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所未闻】Day 13 “倒带”奥运冠军的“养成路径”

【闻所未闻】Day 13 “倒带”奥运冠军的“养成路径”

00:00
03:50

闻所未闻,将奥运赛场上那些闪光的见闻,讲给你听。我是张闻。这些天来,大家都为一块块奥运金牌激动坏了。比赛接近收官,我觉得咱们在聊金牌的同时,是时候聊聊金牌是怎么来的了?众所周知,这届奥运会注定是“00后”全面登上舞台的一届盛会。这些天比赛看过来,大家已经非常笃定,出生于2000年以后的选手们,和他们的前辈一样,依然是刻苦训练,为国争光的优秀年轻人。但他们脱颖而出路径相比于前辈要多元化很多。不少选手都并非传统体校出身。比如,昨天刚刚拿到跳水女子10米台银牌,此前还拿到了双人10米台金牌的陈芋汐在5年前,还在上海市徐汇区光启小学读书。这不是一所体校,而是拥有130多年历史的公办小学。跳水是光启小学和徐汇区体育局合作的体教结合重点项目。过去,像这样专业训练开始非常早的项目,小运动员的教育问题,不好解决。但通过和教育系统的联动,家长们永恒的提问,练不出来,耽误文化课怎么办?似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纾解。

更典型的例子还有为中国代表团射落首金的杨倩,因为体育特长,杨倩进入了北京的清华附中读高中,在高考时也属于北京考生。2018年她以文体特长招生身份参加北京普通高考,之后顺利进入了清华,上的是经管学院。根据清华大学规定,射击属于A类项目,只需要考到本省二本线65%就能上清华。据她的同学介绍,平时,杨倩的训练时间只能安排在课后;大学期间,她和其他同学一样要修满180个学分才能毕业。暑假来日本拿个奥运冠军还真不是凡尔赛。

竞技体育好比是金字塔,冠军是塔尖上的明珠。要问冠军从何而来,我觉得除了看体教结合的模式,还要看选材的方式。今年奥运会有座城市能挤进奥运金牌榜,那就是宁波,截止目前这座城市的运动员已经拿到了5枚奥运金牌。宁波是如何揽得五金的呢?原来这座城市,他们有一群伯乐。过去多年,他们一直在引进和自主培养基层教练,比如杨倩的启蒙教练虞利华就是作为引进人才,调入宁波体育运动学校,促进了宁波射击运动的整体提高;这座城市还引进了举重教练教练李冬瑜,这才带来了,石智勇这样的优秀运动员。宁波这座城市有传统的体工队,还有市体校、市二少体、市水上(游泳)运动学校以及小球训练中心等等,这些学校和中心都在为一座城市的体育精英提供舞台。看起来是宁波出了五个奥运冠军,冠军背后是500多个体育社会组织,数十个综合性健身场馆和几百个健身广场。

一个有天赋的苦孩子,被基层体校教练发掘一路咬牙过独木桥,终成奥运冠军的故事,无论何时讲起来都令人动容。但如今的中国体育,又不止有这一种叙事。我们有更多的体育健身场地,让孩子们从小可能接触更多运动。我们有更多基层教练,可能让天赋不被埋没;我们有很多少男少女,边上学边从事专业训练。我们有更多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并非为了出人头地而练体育,而是因为热爱体育,最终出人头地。这才是2021年中国体育的新地图。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