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 孔子是怎么看待尧舜的?

082| 孔子是怎么看待尧舜的?

00:00
15:36

本集知识卡片  

点击图片,跳转后点击左下角即可分享


本集引文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本集文稿 

孔子崇拜古代的圣明君王,而在古代的圣明君王中,他最崇拜的是尧、舜。

我们以前已经读过《雍也》篇里的那段记载,子贡问孔子,“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是不是可以称得上是仁?孔子回答说,这岂止是仁,这已达到圣了,“尧舜其犹病诸”,怕连尧舜都难以做到呢。


怕尧舜都做不到,这不是表示孔子对尧舜的评价不高,恰恰相反,这正反映了在孔子的心目中尧和舜是古代圣明君王中的最高标准,连他们也做不到,那别的人就更不可能做到了。


其实还不只我们已经读过的这一条,无论是讨论到政治上不易达到的高标准也好,道德上不易达到的高标准也好,孔子的口头禅就是“尧舜其犹病诸”,也就是只怕尧舜也做不到。《宪问》篇记载: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子路问孔子,怎么样才算得上是君子?孔子回答说,要“修己以敬”。修己就是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修养的意思。


“以敬”的“敬”,学者有不同的解释,有的说是认真对待工作、对待政治事务,有人说是敬爱他人,原文简约,从原文中也不容易确定,总之是严肃认真的意思。在品行上严格要求,完善自己,对工作或对他人,都报之以认真的态度、谨慎的态度,“修己以敬”这四个字非常有概括性,孔子就用这四个字来概括君子的特点。


我们在以前的课里也讲过,有的古书里记录两个人连续的对话,前面出现过的人名,后面就不一定每次都出现了,例如这里子贡跟孔子在前面出现过以后,师徒连续的问答都是用“曰”字来分割的,而“曰”字前不再出现子贡的名字,也不再出现孔子的称呼,也就是“子”,我们读的时候留意一下,一般不会产生误解。子路对这四个字的简要回答不太能领会,因此也就不太满足,继续追问,“如斯而已乎”,这样就行了吗?


孔子就回答说,“修己以安人”。子路还是不满足,又问了一遍,“如斯而已乎”,孔子又回答,“修己以安百姓”。


前一句说的是“安人”,后一句说的是“安百姓”,可知前一句的“人”指的应该不是百姓,否则后一句的补充就没有意义了,所以古今注释家,有的以为这里的“人”指朋友九族,也就是周围的亲人和友人,有人认为这里的“人”指的是有地位有官职的人,使他们得到安抚,使他们得到安乐,而后一句的“安百姓”则扩大了范围,等于就是孔子说的“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意思了,所以有学者把这里的“修己”、“安人”、“安百姓”跟儒家倡导的君子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应起来,修己略等于修身,安人略等于齐家,安百姓略等于治国平天下,所以,孔子的简略的回答里已经涵盖了儒家君子人格的全部理想。


说完“修己以安百姓”之后,孔子又补充了一句“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意思是这是不容易做到的,连尧舜都怕做不到呢。


那么,尧和舜为什么让孔子这么崇拜呢?司马迁写《史记》,第一篇就是《五帝本纪》,就是所谓三皇五帝的“五帝”,尧和舜是其中的两位,尧最初被封在一个叫陶的地方,后来又迁徙到一个叫唐的地方,所以他又被称为陶唐氏,或被称为唐尧。


他仁慈爱民,勤于政事,为国家为人民日夜操心,广施恩德,深受人民爱戴,也深受孔子推崇。孔子对尧简直称得上是一咏三叹,《泰伯》篇里记载: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我们先来把这里的形容词梳理一下,“大哉”约等于太伟大了,“巍巍乎”约等于多么崇高啊,“荡荡乎”约等于多么广大啊,“焕乎”约等于多么有光彩啊,总之都是高大上的形容词。


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是,尧作为一位君主,他真是伟大啊,只有天是最伟大的,只有尧是能够以天为榜样的,“唯尧则之”的“则”就是我们常说的“以身作则”的“则”,就是榜样的意思;他的恩德真是广大啊,广大得百姓都难以用语言来表达了,“无能名焉”,就是无法形容的意思;真是崇高啊,他所成就的事业;真是富于光彩啊,他创制的礼乐制度。


这里的“文章”不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写文章的“文章”,文章的本来意思是指漂亮的色彩和花纹,这里用来指好的礼乐制度。这是《论语》里感情最热烈,语词最高洁的一节赞颂词,也是一曲尧的颂歌。


