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是成就一项事业的必需,忍耐能让你在清净沉寂中体会生命的幸福。人要获得某方面的成就,必须学会忍耐。
星云大师所说的“忍”,是修行佛道必须具备的心里姿态。这其中的忍是智慧,是力量,是认识、担当、负责、化解的意思。
佛教讲“忍”有三个层次:即生忍、法忍、无生法忍。所谓“生忍”,即是一个人要维持生命,必须能忍。所谓“法忍”,就是除了维持基本的生存条件之外,还要活得自在,所以心理上的贪嗔痴成见,都要能自我克制自我疏通。对于时间上的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功名利禄人情冷暖等,不但不为所动,而且要能真正地认知处理化解消除。
以平常的话来说,佛教所谓的“忍”,即是能够克制各种欲望,使自己心态平和,继而得到心灵上的自在。忍之于追求佛道的人来说,是一种修行的方法,看似不适合普通人,但其实常人如能领会“忍”的意旨,对日常生活将会大有裨益。我们平时所说的忍,通常即是忍耐。
李忱是唐宪宗李纯的第13子,于长庆中期被封为光王。在他即位之前,贵为王公的李忱却不得不离京出走,这得从他当时的处境说起。李忱的母亲并不是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妃子,她作为当时叛臣的罪孥进宫,结果邂逅了当朝皇帝,生下了李忱,可惜在李忱的幼年,宪宗皇帝就被宦官暗杀了,留下这一对母子,既不能母凭子贵,也不能子凭母贵。
公元820年2月,李恒(李忱之兄)被宦官扶上皇位,是为唐穆宗;4年后穆宗服长生药病逝,其子敬宗李湛接任,但他只活到18岁,驾崩后由其弟文宗李昂、武宗李炎相继接任。
在这长达20年的时间里,三朝皇叔李忱的地位既微妙又尴尬,他只能以黄老之道,韬光养晦,装傻弄痴。尽管他为人低调,不事张扬,但光王的特殊身份,还是让他逃避不了侄儿们猜忌、排斥、挤压的命运。文宗、武宗两位皇帝更是对他心存芥蒂,非但不以礼相待,还想方设法地迫害他。
公元841年,唐武宗登基时,李忱为避祸全身,便“寻请为僧,行游江表间”,远离了是非之地。应该说,李忱当时作出的这一抉择,当属大智若愚、达人知命的明智之举。而流放底层,阅尽人世沧桑,也为他将来修成大器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法号“琼俊”的李忱虽然隐居于与世隔绝的深山之中,并他并没有一心向佛,忘却心中之志。握瑾怀瑜的他,效法孔明抱膝于隆中、太公钓闲于渭水,准备待时而动。在唐武宗统治的6年间,他不停地通过秘密渠道打探宫内情况,积极从事夺权的活动,以实现“归去宿龙宫”的宿愿。
愤怒的时候千万不要做决定
愤怒从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
最喜欢这个主播
有空听听心声更舒适
这篇文章说的很有道理。古语说得好。小不忍则大乱。遇事多想想。该忍则忍
真正的忍辱是不埋下仇恨的种子,否则将不能得以善终
感觉失败过的人更喜欢听
阿弥陀佛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忍1时风平浪静, 让1步海阔天空。 愿:健康快乐每一天。 感谢星云老师早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