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必读书心经

1. 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必读书心经

00:00
14:52

学习过程中有疑问请扫描上面二维码加课程助理微信(或复制微信号 ytjddxj),会拉大家进课程微信群,探讨交流、答疑解惑。

文稿:

即将和大家交流讨论的,是脍炙人口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我相信大家对《心经》这两个字是不陌生的,因为在中国的社会上,自古以来,众多书法名作就是心经的抄录,不少故事经典中也有说到心经,它已经渗透到歌唱、戏曲等等流行艺术,深入各种层次的社会人群,比如大家现在讲到王菲、讲到孟庭苇,熟悉他们的人,也都会想到他们唱的《心经》。

《心经》是一个简称,它的全名一般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之所以说“一般”,自然也有其中的道理,这也是我们接下来会讨论的话题。《心经》总共只有二百六十个字,精练简洁,但是流传广泛,千百年来家喻户晓、遐迩皆知,并且客观上成了佛教徒、乃至于非佛教徒的一个修福积德的法门。

曾经有一位佛教著名的大师,他开创了佛教的唯识宗,他叫无著,“无”就是没有的那个“无”,“著”就是“著作”的“著”,大家一般是写成这样。无著是印度的祖师。而中国的唯识宗祖师,就是我们很熟悉的唐僧玄奘。因为中国唐朝时佛教发展非常兴盛,当时形成了八大宗派,有的也说十大宗派等等,其中之一就是这个唯识宗。关于唯识宗,讲得简白一点,就是佛教中帮助大家修行的心理学,《心经》也可以从唯识的角度来诠释,我们接下去也会讨论到的,但是它跟我们一般所知道的心理学又是不大一样的,它具有一定的超越性。

这位无著菩萨写过许多论著,并且对于怎么去听闻、思维和修习佛教的经典和论典,也作过一个总结,他写了这样一段偈颂,我们可以用文案作为辅助听一下:

“谓书写供养 施他听披读

受持正开演 讽诵及思修

行十法行者 获福聚无量

胜故无尽故 由摄他不息。”

这段偈颂,说的是对学习佛教经典有十种法的行持,第一种是书写。第二种是供养。第三种是施他,比如拿了一本心经去送给别人。第四,就是如果别人在诵读,我专心地聆听。第五就是自己阅读。第六受持,就是真正按照经上说的去行持。第七,正为他开演文义。意思是指为别人解说经文的义理,我们注意到他在开演文义前面用到一个“正”字,就是说讲法不能出错,要符合佛教教义,而且是究竟的义理。第八是背诵朗读,第九思惟。第十修习行。

这十种行持,总结起来说,就叫作“十法行”。

这十种行,很显然,不仅是要自己行,还要帮助别人行,因此说摄他不息,摄就是摄影的摄,这里是摄受的意思,也就是永远在引领和教导别人走在这条道上,否则,也就不存在第三种行送他人经卷,以及第七种自己为别人开讲经义等等。所以,这个十法行,是只针对于既想自己解脱,又要帮助他人解脱成就的大乘佛教而言。

这十法行,在历史上也同样地被用来鼓励对《心经》的闻、思、修,可以说,现在,我们一起讨论《心经》,也是在做《心经》的十法行。但是自古以来,虽然可能有的人并不知道这首偈颂、并不知道这十法行,其实许许多多的人客观上都在身体力行。比如,我们都知道的书法大家:王羲之、欧阳询、张旭,苏东坡,文征明,董其昌,包括许多帝王如康熙、乾隆,以及现当代的启功大师等等,楷书、行书、隶书、篆书、草书,留下了太多《心经》的书法抄录……甚至还有信徒刺血书经,……真正是一人一风,一家一貌,堪称美伦美奂,叹为观止!展示着这些抄经者的无比虔诚。当然,也可以从这里折射出佛教在中国早已经深入人心。

所以许多人讲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只讲儒道两家,其实并不全面,《心经》的普遍流传,可以说就是一个证明,证明佛教自从传入中国,早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所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演讲时就说到:

