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定内外之分,辨荣辱之境

134.【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定内外之分,辨荣辱之境

00:00
23:52

一、经典原文 

今夫犁牛,其大若垂天之云。而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老子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庄子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庄子

盖尽其所可知者,于己,性也;听其不可知者,于天,命也。——曾国藩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庄子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

上一次咱们讲《逍遥游》里面的大鹏鸟和蓬间雀,蓬间雀一直都在笑话大鹏鸟,而大鹏鸟默默完成了它自己的超越。我们说并不意味着在生活里大鹏鸟就是辉煌的成功者,也许大鹏要终其一生都要忍受着孤独,但是它还是愿意知道什么是大,因为这是不是一种体量上的大而是不被无知束缚,不被格局限制,真正能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去完成一种超越。


中西方都是这样的,我们上次说房龙在《宽容》的序言里面引导我们要走出无知的山谷,其实尼采在他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_》里面也有这样的话,“走出你的洞穴吧,世界如一座花园等待着你。”我们真正走的出自己的局限吗?有很多人说走出我们村庄,走出我们县城,走出我们国境,我们就能看见另外一种生活,那算是走出吗?其实人最远的边界是自己的局限,我们总是以为怎么样,成见有时候是最大的束缚。


庄子所推崇的大,是一种大见识,是让人从边界的狭隘思维里面提升出来,给自己这样一种扶摇而上的精神气象。当然,这种大不见得说都一定是有用的,所以《逍遥游》里,庄子自己也说,“今夫犁牛,其大若垂天之云。而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说那么大个的牛,像天边的云彩一样,他固然是大了,但是你不能让它去抓耗子,抓耗子它抓是不住的。这也是我们今天说的,高射炮不能去打蚊子,不见得说大的东西就一定要让它有用。


我们开始讲庄子的时候,说到了《逍遥游》里面的另一个故事,就是惠师跟庄子讲魏王给他的葫芦子,他种出那么大个一个薄皮大葫芦,没法当瓢了,因为皮太薄,堂太大,盛水盛粮食都容易碎,后来庄子就说了他一句话,“故拙于用大矣”,你就是不知道怎么用这种大,你为什么非按照标准件的规格让它用作瓢呢,你干吗不把它拴在腰里,当一个游泳圈呢,用这么大一个葫芦,当游泳圈浮游于江海,那是多大的自由阿。


大不见得都按照常规的标准,要去做功利的事情,大,其实是一种眼界,是让我们超越烦恼的可能。我们在今天,每一个人生命有大有小,我更喜欢一个禅宗的小故事,它讲的人不同的能力,不同的眼界,其实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安顿,这个故事说啊,一个小和尚,拿了一碗糯米去问他的师傅,说师傅呀,你说一碗糯米,大概算多大的价值呢?师傅说哦,这一碗糯米呀,看在谁的手里,如果交给一个家庭主妇,她加点水,上锅蒸一蒸,一碗糯米饭,20分钟出来,给她的孩子吃了那也就是一块钱的价值。如果是一个买卖人,他把糯米泡一泡,里面加点豆子呀,加点枣呀,拿粽叶裹一裹,像咱们端午节吃的粽子,出去一卖,那这一碗米泡出来,大概能卖四五个粽子那也就值四五块钱的价值。如果更有头脑的人,他可能在糯米里面加上酒曲,加温发酵,最后用它酿出来小半瓶酒,那这小半瓶酒有可能就是十块钱以上的价值了。所以师傅说,一碗糯米多大价值要看在不同任的手里。


大家当然觉得酿酒这件事情是最大的价值,但我要告诉大家,一个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选择自己生命的时候,90%的人都是选择成为一碗糯米饭,大概有百分之七八的人选择成为粽子,只有百分之一二的人会选择成为那一小瓶酒。因为,选择米饭,兑现的时间最短,成本最低,最为安全。成为粽子就比成为米饭时间要长,而成为酒,那跟它原来的形态大相径庭,这里面是需要有耐得住寂寞的时光成本的,这里当然还有风险成本,因为那酒一旦酿坏的话,连一碗米饭的价格都没有了。我们人要知道大境界,但有时候要守住自己的小起点,不是所有的生命都能够承担辽阔,苍凉,寂寞,这只是少数生命,极少数生命之造化。可是我们依然应该知道这样的故事,不同的人,会被不同的形象打动,那是因为它的灵魂有默默的呼应。比如说李太白这个人,他就格外喜欢庄子的大鹏,李白在大鹏赋里面这样描述他心中的鲲鹏,说它是什么样子呢?


