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辛弃疾《西江月》: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77.辛弃疾《西江月》: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00:00
18:24

【本期海报】


【文稿】

《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是一首非常典型的乡村词。大家可能会觉得很奇怪,辛弃疾不是一位豪放派的词人吗?我们看到很多的教科书上都写到,北宋的苏轼开创了豪放词派,南宋的辛弃疾承续了这样一个传统,将豪放词发扬光大。怎么一个豪放派的词人却写了这样一首乡村题材的词呢?其实这是大家的一个误解。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词人,并不只是说他写的都是那样一种慷慨纵横的词作,而是有着非常多元的风格。他的词既有慷慨悲壮的一面,也有淡泊洒脱的一面。


这首词就是辛弃疾在他40多岁的时候,再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这一年是宋孝宗淳熙八年,即公元1181年,他因为受到奸臣的排挤,被免罢官,于是到江西上饶居住,并在此地生活了十多年。这里所说的“黄沙道”,指的是从江西的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大概40多里的乡间道路。南宋的时候,这条路是直通上饶古城的繁华的关道。黄沙岭很高,有十余丈,而且下临深而显豁,是一个上有岭而下有谷的地势,有泉水从石中涌出,这泉水挺大,可以灌溉农田十余亩。所以这一片地方不仅风光优美,而且是一个非常好的农田水利灌溉的地区。辛弃疾退居上饶期间常来此地,写了很多的词。这首西江月就是这些词当中的一首。


“明月别枝惊鹊”,别枝是什么呢?就是斜枝、旁枝。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明月升起来的时候,惊动了栖息在树枝上的鹊儿。这句词让我们想到了王维的一句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这里“明月别枝惊鹊”也指的是月光升起来的时候,惊动了树枝上的鸟鹊。


“清风半夜鸣蝉”,一阵清风吹过,传来了蝉的鸣叫声。这种夜间蝉声的鸣叫,可不同于大太阳底下的那种声嘶力竭的鸣叫,而是在凉风徐徐吹佛时传来的清朗的、夜间的鸣蝉声。所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既有声音,又有凉风,又有明月,这首两句为我们展示出了乡村的别样的风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刚才是在写树上,树上有鸟雀,树上有鸣蝉,现在由高往低,镜头转移上了田野,不仅是词人,还有那些农夫们,他们在田间里面说什么呢?在说:哎呀,这来年肯定是个丰收年。


为什么呢?“稻花香里说丰年”,扑面而来的是漫山遍野的稻花香,由稻花香联想到来年的丰收的场景。这里用了一个“听取蛙声一片”,你注意这个词人写词,他也很擅长布局。“明月别枝惊鹊”,鸟鹊受到了月光的惊吓之后飞起来了,然后又听到了夜半的鸣蝉声,在这里又听到了蛙声,又听到了老农们议论说来年是个丰收年的声音。在这个寂静的夜晚,有多少个声音都融汇在了一起。这些声音实际上是作者的一种巧妙的布局。鸣蝉声,让人觉得清幽,蛙声,让人感受到了农田里特有的一种氛围。


人们谈论丰年的声音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在乡村里特有的一种洋溢着幸福的氛围。所以我们说啊,词人的确是高手,简简单单四句话,在我们的眼前立刻展现出乡村夜半那种温馨的、那种浓郁的、具有生活的气息的一个场景。


接下来荡开一笔,作者说“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样一个洋溢着稻花香的夜晚,作者看到有稀稀疏疏的几个星星在天外闪烁,又感觉到有几滴小雨从山前落下。我们说呀这个写词、写诗,而它的布局不仅仅是在字句上的布局,还有感觉上的布局。前面说了声音方面作者有布局,现在呢,视觉上,甚至在什么呢触觉上,都有了一种布局。看到有那么七八个星星在天外闪烁,又感觉到有那么两三点雨点,滴落到自己的身上。这会要是下的大雨,那就破坏了这恬静的朴野的乡土的气息。


作者有意识的像画水墨画一样的轻轻地点染了一二,就立刻为这个安静的夜晚增添了无限的诗意。作者沉浸在这美好的乡村诗意当中,一时间甚至忘了眼前熟悉的道路,都走错了。可不是嘛?他在最后两句说:“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本来每次从这儿过的时候啊都会看到有个小茅草棚,而且呢还有一个土地庙。这“社林”指的是社庙,也就是土地庙的旁边,有一片小树林,哎今天走到这儿光顾着听蛙声了,光顾着听鸣蝉了,光顾着看星星了,光顾着感觉有那么两三点雨点了,怎么不见这舍林了,怎么不见那茅店了?正在恍惚之间,跨过溪桥,又转过一条路,一拐弯儿,定睛一看,这社林不就在跟前吗?这茅店也在跟前。


没别的,就是因为沉浸在稻花香中太入迷了。所以你看作者在最后这两句啊,真是点睛之笔。整首词真是写得非常的空灵,但又显得非常的实在。实在当中有空灵,空灵在哪?七八个星、两三点雨。实又实在何处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还有旧时茅店、社林。所以这首词虚虚实实,结合得非常的紧密。那么这样一首乡村词,可以说是辛弃疾词作当中的一个代表作。


