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男旦董飞:英语《苏三起解》上抖音引发热议,是京剧变异还是当代创新?

【1】男旦董飞:英语《苏三起解》上抖音引发热议,是京剧变异还是当代创新?

00:00
07:03

相信今天在座的各位,多多少少都听过戏,但是你们有没有听过用英语演唱的京剧呢?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演唱了一段英语《苏三起解》,引起了国内外朋友们的热烈反响。这件事让我大受启发,原来传统戏曲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呈现给大家。今天,就由我给大家分享:一段由英语《苏三起解》而引发的思考。


这段视频是年近八旬的国家著名荀派京剧传承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老师表演的英文版《苏三起解》,在今日头条APP和抖音APP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我总结了一下,大家的讨论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致敬大师,认为孙老师用英语表演京剧的方式是非常值得鼓励的当代创新;另一派则认为这样的方式损害了京剧原本的韵味,这类传播可能是一种误导,长此以往甚至会导致京剧的变异。


这个讨论的背后,蕴含着一个大的问题:我们的传统戏曲,究竟应该如何进行传承与传播。


从爱好到专业:

象牙塔青年走进白发世界

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出生在陕西南部的一个叫做安康的山水小城。安康也是流行汉剧的地方。



从小,我就在爸妈的影响下,到艺校学习汉剧,大学考上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学习日语,之后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攻读硕士。毕业之后,我进入国家京剧院工作,算是把戏曲从业余爱好变成了自己的事业。


大学期间,我很偶然地进入学校京剧社,并认识了我的恩师李毓芳老师,她是梅兰芳先生的亲传弟子。从此之后,我便跟随她开始系统地学习京剧。


俗话说,京昆不分家。我在学习期间,听老师们说了京剧与昆曲的缘分,梅兰芳先生在早年演出过大量的昆曲,学习梅派京剧,必须非常重视昆曲。我就又到苏州昆剧院学习了昆曲。



如此说来,似乎我的发展非常顺利,其实不然,这当中有很多挫折与困难。


我把自己的求艺之路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我是象牙塔里不问世事的另类青年。我们外语学校的学生,书包里有两件东西不可少,一个是听广播的收音机,还有一个是课本。可是当时,我的书包里还多一样,就是戏服。


当大家在课余时间去操场上跑步、打篮球、踢足球的时候,我就喜欢穿上戏服到地下室的练功房里跑圆场、耍水袖、唱京剧。那时候的我在大家眼里,就是一个十足的小怪人,对京剧痴迷到魔怔。



第二阶段,我是压力一族。当我开始到国家京剧院工作,真正接触到京剧的现实世界时,我目睹了京剧的一些困境,感到深深的焦虑。因为我发现,自己置身一个白发世界——被大家熟知的京剧表演艺术家都有着花白的头发,而剧场里的忠实观众也都有着花白的头发。自己似乎与世隔绝,戏曲从业者们成为了与世隔绝的世外高人。


这让我陷入沉思,在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之后,京剧应该走向何方?当时我感觉到京剧要“完蛋”。


从焦虑到沉潜:

逐渐找回的文化自信

在这个“与世隔绝”的阶段,我让自己沉潜下去,做了很多学习和研究。在研究戏曲历史时,我慢慢地找回了自信。因为我发现,中国戏曲里蕴含着根植在民族基因里的审美习惯,这种戏曲文化深深濡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举一个例子。这是一件戏服(上图)。看似离我们的生活挺远,其实不然。比如,我们经常说的「伟大领袖」,这个词就是从戏曲里来的。我整理这件衣服,只要掐住领子和袖子,就能把衣服理好,这就是领袖的来源。诸如此类的词,还有「有板有眼」、「靠谱」等等,都来源于戏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