大陆,他曾醉卧在西澳大利亚的崇山峻岭,也曾停驻在原始而自然的西西里群岛,他曾跨越凄冷的阿尔卑斯山谷,也曾在墨西哥古老的阿兹台克文化发源地沉思,在南欧伊特鲁里亚文明的发源地冥想。正是因为处于颠沛之中,反而激发了他的创作高潮,这段时间他写下了妙笔生花的游记、随笔、散文、诗歌,甚至开始潜心绘画。


1930年,劳伦斯肺炎复发,在戛纳去世,年仅45岁。


在他人生中的第三个创作阶段,就是离开英国之后、肺炎发作去世前的六年,他一直在尝试新的写作模式和题材方向,把笔触伸向宗教、神话、寓言、童话和讽刺喜剧。


在游历各国之后,他对生命本质与存在的反思更加深刻,对弗雷泽的人类学巨著《金枝》的研读,在南欧和南美的实地考察,都引领了他文学上的革新与升华。


有人认为,劳伦斯晚期的小说创作,超越了写实主义的局限,也超出了现代主义小说的范畴,他借助文学及宗教的象征,把人类行为纳入到古老的神话及寓言模式中去。


他完成了一系列美洲-墨西哥-意大利题材的作品,如《羽蛇》、《骑马出走的女人》、《公主》、《太阳》等。小说中出现了白人女性对自然力量的膜拜,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发现,劳伦斯很想从异域文化、原始主义、自然本性中,探索拯救欧洲现代文明危机的途径,寻找现代人回归自我的这么一个伊甸园。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即使遭到了这么多的挫折,劳伦斯却从未停止过写作,在死神降临之前他还完成了诗集《最后的诗》和文集《启示录》。1929年秋天,当他从北方南下到地中海边时,他已经病入膏肓,但依然充满勇气,他的妻子弗里达在回忆录中写道,“在那些备受病痛折磨的日子里”,劳伦斯“的生活从未变得忧忧郁郁、枯燥乏味或悲惨凄凉”,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月,具有玫瑰般的落日的光彩”。


劳伦斯去世之后,著名作家赫胥黎等十多位挚友为他送葬,人们用戛纳的海滩上缤纷的鹅卵石镶嵌出劳伦斯钟爱的图案——一只凤凰——来象征这位伟大的文学家,而他的骨灰最终被移到美国陶斯的牧场,这是他身前盼望的平静之地。


我想引用批评家利维斯对劳伦斯的评价来结束这一讲。利维斯说:“在英语语言里,劳伦斯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天才巨人……他在‘形式’、手法和技巧上是个非常大胆而激进的革新家,而驱使他去发明和实验的,则是他对生活所抱的至为严肃而迫切的关怀”,无论劳伦斯的长篇小说还是中短篇小说,“都是毋庸置疑、堪与这世上任何一部天才的成功之作相互媲美的作品。”[1]在几十年之后,200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女作家多丽丝·莱辛也给予了劳伦斯很高的评价:“他是一个天才,居于英国文学的中心,在世界文学中也有他稳定的位置。”


好了,以上就是我想跟你分享的劳伦斯初印象,希望能够还原一个真实的D.H.劳伦斯。下一讲,我将会重点分析劳伦斯的巅峰之作《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作为一部既享誉世界的,而又在全世界都有争议的作品,它的毁誉到底是怎样的?


感谢你的收听,我是季进,我在喜马拉雅等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Rita_Z

    提个不成熟的小建议,以后能不能少用到“没教养的矿工”这样的搭配?毕竟教养不能完全等同于受教育的程度,现在社会也有很多孩子的家长做的是一些这样的工作。不希望别人会觉得他们的父母是“没教养”的,只是没能受到很好的教育而已。

  • 君子蓝莓

    这很多老师并非学播音主持的,为什么有人要求老师说话好听生动而忽略了内容的丰富多彩,对于我个人而言能获得这些老师们精彩提炼的名著导读已经是非常感恩了。

  • 林中歌

    差评这位老师!!照着稿子练不说还一点情感都没!!希望花的钱不浪费!谢谢主办方!

    我爱摸鱼 回复 @林中歌: 稿子也是老师自己写的,又不是朗读课,分享可以随意些鸭

  • 欢欢喜喜大自在

    这位老师讲的太干巴了,你不累吗?为什么没有你的感情呢?讲的太冷清冰凉了

  • 行走的苏珊

    感觉老师没有杂糅进个人的理解,只是读稿

    槑完黛旭 回复 @行走的苏珊: 同感!这是哪所大学的老师,这样读稿,断句奇奇怪怪,稿子是学生们帮完成的吗,写稿的人挺棒的,收集资料挺全乎,这位老师就这样挣这笔钱?混吧

  • 欢欢喜喜大自在

    复旦大学王宏图老师讲的《呼啸山庄》太动情了,把听众都带的入境了,

    蓝色的风61 回复 @欢欢喜喜大自在: 对 大爱王宏图

  • 开心007qrb1

    正如利维斯所说:“在英语语言里,劳伦斯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天才巨人……他在‘形式’、手法和技巧上是个非常大胆而激进的革新家,而驱使他去发明和实验的,则是他对生活所抱的至为严肃而迫切的关怀”。11月22日

  • 大山_68j

    我们试图摆脱自己的孤独,是徒劳的。我们得一生固守着这份孤独。只是偶尔的时候,空罅会被填补。但是我们得等待着这样的时候,接受自己的孤独,一生我们守着它。我们谁没有经过这样的心静,被生活折磨得疲惫不堪,感觉不到生活的平凡而伟大……

  • 墨愚若愚

    非常棒,对作者的经历和情况有了大概的了解

  • 皮同学

    老师读的好难听啊 都是抿嘴的声音 难受的听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