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集凯叔讲历史-鄱阳湖水战:靠火打赢了水仗

第259集凯******************

00:00
14:35


【第259集】靠火打赢了水仗

鄱阳湖水战


宝贝儿,欢迎收听《凯叔讲历史》。上一集我们讲到朱元璋渡过长江,相继占领了太平等地。随后,朱元璋攻下了应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南京,从此南京就成了他的大本营。朱元璋这个人,行事比较低调,他不称王、不称帝,闷头抢地盘。既然是抢,总会损害到别人的利益。


当时长江流域除了朱元璋还有两股强大的势力:陈友谅张士诚。朱元璋的手下一致认为,先对付比较弱的张士诚,再与陈友谅决战。但是朱元璋并不这么看,他对手下人说:“陈友谅志骄,张士诚器小,志骄者好生事,器小者无远图。如果先进攻陈友谅,张士诚一定不会出手相援。而进攻张士诚,陈友谅必倾尽全国之力来救。可以说,朱元璋对自己竞争对手的研究到了深入骨髓的地步,他知道张士诚气量狭小,他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帮助未来有可能成为自己敌人的陈友谅,而且这个张士诚他也没有胸怀天下。陈友谅呢?他看不起朱元璋,非常骄傲,觉得朱元璋在他面前一定会一击而溃。所以张士诚如果被朱元璋攻击,陈友谅一定会帮忙,他绝不会让朱元璋通过张士诚变得越来越强大。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朱元璋对自己的敌人如此之了解,难怪最终他会夺取天下。


公元1363年,七月的一天,两方水军在鄱阳湖对阵。湖的南部水域,是陈友谅的60万水军,千余艘巨舰。那些战舰首尾相连,绵延无际。每艘船高约数丈,上下三层,每层宽阔到可以骑马往来,下层的士兵主要负责划船,中层和上层各种火炮齐备,负责作战;层与层之间相隔,驾驶和打仗两不误。更厉害的是,陈友谅的每条船外面还用铁皮包裹着,就像给船套上了一层铠甲。这算得上,当时的航空母舰了。


北面湖口位置是朱元璋20万杂牌军,前排是百余艘大船,这是此前对阵的时候,从陈友谅手里缴获的。后面大部分是若干小渔船。站在这些小渔船上往上仰视,恐怕连陈友谅船上的人都看不到。


朱元璋站在船上观望,他知道陈友谅是渔民出身,擅长造船和水战,如今看来,陈友谅改良后的船确实高大坚固,装备精良。但是,他已经有了制敌之策。


“咚咚咚……”


三通战鼓响过。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将船分成20小队,带上火铳(chòng、火炮、大小火枪、神机箭和弓驽,逼近陈友谅的大船。徐达身先士卒,远用火器,次用弓驽,靠近敌舰的时候再用短兵器进行格斗。徐达率领的船队就像是一柄利剑,直接插入了陈友谅的阵中。陈友谅的舰队没想到敌人的进攻会如此之猛烈,几艘巨舰抵挡不住了。


可就在这个时候,突然从陈友谅的舰队里,驶出了一条船,这条船迅速越过两军的中线,直冲朱元璋的帅船而来。上面的人正是元末第一猛将张定边。为什么说他猛啊?朱元璋再不济,也有20万大军,这个张定边竟敢单枪匹马,想于万军之中取将帅首级。朱元璋的水军看着这只船横冲直撞,都懵了,等反应过来,上前阻拦,竟然拦不住。


情急之下,朱元璋大喊:“转舵,快转舵!”


可是,就在这性命攸关的时候,朱元璋的船搁浅了。


说到这儿,你可能纳闷,朱元璋的船不是小吗?怎么还能搁浅呢?那说明朱元璋这边湖水浅,由此咱们可以推断,陈友谅选择在南部水域列阵,应该是因为南部湖水深、湖面广阔,大船可以得以施展。


