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4.分裂的卢梭,统一的卢梭——卢梭的思想与人生

074.分裂的卢梭,统一的卢梭——卢梭的思想与人生

00:00
13:49

喜马拉雅的各位听友,大家好,我是周濂,欢迎你来上我的哲学课。


离开小镇,踏入学霸的世界 

在进入卢梭的精神世界之前,先来说一说我的个人经历吧。1991年,我从浙西南的一个小镇考上北大哲学系。在此之前,我只去过两个大城市,一个是上海,一个是杭州,只读过两本哲学书,一本是马尔库塞的《爱欲与文明》,还有一本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1991年的夏天,我踏上了北上的列车,因为一些难以明说的理由,我必须先去石家庄陆军学院军训一年。一走出石家庄火车站,我就带上了迎新的中巴车。一路上,来自天南海北的北大新生们欢声笑语,其中有一位来自北京的女孩和一位来自上海的男孩显得特别的欢脱,其中一位站在中巴车的中间,用眼睛扫视了一下周围的同学,大声说了一句:“同在一片蓝天下”,听到这么文艺腔的表达,我心中不禁有些纳闷:莫非大城市的人都是这么说话的?那位上海男生凑到我边上问我说:“同学你是哪个系的?”我说我是哲学系的。他接着问:“那你知道冯友兰吗?”我当时的心理反应是这样的:“冯友兰?是个女哲学家吗?”我说我不知道。然后他就不搭理我了,扔下我继续跟那个北京的女生说同在一片蓝天下的话。


那天晚上,发生了更加恐怖的事情,因为同寝室的同学都是这样开始彼此的寒暄和问候的:“请问你考了多少分?”“我在福建省是第8名。”“他是内蒙古的文科状元!”当时是全国统考,所以各个省之间是具有可比性的。作为浙江考生,我的考分还过得去,但是在这种赤裸裸的比较中,还是感受到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同寝室一位来自边缘省份的男生,因为考分相对较低,那天晚上,我看他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蚊帐里面,两眼放空,发呆到天明,我知道他心里受到了多么严重的冲击。


结束了一年的军训生活,我回到北大,开始接触大量的经典著作,本源、存在、本质、真理、实体,各种超级概念就像陨石一样向我劈头盖脸地砸过来。但我面对这座巍峨雄伟的哲学大厦,却始终有不得其门而入的感觉,直到有一天我读到卢梭的著作,那扇怎么推也推不开的哲学大门忽然就打开了,他的文字和思想就像是划亮天际的闪电,虽然夜幕低垂、暴雨如注,但在闪电到来的那个瞬间,整个世界都被照亮了,那些隐藏在黑暗中的各种事物,在那一刹那纤毫毕现。比如说下面这句话:


“是怎样一长串的罪恶在伴随着这种人心莫测啊!再也没有诚恳的友情,再也没有真诚的尊敬,再也没有深厚的信心了!怀疑、猜忌、恐惧、冷酷、戒备、仇恨与背叛永远会隐藏在礼仪那种虚伪一致的面孔下边,隐藏在被我们夸耀为我们时代文明之依据的那种文雅的背后。”


这些文字,不仅道出了一个年轻人的格格不入和愤世嫉俗,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我在成长过程中体会到的那种虚伪、竞争、矫饰、攀比,以及由攀比带来的妒忌和蔑视,羞耻和虚荣,都是可以上升到哲学的理论,对接到对整个文明和时代的批判上的。


卢梭——给乐观精神以迎头痛击 

卢梭的这段话出自1751年写就的《论艺术与科学》,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当时的第戎学院向全社会公开征文,问题是:“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有助于改善人们的风俗吗?”


