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69期:贾母和刘姥姥:穷达自有命,都是千年“狐狸精”

2018-169期:贾母和刘姥姥:穷达自有命,都是千年“狐狸精”

00:00
12:24


《红楼梦》中有两个修炼千年的人精,一个是贾母,一个是刘姥姥。


两位老人,都有着丰富的阅历、过人的睿智、浓厚的人情味、人情世故上的炉火纯青。


一个来自庙堂,带着奢华的风范;一个来自乡间,裹挟着泥土的芬芳。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在世,穷达有命。


她们之间,有穷富之别,却无高下之分。


当她们在《红楼梦》里最欢愉的第四十回相会,你会看到刘姥姥奔着谋生而去,也谋到了尊重。


贾母带着怜悯而来,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两个世界的人,在这一刻心意相投,彼此成全,都在对方生活里看到远方。


如果生活有输赢之说,她们都赢得了是这个现实世界里的胜利。



贾母身上,既有泰山压顶的气度,又有雍容华贵的风度,她是一个真正的贵族。


小时候看红楼,电视上的贾母总在一张榻上歪着,身边珠围翠绕、花枝招展,


美人丫鬟捶腿说笑,简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此乐何极!


岁月如流,多年后再看红楼,才发现并不是谁都能如贾母一样驾驭物欲的汪洋大海。


这世间有太多人如一叶孤舟,淹没在欲望的海洋里,能如贾母一般担得起这份富贵的竟是凤毛麟角。




在理政上,她从容老辣。


在贾府上上下下面前,她立威立理又有情。


在识人上,她独具慧眼。


她疼爱的元春、宝玉、黛玉、探春都是人中龙凤,她选拔出的丫鬟鸳鸯、晴雯、袭人都出类拔萃,她的得力干将凤姐更是虎虎生威。


在家族命运上,她洞若观火。


贾府的衰败她早有知觉,只是年岁渐高,难以力挽狂澜。


男人的腐败如同泥沙俱下,浊流滚滚,以八十高龄的羸弱之躯,何以抵挡?


当岁月静好时,贾母懂得拥抱生活的美好。


那年元宵,当火树银花灿烂天空,贾母搂着她心爱的黛玉,以温暖的姿势让这个孤女感受到曾经被外祖母深深爱过。


星漫天,花漫飞,难得的是亲情。


中秋之夜,皓月当空,白发如银的老太太领着众姐妹隔着水音赏笛。


溶溶月,淡淡风,难得的是情怀。


大观园的姐妹们正是有了贾母的引领和疼爱,才有了青春岁月里永不褪色的记忆。


当贾府颓败时,贾母懂得接纳痛苦。


贾府被抄家之时,所有人都张皇失措,唯有贾母,如中流砥柱,迎击家族凋零的残酷。


她拿出自己所有的银钱,接济各方;她表现出无畏的担当和气魄,鼓励晚辈们振作。


这个一辈子被福气赶得气喘吁吁的老人,在福气被突然抽空的时候,再次展示了人性中的乐观与豁达,不屈与坚强。




有许多刘姥姥这样的草根老人。


贫贱家庭百事哀。一个七十五岁的饱经风霜的老人家,思虑着儿女的生存,


带着尚未谙世事的六岁小孙儿,以一老一少的经典叫花子搭配,卑微地去叩荣国府的大门。


刘姥姥这一行真是山路十八弯,曲曲折折的心路起伏里潜藏着身处底层的卑微和心酸。


且不说遇到狗眼看人低的奴才,也不说求见中间人周瑞家的辗转,更不必说板儿看到肉食的垂涎,


单那一张未语脸先飞红的动作,就已经暴露了心中的羞耻和无奈。


谁不知道求乞的路是拼脸呢?


赤裸裸地把卑贱摆在人家面前,要把姿态放得够低,要把境遇说得够凄凉,


在被上下打量的过程中,忐忑地计算着如何能叩开对方的恻隐之心。


人心是坚冰,融冰为水,需要有把自己放在火中锻烧的耐力。


这还不一定是胜算,有时脸面掉了一地,还被别人指指点点,狼狈得像一条落水狗。


我们都想在人生中尽量少些求人的时刻,尽量把腰杆挺得笔直。


但是,谁敢说,我们从来就没有折腰的时候呢?


