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阅读理解就是掌握作者意图吗?

40.1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阅读理解就是掌握作者意图吗?

00:00
17:59

《诠释学1、2:真理与方法》

作者:(德)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

推荐译本:洪汉鼎 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阅读理解就是掌握作者意图吗?



一.       引子


今天先给大家讲一个笑话:有一个出租汽车司机,有一天傍晚的时候,在街上开着车。他突然被一个警察拦下来。他很生气,就问警察,我开车开得好好的,又没有违章,你为什么要拦我呢?


警察说:我要打车啊。


还有另一个类似的笑话:一个警察下了班,没有脱掉制服。他想打车,看见路边停着一辆出租车,就走上前去问司机,走不走,走不走?


司机看见警察,连忙说,走走,这就走。于是一脚油门开走了。留下警察一个人在风中飘零。


这两个笑话都有点冷,其实核心是一样的。都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或者说误解的。


在第一个笑话里,出租车司机看见警察,总结觉得自己是因为违章而被拦下来的;而第二个笑话里,当警察问司机走不走的时候,是想打车。但司机理解为警察在警告他,要他赶快离开停车地点。


所以说,很多情况下,一个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究竟表达了什么意思,是很丰富的,是需要人做出解释的。那么在哲学中,有一个分支就叫做“解释学”。


我们这一周,就要来读一本解释学的名著,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


 


今天的课程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首先,我来解释一下,伽达默尔这个人,和他大器晚成的成名作《真理与方法》。


然后,我来着重介绍一下,什么是哲学意义上的解释,以及什么是解释学?


紧接着,我们来看一下, 探究的解释和独断的解释,到底有什么区别。


最后,我们来介绍一下伽达默尔之前的解释学先驱、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的想法

 


二.       大器晚成:伽达默尔其人


我们在哲学史上经常见到少年天才。但是这周我们要阅读的《真理的方法》。这本书的作者,伽达默尔不属于这样的少年。他有些大器晚成,或者说是厚积薄发。


他一辈子就是一个单纯的学者,分别在马堡、莱比锡、法兰克福和海德堡大学任教。不过,《真理与方法》是伽达默尔到60岁的时候才出版的。


所以如果你还没有到60岁,开始哲学思考都还不晚。


 


1900211日,汉斯-乔治·伽达默尔出生在德国马堡。 他父亲是个化学家,大学教授。 伽达默尔的父亲一直希望他能够从事自然科学,但是最终事与愿违。


伽达默尔于2002年去世,活了102岁,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世纪老人。 这个世纪老人在20世纪看到了很多,经历了很多:其中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奥斯维辛集中营、原子弹的爆炸、嬉皮士运动等等。


20世纪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五光十色,最为荒诞离奇的一个世纪。


伽达默尔2岁的时候,父亲到布雷斯劳工作。于是他们举家搬到了布雷斯劳,一直到1918年,伽达默尔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布雷斯劳是奥德河边的一座城市,靠近波兰。


伽达默尔小时候,接触到的第一本哲学书是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这是他在父亲的书房里发现的。 不过在读中学的时候,伽达默尔的主要兴趣是在文学上。


1918年,他18岁的时候,进入了布雷斯劳大学学习。 当时恰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一战对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伤害是巨大的。


德国有将近1000万人死亡,凡尔赛和会又给德国加上的沉重的战争赔款。当时在年轻人中流行的是斯宾格勒的书《西方的没落》。 伽达默尔和当时的青年人对“进步”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所以,伽达默尔逐渐转向了哲学。


1919年,伽达默尔前往德国西部的山城马堡。 马堡是德国哲学的重镇。 这个城市是新康德主义的重要堡垒,有所谓的马堡学派,和弗莱堡学派之说。 当时马堡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哲学家,例如柯亨、那拓普、卡西尔和施塔姆勒。 等到伽达默尔来到马堡的时候,新康德主义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而马堡出现了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那就是海德格尔。


关于伽达默尔和海德格尔的关系,我们将在下一次课程里详细介绍。


1929年伽达默尔通过了教授资格考试,开始在马堡担任私俸讲师。 可是,不久纳粹就上台了。


伽达默尔对政治十分谨慎。他借用歌德的话说:“哲学家不可能和时代的观点取得共识。”他采取了一种聪明的回避态度。


伽达默尔转到古典语言系,沉浸到对古希腊文化的研究中去了。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最明智的办法就是使自己不引人注目。”


1938年,伽达默尔离开了马堡,来到莱比锡大学担任教授,哲学所所长。战后,伽达默尔还担任过莱比锡大学的校长。 俗务缠身的伽达默尔几乎没有时间从事任何哲学的思考。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了二战之后。


1947年秋,他来到了法兰克福大学。


1949年,伽达默尔接替著名哲学家雅斯贝斯的教席,开始在海德堡大学的任教。一直到到1968年退休。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伽达默尔好不容易终于有了时间,来从事自己的研究。


1960年《真理与方法》出版。这本书大概写了10年。 出版的时候,伽达默尔已经60岁了。伽达默尔把这本书题献给了海德格尔,以表达自己的感谢。


 


三.       解释学是干什么的?


