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5【家庭成长】 “在记忆消失前,请记得我” ——持续性联结

095【家庭成长】 “在记忆消失前,请记得我” ——持续性联结

00:00
09:54

【家庭成长】03 “在记忆消失前,请记得我”——持续性联结




真正能够在情绪上面平复我们的悲伤的,是我们能够感觉到,自己代表着逝者在世界上面继续活下去。因为我们继续活下去,继续记得对方,对方的生命也因此得到了延续。这种延续,更能够确认对方在我们的人生当中所扮演的角色,所代表的意义。

【家庭成长】01 能对原生家庭表达愤怒,你起码克服了愧疚 | 目的论

【家庭成长】02 我什么都明白,可就是走不出来 | 叙事身份

【家庭成长】03 “在记忆消失前,请记得我” | 持续性联结

【第二十四周答疑】让爸妈说真话,你要懂得两件事


弄清楚自己的情绪,才有可能弄清楚我们跟别人的人际关系。你好,我是蔡康永。


要谈情商,不可能避开死亡这个话题。


不管你现在几岁,我相信你已经深切地体会到,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地得到,也不断失去的过程。最重要的一次失去就是死亡,我们会失去生命。


我们的情商是要帮助我们,来面对身边重要的人一次又一次因为死亡的原因,而必须要从我们的人生缺席的事实。


今天的情商课,想要建议的是几个检讨的角度。第一个角度,是当亲人过世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陷入严重的自责。我们最常产生的自责或是愧疚感,就是觉得自己没有掌握时间,没有掌握机会,当对方在世的时候,没有好好地陪伴对方,等到对方过世,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从理性的逻辑来说,不管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失去,就算是再小的失去,我们都想要找一个人能够责怪。有一件衣服搞丢了,有一餐饭被别人偷走了,我们都想要责怪某一个人,没有把这个东西给看好。而当我们失去的是一个这么重要的亲人的时候,我们想要找一个人来责怪。


当然有的人会责怪医生,有的人会责怪看护,可是更容易责怪的是自己。为什么我们没有掌握机会,好好地陪伴这个亲人?这一份自责从理性上面可以理解,可是,从情绪上面来说,我们可能应该要用悲伤来取代自责。因为自责在这个事件当中,应该没有必要。


死亡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我们的陪伴不太可能会延后这个死亡,我们的陪伴,比较多可能是满足我们自己对这个亲人的珍惜。所以,当你面对亲人的离去的时候,可能要想办法用理性来说服自己,我们感觉到自责,其实是对于亲人的舍不得。


可是如果一直自责下去,对于事情是没有帮助的,因为,我们责备自己的原因跟亲人的过世,两者没有关联。悲伤与愧疚是两种不同的情绪,我们建议在这边可以试着把它厘清。


在面对亲人的死亡,我们建议可以探讨的另外一个重点是,是否一定要把死亡想成是这么悲惨、阴郁的事情?即使是在我们的文化里面,把死亡描述为一件悲惨的事情,也只是众多选择当中的一种而已。如果我们多接触不同的文化,像道家的文化,像佛家的文化,都有可能给我们其他的建议。


而这些建议,其实都只是某一种看法而已。因为死亡是这么重大的失去,而死亡又一定会发生,所以各派的哲学,各种的宗教,都希望能够找到一个相对应的看待这种失去的方式。


我们如果看一下在我们的文化当中,面对死亡的时候,我们会说出什么话来,就知道其实我们的态度是很分裂的。你有的时候会在葬礼上面看到“早登极乐”这四个字,可是,同时你也会看到“痛失英才”这四个字。早登极乐的是那个死掉的人,而不是这个世界。


新闻里面播报到有人死亡的时候,很少采用中性的说法,通常会在前面加上“不幸”两个字。可是当我们在社交网站上面,想要表达对某人死去的纪念的时候,我们又很习惯用rest in peace,也就是“安息”这两个字。不幸死亡的“不幸”跟“安息”这两个字又是矛盾的。


当我们身边,有人家里面有亲友过世的时候,我们安慰的字眼也非常的僵硬,我们可能会说“节哀顺变”。可是追究一下,这四个字的意思是,人生是会产生变化的,你就顺着这个变化继续生活下去吧,至于哀痛的部分,请你要节制。另外我们也常常因为不知道说什么,最后我们说出“请保重”。这个意思是,死掉的人已经死掉了,你还活着,请你要保重你自己。


其实这种面对死亡的方式,在心理学上面是有说法的。心理学家Worden曾经说过,这样子的处理哀痛的态度叫做withdraw,就是撤回。撤回的态度,意思就是生跟死我们都干涉不了,既然干涉不了,我们应该把我们的情感,在某一个点就撤回来,我们把我们的注意力、意志力放到人生其他的部分去。所以哀痛到一个程度,就请你停止,这叫做“节哀顺变”,这叫做“请你保重”。


有一部很受好评的动画电影叫做《Coco》,这部电影讲的是墨西哥的亡灵节发生的故事。亡灵就是死亡的灵魂们,他们的世界跟生者的世界之间,处于什么样的关系呢?


