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题】
【第二十六周答疑】找不到自己的价值?你需要一份“成就报告”
【本周重点】
【社交动机】人脉广阔的人,往往不是把人脉当成是她们达成目的的手段;而是广交朋友,让别人感觉到开心,这件事情本身就令她们感觉到很满足。如果你也很想要达成广阔的人脉,就要训练自己用客观中性的态度,来看待人脉这件事情。
【拒绝】我们没有道理因为是朋友提出了现实的要求,就有九成的压力要跟对方说“好的”,而当我们说出“不好”,拒绝了朋友的要求的时候,我们竟然会非常地自责。只要对方的要求是现实的要求,我们就公平地看待这个要求,给自己50%的几率,可以答应,也可以不答应。
【安抚】如果你所关心的人,TA不断地散发负能量出来,这应该是在散发一种讯号,呼唤你要重视TA的存在。既然是朋友在呼唤你要重视TA的存在,那,反应应该是满足TA的需求,而不是因此跟对方翻脸。
【优秀评论家】
【优秀评论展示】
【课程全文】
大家好,我是周玄毅。很高兴又作为助教,在康永哥的情商课中,为大家答疑解惑。
和以前一样,陪我们一起解答的,是情商课的专业顾问,来自壹心理的心理咨询师们。
好,我们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提问。
我们还记得,康永哥在讲“存在价值”的时候,建议大家在和朋友的交往过程中,不要刻意地去做一些事,来让朋友喜欢你,而是要用你的存在价值,也就是你本来的面目去交朋友。
但是,有同学就提问说:
我问了我身边很多朋友,自己对于他们来说有什么价值,得到的答案呢,感觉都是我刻意去付出的东西。为什么我会觉得自己一点“存在价值”都没有呢?
这位同学,首先你不用担心,因为我们要明确一件事,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价值,只是我们可能还没有发现它,或者是忽视了它而已。就像你在提问里说的,你“觉得”自己一点价值都没有,这只是一种“感觉”而已,而不是客观事实。
那么,为什么你会有这种感觉呢?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作“自我价值感”,康永哥在之前的情商课里也提到过,所谓的自我价值感,就是你觉得自己的存在是否有价值。如果你的自我价值感比较低,就会弄不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这样说可能有点玄,给大家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朋友夸你“善解人意”,那么,自我价值感高的人,就会觉得自己应该得到这样的评价;可是自我价值感比较低的人,就会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个词,觉得自己只是刻意地去表现,或者是别人故意地抬举。
那么这种自我价值感,可以提高吗?是可以的!今天我介绍一种有趣的方法,能够帮助你提升自己的价值感。这种方法叫作“成就事件分析法”,听起来有点复杂,我们可以给它换个简单的名字,叫作“成就报告”。
像做报告这样的事情,大家都有过经验。比如说,即将毕业的同学,最近肯定都在准备毕业论文,论文答辩,就是跟你的指导老师做报告,把你论文的价值呈现出来。已经开始工作的同学,一定也经常做工作总结,每隔一段时间,就得跟老板报告自己的工作情况,更多的呢,是为了让老板看到你的工作成绩。
所以,做报告,就是要把价值展现给别人看,那么,什么叫作“成就报告”呢?就是要把你的成就,报告给自己,让你自己看到自己身上的价值。
具体怎么做呢?我们先来回想一下,你平时做报告的时候,一般都分成几个部分呢?首先,你肯定要说具体做了哪些事情,取得了什么成果;然后,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要做一些优势的分析;最后,来个总结成词,感谢老师,感谢老板。一般都是这三个部分。
给自己的“成就报告”,也是这样的三个部分。
第一,你要先把你的成就写下来。
写什么呢?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成就事件。什么叫成就事件?其实很简单。比如说,朋友失恋了,你陪她聊天,她跟你聊完心情好一点了。只要你觉得这个事情的结果是好的,别人是认同你的,就可以算成你的成就事件。
“成就报告”的第二部分,是要写清楚,自己为什么能做成这个成就事件?也就是说,你有哪些优势,帮助你完成了这件事情?注意哦,这个优势一定要归功于自己。
还是拿刚才那个例子说,朋友失恋了,跟你聊完天,心情变好了,那很有可能是因为,你有耐心听她诉苦,或者是,你能够得到朋友的信任,你可不要以为你没什么优点,只是比较善良,比较能够陪伴人而已,像这种耐心、得到信任,都是优点。那这些优势的分析,就是“成就报告”的第二个部分。
接着,我们要说“成就报告”的第三个部分,这里就不是感谢别人了,而是要进一步地追问:为什么你有这样的优势呢?然后,你就可以感谢你自己了。
比如说,你的优势是有耐心听朋友诉苦。为什么你有耐心呢?可能是因为你能够理解朋友的情绪,那为什么你能够理解朋友的情绪呢?可能是因为,你对情绪的敏感度比较高,或者是你有很好的想象力,倾听的时候,能够马上想象出具体的画面,这就是所谓的感同身受。
你看,这样一来,你就会发现,自己身上其实拥有很多,之前压根就没有发现的价值。有耐心、能理解情绪、敏感度高、有想象力,这些都是你不用去讨好别人,就已经存在于你自己身上的存在价值,你要感谢这样的自己。
完成了以上三个部分,就算是一个完整的“成就报告”了。我们来总结一下,先描述成就事件,接着分析自己的优势,最后总结成词,感谢自己。
你完全可以像工作总结一样,规定在固定的时间,向自己做“成就报告”,这样就能不断地发现自己的优势,从而提升自己的价值感。
好,接着回答我们第二个问题,有人问:
我经常帮助我的朋友,有时候明明帮不了,还总是逞强,结果反而把事情搞砸了,请问老师,为什么我会有这种逞强的心态呢?可以改变吗?
