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心斋葆光】如何做到外化而不内化?

140.【心斋葆光】如何做到外化而不内化?

00:00
23:40

一、经典原文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张孝祥

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庄子

二、本期文稿 

《庄子》聊了这么久,有些朋友给我留言说,庄子比老子似乎看起来丰富多彩,讲了这么多的故事,但其实庄子比老子的东西难学,道德经里的那些真言到生活里面,还知道该去怎么做,但是庄子讲的这些故事,琢磨来琢磨去,还是不知道怎么做,能不能也给我们说说庄子里面有什么真言呀?咱们今天就说这么一点,庄子在他的书里提出一种价值观,是借着孔子的嘴说的,在《知北游》这篇里他说,“仲尼曰,‘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这句话怎么理解呀,“外化而内不化”,就是外表随着世俗的要求标准可以变化,可以应付人际的那些规则,但是内心一定是有所坚持,凝定不变的。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就得有社会的规则,要遵从法度,跟人交往,那也不能够总是愤世嫉俗,这就叫做外化。能够放下自己的身段,好打交道,迁就他人与人融通,这个就叫化境。但是每一个独特的自己,之所以成为自己,有独特的价值观和风格,有一个人内心的秉持,就在于他内心还有真正的不化。孔子说,今天的人最不好的是什么呢?是“内化而外不化”,内心没有任何标准和坚持,一片茫然,外在磕磕碰碰还不好合作,外不化就是跟人不顺应,拧巴,内化就是没有灵魂,没有内心的标准,这是孔子说不好的状态,他所提倡的就是外化而内不化这六个字。


其实就对我们当下来讲,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每天都出现一些新的状况,有些让我们欢喜,也有的时候让我们猝不及防,人要是食古不化,坚持守旧,循规蹈矩,墨守陈规,那就没有办法调整自己了,外在我们非化不可,面对外在的世界,与时俱进,通达顺应,这就是外化。但是,我们有没有底线呢,我们知不知道自己是谁呀,每一个人识别自己最独一无二的标准在哪呢?这就是内不化。想一想一个人怎么样才能够在世界上遭遇危险,面临困境的时候,感受到自己内心镇定的力量,让人在所有外在的变故中,能够不动声色,能够从容不迫,辩明真伪,对自己的未来有信心呢。我们还是讲庄子里假托的孔子这些故事。在《秋水》篇,说孔子有一次周游卫国,到了匡这个地方,突然之间就遭到卫国人的围攻了。大家就里三层外三层把他待的这个屋子给包围起来,孔子坐在那,“弦歌不辍”,弹着琴,唱着歌,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那他的弟子子路就慌了,慌慌张张地跑过来一看,老师还这么唱歌呢,就质问他说,“何夫子之娱也?”,老师呀,你这还乐呵什么呢,外面都要打进来了,咱们都有性命之忧了,您怎么还有娱乐的心思啊?


孔子淡淡地说:“来,吾语女。”过来,听我跟你说。孔子说:子路啊,你看看我这个人,我的大道行于当世,限于穷困之境已经很久了,这句话的原话叫“我讳穷久矣”,我其实一直都是穷途末路的,大道不行的,流离失所的,各国的诸侯国君也都不太采纳我的政治主张,这为什么呀?这是我的命啊,我希望我的道行通达到,希望大家采纳也很久了,但是没得到,为什么呀?这是我的运啊,时运不够好啊,想想看,在尧舜的时代,政治清明,天下是没有不得志的名士的,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智慧多高超,就是那个时运好。而到了桀纣的时代,暴君当道,天下就没有得志的君子了,那也不是因为这些人才能低下,这一切都是因为时势造成的。    


讲这段话的言外之意呢,就是一个人要知命,要识运,最聪明的人是顺势而为,最愚蠢的人是逆势而动,这就叫审时度势。大家挺着急呀,外面都包围上了,怎么还这讲大道理,讲的这些大格局的事情,跟他们眼下的困境有什么关系?你这倒是外化了,随着能够被用的时代,人去出世,不被用的时代人也能够安于困顿,可眼前你的内不化是什么?有什么样内心的安顿告诉你,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呀。孔子接着跟子路又说了下面一段话,他说子路啊,世界上有很多种不同的勇敢,一个人倘若在水中穿行不避蛟龙,那他就有渔夫的勇敢;一个人倘若在陆地行走,不躲避犀牛猛虎,那这个人一定有猎人的勇敢;一个人在白刃相交于前的时候,能够视死若生,他心里就有着烈士的勇敢,而懂得穷通之道是因为天命和时运,人遭遇了大难都不恐惧,这就叫做圣人的勇敢。他最后安慰了子路一句说,“由处矣”,子路啊,你就少安毋躁,静静地在这里静观待变吧,“吾命有所制矣”,我自己知道我的命数一定是有定数的我的命运如何,我又没有犯下什么事,我又没有结下什么怨,所以我就静观待变了,不必太过操心。