 “若乃足萦虹蜺,目耀日月。连轩沓拖,挥霍翕忽。喷气则六合生云,洒毛则千里飞雪。”多漂亮呀,说它飞动的时候,它脚上萦绕着天上的彩虹,它的眼睛奔突的光芒,如同日月闪耀,它从天空飞掠而过,气息喷吐出来,天际就漂起了云朵,它褪去的羽毛撒下来就如同千里飞雪一样沸沸扬扬,这样的大鹏横空出世,惊天动地。李白在《上李邕》这首诗里面又一次以大鹏比拟自己,他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在天空上,搏击九万里风云,在地上啪一振翅,打起三千里的水浪,他认为自己就是这样,但是他一定是快乐的吗?他一定会因为别人的喝彩而有那种肤浅的满足吗?不,李白的生命真正懂得大苍凉,所以他临终的时候写过《临路歌》,他“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他知道大鹏也有体力不济的时候,那样一种气势磅礴而又苍凉悲壮,这其实是李白对自己的生命和对于大鹏的一种生命感受。


    所以,我们了解大,并不一定人人都要去成为那个境界,每一个人在什么样的位置上,能够成为什么,关键是要清醒,要成为一个明白人。所以庄子说呀,“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一般的人也就智力够当一个官职的,行动够在一个乡土里面,乡镇上当官的,也就是一国的君王能够赏识你,自己能够做点事,这也就不错了,不见得都能够做到大鹏那样,但即使就是这样的中等资质,凡人可以抵达的境界也不要做蓬间雀,也不要肤浅的只知道笑话别人,而且还要知道不能被别人给笑话蒙了,不能丢掉了自己生命到底是谁的判断。所以庄子说了这样一段话,“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什么意思呢?举世而誉之,整个世界的人都在赞誉你,夸奖你,而不加劝,这个劝是劝勉的劝,就是再往前走一步,大伙儿都夸你,都让你再往前走,如果你知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大家记得吗?这是《道德经》里的话,你要是自己判断,不敢利令智昏,再不能往前走了,就不要因为大家都忽悠你,再往前走这一步。


第二种境界,举世而飞之,就是全世界都在责骂你都在诽谤你,都在误解你,而不加沮,这个沮是沮丧的沮,如果你对于自己的人格,行为,有清晰准确地判断,你的内心也不会有任何的沮丧。所以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全世界的人都夸你,你也不再往前我走一步了,全世界的人都骂你,你的内心也不会感受丝毫的沮丧,为什么呢?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一个人能知道外在的声音,就算有十万个也是一种,内心的声音哪怕就有一个,它也是一种,内心的这一种跟外在的那个喧嚣可以形成制衡,可以形成判断,内心有定,这个定,有点像《大学》里面讲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个人一旦安定下来,内心的宁静会打开你的思辨力,不会人云亦云,不会被伪命题绑架,这样的话你才能做到荣辱不惊,既不要受到世界惊喜的蛊惑,也不要受到世界惊吓的恐吓。那么,这个人就“斯已矣”,差不多了呀。


《逍遥游》我们开始听鲲鹏故事的时候,会觉得它是一个辽阔,瑰奇的神话,但说到这里何尝不是我们的现实人生呢,人人不也都有这种忽而飘飘然,忽而惶惶然,天上地下自己不能把握自己心境的这种起伏嘛,如果能在浮沉之中,让我们知道自己在任何境界上有把握,看别人的世界如同鲲鹏,了解别人都有什么样的判断,这大概就是一种智慧了。人生知道辽阔,并不是说就仅仅去顺应,该努力的还要去努力,这个境界就叫尽幸之命。曾国藩先生对这个有过表述,他说“盖尽其所可知者,于己,性也;听其不可知者,于天,命也。”什么意思呢?就是人对自己所能知道,所能做到的事情,那就要拼尽了全力去做,这就是人的尽兴,而那些办不到的事,听任自己的安排,那就是知命。


什么是幸,什么是命呢,他又接着做了很形象的比喻,说这个农夫耕田种庄稼,越是勤快的人就有好收成,越是懒惰的人呢,收成就欠点,这就是幸,这是物理的属性,庄稼的属性,也是人性。但是在大旱的季节种庄稼,怎么勤劳,最后庄稼也是焦枯的,也是颗粒无收的,这就是命。有的时候赶上旱,赶上涝,那就是天灾,天灾的事情是人无法左右的,但是不能因为有天灾人就不尽力,也不能因为人尽力了,就要求老天爷初心奇迹,永远没有天灾。所以这就叫做尽人事听天命。


我们努力往大的境界上去做,如果做不到,也不要去做那个蓬间雀,也就是说你总是要知道什么是自己所可以做得到的,什么是我们可以去致敬的。再往上的境界,比我们凡人可以争取的这个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更高一点的就是庄子所讲列子的境界,“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也就是说他凭借着风够可以唰唰的在天上跑了,这就是神人了,但是他说这样的人呢,也还有凭借。所以庄子认为,人在世界上就是要不断地追求,少点凭借,多点自由,这是一个我们永远追求,但永远不可触达的境界。他想象说,“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如果乘着天地的正气,能够让日月星辰自然的气象,带着我们游于无穷无尽,这有是他说的独与天地精神共往来的那种境界,他说那就是恶乎待哉,就连御风而行都不用了,那是多么自由呀,所以他说理想的境界,叫做“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是《逍遥游》里面真正提出来的一个境界,无己,就是忘掉自己,超越自我,物我两忘,超越自己这是一重超越,而无功,就是不讲功名利禄,只维持生存基本需要,没有更多的奢望,而无名,那就是忘记荣辱得失,褒贬由人,生命更加自由。大家看“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三句话才诠释了庄子所讲的《逍遥游》。


