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51期:魏晋第一才女:作一手好诗,杀一路仇敌

2018-151期:魏晋第一才女:作一手好诗,杀一路仇敌

00:00
16:43


岁月,终会带走一个人的一切;带不走的,是他骨子里的高贵和对后世的影响。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谢道韫一出生,就已经赢了。


1600多年前,她出生在东晋谢家,陈郡谢家与琅琊王家齐名,钟鸣鼎食之族,诗书簪缨之家,合称“王谢”。


王谢两家简直就是官宦世家和书香门第的代名词。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的是他们。


“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说的也是他们。


谢道韫的父亲谢奕是安西将军,哥哥谢朗是是东阳太守,弟弟谢玄是车骑将军。


叔父谢安官至宰相,以至于历代吟咏谢安的诗有上百首。


谢家子弟人才辈出,文能安帮,武能定国,辅助帝王,安抚乡民,写诗作赋,儒、道、佛、玄,样样拎得起,放得下。


谢道韫虽然是个女孩子,胆识和气魄一点儿也不输男人,《晋书》说她“风韵高迈”,“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


腹有诗书气自华。她与大才女蔡文姬齐名,被后人收录进《三字经》里: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成为人们提醒男人当自立、自强的标杆。



谢道韫的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死了,叔叔谢安当起了她的监护人。


优秀的基因和良好的家教,让她出落得格外优雅秀美。


宽松的学习氛围与全面的素质教育,让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谢安与孩子们亦师亦友,


除了在学堂里一起研习经史,他还随时随地出题检验他们的学问,学以致用。


平等的教学理念,严谨的教育方式,让谢道韫成了一个识大体,懂礼法,独立好学的美女学霸。


她曾因一句吟咏大雪的“末若柳絮因风起”,被称有“柳絮之才”。


因“诗经三百篇,我独喜欢‘吉甫作颂,穆如清风。


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而被名士称为“雅人深致”。


《世说新语》记载,有一年冬天,谢安给几个孩子上 课,他望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随口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


谢朗抢先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那雪就像往空中撒了一把白盐。


谢安还没来得及作出评价,一旁的谢道韫不慌不慌地站起来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瞧这纷纷扬扬的大雪,怎么看怎么像被风吹起的柳絮,在空中飘啊飘。


还有一次,谢安陪孩子们读诗经,他问大家,“你们认为《诗经》里哪一句诗最好?”


谢玄第一个站起来说,我喜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谢道韫则说:“诗经三百篇,我独喜欢‘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这一句。


谢安听了,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赞道:“雅人深致”。



后来,宋代的蒲寿宬也写诗赞颂道:“当时咏雪句,谁能出其右。雅人有深致,锦心而绣口。此事难效颦,画虎恐类狗。”


书读得多,连随堂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都回答得那么出类拔萃,与众不同。


我们读过的书,看似不复记忆,但它已经沉淀在一个人的气质和谈吐上,不经意间,就会从尘土里开出花来。



转眼间,谢道韫到了该出嫁的年龄。谢安把目光投向了能与谢家平起平坐的好友王羲之家。


琅琊王家更不得了,前有二十四孝“卧冰求鲤”的王祥,后有“竹林七贤”的王戎。


王羲之的书法独步天下,王家的儿子个个风流儒雅,器宇轩昂。


谢安一心想给侄女找一个完美的归宿,他在王家七个儿子中比较来比较去,


觉得王家老二王凝之做事踏实,不圆滑世故,最稳重靠谱,是最好的女婿人选。


王谢联姻,门当户对,强强联合,才女嫁帅哥,一切看似皆大欢喜。


都说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命运的走向往往不遂人心愿,看起来的完美,有时候只是一种假象。


牵手以后,他们没有赌书泼茶,而是把日子过成了相视无言,白富美成了路人甲。


王凝之禀性忠厚,但与他的几个弟兄相比,就略显愚钝了,并且他笃信五斗米教,性格懦弱。


这让谢道韫在婚后不久就心生不满。


谢道韫跑回娘家,向叔父抱怨:“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


群从兄弟,则有谢韶、谢朗、谢玄、谢川,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意思是,我们谢家,个个都俊雅不凡,才华出众,没想到,天下竟还有像王凝之这样的平庸之人!