墨西哥文化里面对待死亡的态度,肉身死亡的时候,你并不会消失不见,只是到了另外一个地方。你真正会消失不见,是当你被完全地遗忘的时候。


我们今天很幸运地能够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文化,其实在各种文化资源当中,寻找一个我们觉得相对应符合我们对于生命的期待,而不一定要很僵硬地沿用“节哀顺变”“请多保重”的这种,情绪上面撤回性的立场,或者是采用把死亡看待成阴森、恐怖、悲惨的态度。


在面对“亲人死亡,要如何告别”这件事情上面,我们还觉得有第三个可以探讨的重点。那就是,如果我们觉得,我们不想要感觉到“失去了你,我怎么活下去”,心理学家其实给了我们一些缓解的建议。


1996年的时候,心理学家Klass提出了“持续性联结”这一个可以看待死亡的方法。所谓“持续性联结”,意思就是,虽然我们跟亲人因为死亡被分开了,可是我们可以采用我们自己的方式,跟这位亲人保持连接。我相信,即使你没有听过这个说法,你也看到很多人都这样做了。把过世的亲人的照片放在家里面的某处,这是最常见的做法。


有另外两位心理学家Field和Filanosky,他们两位就延续了持续性联结这个想法,把这个持续性联结分成了外在的持续性联结,以及内在的持续性联结


外在的连接在我们的家庭里面也很常见,比方说祖宗牌位就是,也就是借由某一样具体存在的物品,来纪念你跟这个亲人之间的关系。


而内在的连接不一样,讲究的不是外面的某一样具体的物品,而是内心的连接。比方说,像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里面,表面上,重要的好像是把一张照片供奉在台上,才能够被记得;可是实际上,在关键时刻真正发挥作用的,是父女之间的一首歌。当女儿已经遗忘了一切,连看到爸爸的照片也认不出来的时候,却在听见这首歌的时候,重新恢复了父女之间的回忆。这就代表着,内在的连接远超过外在的连接的重要。


外在的连接,不管是某一样遗物,或者是一张照片,通常偏向某一种仪式的感觉。而仪式当中,我们得到的往往不是情感的确认,而是已发生事实的确认。所以不管是颁奖典礼、毕业典礼这一类的仪式,确认的都是你已经毕业了,或者你已经得奖了这件事情。


可是,真正能够在情绪上面平复我们的悲伤的,是我们能够感觉到,自己代表着逝者在世界上面继续活下去。因为我们继续活下去,继续记得对方,对方的生命也因此得到了延续。这种延续,更能够确认对方在我们的人生当中所扮演的角色,所代表的意义。而不只是一个物品,或者是一张照片而已。


如果你想要尝试跟过世的某一位亲人保持内在的持续性联结的话,最直接的方法,你可以试着写一封信给他们。如果不知道这封信要如何开头的话,我们有一些简单的建议。第一句话你可以说“有一个问题我一直想要问你……”,或者“我其实一直想要让你知道……”,或者“我跟你最珍贵的一段回忆是……”,相信这些开头都能够帮助你,很顺畅地进入“写一封信,来完成你跟这位过世的亲人持续性的内在的连接”。


如果你真的写了这样子一封信的话,欢迎你告诉我们。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情商课,下一堂课我们还是要一起共度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MissSheep299

    面对亲人离世的三步骤: 第一步:可以悲伤但不要自责,如果免不了会自责,就将自责化成动力,去珍惜现在身边拥有的那些人。 第二步:告诉自己,死亡不完全是悲惨和尽头,对逝者或许是一种解脱,他已经放下了这个世界,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放过自己,放过他,让他去另一个美好世界探索他新的生命形式。 第三步:既然事实无法改变,就用记忆去维系我们的联结,“我会一直记得你,所以你在那个世界永远不会消失”。 方法是理性的,但事态发生时,谁都很难从感性的情绪中走出来,所以还是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珍惜身边的人,让陪伴成为最长情的告白。

