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孩子们玩的游戏
 77

试听180那些年孩子们玩的游戏

00:00
13:22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小邮票,大文章,欢迎收听《方寸世界:邮票故事汇》。


我们节目播出的时候,恰逢暑假的到来。暑假一直是孩子们特别期待的时刻,就算有补习班,也会有呼朋唤友玩游戏的好时光。所以,今天这期节目,给刚刚放假的同学,还有他们的家长,聊聊“儿童游戏”。


一提到儿童游戏,不同年代的人,回忆可能就完全不一样。现在的孩子,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经常一见面就捧起手机玩游戏,冒着被家长骂的风险,也要玩上几局。


他们的父母辈,就算玩电子游戏,接触的也是红白机、学习机,超级玛丽是属于他们的回忆。


而在没有电子游戏的时候,有一些传统游戏,延续了几十年,它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时光,让大家找到了更多的朋友,也拥有了更多美好的回忆。


它们都是些什么游戏?怎样玩?乐趣在哪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一枚枚的邮票图,穿越到几十年前,重温那些年出现过的游戏吧!


要了解父母辈甚至爷爷奶奶辈的儿童游戏,不妨直接看看2017年儿童节发行的《儿童游戏》(一)邮票。这套邮票一共6枚,画的正是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孩子最常玩的六种儿童游戏。有意思的是,不少游戏居然全世界通用,不仅中国的孩子在玩,外国的孩子也在玩。



现在的孩子玩游戏,都讲究“买新的”,玩具要买新的,棋牌要买新的,就算弄点运动装备,还是要新的。但在那个年代,所玩的游戏大部分都是因陋就简、废物利用。就说滚铁环吧——那是真正的手工制作,用废铁皮或者铜线弯一个圈,然后用铁钩推着走。听起来简单,那可是绝对的技术活。那时,在放学的路上,到处都能看到一群群满头大汗、兴高采烈的男孩,斜背着书包,手里拿着铁钩,裤腿卷得老高,推着铁环风驰电掣般跑过,哗啦哗啦响成一片,谁的铁环立得直、跑得快,谁就是胜利者。


比起现在的平衡车和溜旱冰而言,滚铁环才是平衡类游戏的先行者。不过,滚铁环也不是男孩的专利,在这套邮票和另一枚冰岛的邮票上,也有女孩滚铁环的身影,可谓是巾帼不让须眉。


第二个游戏叫“跳山羊”。现在很多家长因为担心安全问题,不太让孩子玩这个游戏。但在三四十年前,这个游戏可以聚集一群孩子。它的原型,就是体操里的跳马。一个人弯腰扮演跳马,然后其他人跑过来用双手按马背或双肩,从马背上方劈腿跳过。虽然难免磕磕碰碰,但依然深受孩子欢迎。


最有号召力的游戏当然是丢沙包了,男孩、女孩都能一起玩。那时的沙包全是自己手工做的:找一块长方形的旧布,长是宽的两倍,布头对折成方形,两边一缝,翻一面,倒进沙子,高级点的装红小豆、绿豆,低一点的就只好灌黄土了,封口,针脚要密,一个沙包就完成了。一般沙包以二两重为宜,太轻会飘,太重会疼。沙包完成后,一场让孩子欢呼的游戏就可以开场了。丢沙包一般分三组,两组人在两边扔,中间的可以选择躲或者接。如果能接住沙包,可以和投掷方互换角色。这个游戏,让大家在不下雪的日子里,也能感受到打雪仗的乐趣,特别受欢迎。


第四个游戏叫做荡秋千,现在不少游乐场、公园里依然有秋千,大家也会拍拍照,上去坐一坐。但在这套邮票画面中,小男孩是站在秋千上的,胆子非常大。当然,这里我们不建议小朋友模仿,但在那个时候,敢这么做的男孩子,一般都会让大家羡慕。


第五个游戏是踢毽子。一直到今天,中国人踢毽子的水平依然让世界惊讶。据说,在2000年前的汉画像砖上,就有踢毽子的形象了。以前的毽子都是自制的,找一块废铁片或一枚古钱、一块布片、一截绳,再有七八根公鸡脖子上的毛,扎好后就可以玩了。这可是女孩们引以为傲的游戏,不仅毽子要做的好看,踢起来也要姿势优美。


最后一枚邮票上的游戏叫做跳房子,也叫蹴瓦、跳方。这恐怕是世界上最普遍的儿童游戏了。各国的孩子都曾经在地上画好格子,一格一格往前跳。例如,“欧罗巴”邮票1989年的主题是“儿童游戏和玩具,有8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的邮票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跳房子”。玩这个游戏,一要有耐心,二要小心谨慎。别瞧都是跳房子,不仅东西方儿童画的房子不尽相同,就连各国之间也有不同的样式,我们这套邮票上的跳房子是方格,并标有数字,香港地区称为“跳飞机”,也就是把方格拼成飞机的造型,而英国格恩济岛的邮票上画的“房子”是三层圆圈。


