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4 定位十问 一定位,到永远?请李光斗学重新定位

NO24 定位十问 一定位,到永远?请李光斗学重新定位

00:00
15:00

上期节目我们探讨的了聚焦这个概念,核心观点是,聚焦是对企业资源配置提出的总体原则,集中兵力方能凝成一股绳。同时,聚焦还需要分清认知聚焦和业务聚焦,也就是说,聚焦并不机械地限制企业永远只做一件事或一个产品。值得注意的是,从事营销策划的李光斗先生也曾断言,中国企业按定位理论进行实践只会自我设限,让自己陷入绝境,也就是说,定位容易将企业定死了。


按照这个逻辑,李光斗先生似乎就不应该专门从事营销策划工作,而是要多干几项事业,多涉足些领域,这样才不会把自己定死了。但显而易的是,李光斗先生并没有选择干别的,也没有成为其他任何领域的专家。这其实是暗合定位的。可李光斗先生却用定位容易将企业定死了这样一个似是而非的结论来评论定位理论,不仅武断到家,而且充满偏见和误解。


那么李光斗先生对定位理论最大的误解是什么呢?他认为一旦企业进行了定位,就永远不能改变,不能调整。我们翻遍特劳特和里斯两位大师的著作,根本就找不到这样的观点,可见,李光斗先生确实没有很好的阅读大师们的著作,了解他们的思想。我们知道,定位是为了帮助企业应对白热化的竞争、在顾客心智中建立优势认知而采取的一项战略。当竞争环境发生变化、品类发生变化时,企业进行适时的战略调整,也是理所当然的。这个调整就是重新定位。


事实上,中国企业大量的定位实践案例,严格意义上讲,都是重新定位的案例,而不是初次定位的案例,只不过,我们把这些通称为定位案例罢了。比如王老吉凉茶,是一个已经存在多年并且有一定认知积累的品牌,当它重新定位后,由治疗上火的药饮调整到防止上火的饮料,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东阿阿胶,原来的定位是补血品牌,重新定位后,调整为滋补品牌。从补血到滋补,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不仅让企业,也让阿胶这个行业从日益衰败的品类实现升级,获得空前发展。这正是应对竞争环境、市场需求及品类发展变化而重新定位释放出的巨大威力。


据我们观察,中国绝大多数企业都需要重新定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常常受困于品类狭窄的市场空间,如何把品类做大,像东阿阿胶等品牌一样扩大品类的外延,决定了中小企业能否成长为大水中的大鱼。


下面,我们就专门来解读一下重新定位的要点。

什么是重新定位呢?简单来说,重新定位就是对你的品牌战略进行第二次或第三次调整,以应对当前发生的或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一般来说,重新定位针对的是已经存在的产品或品牌,也包括对竞争对手进行重新定位,使自己获得新的认知优势。

从根本上讲,重新定位也是定位,是定位本身就包含的意义,但它和初次定位又有不少的差异。初次定位一般来说是针对新创品牌,由于这个品牌还没有进入顾客心智,因此呢,初次定位的关键点是构建差异化价值的认知,通过分析品牌面临的竞争状况,确定竞争对手来明确自身的差异化价值,然后推动这个差异化价值进入顾客心智。


那么重新定位,一般是针对已经存在的品牌,也就是说,这个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要么它在顾客心智中有比较清晰的认知,能够代表某个品类或占据一定的特性,要么它的认知模糊,定位并不清晰,或者认知正在被稀释。但无论怎样,重新定位的关键不构建认知,而是要调整认知。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你的品牌能够代表品类或占据较强的特性,为什么还需要进行重新定位、调整认知呢?这当然是跟竞争环境的变化有关。


一个典型的变化是,品牌面临着品类衰败或品类过于狭窄的风险,比如刚才提到的东阿阿胶,作为补血品类的领导品牌,在2000年以前一直发展得都非常顺利,但到了2005年前后,市场对补血产品的需求日益下降,导致大量生产阿胶的企业退出市场或转型做其他产品。是继续打造和强化补血领导品牌,在现有品类中争夺更多的份额,还是跳出品类的约束,重新定位,是摆在东阿阿胶面前的紧迫难题。


最后,东阿阿阿胶选择了后者,在咨询机构的协助下,将阿胶从补血重新定位为滋补,扩大品类的外延。于是就有了我们后来经常看到的一个品牌故事:滋补三大宝,人参、鹿茸和阿胶。在广阔的滋补市场上,阿胶品类也发生了质的蜕变。除了东阿阿胶的市值从20多个亿上升到400多亿,全国阿胶类企业也从当年仅存的两三家逐步发展到100多家。一次重新定位,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品牌,更是带来一个品类和品类中企业的繁荣和增长,这正是重新定位带来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所以呢,大家千万别小看了重新定位,尤其是那些处在同质化竞争中的中小企业,更需要通过重新定位使品牌焕发生机,摆脱价格战的纠缠。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大体就明白,重新定位是为了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我们再来看一种变化,一种令人恐惧的变化。技术变革。尤其是颠覆性的技术,会让许多曾经卓越的企业失去领导地位。说到这一点,大家肯定能想到,诺基亚、摩托罗拉、柯达胶卷这些当年数一数二的品牌,还有以前的传呼机、信件,甚至报纸、杂志、电视等这些行业,它们的衰败与行业里颠覆性技术的广泛应有着巨大的关系。


