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讲 大词小用

第9讲 大词小用

00:00
16:03

一、两种阅读方式

 

最近,我让高一的学生批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是一本再有名不过的散文集,没什么好说的。散文嘛,作者写得随意,读者读得也随意。在书房里正襟危坐阅读,是一种方法;躺在床上,靠着枕头阅读,也是一种方法;课间10分钟,匆匆浏览一篇,也是一种读法。宋代人还特别喜欢上厕所的时候读书,一时是蔚然成风,非常搞笑。


欧阳修写过一本小说,叫《归田录》,里面说“钱思公”的一生爱好,就是读书,坐着读儒家经典和史书;躺在床上,则读小说;上厕所,就是诗词。因为诗词比较短,适合厕所的时间阅读。


还有一个人叫宋公垂,这个人更有趣,一旦上厕所,一定带着图书,而且不是默读,必然是书声琅琅,距离很远都能听到,也真是醉了。欧阳修自己也说,平生文章,大多出于“三上”——就是“马上”“枕上”“厕上”。他说,这三个地方,最容易构思文章。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寮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这种阅读的方式,很随意,也很惬意。用现在的话说,叫“浅阅读”。如果遇到不太懂的,就跳过去;有启发的,则记一记,这是我们普通的阅读方式。这种方式非常轻松、愉快,随性而至,仿佛是一场没有计划的旅行,让人身心放松。


不过呢,这种方式也有缺点,就是作者的细腻文笔、独特构思,那些需要耗费思考别具匠心的地方,往往被我们忽略。今年的暑假的时候,我讲过大约20篇龙应台《目送》中的文章,这些文章看起来也非常简单,但我一篇篇细细讲解后,很多味道才出来。


上周,我和一个家长聊天,她就告诉我,她早就读过《目送》了,但听完我的讲解,很多东西才真正领悟,好像这个书比原来更精彩了。


二、《我与地坛》的阅读


那《我与地坛》该如何阅读呢?在问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可以提出另一个基础性的问题:


史铁生是如何阅读地坛的?


这叫什么问题,所谓的阅读地坛,不就是去地坛走一走吗,难道还有读不懂的问题吗。还真就有这么回事。


比如我去圆明园(完全感受不到历史的残酷)


我去故宫。(完全是看热闹。那么多的人,完全没有沉浸于历史的感觉。)


我去西湖。(人山人海,淡妆浓抹,都没有感动)


就以圆明园为例,如果你不了解那独特的历史,这种了解还不能概念化,必须融入自己的感情,最好,你也经历过人间的种种沧桑变化。那时候的你,才能真正懂得圆明园。同样的道理,史铁生凭什么说他读懂了地坛了呢?


史铁生说,地坛似乎一直在等着他,足足等待了四百年。史铁生说“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为什么地坛必须要等待史铁生残疾了呢?因为如果史铁生不残疾,不会一次次走入荒废的地坛,更重要的是,史铁生缺乏一种心性。一个内心浮躁,充满人生的各种欲望的人,凭什么能了解那个荒废了的地坛呢?有很多人为了走近道,走进地坛,然后又匆匆走出去,他们经过地坛,但不理解地坛。


但此时的史铁生不同,这个21岁就患病残疾的人,从此注定与轮椅相伴。在巨大的苦痛中,内心的浮躁和狂妄才逐步消磨,他静下来,静下来,终于有一天,他读懂了地坛。


在地坛的四百多年历史中,浮夸的琉璃在岁月中剥蚀,炫耀的朱红也暗淡了,玉砌雕阑坍圮了,到处都是野草荒藤。这样一个原子,与史铁生此时的遭遇多么吻合。当史铁生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地坛,如同一个知己,“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你看,要读懂地坛,地坛必须是衰败的;史铁生必须是残疾的。一个受尽苦难的人,才能读懂荒草蔓延的荒废园林。


在《我与地坛》中,有这么一个段落: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三、史铁生的启发


史铁生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保持宁静,用自己的内心去关照世界,世界的精彩才会绽放。一只蚂蚁、一只蜜蜂、一只瓢虫、一只蝉蜕,甚至是一滴露珠,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曾经,我看过一篇文章,叫《一只惊天动地的虫子》,虫子,那么卑微渺小,如何用“惊天动地”去形容呢?那也是因为你用心去关照了。原来,我们只关心宏达的东西,现在,我们发现了更微小的食物。


有一种写法,叫“大词小用”,就是说把形容更宏大事物的词汇用在了微小的食物上。比如儿时的鲁迅发现隐鼠死了,他就说是长妈妈“谋死”的;


莫言《红高粱家族》


“奶奶神魂出舍,望着他脱裸的胸膛,仿佛看到强劲剽悍的血液在他黝黑的皮肤下川流不息。”


大词小用的前提,是你的眼神足够好,内心足够细腻,你才能看到小世界里的精彩。你学会用宏大的词汇去修饰和形容,正说明你内心的震撼。


四、史铁生


在史铁生看来,一滴露水是“轰然坠地”,响声巨大,无异于雷霆万钧。这说明残疾后的史铁生,感受力到达了何等敏锐的地步。只有这样的史铁生,才能看到平时完全不注意的小虫小草,才能写出如此细腻的文字,才能真正懂得地坛。这样的地坛,这样的史铁生,这样的《我与地坛》一书,如何阅读,也就毋庸赘言了。


