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集】这个诗人会打虎
陆游
宝贝儿,欢迎收听《凯叔讲历史》。今天,凯叔给你讲一个人。这个人,一生都在写诗作词,创作诗歌13000多首;这个人,一生官场沉沉浮浮,但拳拳爱国之心从未动摇半分。
在南宋和金国的交界处,有一片连绵不绝、地势险峻的山脉,名叫秦岭。这里山林茂密,常有猛虎出没。
这年深秋,天气已是严寒,皑皑白雪覆盖了整座秦岭。天色渐暗,一行人骑着马,出现在崎岖的山道上。众人走着走着,突然,在他们的前方十几米处,跳出了一只吊睛白额大虎!
那只虎足有三个壮汉那么大,它张开血盆大口,怒吼一声,满身的虎纹就如同一双双布满杀气的眼睛,直直盯着人群。
胯下的马匹不安地往后退着,一行人吓得哆哆嗦嗦,大气都不敢出。
这时,一个满面风霜的中年人突然翻身下马,他脸色如常,冲众人说:“诸位莫慌。”随后,他径直朝那只大虎走去。此人手按佩剑,一步步向老虎逼近,他的两只眼睛盯着那只老虎的眼睛,那只老虎也死死地盯着他。近了!更近了!老虎绷直前腿,屈起后腿,血红的眼睛蓄满了猛力,随时准备朝这人一扑。可此人却面无惧色,反而越走越快,4丈,3丈,2丈,1丈!那老虎突然大吼一声,猛地跳起身子,直直扑来。
“仓啷”一声,宝剑出鞘的声音凌厉万分,划破了冰雪覆盖的山峦,也斩断了那老虎的吼声。电光石火之间,那人的剑刃已经全部刺入猛虎的喉管。老虎一声呜咽,重重落地。此人又趁势拔出佩剑,朝着老虎的要害连刺几剑。几剑下去,那老虎抽搐了一会儿,终于没了声响。
咱们都听过武松打虎的故事,武松是《水浒传》里虚构的人物,而今天凯叔给你讲的这位,在历史上真真正正存在。他一定是一位征战沙场的大英雄、大将军吧?还真不是,他是个文官,而且以诗作闻名,此人姓陆名游,号放翁。
陆游生逢乱世,他两岁那年,发生了靖康之难,北宋灭亡。陆游自小所见,皆是百姓流离、官员泣泪。因而,他从小便读书万卷、刻苦练剑,志在有一天大展身手、挥师北伐、夺回故土。
然而,陆游为人耿直,一心主战,因而他步入仕途之后,一直坎坷不平。
公元1161年,临安皇宫内,百官静默,皇帝不语,只有一人跪在大殿中央慷慨陈词,此人,正是陆游。
“陛下,今日我们若答应将国界南移,明日,金人必定会过江南下。到时,长江以北的土地尽归金国,我大宋危在旦夕呀!”
皇帝皱着眉头,毫无回应。陆游心想:“形势如此危急,陛下却毫无战意,难道他真的对金人有求必应,要一步步把大宋亡了吗?”
想到这里,陆游心中涌出了一股难以遏制的焦急,他突然起身向前,快步走上台阶,直直地跪在了皇帝的脚前:“陛下,微臣几次上书,奏请陛下御驾亲征,带兵讨伐金贼,陛下万不可一退再退呀!”
这番举动,让皇帝大惊失色,朝臣不知所措。朝堂之上,皇帝坐在高位龙椅,百官列在阶下大殿,有不可逾越的君臣之别。可这陆游竟然敢跑到龙椅跟前,跪在皇帝脚边哭诉,这实在是闻所未闻!
这一次“泪溅龙床”之后,陆游就屡遭主和派的弹劾,被一再贬职,最终罢官免职了。
公元1167年初春,在越州山阴,正是一片鸟语花香。一个中年人扛着锄头,走在新绿的田埂间,笑呵呵得和老乡们打着招呼。这个面色平和、看起来与世无争之人,正是当年敢扑在皇帝脚下的陆游!这一年,陆游42岁。
闲赋在乡下的陆游,看起来与寻常农家人无异,难道他对朝堂失望了,决定就此隐居了?
咱们一起来听一首陆游在这段时间写的一首名诗,叫作《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丰收之年农家的快乐场景,可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却写出了陆游心底的渴望:“眼下,我空有一腔热血,却只能闲赋在家,无路可走。不知有生之年,我还能不能遇到柳暗花明的一天?”