实际上,技术的变革有时候会给企业带来重大危机。这时候,企业需要及早做出评估,进行战略调整,要么对现有品牌进行重新定位,要么当即立断、壮士断腕,启动更好的转型策略,利用好企业和现有品牌所积累的心智资源,推出新品牌。


还有一种变化在于品牌自身。因为它们的偏航,偏离原来的焦点,需要进行重新定位,实现认知的回归。比如说格力,给大家的认知分明是空调,但董明珠女士非常要强,推出了格力手机。我们都知道,这是品牌延伸,幸亏格力手机并没有成为强大的手机品牌,否则,格力会让消费者陷入空调和手机的认知博弈中。再比如茅台,也是犯了品牌延伸的毛病,推出茅台啤酒、茅台葡萄酒,这些延伸品牌要么难以取得成功,要么会稀释原有的认知优势。实际上,格力也好、茅台也好,都需要重新定位,回归到它的正常航线上来,否则,只会给竞争对手机会。想当年,茅台的崛起就是得益于五粮液的偏航,而格力则得益于春兰空调的偏航。


请问,长城哈弗H8是什么?有人说,它是长城汽车的SUV品牌,的确,长城哈弗从零起步,聚焦在SUV领域,年销量超过百万辆,代表了中低端SUV。但实际上,哈弗H8刚推出来的时候,定价在20万元以上,这分明与哈弗代表中低端SUV的认知偏离。长城汽车后来也承认,让哈弗高端化,是一项失败的策略,最终长城汽车还是选择让哈弗回归原来的航道,而高端化的SUV产品则采取了另一个名字,这就是WEY的来由。


品牌回到原来的认知焦点上,这也是一次重新定位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进行重新定位。大体来讲,重新定位和初次定位,在策略上都是相通的,都要分析竞争、确定竞争对手、明确差异化价值、建立可信、做好运营配称等等。不同的是,重新定位是建立在品牌原有认知基础上,你不能强行改变认知,而是在尊重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来调整认知。所以严格意义上,重新定位涉及的是认知调整,你不可能让一个代表空调的强势品牌发生改变,让它去代表手机,也不可能让一个白酒强势品牌去代表香水,让洗发水品牌去代表凉茶,尽管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企业会这样做,但是我们知道,这样做通常会失败。


重新定位是一门关于如何调整认知的艺术。你可以通过重新定位竞争对手来达到目的。比如青花郎,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这其实是将领导者归位到领导者的位置,从而将自己定位到了第二的位置。


我们来看特劳特先生的一个重新定位竞争对手的经典案例。西班牙是橄榄油的生产大国,但意大利的橄榄油品牌却更强大,西班牙的橄榄油生产商们非常不满意这一状态,于是邀请特劳特先生进行重新定位。


特劳特先生当然也遵循了定位的五步法,而最关键的一步是重新定位对手,让意大利成为“使用西班牙橄榄油的生产国”。品牌故事是这样的:


2000年前,罗马人就是我们最好的顾客,现在,他们还是。


这样,通过重新定位对手,西班牙作为世界第一的橄榄油生产国的认知就逐渐确立了起来。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定位观念和聚焦观念一样,绝不像李光斗先生误解的那样,一定位就不能调整,相反,定位之后,还有重新定位的问题。重新定位是对品牌在面对竞争环境、技术变革、品类发展等诸多变化时,做出及时的战略调整。这个调整的核心是认知的调整,关键点在于尊重品牌的历史,与原有的定位有合乎逻辑的关联,要么扩大外延,要么回归原来的焦点,以不违背和改变顾客心智为前提。当然,需要再提醒的一点是,重新定位是一个缓慢调整认知的过程,千万不可频繁地进行重新定位,相信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因为心智厌恶混乱。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117192978

    李光斗out了

  • 听友98276911

    学习了!讲的不错

  • 听友99284858

    值得思考一个问题。

  • 小铁人MM

    李光斗太偏激了!怎么可能定位把企业定死呢,长城汽车多好的定位

  • 听友103092728

    初次定位和重新定位,都要认真思考

  • 听友109683249

    书读百遍其义才自见 李光斗老师要全面理解一下重新定位

  • 不丑罢了

    哈哈大师还要重新学习,屌丝品牌更要逆袭加油

  • 隐修R

    聚焦不是机械地限制企业只做一件事啊

  • 匕水

    老师什么时候讲讲人生定位呢

  • 赛普Jacob

    定位存活了这么多年不是没有道理的,当然营销可以有很多种方法,所以可能是林老师跟李老师的观点不同吧,都是很厉害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