朱元璋的额头沁出了豆大的汗珠,眼睛死死盯着越来越近的张定远。一旦进入射程,张定边就会立刻开弓放箭。到时候,即便身边有士兵护卫,恐怕也凶多吉少。


就在这个危急时刻,说时迟那时快,朱元璋只听得“嗖”的一声,眼见一支箭矢飞过,张定边应声栽倒在水里。


朱元璋回头一看,射箭之人,正是他的心腹爱将,也是前锋常遇春。常遇春据说是元末明初的武林高手,不仅武艺了得,而且战场上冷静沉着、处变不惊,是个天生的先锋材料。


朱元璋差点命丧鄱阳湖,惊魂未定,他赶忙察看前方的战局,徐达已经乘胜而归。这一番,徐达毙敌1500人,缴获敌军巨舰一艘。


之所以这场战斗获得胜利,一方面是徐达勇猛,指挥得当;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朱元璋的武器占了非常大的优势,据说朱元璋非常重视采买武器,他所用的这些火器,什么枪呀,什么炮呀,都是当时最先进的,在这一点上,陈友谅可以说是输在了兵器上,而火器也就成了朱元璋的第一件制敌法宝。


时间已是下午,湖面突然起风。朱元璋抬眼望了望随风飘舞的帅旗,他手一挥。只见,一队士兵迅速登上了几艘渔船。这些渔船也很特别,上面放满了稻草人,还装载着大量的火药柴薪,说话间,这些渔船就乘着猛烈的东北风向陈友谅这边扑来。快接近敌舰的时候,士兵点着了稻草人。


陈友谅的船首尾相连,尾大不掉,退不了,也躲不了。转眼间,着火的小船就插进了陈友谅的舰队,顺风放火,风急火烈,再加上火药柴薪的助燃和威力,陈友谅的数艘巨舰相继被点燃,火势迅速蔓延。大船上的的士兵灼热难耐,扑通扑通往水里跳。


可是船只如此巨大,烧毁后的木板、桅杆四处漂浮,哪里还逃得了啊?一时间,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分不清哪里是船,哪里是海,整个陈友谅的水军军阵,陷入了一片火海。


这一轮,陈军损兵折将,死伤过半。


火攻,就是朱元璋的第二个制胜法宝。


陈友谅军队屡战屡败,士气大挫。紧接着,他的两员大将,见大势已去,居然投降了朱元璋。这就更加动摇了军心。然而,陈友谅在这个时候并没有鼓舞士气,反而一怒之下,把抓到的俘虏全都杀掉泄愤。朱元璋呢?反其道行之,将俘虏全部送回,并且悼念死伤。


两个人的做法相反,结果也完全相反。陈友谅杀了抓到的朱元璋的俘虏,那就是告诉朱元璋的将士们,你们千万要赢我哦,千万不要被我抓到哦,这就让朱元璋的将士们有了背水一战的决心。而他杀掉的都是自己的子弟兵,都是自己的父兄,也有了复仇之恨。


朱元璋呢?把俘虏好吃好待招待好再送回去,那这些俘虏回到了陈友谅的军队当中,那只能是说朱元璋的好,只能是告诉自己的哥哥兄弟们,没事,投靠朱元璋有饭吃,就算被抓着了还能活命。


就这样,朱元璋的军队越来越团结,战斗力越来越强,而陈友谅的军队呢?内部分崩离析,士气更加低落。


最强大的武器,不是强大的兵力,不是先进的船舰,而是人心。而人心正是朱元璋瓦解敌人的第三样武器。


此后的一个多月,陈友谅被围困在湖中,军粮殆尽,计穷力竭,在最后的冒死突围中,中箭身亡。


鄱阳湖大战,朱元璋在看似弱势的情况之下,取得了胜利。而陈友谅以为可以轻松碾压朱元璋,却以惨败收场。不得不说,朱元璋的洞察人心、分析形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所料不错,最终,张士诚果然没来救陈友谅。


当然了,这场战争还有一个谜题,至今没人能说清楚,朱元璋的东北风从哪来的呀?按理说,到了夏天,咱们国家主要是刮南风,东北风比较少见。是朱元璋懂得看天象?还是老天爷帮他?那咱就不知道了。


消灭了陈友谅,朱元璋先后称王、称帝,统一南方、挥师北伐。公元1368年八月,徐达攻克元大都(今北京),统治了中原近百年的元朝也宣告灭亡,中原王朝失去了四百年的燕云地区也终于收复。末代皇帝元顺帝率领着众人,仓皇北窜,逃至了元上都,就是今天的内蒙古正蓝旗,继续做他的皇帝,史称北元。


    好了宝贝儿,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儿。


提出今天的问题:朱元璋借东北风,火烧陈友谅的舰船,这个情节似乎似曾相识?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能和鄱阳湖的战争这么像呢?可以把你心中的答案告诉凯叔,也和全国的小朋友分享一下,咱们留言里见!