    奋do 回复 @MissSheep299: 这么晚睡来听课💪

  • 丨善若水丨

    信没写过……在我十七岁的时候特别疼爱我的舅舅去世了,一年后从小带我长大的姥爷因为受不了丧子之痛也走了。我清楚的记得舅舅走的时候我正在打电动,之后就非常自责,为什么不多陪陪他而是在玩乐……很长时间都沉溺在这种情绪中无法自拔。直到把舅舅的骨灰送回老家的上山下葬。那个山特别陡,骨灰盒特别沉……按规矩只有我和妹妹能抱着他上去。经过那次仪式以后我远走他乡去求学,不去想姥爷和舅舅,回避熟悉的场景,逃离那些记忆和感情……直到毕业回来去扫墓,我突然发现我只记得他们的好,他们教给我的东西,他们优秀的品格,舅舅的坚毅,姥爷的和善等等。现在每年我都会去扫墓,把遇到的喜悦和困惑跟他们说说,他们好像也在心底里给我回答。

    听友113464036 回复 @丨善若水丨: ““

  • 奋do

    悲伤和自责两个完全不搭的情绪,自责其实是不舍,我们当然有思念的人,她(他)或许是远方的人,或许是已经过世的人,不将他们遗忘,也是不遗忘我们的人生,今天我想起了过世的爷爷,还记得您去接我放学,我把书包扔向天空,就跑了,我赖在地上不走,非要您背我,还有被别人骗时您一直拽着我的手,很怀念爷爷,我没有遗忘您,我已经长大了

  • shaley_1B

    姥姥去世后写的,姥姥总告诉我多帮帮有困难的人。不要只想自己。小时候我的印象里我姥养的鹅下的蛋好大,吃煮的鹅蛋是要用我自己的小手捧着的。现在看到鹅蛋觉得好小。她会炖鸡肉的时候把鸡心眼给我,让我多长点心眼,但是好像并没啥效果,还是一个傻大姐。最喜欢吃我姥做的韭菜盒子,很酥很香。 年轻的时候姥姥吃了很多苦,姥爷胃不好,她都把白面留着给姥爷,自己和孩子吃苞米碴子,我妈说当时好馋好想吃,后来终于把姥爷的胃养好了。重活也得她和孩子一起干。一辈子要强,生病了还要天天早上洗脸,注意发型,裤线得对齐。。。但是她总是想别人太多,想自己太少。她连自己的生日都不知道,只知道是起土豆的日子。后来定的六月十九过生日。

  • 轩琛与芋

    宝宝一岁四个月了,这一年多来,甚是艰辛。作为新手父母的我们,日复一日地带孩子,负责他的吃喝拉撒,还要上班,做家务,很操劳,又很无聊,甚至觉得对生活都很绝望了。却不想,又怀上二胎,但我们两个都少根筋,或者说受虐狂吧,竟然都决定要生下来。有时候我觉得不知道生二胎是为什么,觉得很没有必要,但今天听到死亡这个话题让我想到,如果我的生命期限快到了的话,再生一个孩子是我想要做的事情。我有时问老公说,带孩子这么辛苦,你不后悔还要再生一个吗?他说不会啊,人多热闹一点。

  • 鱼草星星

    四年前从单位辞职出来做艺术创作维生,每年过年都害怕自己的大家庭团聚,因为过往的经历总是被亲人的话无意伤得很痛,但同时更害怕孤独终老的结局,今晚给父亲写一封长长的信,告诉他我的害怕和期待,绝望和迷惘。

  • 听友420100922

    我真的想让您二位知道。这个世界上爱我的我爱的人并不多。失去您二位挚爱,我失去了很多。如果有永恒空间,我想那应该就是在人类的记忆中,您二位在我记忆中永存,爷爷奶奶我爱你们,我想你们

  • Junemzj

    爸爸去世后,会不定期写日记,而日记的形式就变成了给爸爸的信。但是写着写着就悲伤大于生活,即使想要帮爸爸整理很多文字,留下来的愿望,却完全不敢碰。差一点没办法说服自己,健康积极面对地生活下去。谢谢康永哥,做了关于死亡的课题。让我意识到内在的联结,是正常的方式。让我知道写信不再以“爸爸好想你为开头”,而是以“我其实一直想要让你知道…来开头。

  • 1866917mdvw

    我还是很害怕死亡。一个人消失了,让那些拥有跟他的记忆的人,怎么活下去。

  • 1397306azmj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成为太重要了