好的,感谢这位同学的提问!帮不了朋友,还总是逞强,这种心态,在心理学上叫作“拯救者情结”,就是说,你总是想要去拯救别人,总想要为别人做点什么,结果呢,因为你是强出头,所以反而是费力不讨好。
比方说,你一块住的室友洗衣液用完了,你逛超市的时候主动帮她带了一瓶,可是事先没有搞清楚,结果是她最不喜欢的牌子;或者是,你的朋友抱怨说没时间做工作总结的PPT,你说:“好,那我帮你来做。”可是其实呢,你的PPT做的非常差,结果反而导致朋友被领导批评。
你可能会疑惑,这和之前情商课说的“讨好型人格”是一样的吗?其实有关键性的区别。有一位临床心理学家叫作Harriet Braiker,她的研究发现,“讨好型人格”的人,会因为不停满足别人的需求,而感到困扰;可是有“拯救者情结”的人,却十分享受这种付出,他们能体会到一种“我是被需要”的满足感。
不过话又说回来,“拯救者情结”形成的原因,和“讨好型人格”却是一样的。也就是康永哥之前所说的,如果一个人在小时候,得到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你只有听话,只有成绩好,爸妈才喜欢你。
如果你小时候受到的是这样的教育,那么长大之后,就容易有“拯救者情结”。你不停地给别人付出无条件的爱,其实是希望曾经的自己,也可以得到这些爱和帮助,你不是要去拯救别人,而是想要拯救那个小时候的自己。
那么,我们要怎样改变自己的“拯救者情结”呢?给你两个问题,你可以在每一次冲动地想要去帮助朋友之前,拿来问一问自己。
第一个问题是:假设你的付出得不到任何的感恩,你还愿意去做吗?这个问题很简单,它的作用是帮你确定,你帮助别人是想要获得什么,如果你是希望让别人更需要你,或者是得到更好的评价,那么你的答案就应该是否定的。
第二个问题是:你真的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有“拯救者情结”的人,常常感觉自己很强大,那么这个问题,就是要帮助你面对自己的局限,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客观的评估。
所以,当你想要不分青红皂白,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要去拯救别人的时候,先停一停,问自己这两个问题:假设付出得不到任何的感恩,你还愿意去做吗?以及你真的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它们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逐步地打消你内心的“拯救者情结”。
好了,最后我们来颁发一下优秀评论家的奖状,本周有两位同学获奖。其中,一位叫作「MissSheep299」的同学,她说:在听完了「疏远愧疚」这堂课之后,她知道了疏远不需要内疚,她在留言中和自己曾经的朋友说:“谢谢你来到我的人生演唱会,但是,对不起,你的座位在后排。”
而在「存在价值」这堂课,一位ID叫作「秦小酌空间」的同学表示,自己要学会控制刻意价值的付出,尽可能选择舒服的模式和朋友相处,这点非常值得鼓励。
再次恭喜两位,请点击音频下方的「查看全文」,到文字稿中领取你们的奖状。同时,在文字稿中,还有本周的知识点复习,想要温习的同学,也记得看看哦。
好,以上就是本周的答疑课,康永哥的情商课,咱们下周再见。
说的太好了,我终于可以心安理得的享受自己独处了,我身边太多无聊的朋友,和她们一起之后我反而觉得好累,一直在纠结到底该怎么办?听了康永哥这节课我才知道自己喜欢独处其实自己是强大的,没有问题。太好了!我的疙瘩解开了
一缕墨香LC 回复 @龙亦晨: 我也很喜欢独处
坚持不懈,总算赶上课程进度。戒骄戒躁,稳中求胜。
去拯救别人的时候,先停一停,问自己这两个问题:假设付出得不到任何的感恩,你还愿意去做吗?以及你真的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它们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逐步地打消你内心的“拯救者情结”。
人怎么可能拯救帮不了的人。得不到别人的回报,会令对方更困惑,拯救不过是自欺欺人,可我现在觉得,我做我能做的那份就好了。对方不用在意,无视也没关系,只要我不打乱对方生活节奏,没有添乱,就差不多得了。面对面的时候,尴尬的问题不问,聊点开心的话题,大家开心开心,这时间就过去了。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_q4 回复 @呆雀: 非常认同!人生一世,潇潇洒洒,坦坦荡荡,我们自己问心无愧就行了
一样啊!喜欢独处
为什么对别人都有自我价值也觉得别人怎么说无所谓,但是对恋人就没有存在感,崩溃
拯救者情结也叫圣母心
呃...😓 跳过
其实我就是乃个散发负能量的人,没有人安慰我,都是指责,代价很大,一直丧气会让自己失去健康,所以我们还是应该积极面对生活,不要钻牛角尖
最近一直在坚持写成就报告。生活这么艰难,难道不应该不断的练习赞美自己、发掘自己优势的习惯吗?小到按时吃早餐,说明我少睡了一次懒觉;积极给宿舍拖一次地,改善一下居住环境;坚持多写了一会论文,迈过了刚才卡壳的地方,进度又提前了一步。即使这些事都很小,但只要去正面的解读它,能极大的增强自我效能感,同时,你也能发现别人的闪光点(之前可能视若无睹)。 不再去幻想爆发式的突变(很大的改变幅度),而是重视每个小改变的成功率,这样就会容易很多。
1368570rxkk 回复 @咿呀学语123: 每天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