人物介绍


1.朱元璋


1328年—1398年六月二十四日),明太祖,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


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


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


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北伐残元;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经过洪武朝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葬明孝陵。


2.陈友谅


1320年-1363年十月三日),湖北沔阳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


1351年,徐寿辉起兵,建立天完政权,友谅投效其将领倪文俊麾下。


1357年九月,袭杀反徐寿辉的倪文俊,假称勤王,自称宣慰使,起兵攻下江西诸路,连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


1359年,杀天完将领赵普胜,挟徐寿辉,迁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次年,攻陷鸠州,杀徐寿辉,随即登基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


1363年,陈友谅率六十万水军进攻朱元璋,但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也在突围时中流箭而死,年四十四岁。


陈友谅死后,张定边等人在武昌立陈友谅次子陈理登基为帝,改元德寿。次年,朱元璋西吴军廖永忠部兵临武昌城下,陈理出降。


3.张士诚


1321年八月二十三日-1367年十月九日),原名张九四,元末位于江浙一带的义军领袖与地方割据势力之一,泰州兴化白驹场人(今属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


公元1353年,与弟士德、士信率盐丁起兵,攻下泰州、兴化、高邮等地。次年,在高邮称诚王,国号周,年号天佑,率军渡江攻取常熟、湖州、松江、常州等地。十六年,定都平江(今江苏苏州),次年,降元。后继续扩占土地,割据范围南到浙江绍兴,北到山东济宁,西到安徽北部,东到海。


公元1363年,攻安丰,杀红巾军领袖刘福通,自称吴王。后屡为朱元璋所败,疆土日蹙。二十七年秋,平江城破,被俘至金陵(今江苏南京), 自缢死。


在元朝末年抗元起义领袖中,有“(陈)友谅最桀,(张)士诚最富”之说。因受不了盐警欺压,与其弟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及李伯升等十八人率盐丁起兵反元,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他为首领。袭据高邮,在高邮自称诚王,建国号大周,建元天祐。


张士诚是灭元的盖世功臣,而后期,张士诚的弟弟兵败被朱元璋俘虏,张士诚在朱元璋、已经投降元朝的方国珍和元军三方夹击之下伪降元朝,攻打江南元朝地主武装,不久再度公开反元,最后亡于朱元璋政权。之后被押解至明朝都城应天府(今南京)时,自缢而死,时年47岁。


4.张定远


1318年—1417),沔阳人,元末第一猛将,若论勇猛天下无出其右者。张定边原籍湖北沔阳州湖弦口,出身渔家。身材魁梧,留着五绺美髯,潇洒英俊。知天文,识地理,习兵法,练武功,精拳艺,擅岐黄。为人急公好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在湖北黄蓬镇与陈友谅、张必先结拜为兄弟,从陈友谅起义,定都武昌,转战荆楚,征伐两江、闽、浙边陲重镇,攻无不克。


5.常遇春


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


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军中,年仅四十。用宋太宗丧韩王赵普故事,追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


6.徐达


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市)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


徐达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


1363年,大败陈友谅。


1364年,朱元璋以为左相国。


1367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同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统治。


1368年,攻入大都,灭亡元朝。以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1385年,徐达去世,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7.元顺帝


孛儿只斤·妥懽(huān)帖睦尔(13201370年),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五位大汗,也是元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


1320年四月十七日,生于察合台汗国境内。


1329年,元明宗继位后回到元朝,不久后元文宗毒死了元明宗,将妥懽帖睦尔流放到高丽大青岛与广西静江(今桂林)。元文宗、元宁宗相继驾崩后,妥懽帖睦尔被太后卜答失里下令迎回,至顺四年(1333年)六月初八即位于上都。