有人把当代西方哲学划分为三个大的传统:


第一个是马克思主义,我们上一周讲到的马尔库塞就是这个传统的;


第二个是分析和语言哲学,我们曾经提到的罗素和维特根斯坦,就属于这个传统;


第三个就是现象学-存在主义和解释学传统。胡塞尔是现象学的开创者之一。胡塞尔的学生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的。而这周我们要讲到的伽达默尔专门从事解释学的。


他们三个师徒,也好像好跑一场哲学的接力赛,前赴后继的。


 


这里就涉及一个关键概念,解释学。


解释学(Hermeneutics,又叫做诠释学。“诠”就是言字旁加一个全部的全。这个词来自于古希腊语的hermes。


赫尔墨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信使。 他不仅有两条大长腿,而且腿上还长着翅膀。所以,他代表了迅速、快捷。


在西方一些国家的邮局外面,依然可以看见赫尔墨斯的雕像。 还有一些火车或者轮船都会以赫尔墨斯来命名。


赫尔墨斯的任务是将奥林匹斯山上诸神的话,传递给人间的凡夫俗子。不过因为神的语言和人的语言不一样。所以,赫尔墨斯不仅仅是一个信使那么简单。他还要负责把神的话语翻译和解释给人听。


所以,从赫尔墨斯这个名字而来的“解释”,就意味着:要把一种陌生的、不理解的东西,翻译为可理解的东西。古希腊人把阿波罗神庙中的解说叫做“hermeneus” 人们把对神谕、荷马的诗歌,还有对梦境、占卜的解释,叫做“解释术”。


伽达默尔就说:“解释学的动作总是这样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的转换,从神的世界转换到人的世界,从一个陌生的语言世界转换到另一个自己的语言世界。”这里核心的工作是“转换”。


 


“解释学”这个词出现很晚,大概要到17世纪才有。不过在西方历史上,解释学的工作一直都存在,而且已经成为了一个学科。中世纪的时候,人们为了解释基督教的圣经,发展出了专门的解释学。


当时,人们认为有一种关乎解释的艺术。它要处理,一本书里一句话的含义。当然那个时候,欧洲人最头疼的就是圣经的解释问题。因为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基础。很多信徒认为,圣经就是上帝的话语。


不过在圣经里面有很多卷书,不同的书对同一件事情的记载不尽相同。存在一些前后不一致的地方,还有一些表述比较含混的地方。所以,如何来理解每一句单独的句子,就是天大的事情。


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注经和解经的书。

 


四.       探究的和独断的解释


在进入《真理与方法》的文本之前,我们还有必要来大量的铺垫。


有学者区分过两种解释:一种是探究的解释;另一种是独断的解释。大家其实对独断的解释很容易理解。


我们从小到大,在语文课上做的阅读理解分析,大概就属于独断的解释。因为,老师和考卷都已经预设了:一段文章的意思是固定的,有所谓的段落大意和核心思想。它们是固定不变的。


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把它挖掘出来,好像挖矿一样。所以呢,独断的解释就是做矿工。


我在课程一开始讲的关于出租车司机的笑话,也是一道独断的阅读理解题。可惜,在两道题里,出租车司机都答错了。


此外呢,神学和法学的解释学也是在做独断的解释。神学和法学领域里,不独断不行。例如有一条法律,每个人读的感觉不一样,理解不一样,判决不一样就麻烦了。神学上的解释关乎信仰,最好也不要多种多样。否则大家天天在那里吵架。


所以历史上,教会通过权威来保障对圣经解释的唯一性。其实,在中国的教育环境里,我们已经受过很多独断解释的训练了。不少人喜欢唯一正确的答案。我们会把做阅读理解,就当做是了解作者的原意。


独断的解释认为一部作品的意义是固定不变的,唯一的。可是有的时候,作者并不一定有什么明显的意图。例如,鲁迅写过:“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天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写。


 


但是,探究的解释就不一样了。


探究的解释反对上述的观点,认为:作品的意义是会变化的,不是唯一的,取决于人们不断的解释。


还是打个比方来说的话,探究的解释是要做一个花匠。作为一个花匠,你手上有不少植物的种子。你可以种植这个花,也可以种植那种花。


不过,花好不好看,并不完全取决于种子,也要看你作为花匠的努力。有没有松土、浇水、除草、杀虫、授粉等等。你的努力会造成很大的不同。探究性的解释,不用特别在意原来作者的意图。


他的想法、目的可以作为参考,但并不是最关键的。但是反过来,探究性解释认为,每一次解释都会给原来的作品增加新的意义。甚至可以说,意义不是现成的、固定的,而是有待发明的。伽达默尔就持有这种立场。


如果大家不清楚,探究性理解的意思,我再来讲一个笑话:有一个人赶公交车,他离开车站还有一段距离,眼看车就要开走了。于是,他一边跑一边喊:师傅,师傅,等等我啊,先别走啊!


