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防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珲春防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00:00
14:28
珲春防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您来到中、俄、朝三国交汇处——防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参观游览,我是讲解员××,很高兴为您提供讲解服务。
防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素有“雁鸣闻三国,虎啸惊三疆,花开香三邻,笑语传三邦”之称,2002年,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9年入选“吉林八景”,2013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因独特的地理位置、人文风貌和历史事件备受世人瞩目。防川景区主要包括防川朝鲜族民俗村、龙虎阁、“土”字牌、沙丘公园、莲花湖、张鼓峰等景点。
【龙虎阁】
游客朋友们,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防川景区的标志性建筑——龙虎阁,这是“一眼望三国”的最佳观赏区,也是迎接曙光的最佳地点,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虎阁底部为堡垒式设计,体现国之边关;顶部为仿古式建筑,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寓意边关堡垒坚不可摧。龙虎阁共13层,高64.8米,1层为边防文化展览馆,2层为图片展览,3-12层为服务功能区和观光功能区。登上龙虎阁,可以“一眼望三国”,脚下是中国领土,左侧与俄罗斯的哈桑镇陆地相连,右侧与朝鲜罗津市豆满江里隔图们江相望;在前方蜿蜒的图们江上,有一座铁路大桥连接俄罗斯和朝鲜,再往远处瞭望就是海天相连的日本海。
在龙虎阁一层的龙虎石刻,是清政府督办边务大臣吴大澂留下的手迹。石刻为不规则花岗岩,高1.4米、宽1.38米、厚1米,正面平整,上面镌刻双勾大篆“龙虎”二字,左下端刻楷书“吴大澂书”,笔画匀称,字体凝重端庄,颇显龙虎威风之气,因此称其为龙虎石。清咸丰十年(1860),沙俄通过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约四十万平方千米领土后,又偷移界碑,继续蚕食黑顶子等中国领土。光绪十二年(1886),清廷派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会办北洋事宜大臣吴大澂与沙俄进行勘界谈判。吴大澂坚持爱国立场,据理力争,最后签订了《中俄重勘珲春东界约》和《中俄查勘两国交界道路立》,改立和添立土、萨、啦等石界碑和边界记号,争回了黑顶子地方和图们江的航行权,为阻止沙俄继续入侵做出了贡献。“龙虎”二字即此次谈判前篆写,“龙虎”二字是龙盘虎踞的缩写,寓意誓死保卫边疆、保卫家园的大无畏爱国精神。龙虎石刻是边疆各族人民不畏强暴、奋勇抗击沙俄侵略的历史见证,是维护祖国尊严的象征,是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丰碑。1980年,国家拨专款,兴建一座具有清代风格的亭榭,以保护这块具有历史意义的石刻,使其流芳百世,激励子孙后代。为纪念吴大澂对开发吉林、保卫边疆做出的卓越贡献,激励后人不忘历史、奋发向上,2005年,珲春市在沙丘公园前建造吴大澂花岗岩雕像。
【土字牌】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沿着边境线参观历史界碑——“土”字牌。“土”字牌位于防川景区内,距市区64.5千米。珲春原处日本海沿岸地区,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使珲春从此成了“望海之地”。作为界碑的“土”字牌本应立于距图们江口20华里的地方,却被贪得无厌的沙俄立于距图们江口46华里处。1886年,清钦差大臣吴大激重勘边界,与沙俄据理力争,将“土”字牌移至现址,并争回中国从图们江的出海权。