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7【友情迷思】 闺蜜结婚了,伴娘不是我   ——交换需要

097【友情迷思】 闺蜜结婚了,伴娘不是我   ——交换需要

00:00
09:20

【友情迷思】01 闺蜜结婚了,伴娘不是我  ——交换需要

朋友这种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可以说,朋友这种关系的本质是交换。听起来很现实,可是可以分析看看。我们所说的交换包括了三个层面:现实的层面,情感的层面,还有精神的层面。当这些交换条件消失的时候,友谊也就会随之产生变化。

【友情迷思】01 闺蜜结婚了,伴娘不是我 | 交换需要

【友情迷思】02 主动疏远朋友是我的错吗? | 疏远愧疚

【友情迷思】03 友情里的付出,从来都不是AA制 | 存在价值

【第二十五周答疑】学会“自我分化”,走向真正的独立

把你的态度升级,才有可能把你的人生也升级。你好,我是蔡康永。


有不少人对于友情抱着幻想,所以当这个幻想破灭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受伤害。


市面上对于人情世故有各式各样的说法,有一些说法实在谈不上是人生智慧,充其量只能够说是某一些人对于人生的理想跟向往。比方说“友谊是无价的,友谊是不讲任何条件的”,如果你真的把这样的话都听进去了,那请你具体地想一下,你跟你的朋友之间的关系。


如果你看到有一些有钱人家的兄弟姐妹在争遗产的时候,你就知道,就算亲如兄弟姐妹,碰到了价钱,都有可能还是会翻脸的。我并不想要很任性地说“任何人都是有价格的”;可是,一味地相信“友谊是无价的”,这也是一种幻想。


另外,也有人幻想说“友情应该是无条件的”。可是实际上,对于任何感情,怀抱着“无条件”这样子的立场去考虑的话,都会遭遇到一点挑战。


比方我们最常听到的一种说法,就是“天下最伟大的是母爱,母爱是无条件的”。可是从逻辑上面来说,母爱是无条件的吗?母爱最根本的一个条件就是,你必须是她的孩子。这就是一个最难跨越的条件啊!你有见过任何一位以母爱著称的母亲,她可以把母爱发挥在全天下的孩子身上吗?


如果你同意这个逻辑,你就可以理解,号称是“无条件的母爱”,其实必然是有条件的;那么幻想“友谊无条件的”,恐怕也只是一种幻想而已。


所以在今天情商课的一开始,我们如果就已经界定了“友谊其实是有条件的”,那么,在友谊上面受到伤害的时候,也许就可以比较理性地去考量“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不是一味地感觉到“遭到了背叛,遭到了抛弃”。


朋友这种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可以说,朋友这种关系的本质是交换。听起来很现实,可是可以分析看看。我们所说的交换包括了三个层面:现实的层面,情感的层面,还有精神的层面


从现实这个层面来说,可能在学校里面,TA帮着你跟别人打架,你们两个变成了朋友;或者考试之前,TA把TA抄的笔记本借给你,而你回报TA的方式,是把你的漫画书借给TA,你们两个也就变成了朋友。


而在情感层面的交换,比方说,当你感觉到孤单,需要有一个人倾诉你的心事的时候,如果有人愿意倾听,这就是情感层面的交换。你需要安慰的时候,TA陪伴你;TA感觉沮丧的时候,你陪伴TA。


再来,讲到精神层面的交换。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我们精神的生活,你有可能很爱看连续剧,你有可能很爱唱歌,你喜欢研究科学,这每一个精神上面的兴趣,都需要有人跟你做伴。


有人可以陪着自己,一起研究某一种流行歌曲的曲风、唱法;或者是在做化学实验的时候,有人跟自己一起冒险,去尝试一些新的搭配方法。在对于这份兴趣的知识层面,或者是热情的层面都会互相启发,这也是一种交换,当然可以变成好朋友。


听到这里,如果你同意“这样的人的确可以做你的朋友”的话,你也就了解了,“这样子的友谊,一定会随着生活的进展而发生改变”


因为,从刚刚我们所说的这三种不同层面的交换来看,现实层面的交换一定会改变,因为你离开学校之后,就不再面对考试,不需要借别人的笔记本来抄,不需要有人来掩护你,帮你应付上课老师的点名。现实层面的需求一改变,原来支撑这份友谊的交换条件也就消失了。


另外,在情感层面的交换也是一样的。我们在生活的过程当中,会不断地遇到更能够安慰我们,更能够提供我们情感支持的人。当这样的人出现的时候,原本的朋友很容易被替代。


所以,为什么有一些女生、男生很容易被人家抱怨,说“你这个人见色忘友、重色轻友”?其实当然就是因为,谈恋爱的时候,恋爱的对象能够提供自己情感上的支撑,远超过朋友所能够提供的。


同样花一个小时来倾诉心事,跟恋爱的对象倾诉心事,比起来,是比跟朋友倾诉心事要更有效率。所以在情感层面交换而支撑的友谊,也就很容易改变。


另外我们说到,在精神层面交换的友谊。人在精神层面的追求,也会随着自己的成长而有很大的改变。


你可能在这个阶段,很乐意去研究世界大战,或者很喜欢研究化妆保养的方法。随着你人生不同阶段的进展,你回头去看自己当初的兴趣,可能都会为之失笑,会觉得“怎么自己当年那么喜欢研究世界大战”,或者“那么沉迷于化妆跟保养”?