她与他精神世界不在一个层面上,无法沟通。


她是一朵立于寒风中灿灿的梅花,衣袂飘飘,青丝飞扬,骨子里透出一股淡淡的傲气,一举手一投足,都透着一股子艳美。


而他,是一棵在躲在秋风里瑟瑟发抖的老槐,资质平平,皱褶子里都藏匿着迂腐与平庸。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书读多了,连生气都透着一股子理性,尽管心情不满,她还是学会了在浮躁里沉住气,给大家留足了面子。



谢道韫很失望,“大薄凝之”。


尽管谢道韫对丈夫畏畏缩缩的行为不太满意,抱怨归抱怨,书中的礼法她懂,


嫁鸡随鸡,夫唱妇随,回到王家,她还是恪尽妇道,该干嘛干嘛。


当时,正处于中国最风流潇洒的魏晋时期,政局动乱,人心不稳。


谈政事不被皇帝允许,大家在避世中喝酒,吟诗,或者学葛洪炼丹。


生活无忧的王家,是方人雅士的聚集地,许多文人宦官,书画界名流,都喜欢在他们家里诗酒唱和,谈玄论辨,兰亭集会。


谢道韫很喜欢这样的场合,虽然她是女流,不能抛头露面亲自参与,坐在帘后听他们思辨,也是一种享受。


有一次,谢道韫在帘后听到小叔王献之与客人辩论,王献之竟然被大家说得理屈词穷,面红耳赤。


帘后的谢道韫坐不住了,她遣婢女出去,“欲为小郎解围。”一言即出,语惊四座。


大家早就听说谢道韫特别有才情,纷纷为她鼓起掌来。


她在屏后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讲得入情入理,环环相扣,宾客们被驳得哑口无言,只有甘拜下风。


谢道韫很开心,王家人很有面子,她也风光了一回。


读书多的人,通身带着一股书卷气,慧黠幽默,清雅睿智,在俗世纷扰中自成一方天地,挡也挡不住熠熠闪烁的光辉。



日子就这样在精彩与无奈间切换着,一天天过去了。


她先后生下了四子一女。


丈夫王凝之也在别人的举荐下,成为主管一郡军政大权的会稽(今浙江绍兴)内史。


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琅琊人孙恩发动叛乱,那一年,她四十岁,已经做了外婆。


孙恩造反,会稽被围,城中大乱,作为会稽最高领导的王凝之,并不急着派兵,


而是在府中设坛祭神,祈祷神灵保佑他们,神兵助佑他们。


任她磨破嘴皮子,他都不为所动。


外面锣鼓齐鸣,杀声震天,他眯着眼且叩且诵,“我已请求过祖师爷,不久会有天兵天将相助,尔等不必担心。”


她只好带着三岁的外孙,逃到城外。


五斗米教神仙没有帮他,城破兵败,孙恩率领叛军冲进城来,逢人就杀,见人就砍,王凝之还没跑到城口,就被抓住砍了脑袋。


他们的儿子也在这场叛乱中被杀死了。


王凝之的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最终闯下了大祸,害了自己,也害了家人。


谢道韫横刀在手,抱着年幼的外孙,杀出重围。


终因寡不敌众,“手杀数人,乃被虏。”


我们不得不相信气场的力量,孙恩要杀她,谢道韫淡定的神态、凛然的气势,是知识与智慧的沉淀,是深入到骨子里的高贵,孙恩胆怯了。


他对才女谢道韫以礼相待,护送其返回家乡会稽。




孙恩之乱平息后,家园残破,物是人非,谢道韫把家里收拾干净,重新调整自己的心态,拿起诗书,面对这突然的变故。


文字,不能改变命运,却可以安放心灵。


新任会稽太守刘柳酷爱读书,久闻谢道韫清谈之名,便邀约谢道韫以诗会友。


刘柳穿戴整齐,意志满满,谢道韫素面朝天,坐在帐内。


两人交锋,各不相让。


谢道韫“先及家事,慷慨流涟,徐酬问旨,词理无滞”,刘柳“实顷所未见,瞻察言气,使人心形俱服。”


刘柳心服口服,“王夫人神情散朗,有林下之风。”对她照顾有加。




晚年的谢道韫,虽然寡居,并不保守。她终日与诗书为伴,优雅从容。


她在堂上拉一素帘,与年轻人谈诗论道,从事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受益学子不计其数。


出身和家庭不是我们能够选择的,“原生家庭”的影响根深蒂固。


做人先修身。书读得多,遇事才能淡定从容,端庄隐忍,处乱不惊。


现代国学大师余嘉锡说她“以一女子而有林下风气,足见其为女中名士”,


谢道韫最令人钦佩的,不是美貌,也不是文采,而是那种任波澜起伏而宠辱不惊的淡定,那种“穆如清风”的人生境界。


谢道韫的作品,现在传下来的,主要有两首诗,其一,是《泰山吟》:“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


气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其二,是《拟嵇中散咏松诗》:“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


愿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


时哉不我与,大运所飘飖。”


岁月,终会带走一个人的一切;带不走的,是他骨子里的高贵和对后世的影响。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这位魏晋时期著名的才女,用自已的一生,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含义。


“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那个读书多的女孩,被后人写进了三字经。




有书君语:这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文章,不知你是否有所感悟?欢迎你在留言区抒发自己的感想,我们明天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牛人猪猪侠

    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

  • 牛人猪猪侠

    点赞老师,点赞有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