果然他们又等过了一会儿,有一个带着兵器的军官进来,跟孔子行个礼说,对不起啊,我们弄错人了,我们要抓的是一个叫阳虎的人,那个人的面貌跟你有点相似,现在我们知道围错人了,你不是阳虎,那我们向你道歉,然后就撤兵了。这件事虽然是记载在庄子的《秋水》篇里,《论语》中也稍有涉及,也说到阳虎的面貌跟孔子的面貌有点相似,而且他们都是来自于鲁国。那庄子为什么要在《秋水》里讲这个寓言呢,他为了告诉我们什么叫做“内不化”,就是内心有所秉持,有理性,能够分析当下,而且沉得住气,宁静勇敢,也就是说这个人懂得天命,识得时运,遭遇风险处变不惊,这叫做君子的勇敢。


大家记得孔子曾经说过,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一个真正大仁爱的人必定很勇敢,很沉静,但是只有匹夫之勇的人未必心中有大仁爱,如果都像子路那么勇敢,一看包围我老师了,不问青红皂白出去先撩倒几个,然后一听,围错人了,那你想想,一场血战在所不免。每临大事有静气,一个人能够有君子之勇,沉得住气,等待事情的真相浮出水面这就必定要内不化。内不化在今天对我们来讲,重要吗?一个人外在随和,顺应这个规则,该上班上班,该交往交往,但是内心有内不化吗?


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听鸟笼效应,这在现在是一条重要的效应规则。说的就是现代人受社会力量,他人言语的左右,在行为选择上的认同感,内心稍微弱一点就会掉进鸟笼效应。一个人和朋友打赌,说今天如果你在屋里挂只空鸟笼子,挂一些天以后,你就非养鸟不可,那么很自信的这个人说不可能啊,挂个鸟笼子我可以做装饰,跟我真养鸟两码事。那朋友说,要是敢打赌你就挂一个。等他挂上一个鸟笼子,到他家来的客人,朋友,不经意的都看眼笼子,然后就都打听:你养的鸟是死了,还是飞了,原来养的什么鸟呀,要不要给你补一只啊,要不要换个新品种啊。这个人就得不厌其烦地跟人解释,说我过去没有养过鸟,不养鸟。你为什么要挂个笼子呀,久而久之,老有人热心地给他建议,说你看你看挂个空鸟笼子在这,还不承认你养过鸟,你是不是特伤心啊,过去的鸟死了多长时间了,是不是不会养鸟啊,我给你买本养鸟的书你看看吧,甚至还有人给他送鸟食,甚至还有人捧着小鸟送过来了,你想想送书的,送食的,送鸟的,然后这个人不堪其扰,没过一星期他就想,算了,索性我养上鸟吧,省的别人成天问这个鸟笼子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故事就叫做鸟笼效应。


每个人年轻的时候内心都有坚持,那是一种少年青涩,甚至莽撞的梦想,而到了社会上总被外部的世界考验,我们自以为那个时候是不成熟的,所以我们轻易妥协,轻易就变得内化,这时候我们的怨气再出来,跟人总是在抱怨,那就叫外不化,怎么样才能够真正的有君子之勇,蕴涵自己的理性,判明是非呢,那还是需要一种途径去涵养内不化的。这个其实就是庄子所说的心斋与葆光。


心斋我们是曾经说到过的,也就是说一个人虚者心斋也,大家记得吗,这是在《人间世》里面说的,为道极虚,把自己的心腾空了,让大道聚集在空明澄澈的心中,完成心灵的斋戒,让自己,在空灵里面看得清判断,把那些外在的干扰,别人让你挂鸟笼子的那些建议,都尽量地放下,看看自己从心斋到达一种什么样的宁静。再接下来,庄子还说了两个字,叫做葆光,在哪里葆光呢,叫做天府。心灵斋戒以后,干干净净,涵养天地的那个地方就叫天府,人心可以是天地万物的府库,人心一旦干净,开启了悟性,就无限博大,你往里面加水也永远不会满,从里面往外舀水也永远不枯竭,你不知道它源头在哪。庄子说“此之谓葆光”,葆光是什么?就是你内心保全的、潜藏不露的一种大光明,大境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普照万物,光芒永在。


这个境界内有点像南宋词人张孝祥所的那种“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虽然是在一个中秋节遭遇贬官,但是他一个人泛舟洞庭湖,青草湖上,他看见“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觉得自己一叶扁舟徜徉天地,无忧无惧,自在从容,不因为自己受到仕途的打击而仓惶,也不因为中秋这个团圆的节日身边无亲无故而凄凄厉厉,他看见的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以心说。”因为他看见了“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月光照到他的心里,他把这样的光留在了生命中。所以他才会说自己虽然在岭表经年,一年多在岭南做官,“短发萧骚襟袖冷”,但此刻“稳泛沧溟空阔”。一个人稳稳当当的,即使世界都不给他日光,月光,他还能做到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一个人要真能葆光,养光,那他生命中就有一种孤独而永恒的光芒用来照耀自己,照得肝胆都冰清玉洁。


