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集凯叔讲历史-刘伯温:朱元璋身边的“诸葛亮”

第262集凯********************

00:00
12:10


第262集朱元璋身边的“诸葛亮”

刘伯温

宝贝儿,欢迎收听《凯叔讲历史》。上一集,凯叔给你讲了明初的大功臣徐达,今天呢,给你讲讲明朝的另一位开国文臣。这个人,从小聪明好学,读书过目不忘,被人称为“神童”。而这个神童却大器晚成,49岁才做了朱元璋的谋臣,被称为朱元璋身边的诸葛亮。朱元璋跟他说话,常常是窃窃私语,还毕恭毕敬。那这个人究竟有什么魔力呢?

公元1360年,陈友谅刚刚攻下太平,气焰正盛。应天府的朱元璋大帐之内,已经是一片哗然。

“元帅,陈友谅势力不凡,若是与其相抗,后果怕是不堪设想。我们不如暂且投降,再择日奋起!”

“投降倒不必,但正面交战着实风险太大。元帅,我们不妨先拔营到他处,避其锋芒吧!”

众将叽叽喳喳,朱元璋沉着脸,转头看向座上一人,那人面色淡然,一言不发。他便是朱元璋从乡间请来的谋士——刘基,刘伯温。

朱元璋不动声色,把刘基诏入内室,客气地问道:“此事,老先生有何看法?”

“元帅,凡言降者或议逃者,应尽诛之,以免扰乱军心。“

“哦,此话怎讲?“

“陈友谅虽然势力盛大,但交横跋扈,目空一切,并未把元帅当作威胁。元帅恰好可趁对方轻敌之际,诱敌入伏,一举重创之!天道如此,得胜之道在于后发制人,元帅,成就王者之业,在此一举!“

听到这里,朱元璋一拍桌子:“老先生与我,不谋而合!“

朱元璋采用刘基之策,果然重创陈友谅。后来,两军交战,但凡犹豫不决之时,朱元璋都要找刘基刘伯温请教,而刘基所言,几乎句句应验。

当时,陈友谅的势力主要集中在湖北、江西一带。龙湾水战,陈友谅败逃之后,在他势力之下的一位江西守将,派人来请求和解,朱元璋不愿意答应。可他突然觉得自己座下的交椅一震,他斜眼一瞟,发现刘基正暗暗踢他的椅子,他立刻明白,刘基是在暗示他应该答应。朱元璋照做了,果然,这之后,江西诸郡几乎都不战而降。

1368年,朱元璋终于灭元称帝,立刻封刘基为御史中丞太史令。刘基劝朱元璋平反冤案,制定法律。大明初期,社会逐渐安定。

然而,刘基太过耿直,得罪了不少人,其中,就包括丞相李善长。李善长屡屡告刘基的状,给他使绊子,按理说,刘基得恨死他呀!

这天,恰巧李善长犯了点错误,朱元璋十分生气,打算罢了他的官。

朱元璋把这事儿告诉刘基,谁知道刘基说:“丞相大人虽有过失,但功劳很大,威望颇高,能调和诸将。陛下三思啊!”

朱元璋感觉奇怪:“李善长几次三番都想加害于你,你怎么会替他说话呢?”

“陛下,李善长居于丞相之位,虽于臣无利,但于国有利啊!”

“谁人能有老先生之气量!朕欲改任老先生为丞相,您意下如何?”

一听这话,刘基慌忙叩头:“陛下万万不可!更换丞相如同更换梁柱,必须用粗壮结实的大木,若用细木,房屋就会立即倒塌。臣是细木,担不起如此之大任!”

后来,李善长辞官回乡,朱元璋想任命另一个人为丞相。此人平时与刘基关系很好,既然皇帝愿意,顺水推舟、成人之美的事,刘基总可以做吧?

可谁知道,刘基听后竟然极力反对:“陛下,为相之人,须心如止水,权衡事物皆靠“理”字,决不可搀杂私情,此人做不到啊。”

“那胡惟庸呢?”

刘基稍作沉默,语重心长道:“丞相好比驾车之马,若是他做丞相,臣担心,他会将马车弄翻啊。”

事情果然如刘基所料,这几个人,后来都因事而获罪。

但是刘基没有料到的是,后来,这驾车之马胡惟庸,没有将马车弄翻,却将他刘基撞翻了。

朱元璋虽然十分信任刘基,但是后来,又因为两人政见有所不同,加上嫉妒者从中作梗,君臣之间渐生嫌隙。刘基一度告老还乡,不问政事。可即使这样,他还是被丞相胡惟庸诬陷,被削去俸禄,引咎回京。

公元1375年正月,刘基感染了风寒,胡惟庸派御医前来探望,御医为刘基开了一剂药方。

可谁知,越吃药,肚子越痛。刘基吃了一阵子药,觉得自己的肚子里天天翻江倒海,痛苦万分。

他意识到:“大概,这药有毒。”

二月中旬,刘基拖着虚弱的身体觐见朱元璋,君臣相见,朱元璋仍然对刘基客客气气,可这客气中,却带了几分疏离。

刘基小心翼翼道:“陛下,正月时,胡丞相带御医去探望老臣,可老臣服了御医的药,非但没见好,反而身子更不适了……”

“诶,老先生宽心养病就好,不必担忧其他。”

朱元璋面上带着笑,可语气却无半点关切。

那一刻,刘基心灰意冷。看来,即使有人故意陷害自己,陛下也毫不在意。在陛下眼里,恐怕他已不是那个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而是一个执拗无用的老头儿了。

这年六月,刘基病入膏肓,戚戚然辞世。

临终前,他还不忘嘱托儿子,将自己的治国之策转告朱元璋。

朱元璋曾经对他说:“攻皖城,拔九江,抚饶郡,降洪都,取武昌,平处州,尔多力焉。”也就是说,我能打下江山,你可是出了不少力;朱元璋曾经多次说刘基是“吾之子房”,把他比作了汉朝的谋士张良;后世常常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佳话。

可谁能想到,如此忠诚的谋士,却死于如此无端的陷害呢?

