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6| 对于暴君代表商纣王的评价

086| 对于暴君代表商纣王的评价

00:00
15:41

本集引文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子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本集文稿 

我们上次说到周武王,他一生最大的业绩就是伐纣灭商,纣成了商朝的亡国之君。经过历代史书以及像《封神演义》那样的小说的渲染,也成了恶人的代表。


据司马迁在《史记》里的记载,他天生聪明,勇猛过人,力气之大能徒手跟猛兽搏斗,口才之好能夸大自己的功绩,掩饰自己的过错。他荒淫无道,沉迷于酒色,“以酒为池,悬肉为林”,酒多到用大池来装,肉多到挂起来像树林,跟狐朋狗友在其中通宵达旦的淫乐,对妲己尤其宠爱。


而要满足自己穷奢极欲的生活,他就必须加重各种税收,招致百姓普遍不满,诸侯也有背叛他的。于是他就加重刑罚,甚至造出了一个叫炮格的酷刑。炮是炮火的炮,意思是烧烤。格是格子的格,意思是放东西的架子。炮格之刑就是把人放在一个特制的铜架子上,下面生起火来烤他。


他任命后来的周文王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把自己的漂亮女儿献给纣王,但这位美女不喜欢纣的淫乱行为,纣一怒就杀了她,还把九侯剁成了肉酱。鄂侯为此向纣提出强烈抗议,也被纣王杀了,还把鄂侯的肉做成肉干。周文王知道后感慨不已,被人告密,也被纣逮捕,囚禁在羑里。这个我们上次已经讲过。


纣的倒行逆施已经树敌太多,政权岌岌可危。但他不思悔改,甚至不辨忠奸残害忠良,终于众叛亲离。《论语·微子》篇记载: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微子是纣王的哥哥,他对弟弟一再劝说,要他遵守先王之道,纣根本听不进去,于是他就离开了纣。箕子是纣的叔叔,他也去劝说纣,纣也不听。


而纣的另一个叔叔比干说,当臣子的哪怕丢了性命也要据理力争,于是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谏,最后纣王大怒,恶狠狠地说:“我听说圣人的心都有七个窍,我刨开你的来看看吧。”真把自己的叔叔比干给开膛破肚了。以前也劝诫过他的箕子一看这阵势,就开始装疯,装作奴隶的样子,他也被纣王关了起来。


孔子赞赏说,殷朝有三位仁人,就是微子、箕子和比干。微子进忠言,邦无道则隐居;箕子进忠言,邦无道则装傻;比干进忠言,邦无道则杀身成仁。杀身成仁固然是壮烈的行为,但无道则隐、无道则愚也都是孔子赞同的态度。《泰伯》篇里记载,孔子倡导的生活态度就是: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而在《公冶长》篇里,孔子表彰卫国一个叫宁武子的大夫说: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宁武子在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就显得聪明,在国家政治黑暗的时候就装傻。他的聪明其他人还做得到,他装傻的本事别人就做不到了。孔子看过了太多的黑暗政治,所以对在黑暗政治中隐居的人乃至装傻的人都表示了理解、同情甚至赞赏,至于杀身成仁更是孔子所表彰的。


所以他关于“殷有三仁”的赞叹,即是他对三位向纣王进谏的亲属的表扬,从一个侧面来说也是对殷纣王的批判。


纣王的行为越来越为天下人所不满,周的势力范围则一天比一天扩大。纣的一个叫祖伊的丞相又劝谏他说:“上天已经终止了我们殷朝的国运,知道天意的人都不再说我们有好的命运。这不是上天不帮助我们,而是大王荒淫暴虐自绝于天的缘故。现在连广大的人民都在盼着我们灭亡,都说天命为什么还不到来,为什么还不降下惩罚。现在大王准备怎么办?”


不料纣王听了仍然满不在乎,扬言:“我一生下来,不是就有命在天的吗?”祖伊大失所望,跟别人说:“国王完全没有办法劝谏了。”于是纣王终于走到了被讨伐的那一天。周武王率领军队在殷的都城郊外的牧野和纣展开决战,周武王在战前历数纣王的罪行,一是听信不好的妇人之言;二是至祖先和亲情于不顾;三是忠奸不分,任用坏人,暴虐百姓,坏事做尽,所以周要替天行道,代天行罚,要求将士满怀信心勇往直前。


据说这是一场大规模的恶战,但因不少兵士倒戈,最后殷军大败,纣王逃回都城,穿上玉做的衣服,自焚而死,终结了殷朝近五百年的统治。周武王砍下了纣王的头,杀死了妲己,释放了因进谏而被关起来的箕子,并给比干的墓加了封土。从那时起到孔子的时代,纣作为前朝的末代帝王、亡国之君,遭到了世人的唾弃,受到了猛烈的批判。但《子张》篇里记载: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这段话里两个恶字,第一个“恶居下流”的恶念wu,是厌恶的意思。第二个“天下之恶”的恶念e,是罪恶的意思。而其中的“下流”跟现代汉语里的下流意义不同,是众恶所归的下等地位的意思。子贡说:“殷纣王的恶劣并没有这样过分,所以君子不能居于下流,一居下流天下的坏名声就都归在他身上了。”