除了尧,舜是五帝里的另一位。据传说,他种过地,捕过鱼,做过陶器,做过生意,还是著名的孝子,“二十四孝”里都有他的故事,后来成为部族首领,尧主动把地位让给了他,他特别能放权,特别知人善任,任命各部落的人才,如治水的大禹就是他挑来的,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最后跟尧齐名。孔子对他也很称颂,《泰伯》篇里记载: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舜分派了大禹等五位贤臣来担任不同的官职,天下得到了很好的治理,建立了很好的秩序。《泰伯》篇里又记载: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这句话,古来就有不同的解释,第一种解释是孔子称颂舜和禹得到了天下,却整天只为百姓而废寝忘食,不为自己以权谋私。


第二种解释是说舜和禹得到了天下,却仍像普通人一样的生活简朴,没有腐化,没有骄奢淫逸。


第三种解释是说舜和禹得到了天下,却能充分放权,任人唯贤,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地步,因为他自身端正,因为他任人唯贤,所以他才能做到这一点。


现在有的学者特别支持第三种意见,因为《卫灵公》篇里还有一段记载: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孔子说,能做到无为却又能使天下得到很好治理的人,大概就是舜了吧,他做了什么事,严于律己,坐在帝位上就可以了。


古代以面向南为贵,所以君主接见臣属都是面南而坐。当然这里的“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要为了包揽权力,不要为了谋求政绩,不需要你管的你也要管,不该你做的你也要做,“无为”的目的是“治”,在相对古朴的时代,舜比起后代的国君来,大概治理的成本可以低得多。


《论语》二十篇最后一篇篇名就叫“尧曰”,开篇就称“尧曰”,据说是尧传位给舜的时候讲的一段话,大意是按上天的运数,帝王的位置落到了你的头上,你要坚守不偏不倚的中道,四海的百姓都穷困的那一天,就是你的爵位终结的那一天,而舜传位给禹的时候也重复了这段话。当然我们最后要提一下,尧舜禅让、舜禹禅让是古代史上的一种传说,远古时代没有文字,传说往往是扑朔迷离、多种多样的,后来的人也往往是各取所需,来讲自己的故事,发挥自己的观点。


对于尧舜禅让,在先秦时代,各位著名思想家的看法就已经不一样了,如孟子、荀子、韩非子对尧舜都有不一样的看法,有的人以为并没有尧舜禅让这回事,还有传说是舜通过争夺抢来了尧的地位,还把尧给放逐了,而精通政治的韩非还有一个冷静的分析,说上古时代生活水平低,物质财富少,一个帝王也不容易得到什么更多的东西、更好的东西,反而要比别人更操劳、更辛苦,所以帝位可以禅让,到了韩非所处的时代,一个小县令可以得到的各种各样的好处,就比远古的一国之君还要大得多,多得多,所以一个小小的官位大家都抢破了头,这并不是古代的道德水平高,而是形势发生了变化。

他的话是冷静的,也是深刻的。但儒家是理想主义的,孔子主要还是想以树立远古帝王的光辉榜样来教育、来制约他所处时代的各国国君,所以,他对尧舜的赞颂也是真心实意的。


除了尧、舜,孔子的精神偶像是周公,下一次我们就讲讲孔子与周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魏大鱼

    我不认同韩非子的看法,虽然说远古时代物质财富不充足,但是作为领袖帝王依旧是拥有崇高的权力,至少能拥有更多的交配权,举个例子,看看非洲大草原上的狮子群体,它们的生活水平更低,但是雄狮依旧为了首领地位争得头破血流

  • 吾省吾身1314

    傅老师的认真解读真的非常好👍,老师辛苦啦

  • 烟霞海棠

    傅杰老师的这一讲太精彩了!随着傅杰老师的讲课,历史一幕幕在我们眼前展现,广阔而清晰;历史人物一个个从我们眼前走过,鲜活而生动。

  • 18792336ykt

    认真聆听学习,谢谢傅老师!

  • 此消彼长8

    老师的授课是严谨的。听来很过瘾

  • A圣宠宠物训导师

    讲的内容很好,就是真的 比机器人 还没感情

    罗洛_聊者 回复 @A圣宠宠物训导师: 有点像读书的感觉,不是讲自己数字的东西

  • 艾聽

    无为~=不折腾

  • 鲁曼啊慢

    喜欢傅老师的课

  • 何振兴0

    已读文稿

  • 覌照

    如果小人占据了山头,小人比而不周结成利益小团体,君子既不可能改变小人也不可能把自己变成小人,那君子的出路在哪里呢?

    覌照 回复 @没长耳朵: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