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王蒙。在《庄子》这本书里头,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而且也能给人很多的启发,引起很深的思考的,就是轮扁斫轮的故事。
说齐桓公在那读书,结果下边有做车轮的这么一个师傅,这个师傅叫扁。扁看到齐桓公读书他就过来问说,君王,您这读什么书呢?这个君王就说,说这是古代的圣人写的书。这位做车轮的师傅就笑了,什么圣人不圣人的?这些人还活着吗?那当然了,他不在了,是古人,那古人留下的就更是糟粕了。齐桓公一听,这位木匠,这位车轮师傅这么牛,说话怎么这么随便呢?就不高兴了!说圣人的书,你敢说是糟粕,你给我讲讲,讲不出道理来,我要你的命。
这个师傅就说了,他说您看的书,都是讲一些最伟大的事情、伟大的道理。我只是做一个很小的事情,只懂得很小的道理。我就是做车轮,做这车轮我需要有一个工具,这个工具叫斫。斫大概就是我们中国农家过去用的那个镐头,这个镐头把它缩小十几倍、二十倍,变成了手里边的一个小的工具,是这么一个东西,在北京管它叫锛子,在陕西管它叫砍砍子,就是它可以砍,那么砍下来,把这个木头削去一点。
他说我做这个车轮,就是要用砍砍子来把它砍出一个轮形来,要砍出一个放轴的地方,放出一个空洞来。他说,如果砍的劲大了就甜了,就稀了晃荡在上头,你砍得劲儿小了,就苦了,苦了它就在那紧紧梆梆,就紧紧扣住了。砍的劲大了,劲小了或者是甜了,或者是苦了,都不合适。
我顺便说一下,关于手工活甜了,那像我这个年龄没有听说过。苦了,这个话我常常听说过,是说做过了,是苦了。可是古代的时候,恰恰他是说做的不够,是苦了,弄得太紧了,因为你要砍那个洞,你要一使劲,它大了,那时候它咣了咣当,那个时候,我们现在的人说它是苦了。但是这个木匠师傅,他说那个是甜了,但是没关系,甜了苦了,现在都这么说。比如说你的一个衣服,袖子很长,你要去一截,一下你就去大发了,袖子就不够长,说你去苦了,他就说这个。
他说这个砍砍子的斫,这个锛子,你究竟是多大的劲儿合适,我爸爸也是车轮师傅,他没法给我讲清楚,我也没法给别人讲清楚,多好的师傅讲都讲不清楚,你看书更没用。你就连这么点小事都不是用语言能够讲清楚的,也不是用文字能够讲清楚的,你自个儿去琢磨这个劲,去拿捏这个劲,你才去能够掌握到一个最好的火候。就是说怎么做车轮?这个一本书也是说不清楚的,一个圣人也是说不清楚的,那何况是治国平天下的大事。这就是我认为书上写下来的东西,不过是糟粕的原因。
底下就没有再说别的了,可是这一段就是令人深思。语言和文字是中国人的依靠,然而恰恰是语言和文字,未必能够尽达其意。庄子在其它的地方说,道要靠的是意译,要靠的是说才能把它说清楚,要靠言,就是要靠语言来表达到。可是这言要表达的是道的含义,是道的内涵,是道的用心,是道的意义,就是这个意思的意。
可是语言往往又不能够最准确的表达这个意,因为语言说出来以后,语言本身是另外一个系统,它是一个符号,它和你最准确最恰当最贴切的那个含义,它中间是不无距离的。这个话可是说的深了,这说到了一个对语言的认识,语言很重要,你要不同语言,你这脑子更不行了,你什么都接受不了了。书也很重要,但是你永远不可能书完全符合他所想要表现的那一切。
庄子在另外一个地方他又讲过这个,他说书就好比古人穿上鞋走路的鞋印,那个鞋留下的痕迹。因为他的脚并不沾地,所以不是脚的痕迹,是鞋的痕迹,那么它是鞋的痕迹并不等于就是鞋。尽管现在我们的刑侦方面有很多专家,一看鞋印能做出许许多多的判断,但是毕竟你没看见他穿到脚上的那双鞋到底是什么样。那么鞋这个实物和那个脚又有一定的差距,所以鞋印而并不等于脚印,脚印也并不等于脚,脚又不能等于这个人全身,他的身体,身体又不能够完全表达他的心态,他的思想,他的学问,所以这个书实际上只能表达很小的一部分古人的经验,古人的头脑,古人的智慧等等。
这个庄子说的也够苛刻的,书很厉害很了不起。但是庄子的意思跟孟子的那个话是一样的,尽信书不如无书,您靠着看书来治国平天下,未必是靠得住的。语言和文字,并不能够充分的解决沟通的问题,学习的问题,经验的长存的问题。因此我们对语言,对书要有某种保留。那么庄子讲的这个意思,我们还可以找到无数的例子,有些事是可以靠看书来解决的,也有些是看书起的作用非常有限。
记得我小的时候特别崇拜太极拳,自己有多少天不吃早点,省下了钱,当时认为花了一笔巨款买了一本太极拳式图解。可是您靠看书练太极拳,别说太极拳,你练不成,您靠看书练广播操,你也非常的困难。相反的如果有一个师傅教给你,当你的面给你比划,你反倒就能够接受了。说明有些事是要靠语言,有些是不靠语言靠示范,靠你的眼睛靠你的耳朵,尤其是靠别人的当面的传授。
再比如说我们常常讲游泳,为什么我们提出来要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呢?因为您光看书,光上课那是没有用的,您上一百节课,您一下到水里头绝对漂不起来也走不了。相反的,你要是跟着老师在水里头,哪怕喝两口水,把脑袋放进去,体会体会你就不一样了。
所以庄子居然在两千几百年以前就能够思考这么一个深刻的问题。就是语言对人到底重要到什么程度?文字对人到底重要到什么程度?文字和语言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样把握?如何能够既尊重文字和语言的意义,保存文字和语言的传承,又不做文字和语言的奴隶?那么庄子在另外的一些地方,他又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你不管看什么书,尤其是所谓圣贤之书,那都是跟你这个时代离了很远的一个东西,而人处理的各种的问题,你是离不开你当时的处境的,是离不开你当时所面临的挑战的。太古远的东西,已经不能够成为你处理当前问题的直接的论据了。
所有这些都证明了庄子思想的深刻,而他的故事又讲的很轻松很愉快,甚至于你从这个故事里还能体会到古代的像齐桓公,他和一个木匠还真有很亲切的交流。齐桓公虽然有点愤怒,甚至于说到你要说不上来我要你的命,但是这个木匠也并没有怕齐桓公,还是说出了自己的一番高见,真是值得人怀加以怀念。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让我们问问自己,我们这一辈子有哪些东西是从书本上学到的,有哪些东西是只能够从生活中从实践中来学习,好,谢谢大家,下次再见。
【原文】
《庄子·天道》
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
公曰:“圣人之言也。”
曰:“圣人在乎?”
公曰:“已死矣。”
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凿子吧
事上练
庄子的思想真的极具深刻性~😃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哈哈~
语言和文字~未必能够尽达其意~它和你最准确的那个含义~中间是不无距离的~
读无字书 听话外音 品淡中味 心领神会 众妙之门
锛子比镐头小不了多少,也是长把的 ???
实践出真知!
古时候科学不发达,没有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的概念和测量工具,凭经验做车轮,师傅自然说不清。道理不是先贤都说不清,有的是说清了可是我们没有实践过理解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