现在,“土”字牌已不再是界碑,成了省级文物,也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来到这里很多游客都关心图们江出海权问题。中国原为日本海沿岸国,图们江成为中国进入日本海的唯一水上通道。当年沙皇俄国不断向东进行领土扩张,于1858年和1860年,威逼中国先后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割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今俄萨哈林岛)在内的中国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从而沙俄实现封锁中国图们江口的目的。1886年,清政府爱国将领吴大澂据理力争,将两国沿图们江的界碑向日本海方向推进,争回图们江通海航行的权利。
1886年起,中国在珲春设立海关,沿图们江广泛开展通海航行活动,往返于珲春、朝鲜釜山、日本长崎以及上海之间,货运量达到可观的规模。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之后,日俄矛盾不断加剧,1938年7月在图们江地区爆发张鼓峰事件,日军强行封锁图们江口,由此中国在图们江上通海航行活动被迫中断,一直延续到现在。
【防川村】
现在我们来到了防川朝鲜族民俗村防川村,位于防川国家风景名胜区南部,中、俄、朝三国交界地带,距市区59.3千米,被誉为“东方第一村”,所辖总面积14平方千米,海拔仅5米,是吉林省海拔最低的地方。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李鹏、朱镕基、邹家华、刘华清等曾先后到过防川村视察慰问。全村现有村民43户,总人口100余人,村内所有居民都是朝鲜族,其民族文化内涵浓郁,现仍保留着原有的文化气息和民族特色,是吉林省为数不多的纯正的朝鲜族村落,也是研究和发展朝鲜族民俗文化的现存宝典。
【张鼓峰】
我们现在看到的山就是张鼓峰,因山下一面湖的形状像朝鲜族的长鼓得名“长鼓峰”,后音转为张鼓峰。位于防川村北部1.5千米的中俄边界线上,图们江上溯20千米的东岸,海拔152米,山顶分水岭为中俄分界线,是防川北部主要山峰,因1938年日俄两国军队在张鼓峰上发生震惊世界的军事冲突而闻名。
1938年7月,日本统治集团内部因没有形成是北进还是南进的统一意见,于是决定对苏联发动一场局部的试探性进攻。7月15日,一名日军头目在张鼓峰被苏军击毙,日苏开战,8月10日,日苏签署停战协议,以日本战败告终。虽然日军战败,但吃亏受辱的是中国。张鼓峰事件后,日军把防川一带居民全部驱赶,防川成为无人区,并在图们江上打立木桩封锁了图们江航道。苏方把原属于中国的张鼓峰变为界山,南面属于中国,北面属于苏联。这次张鼓峰事件和内蒙古诺门坎事件均以失败告终,日军才选择“南进”,发动太平洋战争,把美国也卷入“二战”,使“二战”的进程朝着有利于反法西斯的“南进”方向发展。因此,张鼓峰事件也写入了《毛泽东选集》第二卷“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一致”。
张鼓峰事件诞生了歌曲《喀秋莎》。张鼓峰事件爆发,驻守苏联滨海边疆区的苏军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胜利,为了歌颂参加战斗的边防军人,苏联著名诗人伊萨柯夫斯基写了《喀秋莎》诗歌,由布朗介尔谱曲,就诞生了《喀秋莎》歌曲。喀秋莎原意是美丽的姑娘,此歌词大意就是把美好的爱情献给可爱的远东边防军人。
【莲花湖公园】
现在我们来到了莲花湖公园,位于防川村沙草峰东南,水面面积为48万平方米,东西宽480米,南北最长处可达1000米,湖水清澈。每年七八月份,湖中生长满池的荷花,又称“图们江红莲”。图们江红莲竞相开放,红、白、粉三色莲花相映成辉。清末诗人韩文泉有佳句“幽谷如临君子国,深山得睹美人仙”盛赞此景。湖边青山翠绿,湖中野鸭、海鸟成群,时有白鹭、丹顶鹤点缀其间,仿佛置身西子湖畔。由于莲花湖的神奇传说和灵气,当地百姓就形成了在荷花怒放时成群结队,相伴前来观荷以求荷花仙子保佑的习俗。
各位游客朋友们,希望我刚才的讲解能够帮助您进一步了解防川景区独特的自然边境风光和历史,欢迎各位再次光临。谢谢大家,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桃子_fel

    感谢无私主播分享,真棒👍,正在准备导游考试,跪求文字版,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