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哪些古代名人与佛有密切关系

03. 哪些古代名人与佛有密切关系

00:00
22:01


本期关键词 

1、《<三国志>曹冲、华佗传与佛教故事》(作者:陈寅恪)


2、阿格达:在佛经当中你经常可以看到有一个医药之神,这个人是个药神阿格达。


3、竹林七贤:“竹林”来自于佛教,是佛教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佛陀说法的地方。佛陀说法的时候,贤人毕至。所以用佛教里的一个典故,说明魏晋时期,七个贤人聚会在一起的场景。


4、那罗延:隋炀帝的小名,“那罗延”在佛经里边的意思就是金刚力士。


5、摩诘:王维,字摩诘。王维来自佛教世家,佛教里有一个大菩萨,名字叫维摩诘,就是王维的“维”和他的字“摩诘”加一块儿,叫维摩诘。


6、维摩诘:把梵语发音翻译成汉语,意思是“无垢称”。就是非常清净,没有污垢;“称”的意思比较复杂,比如说是匀称、恰当、合适,这类意思。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钱文忠。咱们今天接着讲佛,在前两讲,我通过一些进入咱们汉语当中的字和词,来说明佛教文化和中国文化这种水乳交融的关系,也想说明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或者说是共性。


前几讲,如果按照佛教的传统,我们不妨把它看作是缘起,或者也算是一个开篇,我讲了前两讲以后,有的朋友感觉有点儿不过瘾,他们就说:“您讲的都是一个词,或者几个字。那有没有这种比较大一点的事,或者更有名一点的事,来说明佛教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呢?”


这个题目出得好。我想了一下,还真有。而且不光是有,问题是太多。我想来想去,就选两个咱们耳熟能详的中国传统美谈,或者说中国传统的故事,再加上中国历史上一、两个鼎鼎大名的人物的名字,一共四个,再向大家展示一下,了解佛教文化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我们知道,很多朋友喜欢《三国演义》背后的历史事实,或者说它的历史的基础,当然是《三国志》。《三国志》是一部正史,是二十四史当中的正史,不是道听途说之类的东西。《三国志》的时间很早,在二十四史当中它属于前四史。在那个时候,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还不是很久,但是在《三国志》里边就隐藏着很多来自于佛教的故事。


离开今天,88年前。那是1930年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泰斗级的人物,陈寅恪先生。陈先生学贯中西,兼通华梵,他是中国和印度的学问都很大,学习过梵文,在当年被称作教授中的教授。他在1930年写了一篇文章,这个文章很短,一共才几页,发表以后引起了轰动,大家叹为观止。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叫《<三国志>曹冲、华佗传与佛教故事》。那么,这里边就牵涉到两个人物,一个曹冲,一个华佗,这两个人在中国历史上可是太有名了。


在《三国志》里边有这么一段记载,说当时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大象非常大。曹操想知道大象多重,他就问他的这些部下,部下都说不出来,也没法称它,因为这大象太大了,又没有今天这样的起重机,或者今天这样的吊车能把它吊起来,拿它没办法。


这个时候,曹冲就说:“我有一个办法,你把这个象拖到一艘船上去,然后这个象有分量,不就把船给压下去了吗?你就在船旁边刻下它的‘水痕所至’。压下去后水不就上来了吗?完了你就刻一下,那么你就知道这个水上来了多少。以后再把象牵下去,再换别的东西上来,把船压下去,也压到这个水痕线,然后你再称那些东西,不就知道它的重量了吗?”


这是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叫“曹冲称象”。我们一般就用来形容一个小孩特别聪明、天才。


这个故事当然是非常有意思,很精彩,但是这件事情恐怕是子虚乌有的。陈寅恪先生就说,这原本就是来自于印度的故事,通过佛经翻译,不知道怎么就进入了《三国志》,附会为“曹冲称象”的故事,用来彰显他的聪明。而当时曹魏境内恐怕根本就没有大象,所以只能说是孙权送的。因为孙权的东吴在南方,还有象。所以这是一个受到印度影响的故事,附会在曹冲身上,用来说明一个孩子聪明,大家能想到吗?恐怕很多朋友想不到。


其实,中国古代好像就有同样的办法来称东西的,只不过称的是猪。大家一想也是。在北方,中国猪、牛、羊这些,都可以称,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方法是一样的。但是在《三国志》里边,正是因为通过佛教,受到印度的影响,所以用象来代替了当时在北方非常常见的牛、马这类的动物。你看这是一个故事,有趣!


那么,华佗,咱们都知道,这是中国中医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现在比如华佗的“十全大补膏”,咱们在药店里,依然是打着华佗的招牌。这几年中医文化又越来越热,大家有没有意识到,华佗这件事情里面也隐藏着佛教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影响呢?


