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问君心:古诗词中的山水世界》第5集 一半秋山带夕阳

《山水问君心:古诗词中的山水世界》第5集 一半秋山带夕阳

00:00
18:49

【内容简介】

博大、宽广、辽源,山水栖息于旷野中,栖息于天地间,栖息于风霜里,一代代的寻根访友者,从它的吐纳中截获一二清风细雨,洗涤、储藏、发酵、酝酿成一坛坛绝世的美酒,一行行诗意,任凭后来者一饮而尽,甘味悠长。滋养一颗诗心,让我们一同回到古代去旅行。

原著:江晓英

主播:蛮儿如斯

【购买须知】

1.《山水问君心:古诗词中的山水世界》为付费故事,每集0.3元,上线即更新完结

2.在购买过程中,如有任何问题,可以在微信搜索公众号【bestxmly】或搜索【喜马拉雅付费精品】来随时咨询问题,客服小伙伴们会为您贴心解答。

3.如在充值/购买环节遇到问题,您可以通过页面右上方按钮,将页面分享至微信内使用微信购买。购买成功后,请务必使用微信账号重新登录喜马拉雅FM,即可正常收听。

古代不论君王、骚客、平民,男人、女人,和尚、道姑,凡是有一定文字驾驭能力的,都会在诗意蓬勃的心境下抒怀一二。隋炀帝杨广就曾经也吟哦过这样的诗篇:“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这不算什么名篇大作,却因杨广诗作甚少,且诗作为一首写景咏物诗而显得别有意义。看来,旷野上多有“寒鸦”、“流水”、“斜阳”,这是古代莽莽苍苍里一贯的景象,还是诗人们对于孤寂、落寞情怀的共同感触?而这些辞藻恰好顺应在意境中。《野望》这题目好,杜甫也曾有如题之作两篇。

清秋望不极,迢递起层阴。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秋天本是一个丰收饱满的季节,充盈了金色,有富卓的收成,秋风送爽,天高云淡,多么美好和自然。但是,在诗人们心中,却常常心生了悲情悲怜悲世的伤悲情节,多了些暗淡灰色的心理,即使诗意似明媚,或也清新,许多诗歌却脱不了伤情几许的埋汰中。

杜甫说:“眼里望出去一片清旷无极,隐隐约约的层云跌宕,水天相接处明净而晴朗皆是,一座城池在云雾中显得影影绰绰、孤孤单单的清冷。风吹落了一片片稀疏的叶儿,越稀疏,它越可劲地舞着,远山下,日头刚刚落沉。这形影只单的白鹤,为何你还不归来?这么多昏鸦已经占满了林子。”“远山”、“孤城”、“隐雾”、“叶疏”、“山迥”都是秋天里最有特色的物象词汇,包括昏鸦,不过,这首诗歌最有意味的道就是这“昏鸦”与“独鹤”了、鹤是什么样的寓意?我们时常说的白鹤乃暗喻翩翩君子、品格高尚、修身洁好的“贤能之士”,也称“鹤鸣之士”,当然,与“昏鸦”自然恰好构成了正反的比对。这比对更有趣儿的是一个“独”字,一个“满”字,白鹤是唯一无二的,昏鸦是满树都是,似“鹊巢鸠占”了,不是吗?于是,在整个收尾的过程中,“独鹤”和“昏鸦”两个词便将全诗的深度和寓意都打开释放了,突破更高一层的空间想象中,直接切入到喻人论时的深层里去。

 物象乃说物,却是实实在在的说物过程中,诗者将心中的情怀、心事、思悟暗伏其中,如果不深究、不探寻,有时就难以发现一些微妙细巧的布局和蕴含。咏物诗表层重在写物,却意在通过对物象的描摹来表达心内的真实,借喻抒情、抒怀、抒发。

诗人王绩也曾有一首《野望》,字里行间皆是山水美妙。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这是一个淡淡稀疏的日落时分,诗人在“东皋”这地方眺望一幕晚景,一切显得那么得薄凉和清冷,即使走走停停又有何意义,还不是这般境况下无所事事的模样,该归向何处?一个“薄”,一个“望”,便将秋天的韵味和作者的心怀点睛亮色了,道来全不费功夫。与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有共性同感,都是一种彷徨中的百般无聊心情在作祟。“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在众多描写秋天暮色下的古诗词中,王绩这一句算得上别致新奇。秋天在哪里?秋水长天,秋高气爽,处处一派秋意浓。如果择取秋天的最大特点,其实就是一片片黄了、落了的叶子中尽可体现了。这一树树漫山遍野的秋风数落,就是秋天最为显著的一张“名片”,不道秋,不言秋,观叶知秋。而秋天里的暮色,又是如何的景致呢?诗人这里也很讨巧,与上片的“树树皆秋色”形成一组对应,形式上既美观,意蕴上又自然顺应。“山山唯落晖”,还有什么样的暮色可与之比肩呢?这暮色不是一个点、一处景、一片天的具体描述。如果每一座山都闪烁着落日的金色光芒,山山都在欲沉将沉的不愿离去却终将归去,在一片片沉浮中坦诚接纳大自然的生命运行轨迹,不管你愿或不愿,如这般的秋天,这般的日落,这般眺望下的不舍。