    那这位害死刘基的胡惟庸究竟是个什么人物呢?下集,凯叔接着给你讲。

好了宝贝儿,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儿。

提出今天的问题:朱元璋为什么一开始对刘基那么尊敬,后来又对他那么冷漠呢?你可以分析分析原因,把答案在留言里告诉凯叔,和全国的小伙伴一起分享,咱们留言里见!

人物介绍

1.徐达

(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市)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

徐达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

1363年,大败陈友谅。

1364年,朱元璋以为左相国。

1367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同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的统治。

1368年,攻入大都,灭亡元朝。以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1385年,徐达去世,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2.朱元璋

(1328年—1398年六月二十四日),明太祖,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

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

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

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北伐残元;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经过洪武朝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葬明孝陵。

3.刘基

(1311年七月一日-1375年五月十六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元至顺年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

1359,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

1367,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

1370十一月,封诚意伯,岁禄240石。四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入京谢罪,留京不敢归,以忧愤疾作,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八年,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

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4.陈友谅

(1320年-1363年十月三日),湖北沔阳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

1351年,徐寿辉起兵,建立天完政权,友谅投效其将领倪文俊麾下。

1357年九月,袭杀反徐寿辉的倪文俊,假称勤王,自称宣慰使,起兵攻下江西诸路,连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

1359年,杀天完将领赵普胜,挟徐寿辉,迁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次年,攻陷鸠州,杀徐寿辉,随即登基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

1363年,陈友谅率六十万水军进攻朱元璋,但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也在突围时中流箭而死,年四十四岁。

陈友谅死后,张定边等人在武昌立陈友谅次子陈理登基为帝,改元德寿。次年,朱元璋西吴军廖永忠部兵临武昌城下,陈理出降。

5.李善长

(1314年—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明朝开国功臣。

李善长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

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国公,奉命监修《元史》,编写《太祖训录》、《大明集礼》等书。

1370年,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可谓位极人臣。

1390年,以胡惟庸党追问,朱元璋将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年七十六岁。

6.胡惟庸

胡惟庸(?—1380年),汉族,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与李善长同乡。明朝开国功臣,最后一任中书省丞相。

因被疑叛乱,爆发了胡惟庸案,后被朱元璋处死。

名词解释

1.龙湾水战

是元末农民军朱元璋部和陈友谅部的一次战役。它严重地打击了陈友谅的嚣张气焰,也使得应天的局势转危为安。

2.御史中丞

明朝御史台长官,后被废置。

3.太史令

太史监长官,掌编写史书和天文历法。

元朝时期地域版图

元朝政权世袭表

元朝图.jpg

明朝政权世袭表

元朝.jpg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mimic_FV

    刘基与诸葛亮脑袋聪明劲差不多

    麦块老六 回复 @mimic_FV: 图片评论

  • 李琳娜_cg

    因为胡惟庸想陷害刘基,朱元璋听信了胡惟庸的话,简单说是朱元璋迷信了!!!

    01xlsn95ky0752dizrgf 回复 @李琳娜_cg:

  • 诺亚_2l

    凯叔讲的历史太短了

    胡炜_b1 回复 @添添小鱼儿: 💩💩💩💩💩💩💩💩💩💩💩💩💩💩💩💩💩💩💩💩💩💩💩💩💩💩💩💩💩💩💩💩💩💩💩💩💩💩💩💩💩💩💩💩💩💩💩💩💩💩💩💩💩💩💩💩💩💩💩💩💩💩💩💩💩💩💩💩💩💩💩💩💩💩💩💩💩💩💩💩💩💩💩💩💩💩💩💩💩💩💩💩💩💩💩💩💩💩💩💩💩💩💩💩💩💩💩💩💩💩💩💩💩💩💩💩💩💩💩💩💩💩💩💩💩💩💩💩💩💩💩💩💩💩💩💩💩💩💩💩💩💩💩💩💩💩💩💩💩💩

  • 轻飘如羽

    暂无评论 点击抢沙发🛋️

    201896 回复 @轻飘如羽: 别人只是开玩笑。

  • 我们的悦读时光

    因为所以科学道理

    茻卐燚 回复 @我们的悦读时光: 爱因斯坦不讲道理(⑉°з°)-♡

  • 睿妈_

  • 1840359funz

    所以

    1328706sdzb 回复 @1840359funz: 五色石

  • MicheIIe_5o

    我讨厌胡惟庸。

    绾烟寒 回复 @MicheIIe_5o: 举四肢赞成

  • 无为的精神世界

    宝贝儿,欢迎收听《凯叔讲历史》。上一集,凯叔给你讲了明初的大功臣徐达,今天呢,给你讲讲明朝的另一位开国文臣。这个人,从小聪明好学,读书过目不忘,被人称为“神童”。而这个神童却大器晚成,49岁才做了朱元璋的谋臣,被称为朱元璋身边的诸葛亮。朱元璋跟他说话,常常是窃窃私语,还毕恭毕敬。那这个人究竟有什么魔力呢? 公元1360年,陈友谅刚刚攻下太平,气焰正盛。应天府的朱元璋大帐之内,已经是一片哗然。 “元帅,陈友谅势力不凡,若是与其相抗,后果怕

    展舒9 回复 @无为的精神世界:

  • 轻飘如羽

    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请稍后再拨……

    CR7麒麟伏白 回复 @轻飘如羽: 谁给你打电话了?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