虽然不一定是为了五斗米,但也是为了生活更美好。


比如说为了谋求一份更好的工作,为了给孩子找到一个更好的学校……


如果我们不愿低头,那么在我们身后一定有负重前行的亲人在折腰。


刘姥姥是目的主义者,为了达到了理想,过程的千辛万苦都不算什么。


她本来就是苦了一辈子的人,低了无数次的腰,再多一次又如何?


书中说,她是久经世代的老寡妇,只靠两亩薄田度日。


“久经世代”说明了她的见识,“老寡妇”道尽了她一世的辛苦。“


两亩薄田”暗含了她的生活艰难。


在农村里,寡妇是一个最难生存的群体。“寡妇门前是非多”,不仅是指男女关系那一层,在愚钝的农人面前,寡妇处处受人歧视。


但是刘姥姥坚强乐观,心态极好,书上说她生来有见识,可是不经历世态炎凉、不历经世情又如何磨砺出这样的大智慧?大心胸?


刘姥姥不是没有尊严的人,从她整理衣服入贾府,未语先红的脸,忍耻说出的话可以看出这个老人踏踏实实的生活的尊严,


但是刘姥姥是经历过困难生活的人,她经历过饥荒岁月,知道生存高于一切。


所以,她不愿“死要面子活受罪”,她不愿意“拉硬屎”摆虚荣,为了生活,她甘愿折腰。


她是无私的,因为她的折腰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子女生活的幸福。


懂世故而不世故是网上流传的关于做人境界的箴言,刘姥姥即是如此。


七十五年的世事人生,察言观色,体察人心这些生存技能她早就练得炉火纯青,但是她身上依然保持着农民的本色:


淳朴、真诚、亲切、积极、知恩图报。


想一想红楼梦第一回出场的读书人贾雨村,对恩人甄士隐爱女毫无怜惜,反而把香菱推向更深的火坑。


而乡村野妇刘姥姥在贾府落败之际,变卖全部家产去救巧姐。


真可谓: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为读书人。




几千年前,鲍照在《拟行路难》中呼喊:“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是的,人生自有天命。像是刘姥姥对贾母道:“我们生来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


刘姥姥的话里虽说是恭维,却藏着乐天知命的哲学,富人有富人的命,穷人有穷人的命。


无论贫富,都是上天给我的礼物,在这份命里都要开开心心健康地活着。


贫,而不仇富;富,而不鄙贫,都是知天命之理。




然而,并非每个人都拥有贾母和刘姥姥的人生智慧。有人富贵后变得无聊,有人贫贱时变得无助。


人们习惯在自己命运之河里顺流而下,放弃自身的努力。


而贾母和刘姥姥一直在逆流而上,贾母一直在和无聊做抗争,寻找高境界的生活方式。


刘姥姥一直在和无助做斗争,力争使家人在生存层面上更好一些。


有些人,即便拥有贾母的富贵,也把日子过得鸡飞狗跳。


上天给了他一副好牌,他打得稀巴烂。


比如汉武帝的阿娇皇后,出身何等尊贵,背景何等强大,却因为自己的骄横刁蛮,终处长门冷宫。


更不用说处在刘姥姥位置上的人,有多少能像她一样在生活的污流中跌打滚爬过依然保持真纯的品性?


妙玉姑娘是看不起刘姥姥的,嫌弃她用过的杯子脏,可是一个人若是在生活底层含辛茹苦过,


若是被命运的污水泼脏过,就不会那么介意一个杯子的洁净问题了。


世情冷暖,世态炎凉,心灵要负担起比一个杯子污浊得多的生活的沉重。


刘姥姥扎扎实实地深入到泥土里面,摒弃了外界的虚华做作。


一切的皮囊都是表象,唯有心灵才能到达洁净的远方。


穷达自有命,行在路上,心在远方。




有书君语:这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文章,不知你是否有所感悟?欢迎你在留言区抒发自己的感想,我们明天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凡凡麻麻1553511ublc

    《红楼梦》值得多看几遍

    有书 回复 @凡凡麻麻1553511ublc: 喜欢有书君的内容,记得给有书君点个赞哦

  • 李英珍_7d

    智慧和格局的紧密结合同时展现在两位老人白了,上。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