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

爱莲说

00:00
01:19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1;晋陶渊明独爱菊2。自李唐3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4濯清涟而不5中通外直6,不蔓不枝7;香远益清8,亭亭净植9,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0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11菊之爱,陶后鲜有12莲之爱,同予者何1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4




二、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于北宋仁宗嘉佑八年(公元1063)五月,当时作者任虔州通判,周敦颐并将《爱莲说》刻于石上。朱熹《〈爱莲说〉书后》云︰「(周敦颐)以爱莲名其居之堂,而为是说以刻焉。」周敦颐在南康郡任职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在旧府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取名「爱莲池」,筑石亭曰「爱莲亭」,自己的居室也以「爱莲」称之。


「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其作用是解释义理,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来论说道理,往往用于表现作者独特的见解。标题「爱莲说」之意就是对热爱莲花的嗜好所作的解说。


 


三、注释


1.         蕃︰通「繁」,众多。[][faan4][fɑ́n]


2.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大诗人陶渊明特别喜爱菊花。如其《饮酒》诗其五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诗其七又云「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可见其喜爱之情。


3.         李唐︰唐代开国皇帝为唐太祖李渊,故称「李唐」。


4.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唯独喜爱莲花之生长于淤泥里,而不沾染一点污秽。淤︰[][jyu1][yū]


5.         濯清涟而不妖︰经过清水的洗涤而不显得妖艳。濯︰清洗。[][zok6][zhuó]。涟︰水面被风吹起的波纹。清涟︰指清澈的水。


6.         中通外直︰莲梗中间空,外面直。


7.         不蔓不枝︰莲梗既不蔓延,也不分枝。


8.         香远益清︰香气传播愈广远而愈清香。


9.         亭亭净植︰洁净地耸立在水面上。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净︰洁净。植︰树立。


10.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从远处观看而轻慢地玩弄。亵︰轻慢。
[][sit3][xiè]


11.     噫︰唉。叹词。[][ji1][yī]


12.     陶后鲜有闻︰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鲜︰少。[][sin2]
[xiɑ̌n]


13.     同予者何人︰跟我相同的有谁呢?予︰我。[][jyu4][yú]


14.     宜乎众矣︰当然人数众多了。宜乎︰应当、适合、当然。


 


四、赏析重点


本文通过对莲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之君子情怀,以及志洁行廉的理想人格。


文章可分成两段,开首至「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为第一段,写出莲花的可爱,说明自己喜爱莲花的理由。作者先从水陆上的花草树木很多是可爱的说起,接着举例说晋朝陶潜喜欢菊、唐以来的人喜欢牡丹,而自己则喜欢莲花。而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其长于淤泥中而不受其污染,被清净的波纹洗涤过而不妖冶,莲梗中间空、外面直,不旁蔓乱生,香气越远而越清新,耸立于水上,自有傲然不可侵犯玩弄之姿。余下就是第二段,进一步申明作者独爱莲花的原因,并慨世上没有与己同道之人,而喜爱牡丹的庸俗之夫太多了。作者以菊比作隐逸之士、以牡丹比作富贵之人、以莲花比作君子,并指出喜爱菊花的隐逸之士,自从陶潜后就少有听闻了;和自己一样喜爱莲花的君子则甚少;而喜爱牡丹的追求富贵之人则比比皆是。


综观全文,约有四大特色︰即立意高远、章法谨严、言简意赅、修辞丰富。所谓立意高远,是指本文以莲花之超逸绝尘,比喻君子之清高廉洁。本文构思新颖,巧妙地以莲花之生于污泥中而不受染、被清澈的水洗涤而不妖冶、莲梗中间通外边直、不旁生乱长、香远而益清、耸立而洁净、可远观而不可轻慢的七种特质,与君子的生于俗世而不受污染、洁身自好、内心谦虚和行为正直、不拉拢勾结、品格高尚因而声名远播、卓然独立而能坚守本位、端正庄重不可轻慢等七种特质相比照。可谓神来妙思,令人叫绝。文中「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二句可成为千古名句,不断被后人引用。


第二个特色是章法谨严。文题为「爱莲说」,但作者先不说莲,而是写世上可爱的花木甚多,接以陶潜爱菊、有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宕开一笔,然后说自己独爱莲,曲折入题。继而详写莲之特质,重点遂能突出。第二段又以「菊」是花中隐逸、「牡丹」是花中富贵者、莲是花中君子来呼应前文之菊、牡丹、莲,章法绵密。最后以「噫」之叹词,叹爱菊之难以为继、爱莲之知己难求、爱牡丹之俗人太多,浑然天成。文中尤妙者以「爱」字为文眼,全篇百来字,但「爱」就出现了七次︰第一个「爱」是说可「爱」的花甚多;然后点出陶渊明「爱」菊;而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而作者独「爱」莲花;第五个「爱」是说爱菊之人陶潜后不再有;第六个「爱」是说爱莲的同道难求;第七个「爱」是爱牡丹之人太多。总之,第一个「爱」是引出话题,第二、三个「爱」是举例,第四个「爱」是带出主角,第五、六、七个「爱」是分别呼应前文各种「爱」花情况作出评论。全文以「爱」贯串全篇,每个「爱」作用都不同,即使用了七次亦不嫌其多。文中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独」字亦十分精彩,既和上文「晋陶渊明独爱菊」及「世人甚爱牡丹」相呼应;又和下文「陶后鲜有闻」、「同予者何人」、「宜乎众矣」作照应;处处道出自己的情况是「独」,构思缜密,衔接自然,使全文浑然一体。


第三个特色是言简意赅。全文只用了一百一十九字,但已包含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诸种表达方式。由开首「水陆草木之花」至「世人甚爱牡丹」是记叙昔人爱花之情况,「予独爱莲」至「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描写莲之可爱,「予谓」至「花之君子者也」是议论各花所代表之人格,「噫」至「宜乎众矣」是抒发君子知己难求之感慨。可见此文字字珠玑,「不蔓不枝」。


修辞丰富也是本文特色之一。首先,本文用了衬托法,开首指出「水陆草木之花」甚多,作为莲的陪衬,接写陶潜爱「菊」作为「莲」之旁衬,再写自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作为莲之反衬。在菊、牡丹的衬托下,莲之画面作详写,便显得鲜明突出,进之用以突出君子之主题就水到渠成了。简言之,本文在水陆草木之花中突出菊、牡丹、莲,在菊、牡丹、莲中又突出莲,衬中有衬。文中大量运用暗喻和借喻法,「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是三个暗喻;至于借喻,文中以「出淤泥而不染」借喻君子不随世俗,「濯清涟而不妖」借喻君子洁身自爱,「中通外直」借喻君子行为正直,「不蔓不枝」借喻君子纯正无邪,「香远益清」借喻君子声名远播,「亭亭净植」借喻君子卓然特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借喻君子受人敬重。其他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对仗;「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是排比;「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对比,以爱莲人之罕有对比爱牡丹人之众多;「出淤泥而不染」以下七句是双关,处处写莲,实处处写君子。


总括而言,《爱莲说》是一篇从立意、章法、语言、修辞等诸方面都表现突出的美文,对后世影响甚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