一只惊天动地的虫子  (迟子建


我对虫子是不陌生的。小时候在菜园和森林中,见过形形色色的虫子。绿色的软绵绵的喜欢吊在杨树枝上的毛毛虫,爱在菜园中飞来飞去的有着漂亮外壳的花大姐,以及在树缝中养尊处优的肥美的白色虫子,都曾带给我许多的乐趣。我曾用树枝挑着绿色的毛毛虫去吓唬比我年幼的小孩子;曾经在菜园中捉了花大姐将它放到透明的玻璃瓶中,看它金红色夹杂着黑色线条的光亮的“外衣”;曾经抠过树缝中的虫子,将它投到火里,品尝它的滋味——想着啄木鸟喜欢吃的东西,一定甘美异常。至于在路上和田匍匐着的蚂蚁,我对它们更是无所顾忌,想踩死一只就踩死一只,仿佛虫子是大自然中最低贱的生灵,践踏它们是天经地义的。


成年之后,我不拿虫子恶作剧了,这并不是因为它们有特别的怜惜之情。而是由于逐渐地把它们给淡忘了。这时候我注意的是飞鸟,是流云,是高耸入云百年老树,是湖泊中的野雁,是森林里的白雪地上奔逃的兔子。虫子就像尘埃一样,被这些事物给深深地掩埋了。


然而去年的春节,我却被一只虫子给深深地震撼了。这一年来,我从来没有忘记过它,它就像一盏灯,在我心情最灰暗的时刻,送来一缕明媚的光。如今我写着以上的文字,想要描述它时,又仿佛看见了它那矫健身的影——虽然说它是那般的小;又仿佛听见了它被摔下来时那山呼海啸般的声音——虽然说根本就没有什么声音出现。


去年在故乡,正月初一,我从弟弟家过完除夕回到自己的家。推开家门,见陈设还是过去的陈设,杜鹃依然如往来一样怒放着,而窗外的雪山几草滩也一如既往地沐浴着冬日清冷的阳光,这物是人非的场景让我觉得分外的苍凉。我孤独地站在屋子的窗前,久久不肯离开。我想让目光与那些流云做伴,因为它们行踪飘忽,时有时无,与我迷离的心态正吻合。


后来是一个电话让我把目光又转向室内。接过电话,我给供奉在厅堂的菩萨上了三炷香,然后席地而坐,闻着檀香的幽香,茫然地看着光亮的乳黄色的地板。地板干干净净的,看不到杂物和灰尘。突然,我的视野中出现了一个小黑点,开始我以为那是我穿的黑毛衣散落的绒球碎屑,可是,这小黑点渐渐地朝佛龛这侧移动着,我意识到它可能是只虫子。


它果然就是一只虫子!我不知道它从哪里来,它比蚂蚁还要小,通体的黑色,形似乌龟,有很多细密的触角,背上有个锅盖形状的黑壳,漆黑漆黑的。它爬起来姿态万千,一会横着走,一会竖着走,好像这地板是它的舞台,它在上面跳着多姿多彩的舞。当它快行进到佛龛的时候,它停住了脚步,似乎是闻到了奇异的香气,显得格外的好奇。它这一停,仿佛是一个指挥着千军万马的将军在酝酿着什么重大决策。果然,它再次再行时就不那么恣意妄为了,它一往无前地朝着佛龛进军,转眼之间,已经是兵临城下,巍然站在了佛龛与地板的交界上。


我以为它就此收兵了,谁料它只是在交界处略微停了停,就朝高高的佛龛爬去。在平面上爬行,它是那么的得心应手,而朝着呈直角的佛龛爬,它的整个身子悬在空中,而且佛龛油着光亮的暗红的油漆,不利于它攀登,它刚一上去,就栽了个跟斗。它最初的那一跌,让我暗笑了一声,想着它尝到苦头后一定会掉转身子离子。然而它摆正身子后,又一次向着佛龛攀登。这回它比上次爬得高些,所以跌下时就比第一次要重,它在地板上四脚朝天地挣乱了一番,才使自己翻过身来。我以为它会接受教训,掉头而去了,谁料它重整旗鼓后选择的又是攀登!


佛龛上的香燃烧了一半,在它的香气下,一只无名的黑壳虫子一次一次地继续它认定的旅程。它不屈不挠地爬,又循环往复地被摔下来;可是它不惧疼痛,依然为它的目标而奋斗着。有一回,它已经爬了两尺来高了,可最终还是摔下来。它在地板上打滚,好久也翻不过身来;它的触角乱抖着,像被狂风吹拂的野草。我便伸出一根手指,轻轻地帮它翻过身来,并且把它推到离佛龛远些的地方。它看上去很愤怒,因为它被推到新地方后,是一路疾行又朝佛龛处走来。


这次我的耳朵出现了幻觉,我分明听见了万马奔腾的声音,听见了嘹亮的号角;我看见了一个伟大的战士,一个身子小小却背负着伟大梦想的英雄。它又朝佛龛爬上去了,也许是体力耗尽的缘故,它爬得还没有先前高了,很快又摔了下来。我不敢再看这只虫子;比之它的顽强,我觉得惭愧。当它踉踉跄跄地又朝佛龛爬去的时候,我离开了厅堂。我想上天对我不薄,让我在一瞬间看到了最壮丽的诗史。


几天之后,我在佛龛下的角落里发现了一只死去的虫子。它是黑亮的,看上去很瘦小,我不知它是不是我看到的那只虫子。它的触角残破不堪,但它的背上的黑壳,却依然那么的明亮。在单调而贫乏的白色天光下,这闪烁的黑色就是光明!


优秀学生作品

9.0.png


9.1.png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