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年龄挣扎:有人35岁勒死自己;有人97岁大器晚成

中国式年龄挣扎:有人35岁勒死自己;有人97岁大器晚成

00:00
12:38

中国式年龄挣扎:有人35岁勒死自己;有人97岁大器晚成


97岁!

109日,美籍科学家约翰·古迪纳夫刷新诺贝尔奖获奖者的年龄新高,成为诺奖史上年龄最大的获得者。

年龄、成败、人生、取舍,几大要素横冲直撞,再一次地,激起千层浪。


古迪纳夫很符合人们对于科学家这一严肃职业理想中的模样:貌不惊人,性格腼腆,前半生默默无闻,后半生厚积薄发。

但事实上,古迪纳夫的一生,都在年龄二字上承受着压力。

30岁,开始读博,刚刚入行。一位教授称他为大龄学生,嗤之以鼻道:在你这个年纪,那些物理巨匠们都已经荣誉等身了。

是的,和人们想象中白发苍苍的科学家不同,科学界同样有不少人推崇年少成名。这样的推崇是有理由的,因为有人做到过。

爱因斯坦26岁提出了相对论,爱迪生32岁点亮了白炽灯,居里夫人36岁时已经拿到了诺贝尔奖。就连古迪纳夫的导师,物理学家齐纳,30岁时也已经发明了齐纳二极管,名声大噪。

不止物理学界,经济学界同样如此。在经济学家中,年少成名的人物太多了,比如熊彼特、萨缪尔森和西蒙。熊彼特就自负地表示过:经济学家在30岁之前,没有任何杰出的成就,这一辈子就不要指望有什么成就了。

在中国,年少成名更是摆在台面上的目标。

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张爱玲一句话,万千人奉为座右铭。

中国文化中,自古就有成功好,年少成功更好的惯性推崇。东方朔2岁即能暗诵《魏史》,南朝文学家刘孝绰6岁能文;初唐四杰个个早慧,骆宾王7岁写下传诵千古的《咏鹅》诗,杨炯9岁中神童举。好不容易有一个54岁中举的范进,还是一个讽刺小说,被国人嘲笑了几百年。

五千年文化深入骨髓,任凭环境、时代风云变幻,人们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始终为自己和他人设定着严格的年龄限制。

及至现代,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成功的定义被设定得更为具体:财务自由即可。于是,人们更关心年龄的问题:什么时候财务自由才不算晚?

“35岁现象成为了具体化的表现,全民默认。它的意思是:企业等大部分职位,都将进人门槛限定在35岁以下,35岁由此也被称为职场生死线

2017年,华为传出清理35岁以上员工消息以来,各企业关于劝退35岁以上员工招聘限35岁以下的传闻此起彼伏,在无数传言和事实下,人人自危。知乎上,一则询问“35岁以上的人都干嘛去了的问题获得了近2000万浏览量,回答超过1300条。

如果你以为,“35岁现象要到35岁才会令人担忧、引起重视,那你就错了。事实上,这股风潮已经蔓延到了青少年及其家长的身上。

95日,一篇《活在曼哈顿-顺义的妈妈们》揭示了天才儿童背后的疯狂家长群体:一位姓鲍的妈妈表示,怎么可以让孩子一个暑假在老家浪费时间?她已经在一个暑假给孩子安排了7个夏令营;鲍妈妈表示,此等现象,非常普遍,养孩子就像养一朵花,现在的竞争环境让我们没有耐心慢慢去养一朵花,最好早点开花,就算不开花,叶子也必须好看。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老沈认为,拿自古英雄出少年这种理由一味去要求他人和孩子年轻有为的做法,既残酷又不合理。

第一,平均寿命的问题。

学者林万孝在《我国历代人平均寿命和预期寿命》一文中表示,古人的平均寿命在各个朝代都有所不同,具体来说,夏、商时期18岁,周、秦大约为20岁,汉代22岁,唐代27岁,宋代30岁,清代33岁;令现代人不可思议的是,就连和我们相近的民国时期,平均寿命也只有35岁。

2017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6.7岁!换言之,从整体生命的跨度去看,古代的10神童,相当于现在的25岁;古代少有大器晚成的推崇,是因为那时的人根本活不到的年龄。用年龄的绝对值去衡量古今成功,不在同一个维度。

第二,成功成本的问题。

除了一夜暴富这种极端现象,大部分人的成功都离不开第一步:第一桶金。而关于第一桶金,不可忽视的两个要素是:大势与环境。

先说大势。

成功者皆是聪明人,而这个世界上的聪明人分三种:三等聪明靠做事,二等聪明靠观人,一等聪明靠夺势。精准地踩到新时代浪潮带来的巨大红利,就会成功,即为大势所趋

中国经济延续了三十年高增长,当中的大势也只有三轮。

第一轮,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这一阶段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本国生产关系的改善,包括包产到户、工业承包制、引进外资、民营企业崛起以及后来国企改革的抓大放小。虽然期间也遭遇过波折,但总的来看,这一阶段的经济增长属于真正的改革红利

