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偷回家时,家人有怎样的反应?

偷偷回家时,家人有怎样的反应?

00:00
06:12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你好。

 

偷偷回家时,家人有怎样的反应?猝不及防转而笑到合不拢嘴,一脸错愕转而一个大大的拥抱,一瞬间不相信转而不顾趔趄飞奔而来……近日,网络热转“偷偷回家时家人反应”的动人视频,感动无数网友,就像一位网友说:“自己永远也忘不了那天爸妈的反应,明明一把年纪了,却因为自己像个小孩子一样。”无论时代怎么变化,家人永远是自己的挂念,子女永远是父母的念想,过年回家永远是那颗不变的团圆归心。今天,受党报评论君邀请,我来聊聊团圆这个话题。

 

团圆是记忆中,永远忘不了的温存。过年回家,母亲熬的骨头汤,药材味在家里家外飘了一天;父亲的乌龙茶,香气浓得化不开;红烧肉、炒青菜,一家人围坐一桌,品馔浅酌,寻常的家常菜,你吃上一口泪流满面;不知谁开了半句玩笑,迎得满堂欢乐……到了这一刻,日夜兼程的奔赴才真正有了意义,过去一年的疲惫与沮丧,都随着回家而烟消云散,团圆,就是最好的过年。

 

有家人在身后,才有世界在前方。家人是亲情的归属,家人是牵肠挂肚的起点,家人是难舍难忘的眷恋,与家人相处,我们不必想到社会角色的庄重严谨和有形无形的规定约束,只把生命原原本本地铺展在各自面前。只要一家团圆,得享天伦之爱,就是我们生活的源泉,让我们体验到生而为人的乐趣,也正是有了家人之间的相聚,我们的灵魂才如此安宁和平和,我们的生命才如此充实和真实,我们情感才如此真挚而纯净。

 

有一种爱,从远古到今天直至未来,只要有人类就会存在,那就是天伦之爱;有一种情,穿越时空、地域、人种、国界,那就是人伦之情。无论有多少痛楚伴随生命过程,无论有多少遗憾伴随前行之路,只要生命融入家人的拥抱,我们就永远不会成为坠落的孤鸟。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爱和这样的情,我们才有了千里归家,有了春运30亿人次的“大迁徙”,有了不回家的理由千千万,回家的理由只有一个——团圆。我们无论走得多远,再远再累再苦也要回去,因为知道那里有人在永远等着我们。

 

只是不知何时,近乡情更怯换了味道。有些儿女“怕”父母。网络总有这样的帖子“过年回家,几天之后父母开始烦你?”,引发人们讨论。有人听不惯父母“中国式唠叨”,有人不习惯父母强制需要自己遵守的“老习俗”,也有人被““赚多少钱”“买房了吗”“对象谈了吗”的“春节拷问”拖慢了回家的脚步。另一边,有些父母也“怕”儿女。他们怕看儿女的脸色,不知道为什么儿女“不听老人言”,多说一句话,就惹得儿女不开心;不明白为什么儿女出门见朋友高高兴兴,回来就拉下了脸。父母之爱,有时会成为子女的压力,根源在于双方相处过程中,丧失了爱的弹性。

 

爱有边界,多跨一步,容易变成负担。守住边界不溢出,才是有弹性的爱。它不是一味的给予,不是严肃的说教,也不是“据理力争”的反驳;而是适当的自律,得体的批评,及时的赞美,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无论父母还是子女,都不应仅凭自己的直觉,以爱之名让对方“必须”如何如何。父母与子女,少一些以自我为中心判断对方,少一些强调自己付出很多,少一些以冲动的回应造成烦扰矛盾,尊重双方独立性,努力守住爱的边界,才能共同呵护团圆的那份温暖。有弹性的爱,是爱的坚韧基础,是真正的团圆。

 

但是,无论如何,春节里最深沉的呼唤是回家,过年最宏大的交响是团圆。把自己打包带回家,就是给家人最好的“年货”,母亲的拥抱、父亲的慈语、亲朋好友的畅叙纯粹而生动,岁末的喜悦不就是这么一曲在千家万户跳跃欢乐的乐章么?

 

这正是:最是一年团圆好,共话成长再登高。


(文|张雨)

 

(主播|殷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