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讲 如何深入灵魂的写一个人

第28讲 如何深入灵魂的写一个人

00:00
11:18

今天我们要讲一种作文的写法,如何深入灵魂地写一个人。


写人的文章,最为常见,写人怎么写呢?这是一个作文最基础的问题。


一个新初一的学生,就可能会有老师要求他写一些学校里的人,比如说,学生啊,老师啊等等。


这是一个作文入门性的课题,但是可惜啊,这个课题呀,咱们做的并不好。学生不好,这是可以理解,因为学生是在学习状态。我说的不好啊,其实说的是老师,就是老师的指导,我觉得很有问题。


我在网上找了很多的有关写人的ppt和讲义等等,大部分都是雷同的。一般都认为啊,要把写人的文章写好,第一要深刻的理解一个人的品格特点;第二呢,就是要动用什么外貌、心理和动作描写,把这个人的品格特点给展现出来。


这种指导,听起来是很有道理的,其实是蛮无聊的,这种指导下写出来的文章,是非常教条化的。


比如说,写一个老师,刚才不是讲了吗?要理解一个老师的品格,那么老师的品格是什么?


我们通常的指导是,他会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有的时候想想,我是绝对不愿意成为这样一个蜡烛的,你想多惨啊,把我自己烧了,然后,就为了照亮学生。


首先,我不愿意;其次,我觉得我也没这么伟大,在我看来这个教育应该是教学相长的,啥意思啊?我首先喜欢教,而且我在教育中应该有所收获,最好的我的同学喜欢我讲课,这个时候学生也有所收获,两者是一种融洽配合的关系,而不是说我就像蜡烛一样,专门牺牲自己,无私奉献,我没这么伟大,而且我还领着工资呢。


我还发现,学生特别喜欢那些所谓的品德高尚的人士,但是这些人士基本上是被强行灌输的结果。


比如说,身残志坚的卖艺者,奉献的保洁阿姨,认真执勤的交警,还有救死扶伤的医生啊等等,所以这种所谓的写人的文章啊,其实是流行道德的证明文章,非常虚假。


最大的危害呢,是让学生学会了说假话,这个根本就不是学生真正感受到的东西,而是强加给学生的道德教条。最终的结果是磨灭学生的作文灵性,让这个学生睁眼说瞎话,而不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内心去想。


只有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内心去想,这个人物才能够多姿多彩,不拘一格。


别的就不用说,我举一举我个人的例子吧。


首先,我身边最多的朋友是当老师的,说实在话,这个老师蛮辛苦,也蛮敬业的,但是你说他像蜡烛一样无私奉献的老师,其实我没见过。我身边的都是平平凡凡的人居多,我在外面生活的时候,也会遇到各种偶然相见的人,可能有一些人我觉得还蛮感动的。


举几个例子,首先第一个例子,我们的人大校区旁边,有一个立交桥,叫四通桥,底下经常有一个推着那种手推车在卖花的一个人,卖的花也很庸俗,我偶尔会买一两盆放在家里,什么绿萝啊之类的,但是有一些花是绝对不能买的。


在那个老头的车上好像那个花开的特别好,但是你买回去养不了多久它就死了,所以我只会买那些好养活的,像绿萝啊等等,连玫瑰花或者月季花都不敢买啊。本来没啥好说的,这种卖花的人是街头到处都是,不管是一线、二线、三线、四线、五线城市,确实都非常普遍。


我想说的是,有一天我在公司,因为特别特别的忙,晚上两三点才下班,公司斜对面就是麦当劳,在麦当劳的门口,我居然发现,那个卖花的老头的那个车就停在角落里,非常明显。


我一眼就能看出来,因为我老见到他。麦当劳里的人还挺多的,有一些背包客可能像学生一样,可能到北京旅游,穷游的,他们也住不起宾馆,于是就睡在麦当劳。


有个别人还在吃薯条、吃汉堡,还有大部分人呢,可能歪歪斜斜躺在那里睡觉,我发现还有流浪者等等。


最后我在角落里就看到了这个卖花的老头,他就躺在那里睡觉,这个老头年龄挺大的,连胡子都已经是比较白了,不是全白,但是忽然之间,我就觉得这么一个年龄大的老头在这里躺着,忽然心里就有一种特别的滋味,一想这个老头有没有自己的夫人?这个老头有没有自己的孩子呢?他在北京有没有固定的住所?这一切都让我去想。


还有一点,这个老头可不是一个流浪者,也不是一个乞丐,他从来没有向别人伸手要过钱,我觉得这个工作可以说是他非常正经的一个工作,每天都在那里卖花,但是我就想了,这么勤劳的一个人,难道家里已经没有亲人了吗?难道晚上就这么在麦当劳、肯德基这种地方随便的过夜吗?他的那辆车难道是他所有的财产吗?