陆游就这样怀着渴望默默等待着。那一天,终于来了。1169年,陆游被朝廷召回,1171年,陆游被任命为南郑军幕的干办公事,相当于军事参谋,并且被委托草拟驱逐金人的作战计划。抗金前线,终于近在咫尺。
那段日子,陆游常常到大散关巡逻,看万里沙场,看将帅点兵。他满腔豪情,挥毫泼墨,写下了详详细细的作战计划。故事开头陆游打虎的那一幕,就发生在此时。
军旅生活,成就了陆游许多爱国诗篇,比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比如“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等等等等。
他原以为自己可以一展壮志,然而,陆游的军旅生涯只持续了8个月,8个月之后,南郑军幕就被朝廷撤去,他写下的作战计划也变成了废纸。
在这之后,陆游仍盼着柳暗花明的一天。有一年,60多岁的陆游又来到临安求官,但这个满怀激情的62岁的老者在临安却异常孤独。他写下了一首诗,叫作《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好美的一句诗,可是在这句诗里,我们也可以看到老陆游一夜没睡呀。他不但闲,而且愁。就这样,他宦海沉浮,几起几落,再也没能亲自参与抗金。
公元1206年,81岁的陆游,终于听到了朝廷派兵北伐的消息,他欣喜若狂,老泪纵横。然而,一年之后,这次北伐彻底失败。
由此,陆游忧愤成疾,卧床不起。1210年初,这位生逢乱世、报国无门的爱国诗人,溘(kè)然长逝。临终前,他写下了一首《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我原本知道,当我死后,这人世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可唯一使我痛心的,是我没能亲眼看到我大宋一统山河。我死之后,只求一件事,等我大宋军人收复中原的那一刻,你们来祭奠我时,一定要把这个消息告诉我!
不知陆游的后人在祭奠他时,有没有告诉他,他心心念念的大宋山河,最终被人尽数抢夺。若他在天有灵,闻知此事,恐怕一定会捶胸顿足,哭得像个孩子。当然,陆游一生也不并只写了勇武悲愤之诗,比如说,他写过一首,劝自己的儿子多读书的诗: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他这是告诉儿子,读书是件好事,但是光读书,毕竟不能完善,要深入理解书中的道理,就必须亲自把这些道理实践出来。他还写过一首著名的《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好美,是不是?好了宝贝儿,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儿了。
提出今天的问题:陆游爱国心切,泪溅龙床,却引来了皇帝的反感。如果你是陆游,会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劝皇帝呢?可以在留言里告诉凯叔,也可以和全国的小伙伴一起来切磋!咱们留言里见!
人物介绍
1.武松
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在《金瓶梅》中也有登场,因其排行在二,又叫“武二郎”。
血溅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头陀打扮,江湖人称“行者武松”。
武松曾经在景阳冈上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因此,“武松打虎”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曾与鲁智深、杨志等人聚义青州二龙山,三山聚义时归顺梁山,坐第十四把交椅,为十大步军头领之一,后受朝廷招安随宋江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最终在征方腊过程中被飞刀所伤,痛失左臂,被封为清忠祖师,最后在杭州六和寺病逝,寿至八十。
2.陆游
(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名词解释
1.秦岭
秦岭,是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
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长约1600多千米,为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水的分水岭。由于秦岭南北的温度、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因而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了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
2.《水浒传》
《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或编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3.越州山阴
山阴县,是浙江绍兴古县名。秦朝始设,民国元年,并山阴、会稽为绍兴县。山阴县始设于秦代,得名于南部的会稽山,为会稽郡二十六县之一。
东汉时期,会稽郡以钱塘江为界分为吴郡和会稽郡,山阴县成为新的会稽郡的首县。
六朝时期,随着中原人士大量南迁,山阴县人口众多,在陈永定年间,分为西部的山阴县和东部的会稽县,二县同城而治,同为会稽郡首县。此后又同为越州(唐、北宋)、绍兴府(南宋、明、清)首县。