人的逍遥,并不是我们的肉体生命长出翅膀,像大鹏那样飞跃,而是我们心灵上少掉羁绊,把自己可以扔把,把功劳可以扔下,名誉也可以不在乎,只要自己“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了解自己,那就不被功名利禄所累,这就是庄子所说“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不以利自累是什么意思,就是不因为利禄拖累,残害了自己,“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心意自得的人,就是有点什么损失,也不畏惧,也不忧伤。“行修于内者”自己修养内心的人,“无位而不怍”,位是指爵位,别人给你封的这个位子,自己就没有的话,他也没那么羞愧。我们看人间圣贤,后来真正把儒道释都打通的明代的大儒王阳明,他是不是就在这个境界上努力,考试从中了秀才以后到考进士,连考了十年,他说世人以不第为耻,我以不第动心为耻。别人觉得考十年考不上,抬不起头来,我认为就这样一惊一乍的,拿不中进士的事情当回事那才更丢人,所以有没有外在的这个位,他并不那么在乎,外在有什么没什么,就算丢点什么他也不在。当他被贬到修文县龙场驿,那可是在现在贵州穷山恶水里面的一个地方,他在那样的地方过中秋,一年老是下雨。他自己写了一首中秋月,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我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穷。就算是天上没有月亮,我的心中还有呢,这样的明月是千古团圆永远不会缺损的。这也是他最后临终的时候留下的遗言,吾心光明,亦复何言。我这一生就求了自己内心的光明,我还用得着喋喋不休地再做什么解释吗?一切的解释都不需要了。


我想从庄子到王阳明,我们如果真的知道了无己,无功,无名,这是在生活里面可望不可及的境界,这只是在一种真正的大境界中,我们所可以追求的超越,那我们就能明白了,庄子跟现实生活还是有关的。清人胡文英在《庄子独见》里说了这么一段话,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这话什么意思呢,眼睛非常冷,冷眼看世界,咱们一上来讲庄子的故事,其生死忘名利,但是再往里看他为什么要讲大鹏鸟,为什么要告诉我们荣辱不惊,因为他的心肠还是很热。他知道我们身边蓬间雀太多,所以他感慨万千,就知道人还会有局限性,还会被自己的成见,局限了生命的边界。那么,他还是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就是他的热心告诉我们,怎么样能够有一种超越。


回到我们的当下,大与小,并不是指面积或者体积,住多大的房子,在多大城市,人的境界和认知的程度,不一定和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成正比。进入庄子的世界,从《逍遥游》开始,我们真的能够达到这样的一种已有无穷吗?试着去理解,别觉得庄子可笑,有的时候轻易地笑话他也许正是我们自己可笑之处,庄子还是有意思的,这种意味,大概随着我们的生命成长,随着我们看见了大鹏,看多了蓬间雀,我们一点一点会明白他对我们的意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tdmb

    我愿意成为酒,我得先把我现在的工作做好解决我的温饱问题,努力的提升自己让自己变的优秀,某事在人,成事在天。

    于丹 回复 @tdmb: 遇见更好的自己!

  • 如意剑圣

    喜欢于丹老师,从百家讲坛开始就喜欢听您的课,受益匪浅,谢谢于丹老师

  • 大美延边

    喜欢老聃,喜爱庄周,喜逢于丹。

  • 弘典文创之音

    于丹老师,有逍遥游的书吗

    于丹 回复 @弘典文创之音: 《逍遥游》是《庄子》里的一篇,您可以买《庄子》阅读。

  • 箬水三千只取其一

    寂寞孤独辽阔苍凉!尽兴知命,已近子时,听了一天了,越听越迷!

  • 如月宇玄

    如沐春风的感觉

  • 弘典文创之音

    非常的享受于丹老师的讲解

  • 弘典文创之音

    于丹老师,有相关的书吗?我想买

    于丹 回复 @弘典文创之音: 与这个节目相关的书是 《论语》,《道德经》,《庄子》。

  • 箬水三千只取其一

    谋生之外,再谋爱好。永不言弃,慢慢的要酿成酒。一坛飘香,醉了岁月!

  • 德超_fi

    老师,为什么文稿中“尽幸之命”,和“盖尽其所可知者,于己,性也”,两个读音相同的xing字,不是相同的字哪?有什么含义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