这一切,都让我深深同情这个人。忽然觉得脑子里蹦出来两个字,叫漂泊


一般来说,“漂泊”这个词我们在诗歌里才能读得到,在现实生活中啊,居然看到了这么一个漂泊的、无家可归的人,忽然非常感慨。


如果我们把这个老头写成文章,是不是会落入我们前面说的写人作文的窠臼呢?当然不会,因为这个老人呢,很特别。


再举个例子,有一天,我在小区里买东西,小区的一个角落来了一个流动商贩,就摆了很多厨具啊、电热水器啊、还有各种刷子呀、鞋油啊等等各种生活用品,在那卖。


然后呢,我就走过去,想给家里买个刷子,还要买个清洁球,我发现它的清洁球很特殊,不是只是一个清洁球,上面还安了一个比较长的木柄。


这样,刷锅就不会弄脏手了,挺好的,卖多少呢?只卖八块钱,一个老太太就站在那砍价,哎,这东西能不能便宜呢?


这个小贩就说,这个刷子管一辈子,保证不坏,本来是一个商贩的一个广告词吧,就像经常见得那个哎呀,他不死,我死这种买蟑螂药的广告词一样的感觉。


但是,这个老太太接了一句,让我又非常感慨,这老太太说,还要管一辈子,我这一辈子还有多长呢?在她看来,自己的人生啊,即将达到终点,管一辈子对我来说没啥稀奇,也没有什么可吸引人的。


本来这没什么好说的,但是你想一想,一个老人,早就感觉到自己的时间,逐渐地消耗殆尽,那么她每一天的生活又会如何呢?当这个人说“我这一辈子还有多长呢?”


感觉一下,这个人,对待自己的人生是不是特别豁达呢?自己的一生都可以用来开一个玩笑,是不是特别有意思?


大家有没有发现,如果摆脱了那个道德律令,真得去看你遇到的人,不管他是商贩呀,或者他是路边偶然遇到的一个行人,如果你注意观察,往往就能看出点什么;如果你还爱思考的,很可能可以写成一篇文章。


这里给大家一个诀窍,写人的文章,最大的秘密是,不要太有野心。啥叫野心呢?


就说希望通过一篇短短的文章,把一个人的性格,都写出来。我要告诉你,这个,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把一个人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需要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字才能表现出来,你不可能通过几百字、一千字的文章,就把一个人的一生的性格,都总结出来。


因此,技巧就是,我们仅仅要看一个生活的片段,一点点启发,一个性格的横切面就可以了。


举个例子,有一个十一学校的学生告诉我一个故事,说他们都初三了,因此有很多副科呢,白上了,但是学校又不停这些副科,那咋办呢?


他们的方法就是上课写作业嘛,还有人玩手机,还有人睡觉,反正就不听那个副科,比如说美术鉴赏、历史啊这些课程。


结果有个历史老师给他们讲文革的故事,讲着讲着呢,他发现几乎没有学生在听他,而且他讲到以前的故事,还有很多人在发出阵阵的笑声,讲着讲着,这个老师突然哭了,为啥呢?


因为这个老师年龄也大了,估计他就经历过文革的各种磨难,但是没有学生能关心他,没有学生能理解他,他在讲台上是那么的孤独。


我后来让学生把这篇文章写出来了,文笔也非常好,这篇文章绝对是一流的作品。


这个老师平时怎么上课呀?他是怎么一个和善或者是脾气有点大的人呢?他平时又有什么兴趣爱好啊?


这些都不需要了解,我仅仅把这堂课上他的那种落寞写出来,这篇文章也就成功了。


当然有个前提,你必须善于思考,也就是说你不能仅仅是理解一个表面的东西,你需要思考,这个人的这个行为其实透露出,他对人生,对社会,对自己过去,到底有一种什么样的观念和看法,又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发可以,可以与人分享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204585475

    花了10个小时,把一阶二阶的音频全部听完,如获至宝。

    北鱼读书 回复 @听友204585475: 谢谢您的认可

  • 取个名字好纠结

    感觉很不一样,如获至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