所以,一旦我们同意,也理解了,支撑友谊是这样子的交换条件,当这些交换条件消失的时候,友谊也就会随之产生变化。


有的女生在学校的时候有死党,跟死党约好了,将来结婚的时候,彼此要当对方的伴娘。可是过了几年,对方真的结婚了,自己不但不是伴娘,有的时候连结婚的喜帖都没有收到。如果站在自己的立场去感受,当然会觉得这一份友谊遭到了背叛。


可是只要想一下,不知道离开学校之后的这几年时间,你的死党遭遇到了什么样子的生活历练?可能她是费尽了千辛万苦,打进了一个新的社交圈,而这场婚礼,她必须要在这个社交圈当中,证明自己的吸引力。她需要确立自己的地位,所以她把她婚礼所有伴娘的配额,都给了这个新的社交圈里面,她新结交的朋友。


或者,对方离开学校这么久之后,她也不知道你的经济状况怎么样?如果要让你自费,飞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参加一场婚礼,还要送礼的话,她可能觉得不太妥当。在面对筹备婚礼的各种忙乱之中,她可能也空不出时间来打听,你现在各种经济状况、生活情况到底如何?所以判断之下觉得,反正这就是学生时代的好友,过去就过去了。


只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一分析,可能就会觉得,各种决定都很合理。只不过站在自己的立场,多年来怀抱着期待,未免会感觉到失望。


可是这就牵涉到,我们对于友谊所怀抱的幻想:第一种,“我们希望它是无条件的”,可是很遗憾,恐怕它是有条件的;而第二个幻想,“友谊是永恒的”,可是我们已经分析过了,不管是现实层面会改变,情感层面会改变,或者是精神层面也会改变,这三个层面的交换消失的时候,你的朋友的地位会被别人所取代。


而且我们也要习惯,这不是单方面的事情。当我们觉得被对方疏远的时候,恐怕我们自己也疏远了对方。实际上,友谊就不是无条件的,也不是永恒的,就跟任何的感情一样,都不可能是无条件,也不可能是永恒的。


我们还是可以怀抱着,对于纯粹的、理想的状况的向往。可是,不要把这样的向往,当成是我们的基础。因为,如果当成是基础,当它一旦崩塌的时候,我们的信念会随之受到伤害。


当我们在追求高情商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追求恰如其分。每一种情绪,都要能够恰如其分地表达;每一种人际关系,也要追求能够恰如其分地安排。如果过于夸张,过于生死相许,都会对我们构成困扰。我们一旦能够认清友谊的本质,不表示我们不能够继续诚恳、好好地交朋友,只不过,不要过于夸大友谊在我们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


今天情商课最后的小练习。请你想一下,你人生中曾经出现过的一位好友,分析一下,TA是在现实层面,还是情感层面,还是精神层面跟你达成了交换,而成就了你们当初的友谊?


欢迎你在留言当中告诉我们。下一堂情商课,我们还是要一起共度哦!


本章内容支持:丛非从,微信公号:congnotcong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离离原上妮妮

    有个朋友就只在学校里遇到,互相帮助,会互相谈心和理想。毕业了回了各自的家乡,之后就慢慢疏离了。想想确实如此,我们都开始了不一样的生活,有了各自的生活圈也有了不同的需求,重点还是需求问题。这堂课告诉我,应该要审视的看待友情,原来总挂嘴上说友谊第一,现在看来我不应该把任何一样情感看得过于重要,应该要恰如其分。

    韩永国_法言法语 回复 @离离原上妮妮: 6

  • 七年007er

    我和朋友在高中认识,当时温暖就一起吃饭,一起出去玩,相互倾诉心里话,慢慢的就越来越要好,我也因为她性格从内向变成外向,毕业了,本来以为我们的联系越来越少,感情就会慢慢疏远,但没有,她经常给我感动和小惊喜,也会在对方要考试的时候相互鼓励,感觉无论多久没见,再见还是那么亲密

    Seraph_y 回复 @七年007er: 很羡慕诶

  • 离离原上妮妮

    “当我们在追求高情商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追求恰如其分。”上初中和高中的时候一直都把友谊看得很重,我是那种会掏心掏肺的人,但是我总也交不到朋友。所以我想是因为我不够恰如其分,我过度想要情感和精神交换,我想是给对方造成了负担。我或许把现实交换看得太利益化了,但是没想到这也是友谊的一部分。成年后最大的感触是:越长大越难交朋友。小时候那种纯粹长大了就都消失了么?在交朋友这件事上,我对长大抱有负面的态度。我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改变了我们,让我们都学会了在某个年纪就互相疏离?有时候难以接受原来天天在一起的朋友就突然慢慢不联系了...