诗人在孤独、徘徊中向四野眺去,远方重重复重重,山峦层叠,余辉笼罩,举目一色的秋意浓。只见那“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乡野上来来往往的人都在田埂上,山林中向着黄昏里的一缕缕炊烟走去,归家、回返,一天的辛苦劳作后,拎着收获的“果实”,别样的踏实,满足。这样的物景道来,没有一丝雕琢的痕迹,全然一派朴实天成的乡村原始状态。对着此情此景,诗人与“牧人”、“猎户”相遇相逢却不相识,虽对面无语却胜似有千言万言地感慨着:“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那不如高歌一曲“采薇”“采薇”,心怀放下,乐享当下,何不隐于这一刻的美好、淡然中,与山野为伴,与山夫为邻,野趣横生的日子,不也是一种追寻吗?

寇准道:“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作为北宋政治家,寇准留存的诗文不多,但是,却颇有精彩。这首《书河上亭壁》,是题写在黄河边一座亭子石壁上的诗句,任秋意频添,染上了一缕缕愁在其间。黄河浩荡,仅仅“岸阔”、“渺茫”就概括出河水的气势和恢弘,诗人独自一个人依着亭边的栏杆,触发了所有的心绪,他在想些什么,心里涌动些什么?不得而知,只是,眼里都是远处的萧瑟疏林,这种浅淡心绪蔓延,不用感慨既有思发的喟叹,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秋意中,瑟瑟的一切让人难免心中暗浮愁绪。这句“一半秋山带夕阳”极好,似白居易《暮江吟》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虽有愁若隐若现,却有一片宁静的秋山、斜阳在,惆怅中也有许许美秒的幻觉,余味深长。

山水中的秋,秋天的山水,有着独具魅力的吸引力。因为秋有着硕果累累的丰盈,有着沉甸甸金黄的踏实,有着北雁南飞的憧憬,有着山高云淡的怀想,也有着花红柳绿的五颜六色,相对于春的生机盎然,秋让诗人们更多了一份难以名状的伤感与悲凉,这是春天中的气息无法比拟的,因此,历代诗人在写秋情,秋景,秋意上,刻画得不尽相同,意味绵长。

    春天里,唐代诗人韩愈会道:“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些草芽、飞花、草树、庭树、岸柳、小雨、烟柳姹紫嫣红,白、红紫、草色,在春日中,四野都是生命力在滋生、抽芽、壮大,以不可阻挡之势,挺进夏日中。

说到夏天,山含翠,水含烟,山水更为清亮、多情。

    诗人陆游《幽居初夏》说: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蛙叫、蝉鸣、荷香、竹摇、蔷薇、葵花、白鹭、绿荫,古代诗人描写的夏天,常有田园风光,荷塘月色,幽径小院,总体上都是明媚靓丽的阳光灿烂,让人心情疏朗。

当然,与之春夏秋的盛放相比,冬日情怀构成的无非是皑皑白雪,北风萧萧,枝上梅花,寒山斜径等,一派凋落、清冷的苍茫感。山水于人,显得倔强而独立。唐代李九龄《寒梅词》言:“霜梅先拆岭头枝,万卉千花冻不知。留得和羹滋味在,任他风雪苦相欺。”诗人笔下硬朗、坚定着。

冬天来了,春天还远吗?

 

 第五章  谁家新燕啄春泥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从孤山寺的北面相望贾亭的西面,堤岸、湖面一览无余,齐整整的一线间,清波微澜时,出岫的云朵皑皑地低首着,与碧水接连片啊。

 对面的树木上,栖息着几许一米阳光,暖融缕缕,吸引了几处争春早起的黄莺,飞翔而去,还有谁家新来的燕子,争先恐后地衔泥筑着巢穴。

 四野中缤纷盛放着的各色各样的春花,渐渐地迷了人双眼,而看似浅浅的春草,却是没了我的马蹄轻轻的。

我最是喜欢这时节往东,东边有旖旎的春色,春色里有烂漫的西湖,还有漫山遍野的看不够、望不完,而盈盈的绿柳下,正好是我极爱的白沙堤,似在静静地等着我来。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陆游道文章的起源,说文章的本真。原来,这佳作酝酿,都皆于“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自然顺应中,萌芽了第一时间的醒悟和兴起。“春江水暖”、“北国飘雪”,河山万里的光景因时因地因人看待体会不一,感同身受不一。

想起一句有名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种枝头绽放的繁荣似锦,如果直接切入句子的本意,俨然一派江南初春的美景生发。春风不知不知觉地潜入了夜色中,并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催开了漫山遍野梨花枝头放,好一幅自然偶得的春意浪漫中。其实,真正将全诗吟诵透彻,却别有洞天,全然两回事了,于是更加凸显诗人的诡奇笔法。这山水岂是那山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叮_噹

    想要這本書。。。

  • 飞华梦

    不听了,看文字

  • 蓦然回首_nbe

    难听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