 你想想这个境界就是葆光的境界,中秋身边没有亲友,也不抱怨,抬头看见北斗起星像个勺子,低头看见了西江水,他就想摘下这把勺子,舀起西江水为酒,遍宴山川,天地万物都是自己坐上嘉宾,所以他就在自己的孤光映着月光之下,对着天地万物说,“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虽然张孝祥距离庄子的时代相隔已经过了一千年,可是他的这种境界,这种一个人扣击船舷,仰天长啸,此乐何极不知今夕何夕的从容潇洒,不就是因为他能葆光嘛。外人进谗言,皇帝有误解,只要自己内心有光,那么孤光可以自照,还在乎外人怎么评价吗?你就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外化随遇而安,其实从的是整个的世俗,他为了坚持的是内不化,外人的评价哪就那么正确呀。


大家都知道扁鹊,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生,扁鹊这样妙手回春的人,他讲过人从外在表征,判断真相的不靠谱。他有一次去见魏王,魏王说,我听你们家弟兄三人都擅长医术,你跟我说说你们三里头谁医术最高明啊,扁鹊就老老实实的说我大哥医术最高,我二哥其次,我的医术最差。魏王就惊讶地说,那为什么你天下文明,他们两个人怎么默默无闻呢。扁鹊说,因为我大哥给人治病,总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这个人刚刚有一些隐疾,或者说重病刚刚开始酝酿出端倪,我大哥就看见了,他手到病除,把病根给人家消掉了,所以这个还没有显示出一种征兆的人就像没得过病一样。所有人都不知道我大哥是怎么样看见一个病灶从微小时候,能给人生命带来的威胁。他经常治这样的病人,他当然就没什么名气。


我二哥治病,是在这个病刚刚发出症状的时候,他一用药也能把病给除掉了,大家倒是知道他治的人病了,可是都认为治小病,不知道这个病发展下去是会要命的,那会成为大病的。他说你看我技术最差,我只在人大病已成,甚至生命垂危的时候才出手治得住病,所以别人认为我起死回生,我的名声就传遍天下。我大哥治病是治未病,防患于未然,但他济济无名,我二哥治病,是病初起时治小病,但是他只能名传乡里,而我是起死回生治大病,虽然保全了性命,但人家的元气早就伤了,可能还留下后遗症,但是我却能名传天下。


这个故事扁鹊讲出来了不起,因为他分析自己,把自己放作最下等,而这句话今天我要讲给大家,就是你知道一个人表现出来的能耐,和一个人内心真正保有的能力,不一定成正比,所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这是内不化,而顺应当下,甚至顺应别人给自己的判断,这就是外化。能够外化,能够内不化,这其实就是我们尽可能的保持清明的理性,又尊重外界的规则,在外在与内在之间,达到的一种平衡,与外在向处要通达,尽可能跟社会顺应,但是内心的坚持一定要稳定,有心斋,有葆光,了解到自己真实的判断,让自己的生命在时光中扬长避短,让自己能够成长。


达到这个境界,不容易,像庄子在《大宗师》里面其实曾经说过,一个人要参透圣人之道,要能够把天下放下,把外在的物质放下,把生死放下,要心灵彻悟,要能够见到天地大道,最后超越古今。这七个阶段,对咱们这些普通人来讲,实在太难了,但是,庄子这样一位先秦的智者,他讲出来的东西即使我们做不到,也应该知道,法乎上,得乎中,如果说用在今天有用的话,那么就通过心斋,葆光,让我们尽可能做到外化而内不化吧,做到这样一种境界,大概我们在社会上就完成了融合,而在内心,也就完成了坚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ZHL2020

    疫情期间,听喜马拉雅、听于丹老师,享受🌹🌹🌹

  • ann1209

    我喜欢于丹的声音,能够给予人正能量,在不知不觉中受益希望多有这种作品是更多人受益。一位老人书。

  • 我爱V大自然

    于丹老师讲的太好了,我非常喜欢!

  • 听友74643155

    老师,谢谢很感动

  • 小胖超yuer

    听老师的课程,总是如沐春风!这暑伏热天静心听听老师的声音和悟道,很清爽!很平和!很受益!

    于丹 回复 @小胖超yuer:

  • 阳子妞

    玩玩

  • 阳子妞

    不爱监控

  • 怡平读书

    喜欢听于丹说

  • 一直在成长的若泓凝香

    1914年《礼拜六》创刊,主编王钝根在《出版赘言》中称:“倦游归斋,挑灯展卷,或于良友抵掌评论,或伴爱妻并肩互读,意兴稍阑,则以其余留于明日读之。晴曦照窗,花香入座,一编在手,万虑都忘,劳瘁一周,安闲此日,不亦快哉!”虽非周六,亦非晴曦,更无爱侣,然是钟爱之夏雨,岂不快哉乎!

  • 姜宏_yh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