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作为幸存者、见证者和讲述者

听单推荐

阅读 3.81万2021-08-24

7月,张文宏医生说: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疫情不会短期结束,可能长期也结束不了。现在世界上大多数病毒学家都认可这是一个常驻病毒,世界要学会与这个病毒共存。”


面对疫情发生时,数以百万计的死亡事件,我们是幸存者

面对75亿人在其中付出的代价、牺牲与抵抗,我们是见证者

面对疫情暂时退却的庆贺,习惯性的遗忘,以及其他物种的沉默,我们是讲述者


从欧洲中世纪让人闻风丧胆黑死病

到晚清中国轰动世界的东北肺鼠疫

再到幻想国度中蔓延的失明与电子瘟疫


从1471年正式出版于意大利威尼斯《十日谈》,到2010年出版于中国的《白雪乌鸦》,500多年瘟疫横行的岁月里,人类如何幸存,见证,并且讲述这个世界?这10本作品,带你亲历现场。


历史上的抗疫名著


十日谈(卜伽丘作品 | 上海译文版)

十人十天一百则逸闻捅破中世纪禁欲骗局

21.27万 131

《十日谈》是中世纪最重要的一部故事集,也是一场大瘟疫催化的文艺复兴人间序章。卜伽丘在作品中讲述了1348年意大利佛罗伦萨黑死病流行时,十名年轻男女在一所别墅避难,他们终日欢宴,百无禁忌,每人每天讲一个惊世骇俗的故事,历时十天,捅破了中世纪的禁欲骗局,作为灾难的瘟疫反而成了人文主义一次宝贵的契机。


瘟疫年纪事(笛福作品 | 上海译文版)

世界上第一本真正意义的“瘟疫文学”

2.89万 60

《瘟疫年纪事》是世界上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瘟疫文学”,开创了“非虚构小说”的先河,后世模仿者无数,马尔克斯曾表白说这是他最喜欢的一本书。《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化用孤岛模式,根据叔叔留下来的记录,重新讲述了17世纪轰动整个欧洲的伦敦大瘟疫,即便它只是一部小说,却比同一时期的所有纪实报道还要真实。


鼠疫(诺奖作家加缪代表作)

与鼠疫斗争的惟一方式只能是诚实

98.56万 43

《鼠疫》是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缪的醒世之作,是一部在人人自危的疫情与苦难里,每个人都应该反复阅读的小说,它无论篇幅、题材、文笔都无可挑剔,风靡了半个多世纪,每当世界掀起政治狂热或者全球瘟疫大流行,我们都会想起它,想起它背后的作者,一个诚实的反抗者所坚持的勇气、自由、真理与正义。


译文讲书 | 亲历:瘟疫500年文学记忆

重温10部名著承载的瘟疫与文学记忆

6810 30

《亲历:瘟疫500年文学记忆》是译文讲书“名著解读”的第3个专题节目。谈论瘟疫,也谈论瘟疫之下的爱欲、真相、反抗与温柔。借助10部与瘟疫相关的文学经典,用30集,持续360多分钟的音频内容,希望能够陪伴大家重返历史现场,一起追寻事实、虚构与想象交织的文学记忆,从欧洲中世纪让人闻风丧胆黑死病,到晚清中国轰动世界的东北鼠疫,再到幻想国度中蔓延的失明与电子瘟疫……在后疫情时代,把对灾难的记录与想象作为认识世界的方法,用疾病的隐喻,抵抗此时此刻的文化失忆。


直击世纪瘟疫爆发现场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丨豆瓣2020年度读书榜单读物

直击“世纪瘟疫”爆发现场,一本“人命关天”的书

31.90万 46

《血疫》是一部描写埃博拉病毒源起的非虚构著作,1994年刚一问世,就横扫《纽约时报》畅销榜61周,并入选了《美国科学家杂志》“塑造20世纪科学的100本书”。2019年被改编成高分美剧《血疫:埃博拉浩劫》,2020年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也成为了读者选择的热门图书。这本书的“恐怖”之处,在于细节彻底的真实,这些真实比科幻世界里的噩梦还要来得惊悚,它关乎病毒,更关乎人类的无知、贪婪、勇气和牺牲,以及面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新冠时代的我们 | 吴磊演播

一部意大利作家的“新冠日记”

1.81万 14

《新冠时代的我们》是意大利作家保罗·乔尔达诺的“新冠日记”,也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时代标本。作为一部词典体的疫情记录,它记录了新冠肺炎爆发初期意大利的社会状况,也从理性出发,探讨新冠肺炎带给人类的危机与转变。乔尔达诺是卜伽丘700年后的文学晚辈,他继承了意大利文学里的细微与敏感,这份新冠疫情影响下的社会观察,可以启发我们关注那些令人惊讶却又不曾注意到的事实。


你是否听到了远方的哭声?


寂静的春天(上海译文版)

学习与地球、与生命打交道

29.30万 34

《寂静的春天》是美国现代环境保护运动先驱蕾切尔·卡森的代表作,也是半个世纪以来全球最有影响力的非虚构著作之一,也启发了刘慈欣写《三体》时描述人类看待地球的傲慢。作者细致入微地讲述了以DDT为代表的杀虫剂在美国的广泛使用,给我们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难以逆转的危害。在作者看来,环境问题的深层根源在于人类对于自然的傲慢和无知,因此,她呼吁人们要重新端正对自然的态度,重新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问题。


大灭绝时代 : 一部反常的自然史(译文纪实)

第99届美国普利策新闻奖「非虚构」写作奖

21.09万 45

《大灭绝时代》是《纽约客》记者、作家伊丽莎白·科尔伯特亲历全球生态现场,为读者画出的今日世界轮廓:人类活动正在引发历史上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作为第99届美国普利策新闻奖“非虚构”写作奖获奖作品,“大灭绝”的警告并非危言耸听,书中的十三个故事由远及近,从远古时代的美洲乳齿象、大海雀、菊石,到支离破碎的亚马孙雨林、迅速变暖的安第斯山坡面,再到我们普通人的后院,物种灭绝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朱鹮的遗言 | 大宅壮一非虚构文学奖(译文纪实)

吉祥鸟朱鹮的死与生,感动千万读者

1.10万 44

《朱鹮的遗言》是第30回日本大宅壮一非虚构文学奖获奖作品,问世20余年来,屡屡再版。作者小林照幸,用不逊色悬疑小说的笔触,记录了日本神鸟最后的消逝,也还原了中日两国为了保护朱鹮做出的努力。正如日本著名作家柳田邦男感叹的:“这是一部通过濒临灭绝的鸟类朱鹮,向人们展现人类对自然所犯的罪,以及想要偿还罪行的人类如何苦战、挣扎的报告文学。”


最后的熊猫(译文纪实)

中外顶尖专家齐聚卧龙,熊猫命运能否改变?

3.76万 45

《最后的熊猫》美国著名野生动物研究学者、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乔治·夏勒的代表作,作为熊猫项目的外方代表专家,乔治·夏勒首次公布了80年代熊猫项目的内情和始末。在书中,他亲眼见证了动物保护的真实困境,还原了中外文化曾经的交锋。我们今天的读者,面对保护区里憨态可取的大熊猫,很难想象熊猫世界也有自己的隐秘与哀愁。乔治·夏勒的提醒,仍未过时:“熊猫历经演化而生存在今天的世界,并不是为了取悦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