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 孔子心目中同时代最理想的政治家是谁?

087| 孔子心目中同时代最理想的政治家是谁?

00:00
14:26

本集知识卡片  

点击图片,跳转后点击左下角即可分享

本集引文 

礼记: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民之所以生也。

子产: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时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韩愈:川不可防,言不可弥。下塞上聋,邦其倾矣。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子产: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且吾闻,为善者不改其度,故能有济也。

 

本集文稿 


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贵族,是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大致生活在公元前五百八十四年到五百二十二年之间,也就是说,在子产三十来岁的时候,孔子出生,在孔子三十来岁的时候,子产去世,所以他是孔子同时代的一位政治人物,孔子也见过他。

据《左传》等史书的记载,子产富于才华,学问渊博,为人正直,他执政二十多年,让一个在大国夹击下的小小的郑国,内政外交都达到了最好的状态。他的思想跟孔子有心心相印的地方,比如他在外交场合能熟练地引《诗》,可知他对《诗经》非常熟悉,而《左传》中记载,他论礼的一段话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说礼是天经地义,人所应当遵循,又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民之所以生也。”说礼的作用就是维持上下等级,达到社会安定。这都是跟孔子的观念相近,甚至相同的。

而他在实际政治事务中,也处处按礼来办事,不专横跋扈,不胡作非为,充分发挥了贵族民主的精神。

《左传》里记录了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当时有一种公共场所叫乡校,既是学校,也是乡人在一起聚合议政论政的地方。据现代学者考证,周代的制度是一万两千五百家人家为乡,乡里设置学校,这种学校只在冬天教学,在别的季节里,主要就是乡人在一起议政的一个场所,聚会的一个场所。

有现代史学家说,有点儿类似于俱乐部。而一议政论政,当然都不会是表扬,也自然而然会有批评。对执政者的批评一多,子产手下的郑国大夫然明怕影响子产的声望与威信,就建议他“毁乡校”,也就是把乡校关闭了取缔了,子产问他:“何为?”也就是为什么,接着说,“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大家早早晚晚有空就在乡校里聚会,来议论国家事务的好坏,大家认为好的,我们就推行,大家认为不好的,我们就改正,这使我们治理国家正可从中得到借鉴,我怎么可以毁掉它呢?

子产还进一步说:“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时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意思是,我只听说过要尽忠尽善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靠施淫威可以防止怨恨,靠施淫威也许可以立即制止众人的议论,但这也就跟堵河水一样的可怕,水决了大口子带来的害处,一定会伤到很多人,我是没有办法挽救的,不如开小口子让水及时疏通,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来把它们当作苦口的良药,也就是及时了解人们真实的不满,然后对症下药来解决问题。要求毁乡校的然明听了非常惭愧,承认自己见识浅薄。

子产在郑国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把法律条文铸在鼎上,严格执行,奖优罚劣,也自然会影响到一部分人的利益,所以有“子产不仁”之类的传言传到孔子的耳朵里,但孔子听到这事以后说:“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孔子坚信通过这个事例,子产就不可能是一个不仁的人,因为他有胸襟有勇气,敢于顺应民心,广开言路,而不是一意孤行,胡作非为,光是这一点也足以使子产名垂千古。

唐代大文豪韩愈还专门写了一篇《子产不毁乡校颂》,表彰子产的远见和勇气,申明:“川不可防,言不可弥。下塞上聋,邦其倾矣。”河流不能靠堵塞,言论不能靠禁止,堵住了下层的声音,让上层变成了聋子,国家就危险了。

“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正是因为民众议政论政的乡校没有遭到破坏,郑国的政治才得到了很好的治理。韩愈最后感慨:“谁其嗣之,我思古人。”有谁还能继承子产的作风呢?我太思慕我们遥远的古人了。

孔子到过郑国,跟子产相处融洽,对子产深为敬佩。《公冶长》篇里记载:“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孔子评论子产,有四种君子的美德,一是自己为人恭敬谦逊,二是侍奉君主尽心尽力,三是统治人民不苛刻,四是遣使百姓不残忍。

正是做到了这些,才使孔子对子产如此推崇,因为这也正符合了孔子对一个君子的要求,这也是我们以前读到过的《宪问》篇里的师徒对答。

子贡问孔子怎么才算君子之道,孔子回答,先要“修己以敬”,然后是“修己以安人”,再然后是“修己以安百姓”。先是通过提高自己的修养做到恭敬,再是通过提高自己的修养来安抚他人,这里的人是指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人,然后是通过提高自己的修养来安抚天下的百姓,孔子认为这就是君子之道,也就是一个好的政治家的标准,这是一个尧舜都不一定能做到的标准,但就孔子对子产的君子之道的评说来看,孔子认为子产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

我们把这两条《论语》对照起来看,一条论一般的标准,一条论具体的人物,合起来就可以对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的政治家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而子产也确确实实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政治人物,有可能是他心目中同时代的人物中最理想的一位政治家。据《左传》记载,在孔子知道子产去世的消息后,不仅潸然泪下,说:“古之遗爱也。”意思是子产身上具有古人仁爱的遗风。

最后附带说一下,我们都熟悉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抗英有功,却受小人诬陷,被革职发配去伊犁,他在辞别亲人的时候,留下了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意思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献出生命,也心甘情愿,哪会因为不利自己的祸灾降临而躲避。

这里的“生死以”是以生死的意思,生在这里是个衬托的字眼儿,实际就是以死、以生命来报效国家的意思。这掷地有声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就是从子产的名句变化而来的。我们前面说过,子产在郑国推行改革,这自然要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所以他不仅受到了攻击,甚至还受到了诅咒。

当有人把诅咒他的话转告给他的时候,子产说:“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且吾闻,为善者不改其度,故能有济也。”子产说,这有什么妨害?只要对国家有利,生死都可以不计,我听说做善事的人不改变他的法度,所以才能获得成功,表示只要问心无愧,生命都可以抛弃,更不会因畏惧谗言而改变自己的做法。

古代的“社稷”常被用来代指国家,“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显然是“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来源,由此也可知,子产作为政治伟人的影响,由此也可知,孔子对子产的一再表彰不是没有来由,没有根据的。

孔子有热烈的政治理想,孔子也有完备的政治理念,但他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没有机会得到充分地施展,而真正能够施展他才干的舞台,还是在教学领域。介绍了孔子的政治理念,我们从下一讲开始,要接着介绍孔子的教学理念,以及他在教育事业上的伟大成就。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Perrychun

    学习《论语》让我们收获了一个可亲可敬、睿智生动的孔子。后世的信徒们基于孔孟之道构建起儒家思想体系,这套思想体系在社会生活中得以普及和实践,除了带来秩序,又给人无往不在枷锁中的沉重感。反观孔子的言行和教化主张,不矫饰,不做作,不强迫。孔子地下有知,该做何感想?

  • 居九容

    昨天刚好学到《宪问篇》的“为命,裨谌草创之”这一章,今天就讲子产,真是太巧了,对我学这一章很有帮助。多谢付老师。

    A肆玖昌明 回复 @居九容: 傅老师是串讲,属于进阶版

  • ASlowSong

    苟 利 社 稷 , 死 生 以 之 。

  • Lina_foz

    非常喜欢棒棒棒哒哒哒

  • 初果罗

    川不可防,言不可弥;下塞上聋,邦其倾矣。

    A肆玖昌明 回复 @初果罗: 韩子金句

  • 关关雎鸠123

    老师讲得真是好!

  • 文君s

    怀念先人伟大的信念与修养,感恩

  • 消失的发言

    今之圣人去子产远矣!

  • 何振兴0

    已读文稿

  • 妙兒_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