华佗在《三国志》里边是有传的,它是一个真实的人物。扁鹊就不一定了,对吧?比华佗要早的多得多,还有一个名医、神医叫扁鹊。但扁鹊是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咱们不敢说,但华佗是有这个人的。问题是,在《三国志》里边讲,华佗是有名字的,他的名字叫华旉,字元化,因为中国古代人的名和字是相对应的,是有关系的。为什么这个“旉”可以字“元化”了,因为“旉”的意思是“朱明盛长,旉与万物”


华佗在我们的印象当中是医术了得,他甚至是非常擅长于中医不太擅长的外科手术。他能够开膛破腹,把你的肠子拿出来,洗洗干净,再放回去,几天就好。这个在今天的医学水平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我们都知道,曹操头疼也是指望华佗来治疗他,华佗提出的方案也是外科手术式的,要进行开颅手术,对不对?咱们都还知道。那么问题是,他明明叫华旉,而且字元化,这是完全对的。他怎么又叫华佗?


其实,华佗这两个字根本就不是中国名字。在佛经当中你经常可以看到有一个医药之神,这个人是个药神,名字叫“阿格达”。而华佗的华,这是今天的读音,在古代的读音读成“ga”。现在日语当中保留了很多古代汉语的读音。华佗这个名字在古代念成“gada”。我们中国人把“阿格达”翻译过来的时候,有个习惯,喜欢把前面那个“阿”给扔掉。例子很多,比如我们今天讲的罗汉,原来叫阿罗汉。我们把“阿”给扔掉了,就叫罗汉。比如我们今天讲的阿弥陀佛,很多人就念成弥陀、弥陀佛,把那个“阿”字给扔掉了。


所以,在当时(三国)有一个名医,他中国名字叫华旉,但是他的医术太高明了,而且他用的好多医疗手段,好像是受到了通过佛经传过来的印度的影响,擅长于开刀,擅长于外科。世人实在佩服他,无以名之,就用一个印度的药神的名字来称呼他。久而久之,他的本名华旉被人忘掉了。现在知道华佗的本名叫华旉的大概很少了,而用一个印度的名字来称呼他。


就好比今天,举个例子,比如有一个人非常擅长于高科技,没有办法去称呼他,我们称他为“中国的比尔·盖茨”。华佗这个名字,也是受到佛教文化影响以后,通过把华旉这个名字给改变了以后,留下来的一个名字。


比如在魏晋南北朝时间,我们都知道竹林七贤,七个了不起的贤人,都非常有个性。在魏晋时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达对当时社会的一种不满,一种不合作,追求一种自由放达的生活状态。但是这七个人跟竹林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他们当时生活的地方有那么多竹子吗?他们是不是就在竹林里聚会呢?不然为什么叫竹林七贤?


你看,还是陈寅恪先生指出,这七个人是有的,但是不是一定在竹林里边聚会,那就不一定了。因为这个竹林实际上还是来自于佛教,是佛教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佛陀说法的地方。那么佛陀说法的时候,就有各种各样的人物聚在一起了,对吧?都是贤人毕至。所以用佛教里边的一个典故,拿来说明魏晋时期,七个贤人聚会在一起的场景。久而久之,我们都知道竹林七贤,但是很多人恐怕不知道这个典故也来自于佛教。


不仅如此,在中国古代还有很多有名的人物,干脆取了佛经当中的名字,拿来做自己的名字。比如我们随便举一个,大家都知道隋炀帝,在历史上名声不太好。但是实际上,这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隋炀帝的小名叫“那罗延”,大家听听三个字,“那罗延”,一听就不是汉语。“那罗延”在佛经里边的意思就是金刚力士。


大家看,隋炀帝,这是一代名帝,对吧?虽然名声不太好,也是非常重要的皇帝。他居然有个小名,就好比今天很多父母喜欢给孩子取个小名:“弗兰克“、“托马斯”。所以你看,他居然有个外国名字。如果说,隋炀帝这个外国名字还一眼就看出来的话,有一位咱们都很熟悉的唐朝大诗人,他的名字你可轻易看不出来。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人有名有字,字和名必须呼应,比如韩愈,字退之,“愈”就是好了。我今天问:“你的病好了吗?”“我的病痊愈了。”“愈”就是退之、减退了。


在中国古代,你是不能直呼人家的名字的。比如,你说:“钱文忠!”这是非常没有礼貌的,这个叫指名道姓,或者叫直呼其名,这个都是非常不礼貌的事情,你一定要称人家的字,比如称“退之”,这就可以了,这个比较文明。那么,我们知道唐朝时候有一个著名的诗人叫王维,大家都知道,他的字是什么?他的字是“摩诘”,那么这“摩诘”两个字跟维有什么关系。从汉语的角度看,实在是没有什么关系。这就违反了中国传统当中的名、字要关联的这么一条规定,它不符合这个规定。


实际上,因为王维的父亲信佛,他来自一个佛教世家,而在佛教里有一个大菩萨,名字叫维摩诘,就是王维的“维”和他的字“摩诘”加一块儿,叫维摩诘,就是一个大菩萨的名字。


这个菩萨还特别有意思,他没有出家,他是个居士,他一方面享受着在家人的各种各样繁华的、讲究的生活,而一方面又拥有很高的佛学造诣,甚至有很多著名的高僧、天上的菩萨都要来向他致敬和请教。