第二轮,从加入WTO开始算起直至2008年,这一阶段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年均在两位数以上,主要属于开放红利

第三轮,从2009年至今的复合红利。货币前所未有的量化宽松环境、消费与服务业的崛起、中国制造的奋进,让第三轮红利期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局面。

人这一生,短短几十年,能遇到几轮大势?又能在有能力、年纪正好的时候,遇到多少?天时地利人和,要齐抓住,不易。

再说环境。

近几年,人们被部分书籍灌输了太多一穷二白有个点子就能成功的励志思维,老沈认为,出版社对此难辞其咎。在利益动机之下,出版社将真实事件的面貌部分隐去,将有利于自身出版利益的部分呈现在大众面前,造成了人们对成功的偏颇认知。

出版社只会告诉你比尔盖茨退学也能创业成功,不会告诉你比尔盖茨母亲是IBM董事,是她给儿子促成了第一单大生意。

出版社只会告诉你巴菲特从小刻苦好学,8岁就知道要去纽交所参观,不会告诉你这是他国会议员的父亲带他去的,是高盛的董事接待的。

出版社只会告诉你李嘉诚童年是如何贫穷、没读过书也成功了,不会告诉你他娶了他表妹,靠富豪舅舅起家。

至于草根逆袭成功最大行业的互联网,事实上,也没有那么多草根。

马化腾不会告诉你他的父亲是盐田港上市公司董事,腾讯的第一笔投资来自李泽楷,李泽楷与盐田港母公司啥关系无需多说;王兴则表示,钱壮怂人胆,拥有年产超过200万吨水泥厂的原生家庭给他带来的除了敏锐的商业嗅觉,还有与物质抗衡的十足底气;至于马云的父亲马来法,则是曲艺界元老、浙江省曲协领导,根本不是鸡汤文里瞎写的一个蹬三轮车的”……

自古成功皆是万里挑一的小概率事件,个人资质、家庭培育、社会大势、人生际遇,缺一不可。想把成功年轻化、普遍化、教条化,本身就值得打个问号。


老沈认为,我们不该放弃、更不该惧怕老龄式、缓慢式成功。换个说法,叫大器晚成,是不是就好听多了?

美国家喻户晓的101岁摩西奶奶,76岁开始尝试绘画;80岁在纽约举办个人画展,引起轰动,风靡美国;90岁,作品开始在美国及欧洲畅销;101岁,摩西奶奶去世,被称为深受美国人民爱戴的艺术家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这是摩西奶奶的理念。

令人欣喜的是,中国的爷爷奶奶们也渐渐抛开了陈旧观念,以更开放、更乐观的心态拥抱着新时代的人生。

109日,环球网消息,中国的老年大学一座难求,为了上学不惜连夜排队!

我们有钱、有时间,还有大把的力气,我们还想多学点什么、干点什么!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说不定我还能成功呢!一位奶奶笑呵呵地表示。

老沈的一位前辈朋友老孙,一辈子在纸业行业勤勤恳恳工作,55岁刚刚创业,用老孙的话说就是试试,自己干点纸业小生意。周围很多人不理解,认为这是瞎折腾、找苦受,但老孙干了几年,不仅将小生意干得不错,还引来了几项大公司的收购要约。老沈问老孙,怎么年轻时不想着创业、早点发财呢?老孙一语道破:我们这个行业,不干到一定的年纪,做不起来,上下游要打通、行业内要认可你这个人、需要掉的坑和涨的经验,一项都不能少,这都只能靠时间积累,没有捷径。

老龄化时代,在全世界都恭维、仰仗年轻人的时候,记者问日本导演北野武,你觉得什么是帅气的大人?72岁的北野武回答:不讨好年轻人的家伙。

掷地有声!值得深思。放眼国内,同样如此。

中国人的勤奋、聪明,举世闻名,何必在年纪轻轻的大好时光,就给自己套上了35岁、45岁的枷锁,活活把自己勒死呢?


天赋,让一个人抢占先机;而耐心,才是一个人的护城河!

天才数量少,中人满地跑。大器晚成,不失为普通人的最好奋斗目标。国内外、全世界,无一不是如此。

2011年,处于低谷的王兴在微博上写了一段话——

很多事情表面上是一夜成功,其实背后已经默默无闻地走过了很多年。我很喜欢的TED会议近几年突然走红,很多人以为它是个新生事物,然而事实上,它创办于1984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_惠爷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