看来,不同国家不仅建筑风格不一样,连孩子跳房子的造型也是形态各异。


当然,那个年代的游戏可不止这套邮票里的六个。


有些历史悠久的游戏甚至成为了传统民俗活动。比如,春季踏青时,要放风筝。据说这个习俗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两千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用纸做风筝。晚唐,人们在纸鸢上加竹笛,纸鸢飞上天以后被风一吹,发出“呜呜”的声响,好像筝的弹奏声,于是人们把“纸鸢”改称为“风筝”。像在山东潍坊,还有风筝节,不少小朋友最快乐的事情就是与伙伴一起奔跑,放飞自己做的美丽风筝。


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的还有踩高跷。据传,齐国丞相晏婴出使领国,因身材矮小被邻国国人嘲笑,他就装一双木腿,顿时高大起来,弄得那国君臣啼笑皆非。他又借题发挥,把外国君臣挖苦一顿,使他们狼狈不已。从此,踩高跷活动流传民间。


当然这两个游戏发展到现在,已经超越了儿童游戏的范畴,成为了民俗文化活动的一部分。另外还有一个很有历史的儿童游戏叫做翻绳,它也叫翻花绳、翻棉条、翻牛槽、扳杠子、挑花线,这个游戏也流传很久了,清代小说《聊斋志异》中就提到了这个游戏。一根绳子,在两个孩子的手中可以翻出许许多多的图形,看上去十分神奇。其实,这个游戏在国外也很流行,1989年挪威发行的邮票上就是两个女孩正在翻绳。


那个年代,由于物资匮乏,儿童游戏也会因为地域和季节而有较大的区别。



比如,乡村地域广阔,接近自然,可以任由小朋友奔跑。小朋友放学以后除了一起捉迷藏,还可以跑到林中玩打仗。因为场地大,所以奔跑的乐趣会特别多。例如1958年《儿童》邮票的第3枚,描绘就是两个儿童戴着面具玩捉迷藏的游戏。也可以用自己做网兜的捕蜻蜓、蝴蝶、蚂蚱,或是像1979年《从小爱科学》的邮票中一样,观察气象百叶箱,学习预测天气。





而像邮票上出现的踢足球、玩汽车、放航模、滑滑梯等,在那个年代大多是城里的孩子玩的。


儿童游戏会有一些性别差异,放到三四十年前也不例外。男孩子们非常流行弹玻璃弹珠,据说这种游戏是从三国时的“弹棋”演变而来的,在民间俗称“打居”,后来称为“弹波子”。那个年代的小玻璃球十分便宜,男孩子们的书包里总会藏有几颗。弹波子的游戏规则多样,最简单的只需要画好起点线和终点线,然后各自在起点线弹出玻璃球,谁的球最接近终点线就获胜,有时胜者还能取得败者的玻璃球作为奖品。为了赢取更多的玻璃球,那个年代的男孩子都曾经下过苦功练习“弹指神功”。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收入的提高,家长开始舍得花钱给孩子购买玩具了,比如棋类。每当下课时,教室里面总有几桌男孩在下棋,飞行棋、跳棋、军棋、象棋能吸引很多孩子,后来学校的活动设施多了,下棋的游戏慢慢地被篮球、足球、乒乓球等运动所取代,以此来满足男孩们好动活泼的天性。


女孩呢,则更加偏向于玩对抗性不太强、比较“和平”的游戏。比如,角色扮演类的“过家家”,模仿成人去进行一次模拟的家庭生活或社群生活。别小看这种扮演游戏,许多孩子正是在这个游戏里,知道了社会的分工,也理解了家庭的责任。


当时的女孩子们还都会一个“技术流”游戏:跳皮筋。这个游戏现在已经很少见到有孩子玩了。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许多孩子会在一根皮筋上跳跃飞舞。挑、勾、踩、摆、碰、绕、掏、踢等十几种动作编排组合,能跳出无数的花样来,随着皮筋越来越高,比赛还能分出几个等级来。


传承到现在的游戏可能有吹泡泡。如今在各个公园或者游乐场,都能看到拿着泡泡枪或者泡泡机的孩子,追逐着五彩斑斓的泡泡。以前的孩子可没有这样的“武器”,他们会把洗衣用的肥皂头用水化开,浓浓的,用小瓶装着,用细铁丝做个小圈,或用细竹杆或芦苇杆蘸着肥皂水吹泡泡。虽然不像泡泡机那么轻松,但那些大泡泡,同样能赢得孩子们的追逐和尖叫。



邮票上的这些传统游戏,给几代人带来了无尽的欢乐。有些游戏延续至今,继续给孩子们带去笑声,有些游戏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了一代人的回忆。


其实,游戏,不止是电子游戏机,那些方寸世界里的画面,同样是数十年前的暑假里,童年的记忆。


小邮票,大文章,感谢收听今天的《方寸世界》,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用户评论
  • 13759789jkp

    童年的记忆,美好的回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