大家看,维摩诘非常符合中国人的理想,是吧?不愿意出家,日常的好日子要过,但是佛法的好处也想得到。所以,维摩诘在中国佛教当中影响非常大,地位非常高,是很多人、特别是读书人的梦想。现在还有一部经叫《维摩诘经》,专门是有一部佛经是说这个菩萨的。


所以王维的父亲就给王维起了这么一个名字。王维,字摩诘。把一个菩萨、一个大居士的名字生生地给拆了开来。就好比,我姓钱,我有个外国名字叫“弗兰克·钱”,但是居然就把我的名字弄成这样,叫钱弗,字兰克;或者叫“托马斯·钱”,叫钱托,字马斯。大家想想这是不是很搞笑,这是非常搞笑的一种做法。


而且,维摩诘本身这个字是有意思的。维摩诘翻译成汉语,是把梵语发音翻译过来,它的意思是“无垢称”。就是非常清净,没有污垢;“称”的意思比较复杂,比如说是匀称、恰当、合适,都这意思。那么你如果按照“无垢称”的说法,王维,字摩诘,不就变成了王无,字垢称吗?我姓王,名“没有”,字垢称,身上有污垢,我还很合适。


当然,这是开玩笑,不能这么去说,但这个你看,说明在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时期,隋唐都是高峰时期,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有多深,都已经进入了我们的传统美谈里,进入了我们历史上标志性历史人物的名字里。久而久之,我们都忘了。


今天,我就给大家讲到这里,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讲述佛陀的故事。


我思我悟 


留给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讲到传统文化,就不能不谈佛教文化呢


欢迎加入佛学兴趣爱好交流群,分享你的听课感受,与佛友们读经、抄经打卡学习,学佛路上不孤单。【添加课程小助手:xptmemeda,即可进入学习交流群】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洗尘居士

    钱先生讲的角度非常有趣,但韩愈的愈恐怕不能作为痊愈来解释,而是作为超过、提前来解释,字退之是因为名已经是超过了,字就是要退一步,符合中庸的道理,取的是名与字意思相对的取名字法。以上是个人的一点浅见,望能言开百家,抛砖引玉。

    1506679fqgf 回复 @洗尘居士: 那罗延是杨坚的小名,杨广的小名是阿摩

  • 白楚妍

    6、维摩诘:把梵语发音翻译成汉语,意思是“无垢称”。就是非常清净,没有污垢;“称”的意思比较复杂,比如说是匀称、恰当、合适,这类意思。维摩诘是在家修行佛法而成就的大居士、大菩萨。

    繁华之外 回复 @白楚妍:

  • 板_j5

    韩愈的名字也有一种说法来自于《论语》,愈是完满的意思,所以字“退之”是表示谦虚!

    田舍夫 回复 @板_j5: 本想说这个事,看到你的评论赞一个

  • 听风客_5v

    维摩诘Vimalakīrti,秦言“净名”,玄奘译“无垢称”。kīrti,译为“称”确实不错,但不是“匀称”的意思,而是“名称”的意思。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七:“唐言无垢称,旧曰净名。然净则无垢,名则是称,义虽取同,名乃有异。旧曰维摩诘,讹略也。”

    听友222693062 回复 @听风客_5v: 专业人士呀

  • 闲云孤鹤_yz

    收费的音频,确实讲的好。

    清清绵远河 回复 @闲云孤鹤_yz: 是的,不达到一定水平,是不可能收费的

  • 1762811ijjj

    华佗都变成印度的了,服气

    失落法老王 回复 @1762811ijjj: 钱先生可没说华佗是印度的!钱先生的意思是华旉的医术太高明了!民间百姓就用印度梵文“阿格达”的汉语音译,也就是华佗来称呼他!这就跟扁鹊一样,扁鹊也不是本名,而且民间百姓因为秦越人医术太高明了,所以用扁鹊称呼他!

  • 熊_toj

    不赞同曹冲称象或许不存在的假设,河南的简称“豫”,本来的象形文字就是大象,夏商及周时期是有大象存在的,后期因为气候变化,应该是向南迁移了,所以南方送来的大象是更具可能的。

  • 中和D

    不知道钱教授,是否了解中华民族的源头:河图洛书、易经等经典,讲得这么头头是道???

  • 寒武际

    河南为豫,古代肯定有象啊!陈先生也不一定对

    顺流逆流_ww 回复 @寒武际: 是啊。兰亭集序里也有“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说不定当时文人雅士,就流行在竹林聚会。

  • 1875831lziu

    竹林七贤的“竹”说收到佛教文化的影响有点牵强吧?中国没那么多竹吗?先想一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差不多同时期的活动,就能找到竹,那么其他人呢?再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因门前有五柳树,故自号五柳先生”。门前种几竿竹,一起叫“竹林七贤”,问题不大吧。再说竹在中华文化中的象征的精神?可以种竹,也爱竹,问题不大。

    失落法老王 回复 @1875831lziu: 竹林七贤可不是总在竹林里面聚会的!像山涛走的就是仕途,阮籍也当过步兵校尉,嵇康当过中散大夫。再说在魏晋的乱世,他们哪有闲心天天在竹林里喝酒啊!那为什么还称他们为“竹林七贤”呢?我感觉钱先生这个解释很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