4.南郑
南郑区,隶属于陕西省汉中市,因郑人南奔而得名。《史记.秦本纪·六国年表》,秦厉共公“二十六(年),左庶长城南郑”。名称来源历史上有三种说法,其中“郑民南奔”说逐渐为大家所认同,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引《耆旧传》语:“南郑之号始于郑桓公。桓公死于犬戎,其民南奔,故以南郑为称”。
南郑置县时间,史无明载。其地夏、商两代属梁州,为褒国所有。
西周时,合并于雍州,南郑为周代古邑。
进入春秋后,为诸侯国争夺地盘时期。公元前750年,褒国被庸国所灭,南郑为庸国所有。
公元前611年,楚庄王联合巴国、秦国击败庸国,南郑进入秦、巴、楚三国反复争夺之盛期。南郑先属秦,后入蜀。
公元前475年战国始,秦取蜀南郑,秦厉共公二十六年(前451年)秦左庶长筑南郑城,南郑地名始著。躁公二年(前441年),南郑附蜀。秦惠公十三年(前387年)伐蜀,夺回南郑。周显王时(前368年),南郑被蜀占据。秦孝公元年(前361年),汉中(时不含南郑)被楚国占据,与秦地接壤。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派司马错领兵灭蜀,南郑复秦。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312年)秦楚丹阳之战,秦夺楚汉中地六百里与秦的南郑地区合并,置汉中郡,治南郑(今汉台区境内)南郑正式置县,为陕西置县最早县之一。自公元前451年秦左庶长建筑南郑城以后,历为汉中郡、道、府、县所在地,为陕南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汉高祖刘邦为汉王时曾以南郑为都城。
汉末张鲁以五斗米道在此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近30年。
三国时蜀汉与曹魏在南郑地区进行过激烈的较量。晋武帝泰始年间,南郑为梁州及汉中郡治所。
西魏废帝三年(554年),南郑县改为光义县,治所未变。
隋开皇初年复称南郑县,撤销汉川,保留梁州郡,辖南郑县;隋炀帝大业初废梁州复置汉川郡,南郑为郡治。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废汉川郡置梁州,南郑为州治所;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南郑为山南道梁州属县。
宋代,南郑为府辖县及路、府治所。
南宋时,分利州路为东西两路,东路辖兴元府,南郑为府辖县及路府治所,同时也是抗金的前线。
元朝设陕西行中书省,南郑为兴元路路治,正式划归陕西。
明朝时,南郑为汉中府治。
5.大散关
周朝散国之关隘,故称散关。中国关中四关之一。位于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自古为“川陕咽喉”。秦汉时期(前206年),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从这里经过。三国时期,曹操西征张鲁亦经由此地。据陈寿《三国志》记载:“(建兴六年)春,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散关是一个交通枢纽,具有很重要的战略位置。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著有《书愤》其一“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因其扼南北交通咽喉,自古为“川陕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南宋时期地域版图(1161年)
南宋时期地域版图(1167年)
南宋时期地域版图(1171年)
南宋政权世袭表
金朝政权世袭表
既然你不让我上战场,那最后等国家灭亡了,百姓和后代都指责你,能怪谁呢?怪百姓?怪将军?
INDARK_DRIFTING 回复 @小影说书: 你这么说不怕皇帝斩了你吗😊
不知道,凯叔
MicheIIe_5o 回复 @鲜然: 为什么
我能够打败金军,给我一个机会,我下军令状,如果不打,只会输
liauer 回复 @冬天要开暖气: 这么爱抬杠 工地需要你
书愤
鱼儿_npe 回复 @老赵220: 拜托,这什么意思,你给我解释一下
我会这么做: 1.我不会抱怨生不逢时,因为那个宋朝皇帝的本性是改变不了的。我有一腔热血,想报效祖国,这已经很好了。 2.拿根刀直接冲上大殿,杀了皇帝,自己掌权。我有刀,根本不怕什么破烂禁卫军。 3.跟皇帝说既然你不让我上战场,那最后等国家灭亡了,百姓和后代都指责你,能怪谁呢?怪百姓?怪将军?还不是怪你4.我能够打败金军,给我一个机会,我下军令状,如果不打,只会输,不行隐居。
妈妈是话唠2 回复 @过期的戏精小朋友: 这样他只会被写奸臣
~
sunny_c0g 回复 @静波_yf: 那你是?
我不劝了,直接隐居
_汐__ 回复 @格兰杰的拉文克劳喵: 这个 X(hun)君,不劝了
皇帝啊!我求你了,让我驰骋沙场吧!
“仓啷”一声,宝剑出鞘的声音凌厉万分,划破了冰雪覆盖的山峦,也斩断了那老虎的吼声。电光石火之间,那人的剑刃已经全部刺入猛虎的喉管。老虎一声呜咽,重重落地。此人又趁势拔出佩剑,朝着老虎的要害连刺几剑。几剑下去,那老虎抽搐了一会儿,终于没了声响。” 这里的“电光石火”应该是“电光火石”
皇帝啊!我求你了,让我驰骋沙场吧!
我是小仙牛 回复 @李琳娜_cg: 没用!这是个hun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