子贡的意思是像纣这样一位末代之君,自然不可能成为历史上的正面形象,但在不断争示地记载和传说中,他已成为恶君乃至恶人的典型,不是他的罪恶也被归结到了他的头上。所以子贡的话主观上是对自身修养提出的要求,客观上却成为对史书失实提出的批评,这一点到现在还获得了现代史学家的共鸣。


当代一位提倡疑古史学的史学大师顾颉刚先生就指出,春秋战国时人说话最喜欢举出极好的好人和极坏的坏人作议论的材料。极好的好人是尧、舜、汤、禹,极坏的坏人是桀,是纣。所以战国时有一句成语叫做“誉尧非桀”,誉是赞誉的誉,非是非议的非。顾颉刚先生说:


一个人天天给人家称誉,自然要好到三十三天的顶上去了。一个人天天给人家菲薄,十八层地狱的末一层也就案定他跌进去了。这种过度的毁誉说的太离奇的时候,即使在没有历史观念的时代,也免不了会引起听着的疑惑。


所以尧舜的誉有韩非子等的怀疑,而桀纣的毁也被子贡看出了破绽。而荀子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说夏代的末代君主桀,殷代的末代君主纣,身死国亡,被天下人羞辱,后来人一讲到恶行都以他们做例子。所以顾先生说荀子、子贡分明看出桀纣负了重重恶事的责任,为无数的恶人做了代表。


所以子贡的话说明了纣的不善的声明都是由于他所站的恶劣的地位而由来。因为普通人的心目中,是不看见个人而只看见地位的。老话所谓牌子,新语所谓偶像,都是这种心理的表现。俗话说“成则为王败则为寇”,这个观念能跳的出来的人并不多。纣既不幸亡国,他的牌子天天被周朝人毁坏,他成为一个罪恶所归的偶像,自然也就是无足为怪的事了。


顾颉刚先生的话当然不是没有道理的,而民国有个人叫李宗吾写了一本有名的书叫《厚黑学》,他在书里索性仿照子贡的话补充说:


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愿居上流,天下之美皆归焉。


他还进一步深论:


若把下流二字改作失败,把上流二字改作成功,更觉确切。


我们当然不必像某些人那样专做刻意标新,哗众取宠的历史翻案文章,但又数不在少的历史与现实是可以也值得从这个角度来深思、来深究的。当然我们也更应该严于律己,勿居下流,少做甚至不做坏事,因为名声受到玷污就很容易招致成见。比如我们读小学的时候,班里有相对听话的学生,有相对调皮的学生,一有不好的事情,老师常常总是先怀疑调皮的学生。这也是一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的心理在起作用。


    在《论语》里孔子表彰的政治家除了尧舜,除了周文王、周武王,除了周公,还有一位子产,我们下一次再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Jennifer_Zhou_

    励志把论语背完

    A肆玖昌明 回复 @Jennifer_Zhou_: 破我执

  • 那伊阿得斯额尔齐斯

    天下有道,则现;天下无道,则隐。

  • 魏大鱼

    我们对待历史本来就应该以正史为主,如果我们没有依据地用阴谋论瞎猜疑,那结果就是史书都不可相信,最后导致历史虚无主义。但是不是说任何时候都相信正史,如果能找到可靠的依据来证明正史有错误,那时再更改正史

  • 三文鱼_ch

    能跳出“成王败寇”的思维观念的人不多!结论导向

  • chris宁

    炮烙(luo)

    苏老师的语文课 回复 @chris宁: 《史记·殷本纪》里面写作“炮格”,傅老师节目里说过是《殷本纪》的记载

  • 吴晖1

    炮烙luo,不念ge吧

  • 1313133ligd

    炮烙l#páo luòr#

  • 冬之雪_d0

    所以孔子評價“韶,盡善矣,又盡美也;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这既是对《韶》与《武》的评价,又是对周文王与周武王的评价!尽善尽美,胜之不武!

  • 李威_读书

    纣如那样不善,孔子称为仁者的伯夷叔齐还是阻止伐纣、不食周粟呢?对人只是一面的评价,将天下之恶或之善皆归焉的做法是不对的,是出于个人目的。

    SmileChild 回复 @李威_读书: 伯夷叔齐阻止武王伐纣,是对王权正统性的维护,这与孔子对武王的态度是一致的

  • 我是刘艳秋哦

    我听老郭单口封神,说是炮(音袍,二声)烙(音涝,四声)。老师是不是又弄错读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