    阳光听雪 回复 @离离原上妮妮: 看到你留言的提问:为什么到了某个年纪,原来的密友忽然就疏远了,我心头突然跳出一个答案:人和人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需要,“某个年纪”一定就是从你意识到自己必须独立谋生的那一刻开始的,之前的友谊纯粹,是因为竞争的那一面被父母承担了,你只享受“岁月静好”;而现在, 你 必须独立,包括情感独立、精神独立,你知道你所有的酸甜苦辣不能像以前那样随时找朋友诉说了,你心里隐隐知道,你没这个权利,他没这个义务;当你意识到朋友越来越少的时候,潜意识已经替你完成了一切

  • 开车的YY

    我现在在读研,本科的同学联系的越来越少了,听了康永哥的解读,我觉得大学时候的朋友基本上都是情感方面的交换,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在一起学习,生活,在陌生的地方都需要相互的鼓励和支持,一起上课,一起考试,一起出去玩,爬山,看电影,吃火锅,一起答辩,最后一起考研,一起毕业,时间匆匆,四年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毕业后回想大学的时光真的很美好,虽然大部分都虚度了。朋友上班之后,联系的越来越少了,不知道再次相见是什么时候。

    A橙子专业测树尺 回复 @开车的YY: @

  • 竹林听雨Maria

    初中的时候一度想要有“好朋友”感觉对每个和我相处的姑娘都掏心掏肺 可是不论是活动还是什么 别人总不是第一个想到我 当时整个人都不太好 曾经一个人躲在卫生间里大哭 烦恼为什么想要一个好朋友那么难 为什么掏心掏肺 真心待人 却换不来一个挚友 也曾一把鼻涕一把泪地问父母 难道再也不会有用真心换真心懂我的朋友了嘛?羡慕有伴的同学和舍友 羡慕有一起吃饭一起约着洗澡一起上共同选修课的同龄人 后来慢慢学会一个人独处 学会享受一个人上学下学上课 与所有人保持刚好地距离 不去强求他人要回馈我 学会让自己温柔也有力量 现在自己也有那么几个知心朋友 蛮好的

    好几个点的王点点 回复 @竹林听雨Maria:

  • 就艾琦吧

    高中有一个好朋友吧,属于现实层面,以前每次都是一起分享早餐,一起去补习班坐在一起,体育课一起玩耍。可是当一上大学不在一个地方就慢慢联系变得很少了。现在她考研而我在上班,大概有时候聊天也聊不到一起,可能我吐槽工作,她说考试,就和康永哥说的一样,没有了交换的东西,生活的轨迹没有交叉。可是还是好怀念高中的友谊啊!

  • 金銮蝶姬

    现在最经常一起玩儿的闺密,是个敢爱敢恨的天蝎座,是我的大学室友,上学那会儿,我们俩个并不是关系特别要好那种。毕业了,大概因为在同一个城市,经常一起约着出去玩儿,了解更多以后也慢慢的彼此羡慕对方的生活,有事儿没事儿总想聊几句,可以是近期的新闻八卦,身边的囧人糗事,开心和不开心, 也因为两个人从事相同的职业,工作问题上也相互可以帮助…… 所以我们不管是精神层面,生活层面,方方面面都是朋友~~ 那么,我是不是可以骄傲了~

  • 长衫造纸农_9k

    这期核心: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长衫造纸农_9k 回复 @长衫造纸农_9k: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恋过去,不畏将来

  • 梦凡_97

    一个盆友,高一的时候是同班,前后桌,平时互相借个笔记,顺手递个东西,成为了盆友。后来分班了但是因为家离得近一起走。这是现实层面上成为盆友。高二的时候喜欢同一本书(其实是我推荐过,但她一直不看,后来某次她后桌有翻了几页,就没停下来)到现在一直是互相推荐好看的书和剧的精神层面的盆友关系。大学的时候,是会互相吐槽和倾听对方最近发生的好的坏的事,这是情感层面。不会非常快回但是每次都会回,大学聊天的话题真的会变少,不过都不是喜欢一直说的类型,没话题聊就停,各自忙各自的事。很喜欢这样的状态,即使未来真的有一天会渐渐疏远,我觉得起码在这一刻,很享受这种友情带来的状态。

  • 苏格_w5

    从来就没有过无话不说的闺蜜,每个阶段都有陪伴的朋友,不过都不能敞开心扉去暴露自己的内心,可能是自己害怕被背叛。过了特定的阶段,就慢慢的淡了,也就没有了联系。 很羡慕那些有发小,有死党的朋友,现在已经参加工作,不知道还能不能找到知心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