显然,卢梭的答案是否定的。今天看来,他的这个回答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如果回到十八世纪中叶,放在当时的时代语境下面,你就会意识到卢梭的回答是多么的惊世骇俗,多么的逆潮流而动。启蒙运动的主流观点尊崇理性的力量,认定可以借助理性扫除宗教迷信和政治独断;肯定科学的作用,相信科学发展可以改善人类生活;总之,在理性与科学的引导之下,人类将不断进步,最终步入一个“大光明”的时代。但是卢梭却给这种进步主义的乐观精神以迎头痛击,给出了彻底否定的回答。


伏尔泰读完这篇论文后,给卢梭回信说:“我收到了你的反人类的新书,谢谢你。在使我们都变得愚蠢的计划上面运用这般聪明伶巧,还是从未有过的事。读尊著,人一心想望四脚走路。但是,由于我已经把那种习惯丢了六十多年.我很不幸,感到不可能再把它拣回来。”


伏尔泰的这句话非常的尖酸刻薄,我想对它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首先我们能够非常鲜明地体会到伏尔泰的写作风格,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讽刺,这是伏尔泰的武器,而卢梭的武器则是雄辩。正如一个学者所指出的,从讽刺到雄辩,这种写作风格上的变化“标志着革命准备中的一个新阶段”,在1750年以前,“讽刺是哲学家们所采用的主要文体。讽刺有一种破坏作用;同时对进步事业也有很大的贡献。讽刺善于以智慧的光芒来暴露封建社会和天主教的种种荒谬可笑之处。但是讽刺的作用有它一定的限度。


讽刺是宫廷或沙龙里的人物所做的事情。她们即便了解到那些荒谬可笑之处,至多不过哄然一笑而已,因为决定性斗争的时机尚未到来,而且他们本身就是些贵族或大资产者,还有等待的时间。……相反地,卢梭的雄辩却能抓住人心,它是向不能再忍受压迫的、愤恨不平的人们而发的。它不只是启发了智慧,而且还把人身上的一切潜力都发动起来。


人是好的,社会使他变坏 

我特别认同这段文体学的分析。我一直认为在面对极权主义体制时,隐喻和反讽有它的价值,人们可以在心照不宣的哄堂大笑中消解权威的道貌岸然,就像海涅所说的那样,笑声拉开了专制崩溃的序幕。但是如果仅有隐喻和反讽,还不足以促成专制的最终崩溃。甚至还会出现一个始料未及的后果,因为通过反讽可以带来智识上的优越感,并且在形式上完成了反抗的姿态,反而会消解反讽者的革命性,失去行动的能力和勇气,从而延迟“决定性时机”的到来。在这个时候,也许需要卢梭式的雄辩才能鼓宕人心,激发斗志,最终叫醒所有的人。法国大革命的领袖罗伯斯庇尔就曾经把卢梭而不是伏尔泰奉为精神领袖,他说:“卢梭是唯一一个以其灵魂的高尚和人品的伟大表现出自己是人类当之无愧的师表的人。”


其次,伏尔泰嘲讽卢梭反人类,一心想把人拉回到“四脚走路”的原始时期,这是对卢梭思想的根本误解。卢梭的确对人类文明展开了猛烈的批判,他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卢梭主张要返回到自然状态和原始社会,恰恰相反,在对人类社会和文明世界做出批判的同时,卢梭清醒地认识到:“人性是无法逆转的。人一旦离开了纯真和平等的时代,就永远不会再回到那个时代。”既然回不到过去的黄金时代,那就只能在此时此地,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和文明。所以说,卢梭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贯彻始终的原则”是“人是好的,社会使他变坏,但只有社会,这个毁灭一切的动因,才是得到最后救赎的动力。”只有把握住了这一点,我们才可以真正把握和理解卢梭的整体思想。


在卢梭的身上,我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他的撕裂性。美国学者弗兰克·M·特纳把卢梭称为“真诚之父”,认为他是有史以来以真诚的态度打动读者的第一人。他在《忏悔录》毫无顾忌地交待自己的一生,将人性中最不堪也最阴暗的部分放在光天化日之下,供所有人审视和批判,从他的童年,性生活经历,情人,恐惧、不安,一直到他的背叛。但是这个所谓的“真诚之父”同时又是一个充满了冲突、矛盾和撕裂的人,有人这样总结他的一生:“卢梭是个剧作家却又猛烈攻击戏剧,是个道德家却又抛弃子女,是个宗教哲学家却又出于可疑的理由两度改变信仰,是个自由意志论者却又念念不忘强制,是个自然神论者却又指责其他自然神论者不信教,是个友谊的颂扬者却又与每一个人都反目成仇。”