1340年,妥懽帖睦尔扳倒权臣伯颜而亲政。亲政初期,他勤于政事,任用脱脱等人,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统治危机,史称“至正新政”,包括颁行法典《至正条格》,以完善法制;颁布举荐守令法,以加强廉政;下令举荐逸隐之士,以选拔人才。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积弊已久的社会问题。


1351年,爆发了元末农民起义。后期逐渐怠政,沉湎享乐,元廷内斗不断,外部民变迭起,无法有效地控制政局。


1368年,闰七月,明军进攻大都,妥懽帖睦尔出逃,蒙古退出中原,元朝对全国的统治结束。


1370年四月二十八日,妥懽帖睦尔驾崩于应昌,享年五十一岁。庙号惠宗,蒙古汗号为“乌哈噶图汗”。明朝为其上尊号为“顺帝”,民间又称其为至正帝、庚申帝、庚申君等。


名词解释


1.太平


安徽太平府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府治当涂县,辖区大致相当于今日安徽省的马鞍山市及芜湖市辖境。


2.应天府


或称京师,是南京在明朝时期的名称,为明朝前期首都,后永乐时期迁都顺天府,应天府作为留都。应天府下辖上元、江宁、句容、溧阳、溧水、高淳、江浦、六合八县。


1356年,朱元璋亲自带兵分三路用十天时间攻破集庆路(今南京),并改名应天府。三月,改集庆路名为应天府。


1368年八月,建为南京。


1378年正月至1403年正月的25年间,应天府为明朝的京师。


1421年,明成祖北迁,以顺天府为京师,以南京应天府为留都。


1645年,满清攻克应天府后改名为江宁府。


3.鄱阳湖


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面积3960平方公里。


4.火铳(chòng


有时又称“火筒”,是世界最早的金属射击火器,属于火门枪。火铳是中国古代第一代金属管形射击火器,它的出现,使热兵器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也对后来的战争形式和军事技术的发展开展了新的篇章。


火铳发明于中国元代,由南宋突火枪演变而来,明朝时期对火铳的发展和使用起了重大作用。


5.元大都


元大都,简称大都,是元朝的首都。


由元代科学家刘秉忠规划建设,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为元代京师。


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北至元大都土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至二环路。元大都城街道的布局,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


6.元上都


是中国历史上元朝的一个首都,由成吉思汗之孙、元世祖忽必烈初建,城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


由蒙古族创立的这座草原都城,被认定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奇妙结合的产物,史学家称誉它可与意大利古城庞贝媲美。


元朝时期地域版图

元朝政权世袭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小美小欢喜

    火烧赤壁

    SunnyZhang_4m 回复 @dbcjdkdnq: 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

  • 安妮小飞

    赤壁之战

    谢瑜吉 回复 @小跳鼠的梦:

  • MicheIIe_5o

    赤壁之战

    一行之秋 回复 @不吃晚饭吃午饭饭饭: 你是吗?

  • 听友66038650

    赤壁之战

    听友96607080 回复 @听友66038650:

  • 老田爱历史

    赤壁之战,凯叔

    咚瓜不想学习啊喂 回复 @老田爱历史:

  • 心旷神怡_sf

    火烧连环船

    13919105fad 回复 @心旷神怡_sf: *ppoookkkikkkkkkko!你的手机没有信号!在线的小伙伴私信或者留言吧……一次就够我用我一个人过一辈子就可以做到一辈子爱他一辈子了……这种事情一定不会改变。不想吃我了……在乎过一辈子的事就是这样吧。我也不想吃东西的人生轨迹上不去的话就说你的话费为你做什么都要去去不成真不可能去皮

  • 1366668fucc

    是赤壁之战,凯叔

    圈Summer圈 回复 @1366668fucc: 我们的确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的一个问题就是太贵啦!

  • e白衣不染尘e

    和诸葛亮学的。

    kingstephen 回复 @e白衣不染尘e: 是周瑜好吧

  • 李琳娜_cg

    火🔥烧赤壁之战

    亦安丝 回复 @李琳娜_cg:

  • 萌心暖雨

    赤壁之战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