没想到车上有人喊了一句:悟空,你就别追了!


这个笑话就是探究的解释。本来那个人就想坐公交车,让司机等等他。但是车上人回答的那一句,立刻使得整个画面很有喜感,彻底改变了之前的意思。


五.       解释学接力跑: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


解释学这个词在19世纪成为了一种专门的理论。


在伽达默尔之间已经有不少学家处理过解释的问题,我要来讲讲之前的三个重要人物对解释学的贡献。他们分别是施莱尔马赫、狄尔泰和海德格尔。他们三个人好像是在跑一场解释学的接力赛。


施莱尔马赫就是从宗教而进入解释学的。他是19世纪德国的一名牧师。他可以作为独断解释的代表人物。


在施莱尔马赫之前的人认为,理解是解释的基础。也就是说,人先要理解,才能进行解释。就像你当一个翻译,如果你听不懂外文,就没法用中文解释了。但是,施莱尔马赫推翻了这种看法。


他认为,理解本身就是解释,而有些理解必须通过解释才能完成的。施莱尔马赫认为,解释就是要不断趋近作者的意图。设身处地地来理解一句话、一篇文章。


他提出,要像作者一样好的理解文本。不过施莱尔马赫还说了后半句:然后甚至要比作者更好地理解文本。这就耐人寻味了。


 


解释学的第二个人物是狄尔泰。他是19世纪德国的一位教授。他关心的核心问题是精神科学的方法问题。


在狄尔泰看来,不同于自然科学的是,人的精神活动是需要解释的。例如,人的心理活动,和一个物理现象不同。


物理现象发生就是发生了,你可以观察它,测量它。但是人的精神活动,必须经过解释才能被人理解。所以,所有的精神科学,无论是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都依赖与解释的知识。


所以狄尔泰认为,自然科学是从外部世界来说明世界。但是人文科学却是从内部来理解精神活动。


“说明”和“解释”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活动。这也成为了区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标准。用狄尔泰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说明自然,我们理解心灵。


所以,理解和解释就是人文科学的基本方法,要学会体验过去的生命和精神。

 


解释学的第三棒,是伽达默尔的老师海德格尔。我们后面会详细来讲伽达默尔和海德格尔的关系。这是西方哲学史上有一段传为佳话的师徒关系。伽达默尔受到海德格尔的启发,提出了哲学解释学。


我们将在下一次课程里,来重点剖析哲学解释学的任务,以及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中对艺术、历史问题的分析。


六.       结尾


好,我来总结一下今天课程的内容: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伽达默尔这个人。他出生于1900年,2002年去世,可以说是一个世纪老人。不过他的代表作《真理与方法》是他到了60岁才出版的,可谓大器晚成。


然后,我来着重介绍一下,什么是哲学意义上的解释,以及什么是解释学?


紧接着,我们来看一下, 探究的解释和独断的解释的区别。探究的解释认为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有待发明的。


最后,我们来介绍一下伽达默尔之前的解释学先驱、施莱尔马赫、狄尔泰的想法



好,现在我想提出本周课程的问题,你有没有进行过“探究的解释”呢?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踊跃打卡,并回答问题。我将在本周日对大家的回答做出点评。也欢迎大家留言分享,你在本周的课程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和困惑。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半赢

    我想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时代的阅读理解都要求学生符合参考答案,这应该是独断的。但参考答案也是一种探究性的理解。那么被迫要求符合的学生答案到底是是独断还是探究呢?

    追寻彼小星 回复 @半赢: 看来独断的解释来自于探究的解释统一化

  • 白石龙

    赫尔墨斯——西方的神行太保?天速星?

  • verschollene

    文学的解释就可以说是典型的探究的解释。我们曾经在中学学习的解释范畴大多是意识形态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后来我们开始明白可以从神学上,心理学上 ,哲学上,等等方面来对一段文学文本做出不同的解释,这些方面的结合又催生出更深刻的解释。况且在后现代文学中,作家开始有普遍的反解释和反意义的倾向,这更给解释本身提出了挑战。

    复旦郁喆隽 回复 @差不多zoey: 把他叫醒问问?鲁迅一定说,不要扰了我的好梦。

  • 冬冬rw

    我们对于历史的解读,似乎就是一种探究的解释。某个历史人物,某段历史事件及其意义,似乎总是可以以不同的出发点,得出完全不同的解读。电影作品也一样,从豆瓣上的评论,就能看出来大家的理解有多么的不同。

  • 杨希yanglook5678

    探究的解释时常令人着迷、心动,尤如生命是一场发现之旅……当然希望自己能够多做一些探究的解释!

  • 15910111wpo

    辛苦了,郁老师,谢谢!

  • 石龙白

    探究式解释?自从成为老司机后,看什么都能做出探究式解释!

  • lolalimm

    谢谢老师

  • 静默儿

    说明自然,理解心灵。

  • 用户5458019577

    从探究性解释的角度,高山流水是不是反面例子呢,弹的人说高山,听的人只听到高山,似乎有点没有探究性,如果听出其它意思才是真正探究性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