 在这张反目成仇的名单上,不仅有伏尔泰,狄德罗,还有休谟这个人畜无害的大胖子。1766年,休谟邀请卢梭一道去英国居住,为此休谟还向英国政府替卢梭申请了一笔不菲的薪水,但是因为卢梭的被迫害妄想症发作,这对挚友最后还是以互相攻击结束了友谊。休谟这样评价卢梭:


“他在整个一生中只是有所感觉,在这方面他的敏感性达到我从未见过任何先例的高度;然而这种敏感性给予他的,还是一种痛苦甚于快乐的尖锐的感觉。他好象这样一个人,这人不仅被剥掉了衣服,而且被剥掉了皮肤,在这情况下被赶出去和猛烈的狂风暴雨进行搏斗。”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卢梭就像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不仅剥掉了衣服而且剥掉了皮肤,在狂风暴雨中与天斗、与地斗,与己斗,与人斗,但是在哲学思考上,卢梭却不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他的思考深谋远虑、一以贯之,在《忏悔录》中卢梭这样写道:社会契约论》里的所有放胆之言此前已写在《论不平等》之中;《爱弥尔》里的所有放胆之言此前已写在《新爱洛伊斯》之中。”


在接下来的两讲中,我们将分别介绍《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社会契约论》这两本书,看看卢梭是怎样回答下面这个问题的:“文明人怎样才能不返回自然状态,也不抛弃社会状态中的便利,就重新获得那如此天真幸福的自然人才有的好处?”我想请你们仔细揣摩这句话的深意,正像法国哲学家朗松所说,只有在这一问题的观照下,卢梭的所有著作才可以得到真正的理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洋腔英语

    老师我是浙西建德的

    周濂 回复 @洋腔英语: 老乡啊

  • 王小米戴着项圈去流浪

    能在那年代还报考北大复旦的,是真爱,有不少同样高考分的人去读了财经类。

    周濂 回复 @王小米戴着项圈去流浪: 北大复旦那几年是提前招生,不影响其他院校志愿,所以撸了一大批高分学生

  • 端木孤莱SK

    我报了人大没考上,同学考上人大去复读。

    超宝_q7 回复 @端木孤莱SK: 人大有周老师

  • 柠檬树不会飞

    我个人很喜欢老师用自己的生活实例来引入主题,特别是老师经常用女儿布谷的成长故事穿插在整个文章中,我觉得这大概就是对知识最大的尊重,不断的在生活中体现和反思知识的价值和特性并注入新的元素和融入自己的理解,我们创造知识不就是用来用的吗?不然让我们背的?不过我有时候会想,这样又会不会太功利主义了,就像不是以牺牲少数人以保全大多数人就称之为公平,知识也不是使用最大化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很矛盾

  • 一一克

    卢梭的确有其伟大之处,但是要说人品伟大,这方面也绝对谈不上。

  • 六月蜘蛛1023

    看来我之前对卢梭有误解,谢谢老师的指引!

  • 伟哥之声

    卢梭的言行不一,到底是真实,还是虚伪?

  • 西瓜剧社

    讲的真好!

  • 人类研习社_podcast

    我记得卢梭在《社会契约论》里提出了“公意”,所有人都要服从“公意”,因为“公意”是理性的集合,是高级的自我。它可以剔除非理性的,低级的自我。 在卢梭看来,需要有一个这样的公意来让人自由。

    周濂 回复 @人类研习社_podcast: 接下来的第76讲会介绍公意

  • 15853294xsc

    无意中听到了老师的课,激活了哲学因子……很喜欢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