“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

习总书记对佛教的定位,确实是对中国文化发展史、中国佛教发展史有充分认识的一个正确的结论,他是懂得中国文化、中国佛教的。古天竺的佛教通过和中国本土文化的相互激荡、相互交融,确实早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早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事实上,佛教自从进入中国,就开始不断地中国化而融合于中国文化,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我们都以为唐朝应该是道教最居上风的,因为李氏王朝为了抬高自己的血统,把他们的家谱一直续到了道家的祖师爷老子李耳这里。这是没错的。但是,佛教在大唐盛世其实也是获得了相当高的地位的。不同的宗教都很兴盛的话,在一些有名利想法的人看起来,就出现了问题了,比如说,大家一起上朝,到底哪一家排在前面去见皇帝啊?像这些,在一些人看起来都成为一个大事情了,所以,皇宫里也会出现某些竞赛、辩论。曾经有一次,皇宫里展开了辩论:儒释道三家到底从排名先后来看,在我们大唐,谁居先谁居后?当时的裁判就是赫赫有名的大诗人白居易,那你们知道白居易的评判结论是什么吗?

结论就是:三教平等。

所以从这么一个小小的事件,我们就可以看到,佛教其实在唐朝已经获得了和道家、儒家完全相等的地位,甚至从历史来看,有时候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我小的时候,我的祖父,一位把儒家思想当作信仰尊奉的学者,他曾经为我开列过一些基本的必读书目,有儒典、道籍,还有,就是一系列的佛经,比如《妙法莲华经》啦、《大方广佛华严经》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啦、《维摩诘经》啦等等,当时我的祖父告诉我,“这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必读的书”。我们今天,特别是年青人,可能很难想象还有这么一个说法,但是古代的时候确实是这样。

当然,在这些中国古代读书人必读的书中间,《心经》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这里讲的是大唐三藏法师,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唐僧,玄奘大师所翻译的《心经》。

之所以这样强调“大唐三藏法师玄奘所译的心经”,是因为其实《心经》还有很多其它译本,从三国到现在的漫长岁月里,翻译了一次又一次,竟然达到21译之多,最早翻译的,是三国吴、支谦的《摩诃般若波罗密咒经》,一卷本,早就已经看不到了,目前还留下的译本,数量其实也还不少,我可以把相关题目和翻译者简单地念一下,您可能记不住,这没有关系,我们先获得一个感性的认知。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就先介绍四本:

第1.《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姚秦天竺三藏鸠摩罗什译(这里姚秦是指年代、天竺是指翻译者鸠摩罗什的国别或者是主要的游学地、三藏是对它的评价赞誉,这里就是赞颂鸠摩罗什精通佛教的经律论。下面的每个译本作者介绍也是这样的体例)

第2.《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就是我们现在读的这本)

第3.《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摩竭提国三藏沙门法月重译(摩竭提国是古印度的一个国家,沙门就是比丘、就是出家人)

第4.《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罽宾国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译(也就是好多人一起翻译的,里面有一个叫般若,一个叫利言。罽宾国是当时西域的一个国家)

这样,我们已经粗概地知道了《心经》现存的四个译本,还有一些译本,我们下一次再跟大家分享。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82191xlgx

    很有趣的《心经》解读。喜欢!!!

    师红长老 回复 @英语教师迎春接福冯艺: 没有问题,多交流是个好建议。150讲才开始一小部分

  • 自知之明CQ

    听了师红长老的讲解,才知道心经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影响竟然这么深入广泛……

  • 晴天扬

    听师红老师课程,很舒服

  • 5188xxz

    讲得真好,感谢师红长老的分享

  • 听友267971623

    能加个微信吗。老师

    师红长老 回复 @听友267971623: 可以找助理入学习群。

  • 觉照znqlyfjy

    世上所有的福气,都是你一点一滴积攒的善良与爱。善良的人,种善因,结善缘。一切都有因果循环。你只管善良,上天自有安排。你付出的善良与爱,冥冥之中,最后一定都会回到你身上!

  • 摩西_8x

    收费布施。

    师红长老 回复 @摩西_8x: 孔子收弟子还要收束修,文化课收费很正常,哪有想学习的人都不肯付出一点点?

  • 往事如烟_z75

    王羲之生于东晋要早于玄奘几百年不可能书写《心经》,那个石碑是唐太宗集字后人拼凑的

    师红长老 回复 @往事如烟_z75: 你发现了一个真正的错误确实应该是集字

  • 1884155nbqj

    这个普通话好咬口

    师红长老 回复 @1884155nbqj: 江浙官话。对照音频下面的文字稿一起学

  • 红草金

    主播声音好听,内容精深,背景音乐优雅动听,赞👍🏻

    师红长老 回复 @红草金: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