大家可能会说,为什么辛弃疾要写乡村词呢?其实他也并不是自己主动要写的。如果实事求是地来讲,这其实是无奈之举。辛弃疾本来是个英雄,他出生在金国占据的北方,但是当时他率兵起义,在耿京的麾下做掌书记,他可是个少年英雄,想当初在这起义军当中,有一位僧人叫义端,他们一同起义,后来这位义端呢跟辛弃疾还是很不错的朋友。可惜他起了贼心,偷了帅印,想要投奔金国人。辛弃疾告诉耿京,他虽然是我的朋友,但是你给我三天时间,我要抓不到他,我再在你跟前,你处死我也不迟。


辛弃疾果然追到了义端,这义端还跟他求情,而我知道你很本事大,但是咱们是朋友,你可千万不要杀我。辛弃疾二话不说,斩杀了义端,回来报告了耿京,可见辛弃疾是一个非常重大义的人,辛弃疾劝耿京归顺南宋,他自己呢也在积极地跟南宋朝廷接洽,结果没想到耿京的部下张安国叛变,杀了耿京,投降了金国。辛弃疾没含糊,率领小队人马闯入今营,在万马军中把这张安国绑在马背上,然后带回来,献给了朝廷。这就是传说中的“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可这事真是啊,这可不是三国演义当中的演绎。那个时候,辛弃疾才23岁。所以我们说,辛弃疾本来是个英雄,他是要做大事的。他回到南宋朝廷之后,向朝廷提了不少抗金北伐的建议,而且辛弃疾治军有非常高的才干。


可是南宋朝廷呢,一方面,当时的主流的声音是要讲和,同时,由于辛弃疾是所谓的“归正人”,这种尴尬的身份,使得南宋朝廷对他总是不能放手使用,总让他担任一些地方官职,负责治理荒政,整顿治安。因此辛弃疾始终觉得自己没有发挥军事上的才干。对于抗金收复中原,他真是念兹在兹,可这个理想终生未能实现。所以每当朝廷罢免他的官职,他回到乡间,就只好把这满腔的热情注入到了词的创作当中。


也正因为如此,辛弃疾现存的600多首词,题材异乎寻常地广泛,有政治、哲理、友情、恋情、田源风俗,包括日常生活、读书的感受,换言之,词一到了辛弃疾的手中,几乎达到了没有什么题材不可以写的程度。而且在苏东坡的时代,苏东坡写词还是“以诗为词”,而到了辛弃疾则是“以文为词”,词的语言更加自由解放、变化无端,就像我们今天讲的这首词,“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都是散文的句式。其他比如“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等等。在这多元化的题材当中,就有反映农村的生活和田园风光的。


应该说,首创乡村词的是苏轼,将乡村词发扬光大,创作得更加丰富、更加富有乡村情趣,那还要数辛弃疾。但是刚才我们讲到了辛弃疾写这些乡村词,实际上是把他满腔的才情,注入到了这样一个闲适的题材当中,也是很无奈,但是也正因为辛弃疾的这种创作,使得词的题材获得了极大的丰富。所以当我们今天来读辛弃疾的这些词作,特别是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乡村词之后,一方面感受到在南宋的时候,词的创作的盛大的景象,在另一方面也能深深地感受到辛弃疾在进行这方面创作的时候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拓展知识点】

一、诗人介绍及创作背景

辛弃疾(1140528日-120710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他被弹劾罢官,回到带湖家居,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创作此诗。


二、诗文解析

鸣蝉:蝉叫声。
旧时:往日。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
见:同,显现,出现。


三、引用诗句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辛弃疾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沈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康震书法】

 

【互动问题】

辛弃疾作为一位豪放派词人与苏轼一样,也有着多面性,除了豪放词,乡村题材的词也充满趣味,诗友们喜欢乡村题材的诗词吗,印象最深刻的是那首?


【康震签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清松_fy

    康老师,稻花香在7、8月份,我认为这首诗写的诗人赶夜路的情景,月光晴朗,忽来急雨,为避大雨,忽见旧时茅店。稻花香里说丰年,应是作者闻到稻花飘香,心头喜悦,期盼这是一个丰年。诗里反映了作者对生活质朴的感情,还有对民生的关切。

    蚂蚁rt 回复 @清松_fy: 同意,说的是今年是丰年

  • 剑去论战

    这是最后一期了,康老师能在多讲一些吗😊,大家都期待着呢!谢谢😜

    剑去论战 回复 @骟心大发: 但预期是最后一期

  • 遇见_zN

    稻花香,水稻是五月份插秧,中秋节前收获。所以不是来年是丰收年,是今年是丰收年。康老师此处有常识性错误。

    山雨独酌 回复 @遇见_zN: 看来老师没有种过稻谷

  • 南边的小船

    康师早上好!打卡来听晨课。

  • 我敲甜吖

    是忽见(xian)吧?康老师,我们老师讲的

    鼠士多 回复 @我敲甜吖: 没错←_←,康老师说错了😣

  • 叶纯孜

    OscarMa_j6 回复 @叶纯孜:

  • 三色堇_fk

    听康老师的讲解,小学生考试都要遭扣分。

  • 左文右月_pd

    康老师,最后一句应该是读xian哦

  • 弯弯小猫

    应该读现吧,见同现,就是那个西江月

  • 小木木_i7

    见读x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